第1123節 赦與罰(1)

漢元德六年冬十月癸未(二十八日),漢高廟之中,莊嚴肅穆。

一面面黑龍旗高高飄揚,一聲聲肅穆神聖的禮樂奏響。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稚嫩的童聲用着豐沛的鄉音,吟唱着劉邦生前最愛的這首《大風歌》。

一面面靈旗從廟堂的屋檐上垂下來,靈旗之上寫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或是‘龍變星聚,蛇分徑空’之類的文字。

而在廟堂之中,一位位威嚴的士大夫,身着絳黑色的朝服,長袖善舞,跳着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廟堂兩側,一根根長明的蠟燭熊熊燃燒。

在廟堂上首,剛剛從長陵被恭迎回到長安高廟的高帝衣冠,當空而坐。

天子十二琉垂下,冠帽威嚴,琉珠飄揚。

太常竇彭祖手持玉芴,面色凝重,朝着高帝衣冠長身而拜,恭敬的拜道:“維漢五十八年(其實在後世史書上的正確記載應該是五十三年,因爲西漢的正確起始是在西元前202年,但是,西漢統治者和貴族不這麼看,他們一般是將劉邦稱漢王開始算作大漢建國的開始)冬十月癸未,歲在壬午,皇帝遣臣太常彭祖,敬拜陛下神靈:伏唯陛下嘯命豪傑,奮發才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受命於天,斬白蛇起義,撥亂世之反正,平定天下,爲漢太祖,功高無量,子孫萬代,鹹受庇護。

今蒙陛下庇佑,王師已定高闕,匈奴稽粥氏三軍盡破,六師皆喪。

此陛下神威無窮,垂綿子孫也!

皇帝敬具三牲,領文武羣臣,再拜陛下!

尚饗!”

竇彭祖將祭文唸完,再拜俯首。

劉徹則向前一步,凝視高帝衣冠,長身三叩首。

在他身側,竇太后和薄太后,都是大禮參拜。

就連陳阿嬌也是規規矩矩的叩首三拜。

而文武羣臣,則是人人都是持芴三跪九拜,口稱:“伏唯高皇帝神威,永葆社稷,功德垂澤,厚牟天地,福澤萬代,明象日月,永永無窮!”

不過在心裡面,也許多列侯都在滴血。

這前不久新年祭祀,纔剛剛獻祭了一次酌金。

再加上前不久,天子幾乎是用着綁架的方式,逼着許多人都認購了一批國債。

卻沒想到,現在還要再來一次!

“再這麼下去,恐怕金山銀山也得獻祭完畢……”許多人腹誹着。

其實,現在,很多列侯也都看明白了。

當今天子,就是藉着酌金,從列侯貴族身上敲詐呢!

從前,酌金都是要製成冥器,奉祀在高廟、太廟、太宗廟和仁宗廟裡,給列祖列宗看着玩的。

所以呢,其實朝廷也管的不嚴,偶爾藉着酌金的理由打擊一下那些不識相的傢伙。

其他的人的話,意思到了就也就行了。

酌金只要供奉的差不多,也就沒什麼人會追究。

但今上一上臺,就開始抓起了酌金,而且越抓越嚴,現在都抓上癮來了。

從前,列侯是根本體會不到某些地方的百姓一年交多次口賦的辛酸。

現在,他們總算感受到了百姓疾苦和民生的艱難。

這感覺,當然是跟那些被壓榨的百姓一般:心痛如絞!

但沒辦法,現在,不是以前了。

現在的漢室政權,可以說得上既不稀罕列侯貴族的支持,也不渴求士大夫的認同。

原因就是考舉和戰爭,就像兩頭飛速成長起來的怪獸,不斷的蠶食着這些特權階級的舊有勢力和利益。

同時呢,他們內部的很多人,也都毫不猶豫的轉身走進了新興考舉士子和新興軍功利益集團的懷抱。

大批大批的‘識時務的俊傑’,徹底拋棄了他們這些腐朽和墮落的階級。

到今天,隨着高闕之戰落下帷幕,漢室也隨之完成了新老特權階級的交替。

現在,跪在這廟堂上的大多數列侯,都屬於過氣的老列侯家族。

他們在新興軍功利益集團面前,已經一無所有了。

軍權、特權、影響力甚至是人脈,統統被新興的軍功貴族所奪走。

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假如他們再不機靈一點,看清楚形勢,認清楚現實。

那麼……

他們很快就會被歷史車輪碾成碎片!

再說,今上雖然刀子揮得狠,但卻也是遵循着黃老派的‘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總是給人留下了一線生機和一扇窗戶。

只要轉變立場,順應形勢,不再當米蟲,也不再紈絝浪蕩,總能找到出路和機會。

甚至,即使是當米蟲,其實只要不是蠢得去反對天子,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米蟲,也不會有事。

怕就怕某些傻瓜白癡子孫,既想當米蟲,又蠢到想在今上面前玩花活。

甚至作死的去玩陰謀。

那樣的話,安平侯的榜樣,就在那裡等待。

順便說一句。

在太醫署被太醫們‘精心治療和照顧’了數年後,安平侯鄂寄終於在數天前‘病卒’。

天子聞訊後,下詔給少府和大鴻臚以及宗正等有司說:安平侯寄,神昏智亂,忤逆叛上,不當有嗣,其除安平侯國。

然後,大鴻臚公孫昆邪隨即上書說:安平侯寄,神昏智亂,忤逆叛上,多病失智,非漢臣之行,臣昆邪謹以爲當諡之以荒!

宗正青陽侯劉節也上書說道:安平侯寄,多病失智,忤逆叛上,非人臣所爲,臣謹以爲當諡之以‘靈’。

更可怕的是少府劉舍,這貨建議給安平侯鄂寄上諡號爲‘慜’。

而無論是‘荒’還是‘靈’仰或者‘慜’都不是什麼諡號。

諡法說:外內從內曰荒,好樂怠政曰荒,意思就是這就是一個一無是處,完全沒有任何優點,從靈魂爛到肉體的渣渣。

至於靈,這就不必解釋了,自古昏君、庸臣、昏官的通用諡號。

而慜這個諡號則比靈跟荒加起來都可怕!

所謂,禍亂方作曰慜,使民悲傷曰慜。

諡法解說是國無政,長做亂,苛政賊害。

乍一看好像還只是一般。

但,你要將這些評語放在古典中國的傳統道德和價值觀的框架裡去看。

這樣一看,味道頓時就濃郁無窮了。

基本上,恐怕也唯有後世地球上的紅色高棉以及阿明能榮享此諡號的權力。

其他什麼希特勒啊華盛頓啊,都要靠邊站。

原因很簡單,古典中國雖然從來不承認,人民是主宰天下的真正主人。

但,無論是思想界還是學術界,都默認了這個設定,只是不說出來而已。

從皇帝到大臣,哪怕真是壞到腳底流膿了,也要披上‘仁義道德’的外衣。

是以,三代以來,鼎革之君王,從來都是打着代天行道,討伐無道,誅除暴政的旗號。

是以,當宗周之時,國人暴動,放厲王,迎周公、召公,共和執政,千古稱讚。

在法國大革命,英國革命之前三千年,中國的先王和先民,就已經讓亂來的國君去吃翔了!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薰陶之中,才誕生出諸子百家。

而在後世,人們通常看的只是儒家統治下的中國。

而儒家此時,不過是諸子百家之中普普通通的一員,絕沒有高貴到那裡去。

是以,慜這個諡號,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自古以來,得獲慜諡之人,就跟得獲文、景、莊、穆之人一般,絕對有資格被寫到歷史書上。

不過,前者要被釘到恥辱柱上,爲萬世唾棄。

而後者,則將成爲榜樣,成爲楷模。

正如孔子在論語中與其弟子子貢的對話。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

鄂寄,很顯然,將會成爲萬世之羞。

甚至,他的子孫後代和親戚,恐怕都將因他之故,不得不隱姓埋名。

有了鄂寄的前車之鑑,現在,列侯們可以說是戰戰兢兢,誰都不敢再嘰嘰歪歪了。

只能是跪下來,卑躬屈膝,隨着時代顛簸前行。

當然,那些聰明人,或者說運氣比較好的傢伙,則早就已經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

………

劉徹祭拜完畢,站起身來,望着羣臣,道:“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創業艱苦,方有今日,不可一日或望之!”

羣臣再拜道:“謹遵陛下教誨!”

劉徹袖手再道:“今王師出塞,獲高闕,復故土,朕心大悅,其詔,赦天下刑徒,出未央宮、長樂宮,年三十以上未生育之宮女、妃嬪,與家人團聚!更赦漢興以來,天下諸般刑徒之後,盡爲庶民!赦自朕即位以來,凡無犯罪、怠工及無過之司空城旦!盡赦年十四以下,一切囚徒、刑徒及孽官!”

劉徹非常非常討厭,自己的國家之中存在着類似於賤民和賤籍這樣的東西。

當然,現在的漢家是不存在所謂賤民和賤籍的。

即使法律上名義上規定和限制的類似後世賤籍的市籍之人,現在小日子可是過得不要太酸爽了。

最瀟灑闊氣的就是這幫傢伙。

特別是其中下層,因爲劉徹只收大商賈的稅,也只打擊大商賈。

所以,他們現在可謂是過上了史上最快活的日子,龐大的市場,廣闊的世界,還有無數的發財之路。

這些都讓大量人口,漸漸轉入工商。

而劉徹在鼓勵工商業發展的同時,留了一手,嚴格規定了商賈所能擁有的土地上限,嚴厲打擊任何超過這個上限的商賈——當然你可以選擇非要佔據這些土地,但,那你就要爲此承擔,遞進式的繁重稅賦。

而現在漢家空前強大的基層行政能力,基本上能杜絕商賈勾結官員,強行霸佔土地,欺瞞國家。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只是,這樣做的代價太大了。

大到幾乎沒有官僚和商人敢這樣去做。

但是,說到底,漢家依然是個封建社會。

既然是封建社會,就存在階級和社會等級。

這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

士農工商的地位,也從來不平等。

不過,中國式社會和政治結構的好處就在於,上下的流動渠道是暢通的。

哪怕後世南北朝玩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尚且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事情。

至於現在,只要肯努力,有上進心,願意拼搏,自行伍而起,成爲列侯,起於微寒,最終出入朝堂的例子,也是無數。

但,不包括司空城旦。

司空城旦的悲慘命運,在馬邑之戰後,才稍微改善了一些。

但依然沒有人權,只是從一次性使用的賤民,變成了可以挽救的賤民而已。

而現在,劉徹通過高闕會戰大勝後必然會大赦天下的機會,給與了他們徹底的解放。

只要是劉徹即位後,沒有犯罪記錄,同時勤勉做事的人,全部在赦免範圍之內。

他們的身份從此脫離了最可悲和最卑賤的司空城旦之屬,轉變成爲了受到法律保護,擁有尊嚴和人格的庶民。

同時也從此具備了當官、讀書、入伍的權力。

當然,那些劉徹即位後,還留有犯罪記錄,或者沒有認真工作、改造的傢伙,留着也是沒用!

畢竟,司空城旦雖然非常可悲,可憐。

但俗話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漢室的司空城旦羣體,除了大量的被牽連的無辜者外,還有許多本身十惡不赦的罪犯和無可救藥的渣渣。

這樣的人,不值得爲他們浪費眼淚和力氣。

劉徹轉過身去,望着劉邦的衣冠,接着道:“今朕永思孝道,感佩祖宗功績,憫天下老夫老母,其詔,令復天下年五十以上老者!”

這也屬於漢室的政治正確。

尊老養幼,撫卹孤寡,是貫穿了整個漢室王朝的傳統。

自劉邦至今,歷代天子都會詔赦或者賞賜老者,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賞賜酒肉布帛。

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劉徹現在發放的這個大禮包。

復天下年五十以上,這句話的意思在漢代等於年紀在五十以上的老人,從此可以免除一切徭役,而這在從前,一般要到六十歲,先帝在位時改爲五十六歲,已經屬於潑天一樣的仁政了。

但劉徹現在大手一揮,再次發放福利大禮包,將百姓的退休年紀再次提前六年。

不過,這與劉徹的政治思維和執政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假如有好處,必須跟全民分享。

而高闕之戰,得到的好處,很顯然足夠劉徹可以發放這個大禮包了。

……

等下要出去吃飯,下一章估計要11點以後了~

嗯,明天開始進入還債時間~(。)

第308節 囑託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996節 廟算(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585節 新世界(1)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26節 掃把星第622節 恐嚇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1141節 選擇第754節 遠航(3)第748節 國葬(2)第1205節 撕逼!(1)第1071節 血戰(2)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566節 風暴(2)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063節 屠殺(1)第433節 忽悠(1)第308節 囑託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142節 團結(1)第1398節 失望第1164節 雄心(2)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071節 血戰(2)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502節 擔憂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61節 大朝儀(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13節 宮變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944節 萌芽第1350節 決戰(2)第1524節 流放第933節 廣關(2)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12節 父親第428節 戰爭!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31節 思慮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357節 乞和第563節 貪婪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492節 深海(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027節 狂歡(1)第487節 開源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550節 無題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21節 過繼(2)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006節 繳文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83節 考驗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650節 嘗試(2)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323節 抉擇(1)第487節 開源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271節 反應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281節 迷霧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62節 夏務運動
第308節 囑託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996節 廟算(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585節 新世界(1)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26節 掃把星第622節 恐嚇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1141節 選擇第754節 遠航(3)第748節 國葬(2)第1205節 撕逼!(1)第1071節 血戰(2)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566節 風暴(2)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063節 屠殺(1)第433節 忽悠(1)第308節 囑託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142節 團結(1)第1398節 失望第1164節 雄心(2)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504節 操縱輿論第1071節 血戰(2)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502節 擔憂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461節 大朝儀(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13節 宮變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944節 萌芽第1350節 決戰(2)第1524節 流放第933節 廣關(2)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12節 父親第428節 戰爭!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31節 思慮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357節 乞和第563節 貪婪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492節 深海(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027節 狂歡(1)第487節 開源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550節 無題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121節 過繼(2)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006節 繳文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83節 考驗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650節 嘗試(2)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1323節 抉擇(1)第487節 開源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271節 反應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281節 迷霧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1562節 夏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