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

若論如今,長安城之中,那裡最熱鬧,自然首推位於長樂宮東側,靠近宣平門的太常和大鴻臚衙門。

去年,長安城改造時,少府在此地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個龐大的軍營和軍屬軍眷居住區。

天下矚目的羽林衛、虎賁衛在長安城內的營盤就在此處。

整個軍營,非常宏大。

南爲羽林衛的營盤,有着大小校場數個,更建設了用於胸甲訓練的衝刺場地,完全可以滿足五百騎並列衝擊的日常訓練。

而北部的虎賁衛營盤雖然相對小了一些。

但論起設施完備度,卻遠超了羽林衛的營盤。

少府在此,建設了包括武庫和營壘在內的許多軍事設施。

尤其是虎賁衛的武庫,規模龐大,不比未央宮北闕之外的長安武庫弱多少。

甚至可能還要強上幾分。

因爲,在這個武庫裡,封存了元德四年馬邑之戰的漢軍胸甲甲具,總計三千一百二十五套。

這些第一代的制式胸甲,因爲在設計上存在缺陷,尤其是高速運動時,很容易顛傷騎手。

馬邑之戰中,漢軍胸甲騎兵,在戰場上沒有一個被敵人殺死。

但戰鬥結束後,卻有數十名精銳騎兵被自己的甲具搞成了重傷,其中十餘人不治身亡……

而其他士兵,也幾乎都是人人負傷。

戰後,因傷退役者居然達到了三百餘人……

這震驚了整個漢家朝野,士兵們沒有倒在敵人的刀劍之戰,反而被自己的甲具搞得遍體鱗傷……

墨家和少府的工匠們集中了起來,針對漢軍胸甲的甲具的不合理之處進行改良,由此推出了更適合騎手戰鬥的第二代胸甲。

這第一代,雖然有着種種缺陷和問題。

但它到底是耗費巨資,用了無數人力物力纔打造出來的戰爭利器。

徹底銷燬、重鑄,顯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它們被封存起來,被深藏在這個武庫的甲具庫之類,整整齊齊的懸掛在牆壁上。

每隔半個月,就會有專業的甲具維護和保養人員來此爲它們清理鐵鏽、上油和擦拭。

以確保這些巨資打造的最強甲具,能夠儘可能的維持戰鬥力。

將來一旦有事,這些甲具就可以直接從武庫之中拉出來,立刻組織起一支強有力的胸甲騎兵,鎮壓一切牛鬼蛇神。

但在此時,整個羽林衛和虎賁衛的營盤內外,都是人山人海。

數不清的考舉士子們,三三兩兩的走出營盤,望着營盤外熾熱的陽光和密集的人流,無數人不約而同的深深的出了一口氣。

“總算是考完了……”一個頭戴着獬豸帽的法家士子,低頭感慨一句,有些不敢再回這個營盤內。

而他的同伴們,也都是長長的嘆息了一聲。

他們全部都是法家門徒,且都是來自法家的‘河東學苑’的師兄弟。

但,如今的法家門徒們,與過去相比,其實變化不大。

這些年來,法家與黃老派,就是漢室諸子百家之中,變化最小的兩個學派。

這與法家本身的傳統有關。

過去數百年,法家與儒家,一直都是採用雙軌制傳續的傳統。既由家傳經學系統與傳授子弟系統共同支撐着各自經學的傳續。

但是,儒家在秦末漢初的戰亂之中,遭受了重創!

包括《春秋》《尚書》《詩經》《易經》在內的大部分典籍和經典,幾乎全部失傳。

甚至連《論語》都只剩下了殘篇。

今天,天下多數典籍,其實都是缺失版和拼湊版。

所以,遭受了慘重打擊後的儒家痛定思痛,在漢興之初的十餘年時間裡,無數學者摒棄門戶之見,廣受門徒。

浮丘伯在長安開講,公羊壽在齊國傳學……

這些先賢,承上啓下,爲今天儒家的昌盛打下了最結實的基礎。

譬如,浮丘伯教育出了楚元王父子以及魯申公在內的數十位知名學者,而公羊壽,則培養了胡毋生、董仲舒兄弟。

反觀法家,雖然法家在秦末戰亂時,也遭受了打擊和損失,許多法家經典和著作失傳。

但,相對而言,法家在戰火之中,遭受的損失遠遠小於儒家。

而漢朝一建立,法家就被重視起來。

蕭何奉劉邦之命,編訂漢律之時,就沒有少受法家思想影響。

整個漢律,直到今天,大體上依然可以看到秦律的影子。

不少條文與秦律相比,甚至隻字未改。

是以,其實,哪怕秦朝滅亡了以後,法家的官員和學者,日子其實也並不難過。

只是在漢初的二三十年,需要裝裝孫子,給黃老派噹噹打雜的。

但法家其實從未離開過政壇。

呂后時期,法家甚至還逆襲了一把。

有酷吏甚至因爲很能幹,而被呂后封爲列侯。(此事在史記和漢書裡,都有提過,但只是一筆帶過,沒有說是什麼人?爲什麼被封侯)

這也是漢室迄今爲止,唯一一個文官封侯的記錄。

只是呢,這場逆襲,最終以悲劇收場。

諸侯大臣共誅諸呂,不僅僅逮捕和處死、軟禁了幾乎與呂氏關係親密的所有貴族、大臣。

平陽靖候曹窋在誅滅諸呂時,立下了大功——正是他通風報信和轉移視線,使得周勃能夠率軍圍攻未央宮。

但僅僅是因爲在商量清洗整個呂氏系統時,表達了反對意見。

曹窋從此就消失在了政壇上。

至於那些小貓小狗,呂氏爪牙的下場,自然是不需要去想的。

經此一變,法家重新蟄伏了二十年,直到晁錯出現,復又在政壇捲土重來。

到今天,法家徹底控制了廷尉、執金吾和御史大夫衙門的權力,掌握了法律的制定、修改、增刪以及解釋、執行大權。

可謂是風光一時無兩,連儒家似乎也得唱一出外法內儒,以儒飾法了。

但法家的巨頭和兩千石們,卻在上一次的石渠閣之會時,親手打碎了儒家的這個美夢。

從開始的眉來眼去,直到石渠閣之會上的翻臉。

轉變之快和下刀子之狠,讓人防不勝防。

外人幾乎難以理解,石渠閣之會前後那幾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法家寧願去墨家合作,向黃老派低頭,也要打死與自己同出一源的儒家?

這個問題,自然只有法家自己心裡清楚。

此刻,這些河東學苑的法家高徒們,臉上都累積着厚厚的陰霾。

爲首的年輕人,神色複雜的看了看不遠處,那些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有說有笑,表情輕鬆的儒生們。

牙齒咬的咯咯作響。

“這些豎子!”在心裡罵了一句,年輕人說道:“回去都給吾去複習《算術書》《幾何書》《算經》……”

其他人聞言,紛紛拜道:“諾!”

這年輕人姓王名承字奉文,大約二十三四的樣子,身體強壯,目光有神,看上去極爲英武。

其父乃是如今的一千石《申子》博士王源。

王源是當今天下首屈一指的《申子》學專家。

而其他人都是王承的師弟,也是與他一起授業於其父的同窗。

河東學苑或者說河東申子學派,是整個漢室諸子百家之中的異類。

他們推崇和主張權術,特務政治在他們眼裡,非但不是壞事,恰恰相反,是好事。

他們確信,聖王需要監督大臣,大臣監督官僚,官僚管理百姓。

這樣天下才能太平。

所以,這個學苑在實際上來說,就是繡衣衛的未來高階官僚的孵化場和未來的特務頭目培養所。

畢竟,有理想和信仰的特務,可比那些外面妖豔奇葩的貨色強太多了。

然而,河東學苑再異類,也是法家的學派。

註定有着法家固有的頑疾——數學不好。

歷次考舉,法家士子是所有學派裡在數學上丟分最多的。

對於法家來說,能夠在每次考舉每輪十道數學題之中答對六道的都屬於天賦型選手。

而儒家士子之中,答對六道,只是及格而已……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

你將天賦在某個領域多點了幾下,在另外一個領域,自然就會成爲短板。

法家的戰場,永遠都在刑名,而非其他。

這注定了他們,不會將太多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對法家大臣來說,數學不好,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要懂得揣摩上意,然後勇敢的執法、捨得殺人,那就不怕沒有政績。

但考舉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

自先帝二年,第一次考舉開始,歷年來的每一次考舉,數學、幾何,在考舉的試題之中,總是佔着特別大的比例。

甚至,某些時候,算術題多達十五道!

這迫使所有學派,都不得不重視算術和幾何。

但問題是……在數學和幾何方面,法家先天不足。

專精於‘盡地力之教’的商君門徒以及滿腦子的權術勢思想的申不害弟子還有那一堆堆的韓非子信徒,根本沒有什麼精力去研究和鑽研數學、幾何。

畢竟,你不能要求一個法官必須會解微積分,也不能苛求一個獄卒去理解方程式。

講道理的話,能夠吃透《法經》和那無數的法家著作,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然而,這就是遊戲規則,法家能適應也得適應,不能適應還是得適應!

他們只能是硬着頭皮去鑽研各種數學書籍和著作,但這樣做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每年的考舉的算術考試,對於法家的人來說,都是折磨和摧殘。

而儒家的弟子們,卻是如魚得水。

儒門弟子之中,數學天才和奇才,更是層出不窮。

主爵都尉公孫弘,甚至據說,只要看一眼賬薄,就能算出結餘和開銷的數字。

就在不遠處,那些正聚集在一起議論和討論今日考題的儒生們,似乎也發現了王承等人,他們笑眯眯的走了過來,一個爲首的年輕人衝着王承喊道:“奉文兄,聽說,你們考的不怎麼樣啊?要不要我大陽學苑的諸子,給爾等補補課啊?”

儒家和法家,自從上一次的石渠閣之會後,就已經撕破臉皮了。

而不久前,法家的巨頭們帶頭衝鋒,對儒家發起攻仵和非議,直接挑戰儒家根本和核心理念的行爲,更是讓這種關係火上澆油。

如今的儒法兩派之間的關係,簡直惡劣到了極點!

別說是公羊、穀梁與法家的巨頭們之間了,就是下面的各個小學派之間的關係,也是惡化到了極致。

儒法在思想和理論層面的大辯論,全面開啓。

相互之間,也早就打出了火氣。

以至於,儒家連墨家悄悄的滲透到了漢中地區,也沒有空去管了。

以便集中精力和力量,應對法家的攻擊。

沒辦法,墨家崛起,那是將來的事情。

而法家的威脅,這是現在就要面臨的問題!

王承看了一眼那些傢伙,哈哈大笑,說道:“就不勞諸位大駕,諸位還是回去好好翻翻《法經》讀讀商君書罷……明日要考的可就是刑名與施政了!”

這些儒生聞言,都是臉色一灰,顯然遭受了重擊。

考舉制度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完善了。

整個考舉,總共分爲三輪。

第一輪就是個篩子,會將所有不符合要求或者說學問不及格的人刷掉。

而剩下的人,則全部都會被視作官員。

既然是官員,那要考的,自然就是各種爲官的基本技能和對各類常識的瞭解。

當然,依然不會太過於艱深。

但基本的法律條文和漢律的立法原則與判定標準,卻依然是必考的。

不然,你下去當官了,卻連律法都不懂,更不懂判定,那丟人的肯定是國家啊!

另外,其他數學能力、運算能力以及基本的常識問題,度量衡之間的差異,國家時政要聞、天下局勢變化,都是要考的。

而這些考試,被分作四場,分別考算術、幾何;刑名、施政;時政、天下以及最後一場的案例分析。

綜合得分最高的那一批人將進入第三輪。

能進入第三輪的,都是各自學派的佼佼者,也必然是通過了第二輪篩選的精英。

他們的綜合能力必定強於其他競爭者。

當然,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兩千石、列侯封君以及元老大臣的子侄、忠臣義士之後,享有優待和加分。

是以,也存在許多其實能力並不強,但卻也能三輪遊的人物。

不過這樣的人,不是競爭對手。

因爲,他們通常只是來鍍金,混了名頭的。

:。:

第372節 警告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439節 收買(4)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674節 暖冬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030節 日蝕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3節 薄皇后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9節 懲處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568節 災難!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179節 直臣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1177節 應變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009節 內閣(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844節 善後(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595節 戰起(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334節 戰場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844節 善後(1)第270節 收編第194節 麻煩第754節 遠航(3)第281節 迷霧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798節 戰前(2)第281節 迷霧第506節 陷阱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483節 閱兵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465節 大朝儀(5)第990節 交易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00節 法統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1029節 狂歡(3)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636節 新學派?(5)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238節 喪母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877節 安排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144節 經濟(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615節 洗錢第239節 回長安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383節 詔諭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
第372節 警告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439節 收買(4)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674節 暖冬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030節 日蝕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3節 薄皇后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9節 懲處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568節 災難!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1179節 直臣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1177節 應變第252節 八方英才匯聚(1)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1009節 內閣(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844節 善後(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595節 戰起(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334節 戰場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844節 善後(1)第270節 收編第194節 麻煩第754節 遠航(3)第281節 迷霧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798節 戰前(2)第281節 迷霧第506節 陷阱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483節 閱兵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465節 大朝儀(5)第990節 交易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500節 法統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1029節 狂歡(3)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636節 新學派?(5)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238節 喪母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877節 安排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144節 經濟(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615節 洗錢第239節 回長安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383節 詔諭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