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順天府這一科總共取了一百二十餘名舉子。鹿鳴宴上濟濟一堂, 舉子們一席二十人坐着,座師房師等或穿插其間, 或擇一席就坐, 與舉子們寒暄交談, 氣氛頗爲融洽。

擺在席間助興的, 是一種貼着“鹿鳴酒”酒標的玻璃瓶裝酒。瓶中酒漿呈淡金色,並有一種淡淡的桂花香味。飲者初時不覺,但只要飲過一兩口, 便會覺得這桂花的香味縈繞口齒之間, 經久不散。

這玻璃瓶盛酒本就不多見,此間舉子也並非人人出身高門富戶, 這種東西更是見所未見。因此自從鹿鳴宴開席, 不少人的目光便一直在這鹿鳴酒上打轉。

“看着好看,聞着也香, 就是飲入口覺得一般, 略有些酸味兒。”本次鄉試取中的“亞元”, 也就是第二名荀伯符飲了這酒之後,認真評價。

第三名經魁文哲明笑笑道:“伯符兄此言差矣,這種酒, 與昔日京中曾風靡一時的‘金風玉露’、‘凌雪傲霜’那幾種酒一樣, 這種酒且得配上些菜式,入口才美味。所謂餐佐酒,酒佐餐,兩相匹配, 相得益彰。”

他說着就着手中的玻璃盞飲了一口,便道:“據我看,這酒配席上的燒鹿尾兒最好,好酒解膩增香,諸位不妨試試。”

席上坐着的舉子那裡見過這種門道?紛紛舉杯嘗試,不管這酒肉入口是否真如文哲明所言,一概都胡亂稱是了,紛紛誇這文經魁見識不凡。文哲明便得意地與荀伯符互視一眼,又看向坐在荀伯符一旁的解元劉南山。

這劉南山出身貧寒,來自京郊昌平農家,年紀不小,已經奔三十去了。這次竟然取中解元,蓋過荀文兩人一頭,令荀文兩人各自有些不服氣。荀伯符與文哲明是師兄弟,師從大儒陳謹,這一位便是如今湖廣總督陳詵的兄長。這兩位一向有大儒教導,一向信心滿滿的,結果放榜的時候得知被個土包子壓了一頭,別提多憋氣了,於是想着今日在這鹿鳴宴上,要想辦法讓劉南山出出醜。

於是文哲明便舉杯向劉南山,問:“不知劉解元以爲這酒如何?”

劉南山一直不怎麼說話,這時候被問到頭上,才端起面前的玻璃盞,仔細聞了聞味道,又嚐了少許,最後說:“這酒當就是俺們村兒釀的。”

這話說出來之後,席上一片安靜。早先舉子們都將這“鹿鳴酒”誇上了天,待聽說這酒就是劉南山家鄉所釀的土酒,這天上地下的差別,讓衆人一時都半信半疑。劉南山卻舉着玻璃盞,看着杯中酒漿清透的色澤,說:“這個就是杏酒,用杏子釀的,待酒完全釀成,再加桂花,薰染香氣,便得了。”

“這麼簡單?”文哲明覺得不可思議,“你可知這一瓶‘鹿鳴酒’在市面上賣多少錢?”

“鹿鳴酒”是專門爲鄉試放榜之後,各地舉子慶祝所發售的一款果酒。因爲鹿鳴宴只要由各府承辦,所以絕大部分鹿鳴酒都被官府採購了去。極少部分流入市場零售,供考中的舉子家裡私下慶祝,或是往來走禮之用。

但凡聽說過這“鹿鳴酒”的人,此刻聽劉南山輕描淡寫地說起這酒釀得如此簡單,都不敢相信。

劉南山卻淡笑着,道:“你以爲這酒簡單?原本鄉里人用果子釀酒,釀出來與甜水兒似的,沒有酒味,且容易腐壞。後來海淀那邊有人好心,將法子傳了出來,到我們村,村裡也沒那些桃兒李兒的,唯獨漫山遍野的都是野杏。肯去勞作釀酒的,大多是佃戶,自家沒有地,辛辛苦苦耕一年的田,叫去佃租和賦稅,手裡沒剩幾個錢,怎麼辦?便只有起早貪黑去採杏,家裡的女人們便日夜不休不眠,將每一枚杏兒都檢查清洗。如此勞作一個月,釀下一罈酒,此後每一個月,都要照看一次,翻動一次……精心侍弄,就如照顧自家嬰兒。好容易待到杏酒釀成,爲了再製這鹿鳴酒,鄉親們又接連走上幾天的路去大興採那早開的丹桂……”

劉南山這人說話總有一種鄉土氣,也因爲這個,總教人看不起。可是此刻他說起老家鄉親付出巨大的心力才釀出的這等鹿鳴酒,雖然所言通俗,並無過多文采辭藻,可是他說得無比真實,便有一種令人動容的力量。一時這一整桌便都安靜下來,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手中的鹿鳴酒。

可是文哲明卻舉着杯問:“這真的是杏酒?可是爲什麼我等飲來,杏味兒一點也無,只有桂花的香氣呢?”

旁邊一個清亮的少年聲音插口:“鹿鳴酒,自然是杏酒啊!”

這回插話的卻是席上年紀最小的一人,石喻。只見他一面微笑,一面輕輕晃動手中的玻璃盞,說:“文經魁如此,讓這酒稍稍‘醒’一會兒。自然有杏酒的氣味慢慢散發出來。”

劉南山聽見石喻替他解圍,便轉向石喻,老實巴交地露出感激的笑容。

文哲明與荀伯符互視一眼,石喻的話,他們兩人都駁不來。因爲這的確是品嚐各種“果酒”的正確方式,這種法子,只有消費得起這種極爲昂貴的玻璃瓶裝酒的人家,纔可能知道。即便知道,要想親自嘗試一番,還得買得起內務府新出的高腳玻璃酒盞才行。石喻小小年紀,這話一說,立即讓人記起他景山官學學生、忠勇伯府子弟的身份,再加上跳過歲試、直接科試的傳言,石喻給人的印象,就是三個字:摸不透。

石喻見一句話,一擡手,就讓席間諸人鎮住,便笑着活躍氣氛,又補了一句:“爲了預祝諸位下一次榜上有名,這鹿鳴酒,也必須是杏酒啊!”

一句話說得衆人都笑了。衆人鄉試得中,考取舉人功名在身,可是誰能心甘情願就此止步?下一步自然是參加會試,趕春闈。就像這鄉試發榜叫“桂榜”一樣,下一次會試所發之榜叫“杏榜”。所以石喻的意思是,這酒之所以用了杏酒,乃是蘊含了吉祥寓意,祝福在座各位下一次會試也順利取中,高中杏榜。這道理說得十分完滿,就算荀文等人有心想駁,也絕不會爲了自己的下一場科考尋晦氣。

這邊一席正說話間,那邊座師陳邦彥等人已經巡酒巡到這一席,滿座的新科舉人紛紛起立,向陳邦彥行禮。

陳邦彥過來,與衆人飲過三杯,登時肅容道:“今上一向體恤百姓疾苦,諸位都是朝廷取中的人才,日後入仕爲官,切記勿驕勿躁,以改善民生爲己任,爲今上分憂……”

一席的舉子,聽了這話都以爲適才陳邦彥就在一旁,將劉南山等人的一席話聽了去。這時他們都垂手聽訓,不敢多說。

豈料下一刻陳邦彥話鋒一轉,說:“在座各位都是今科名次最前的舉子。許是各位之中還有個別會對名次有所疑問。本官只說一句,除了熟讀四書五經之外,本官也很看重此次的實務策。實務策中愈是言之有物,觀點新穎,本官愈是欣賞。若是還有哪位對名次有疑問的,不妨親來向本官質詢。”

“不敢,不敢!”舉子們紛紛向陳邦彥行禮,諸如荀文等人都額頭冒汗,心裡暗叫倒黴,好好一位禮部侍郎大人,編纂詩書的文官,怎麼竟會是個重實務的畫風。劉南山則在行禮之餘,又真心實意地多補一句:“多謝大人!”

陳邦彥看向劉南山的眼光頗爲溫煦,然而他眼光一轉,忽然問:“石喻,石喻是哪一位?”

石喻趕緊應了,只聽陳邦彥道:“隨本官出來!”

石喻又“唉”地應了一聲,隨陳邦彥出去,過了很久纔回來。這時他們這一席鹿鳴宴上的鹿鳴酒已經將將見底。這種酒並不算烈,但是衆人飲到這個程度都有些微醺,在那令人迷醉的桂花香氣間志得意滿,於是紛紛聯句,作詩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

劉南山自謙沒什麼詩才,所以只在一旁幫人記錄。餘人拉石喻一起加入,石喻卻搖搖手,也說不擅長這個,婉拒了,獨自坐下來,慢慢回想適才與座師的對話。

陳邦彥剛纔將石喻叫出去,隨便挑了幾道經義八股,現場命他破題,又命他複述一遍當時所做的五道實務策。石喻親自復過盤,自然記得一清二楚,此刻再複述出來,流利不打磕巴,讓陳邦彥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陳邦彥末了對石喻說:“絕非本官不相信你,本官取中你之時,亦沒有想到你竟這樣年輕……只是你要知道,本官得知你年紀時那一刻的驚異,旁人一樣會有。但既然你有真才實學,就一定要經得起質疑與考驗。”

“是,多謝大人指點!”石喻當時鄭重謝過陳邦彥。他隱隱約約有種感覺,這一次,陳邦彥是和他站在一邊的。

陳邦彥當然是和石喻站在一邊的。如今有關科舉取士的法規極嚴,但凡取中的舉子有半點差池,陳邦彥身爲主考,也是要擔干係的。所以陳邦彥纔會藉此次鹿鳴宴的機會,將石喻在場中的作答從頭到尾細問一遍,確認他真的是自己所做,心頭放下一塊大石頭。

這也是爲什麼陳邦彥會勉勵石喻,“要經得起質疑與考驗”。

一時“鹿鳴宴”終於歡歡喜喜地散去,但是人人都知道,這鄉試的結果雖出,可還沒完。按定例,各省鄉試揭曉後,需要將鄉試試卷送至京中堪磨查驗,如果卷中還出現字句可疑、文體不正的,已經中舉的舉人會被立即革除功名。如果這種情形出現,主副考官可能會被奪俸或降調,更嚴重者,主副考官將被革職或逮問。

鹿鳴宴之後的第二天,寶玉由薛蟠陪着,親自來椿樹衚衕,向石喻道喜,一併向石家兄弟二人一起道謝。

原本石家兄弟將寶玉從科場“救出來”之後,寶玉很快就恢復了。但是賈府衆人都不忍再逼他下場,所以寶玉最終沒有參加第三場,名落孫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寶玉原本想早些過來石家道謝的,可是賈母王夫人等憐惜,逼他休養。等他又歇過幾日,鄉試已經放榜,比他年紀小的石喻中了舉人。寶玉心中登時又生出“自己爲何這般無用”的念頭,頗有些不敢來石家致謝,最後還是薛蟠拉他來的。

薛蟠哪兒管寶玉心裡這麼多想頭,只覺得寶玉該向石家表示表示,畢竟那日是石喻將他從貢院裡扛出來,診金還都是石詠出的。再加上石喻又中了舉,原該上門表示表示,“順帶敲他家幾瓶好酒”,這是薛蟠的原話。

這日薛蟠特爲帶了一對虎皮鸚鵡來石家,說是送給石家的大姐兒玩兒的。石詠的小丫頭如今還未到一歲,哪裡玩得了這個。正巧石大娘與王氏都喜歡,這對鸚鵡就擱在了西院,掛在門外的廊下。

有薛蟠在,席間便談笑風生,雖然薛蟠有時言語粗魯,笑話說得也粗俗,可總不會冷場。然而石詠卻一直見寶玉沉默不語,便將他邀至一旁,私底下指點一兩句。

“寶玉兄弟,不是我說,你這般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石詠說,“你既不喜科考,便不必勉強自己。但在這之前,你須得想清楚,你能做什麼,你又想做什麼?”

寶玉慚愧不已,說:“石大哥,小弟我……着實想不清楚,此前所謂讀書,不過就是混日子,到今日一事無成原不出奇。原本小弟一向討厭經濟仕途,討厭那些‘祿蠹’,如今想來,小弟其實連這些人也遠不如,在這世上,就是個多餘而已!”

“然而卻由不得你做個多餘人,不是麼?”石詠淡淡笑着問。

每個人肩上都擔着責任,都身不由己,只是有的人再苦也可以甘之如飴,有點人卻只想逃避。

“石大哥勸我的這意思……我明白,可我……”寶玉被石詠戳中了心事,一時慌亂,有些語無倫次。

“別再多想了,放寬心只管一日一日地過日子,將日子過實在了,便不會多想了。”石詠不想多勸,畢竟這些都只能由寶玉自己慢慢領悟,“你瞅薛蟠大哥,他何嘗會多想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做什麼樣的事兒,然而日子過得一樣快活,不過就是一切隨心罷了。”

兩人一時出來,只見薛蟠剛與石喻說了個笑話,將自己逗得哈哈大笑,石喻則在旁邊一臉尷尬。

寶玉想起剛纔石詠所說,忍不住莞爾,當即招呼薛蟠,兩人一道去了。

這時李壽卻皺着眉拿了個帖子進來,遞給石詠說:“順天府尹賈大人的帖子,來人就候在外面,要請大爺同去。”

石詠與賈雨村一向沒什麼深交,再加上此前石喻科考,石詠總想着避嫌一點兒好,所以從來不曾往賈雨村那裡走動。但這時候人突然送來了帖子相請,石詠不知是什麼急事,卻又不便推辭,當下換了出門的大衣裳,與來人去了。

賈雨村的住所就在順天府府衙後面,此前上石家遞帖子的據說是昔日應天府的一個門子,引着石詠從側門入,穿過賈家的後花園,來到賈雨村的書房裡。

石詠官職較低,見到賈雨村自然老老實實行禮。賈雨村卻手一揮,只說:“茂行,你我什麼交情,何必如此拘禮?”

他請石詠坐下之後,也不多廢話,直切主題,往石詠面前推了一張信箋,道:“請茂行過來,是因爲本官收到了這個。”

石詠接過信箋,眼光三下兩下掃過,一時竟氣得發抖,他雙手推桌,站了起來,擡頭問賈雨村:“賈大人,敢問這信……這信是何人所遞?”

賈雨村對石詠的反應並不意外,只淡淡地說:“此函由人匿名遞至順天府。對了,除了此函之外,函件後面還附了一張字條,寫明若是順天府不能秉公處置,下一次此函便不會再遞至本官手中,而是會直接貼在貢院外的龍虎牆上!”

石詠盯着面前的信箋,覺得自己有生以來都不曾經歷過這樣的惡意。因爲那信上檢舉石喻越級應考,名次又如此靠前,恐暗中有舞弊之事,請順天府徹查。

第198章第346章第80章第228章第131章第321章第395章第12章第275章第370章第145章第308章第211章第32章第153章第288章第226章第126章第343章第381章第123章第105章第295章第200章第273章第225章第320章第24章第126章第224章第228章第239章第398章第328章第413章第210章第52章第394章第8章第145章第121章第166章第263章第322章第243章第2章第215章第99章第224章第30章第336章第357章第287章第199章第97章第29章第166章第179章第380章第226章第97章第159章第195章第191章第331章第112章第60章第305章第355章第175章第254章第360章第381章第279章第297章第210章第375章第137章第146章第381章第348章第371章第193章第355章第227章第324章第160章第177章第150章第360章第290章第339章第98章第72章第57章第77章第86章第45章第172章第46章
第198章第346章第80章第228章第131章第321章第395章第12章第275章第370章第145章第308章第211章第32章第153章第288章第226章第126章第343章第381章第123章第105章第295章第200章第273章第225章第320章第24章第126章第224章第228章第239章第398章第328章第413章第210章第52章第394章第8章第145章第121章第166章第263章第322章第243章第2章第215章第99章第224章第30章第336章第357章第287章第199章第97章第29章第166章第179章第380章第226章第97章第159章第195章第191章第331章第112章第60章第305章第355章第175章第254章第360章第381章第279章第297章第210章第375章第137章第146章第381章第348章第371章第193章第355章第227章第324章第160章第177章第150章第360章第290章第339章第98章第72章第57章第77章第86章第45章第172章第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