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賞賜

楚王得了南平的捷報後,大爲欣喜,當下就要重賞馬雲等人。

就在這時,李皋站起來說道:“大王愛子之心,衆所周知。今日五王爺立此大功,自然離不開大王您的教誨。不過就賞賜一事,還請大王三思。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五王爺年紀既輕,又立大功,性喜舞刀弄槍,身邊又無賢者相佐,若大王大加賞賜,恐怕五王爺此後會變得目中無人,橫行無忌。這樣不是反而害了五王爺嗎?”

楚王想了想,有點懷疑的說道:“雲兒自幼愛武,詩文做的雖然不怎麼樣,可是也是知書達理,懂得學習,品行也不錯,不會變成那樣吧。”

旁邊的馬希廣點點頭,說道:“是啊,我看雲兒就挺懂事的。自清,你誇大其詞了。”

李皋微笑道:“大王,依臣看,五王爺此時都有些志得意滿。您看奏章這裡‘軍如偃月之營,騎作旋風之隊。’得意之色躍然紙上啊,再看這裡‘江湖之險不足恃,我旅爭登若平地。’,您再看這裡。。。”

楚王仔細看了看,又搖頭晃腦的唸了兩句,笑道:“我向來以爲雲兒,不喜讀書,文采聊聊,看這奏章,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嘛。文筆大有長進啊,不愧我的好兒子啊。”

李皋心中暗想這必是請人代爲捉刀,卻也不敢說破,他翻了翻奏章,眼睛一轉,不知又在想些什麼。

一旁的馬光亮卻又說道:“父王,這奏章文采確實不俗啊,難得五弟在嶽州這半年如此用功,父王,應該重重的獎賞纔對呀。母親前些日子,也提到很是想念五弟,不如趁這個機會,把五弟招來長沙,好好地賞賜一下。”

楚王看了看馬光亮,似乎並沒有想到馬光亮話裡有話,笑道:“難得你們兄弟如此和睦。恩。。。”

“三哥,現在南平剛剛平定,恐怕還得雲兒在那裡維持一段日子,不然恐怕生變啊。”馬希廣忍不住說道。

楚王先聽馬光亮的覺得很有道理,自己的兒子,這麼有出息,真的應該好好賞賜一下;又聽馬希廣這麼一說,也是有理有據,這個時候,可不好臨時換將,不然很容易就前功盡棄了。更關鍵的是,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是親的不能在親的人了,又有什麼好不放心的。想到這裡,楚王心思一動,又看了看馬光亮、馬希廣,猶豫着不再說話了。

已往這種尷尬的時候,廖匡圖一般就會主動跳出來,不是提議吟詩作對,就是提議中場休息,以後再議。今天廖匡圖穩穩的坐在椅子上,笑嘻嘻,半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李皋剛碰了個釘子,暗暗後悔自己忘了這個王爺的秉性,居然在辭藻華麗的文字上挑刺,話鋒一轉,失笑道:“王爺,這有功人員的名單,還真的挺長的。恩。。。哎。。。這五王爺太也孟浪了,這又怎麼能自己給他們加官職呢?”說着還把這些東西指給了楚王。

上面清楚的寫着:孫光憲爲峽州刺史,樑延嗣爲歸州刺史,石文德爲嶽州刺史。這加官進爵雖說只能出自於上,不過卻也不能過於指責馬雲,畢竟馬雲上面寫着呢,建議。這只是建議而已。

楚王一下子就變得有點不高興了,說道:“自清,這是建議嘛。雲兒打下來這麼大塊地盤,我們又來不及從長沙派官員過去,使用一點降官也沒什麼不好的。只要高從誨一家遷到長沙來,那些人就翻不了天。再說了,當今天下大亂,它山之石,也可以攻玉嘛。”

楚王看了看陷入沉靜的諸人,接着說道:“就按剛纔獎賞來確定吧。”

李皋急不可耐,也顧不得楚王高興不高興了,陡然站起,前驅跪倒說道:“大王,臣再次進諫,對五王爺不能賞之過速啊。”

馬希廣在一旁,聲音不大不小的喃喃道:“奇了怪了,我親侄子立了功,還不能賞了。”

楚王立時勃然大怒,一把將酒杯摔得粉碎,指着李皋的鼻子就要大罵。

徐仲雅連忙跪倒道:“大王息怒,五王爺立此奇功,自然該賞。但李大人的顧慮也不能全盤否定。畢竟太順了,對五王爺也是有害的。依臣看,大王在位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都要比衡陽王(上任楚王馬希聲,馬希範的哥哥)要強上許多,這是因爲什麼呢?還不是因爲王爺久在地方,熟悉政務軍務,而衡陽王常在中樞,不知下情,卻自以爲知下情的緣故。所以對五王爺多磨練磨練也不失爲好父親啊。”

楚王想了想,心情也慢慢平靜了些,重重的出了口氣,問道:“東野,你有什麼良策啊。”

“臣以爲,可以任命五王爺爲。。。爲江湖節度使,荊南節度副使,大王您親領荊南節度使。”

“江湖節度使”楚王愣了一下,不過他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這個無非是給馬雲一個節度使的待遇,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代理的荊南節度使。名義上挺好聽的,實際上官職低了半級。

“恩,”楚王點了點頭,說道:“都起來吧。就按東野說的辦吧。東野,你來草詔。”

徐仲雅於是走到一旁的書案,從高進手裡接過了毛筆,略一思索,就舉筆寫了起來。看着楚王兄弟倆在閒聊,李皋緩步走到徐仲雅的身旁,看他草詔令。就見徐仲雅寫道:“暫代荊南節度使,署理歸州、峽州、荊州事務,仍領嶽州事務”的時候,李皋偷偷的在“仍”和“領”的中間,虛虛的寫了一個“可”字。徐仲雅看了他一眼,會意的一笑,就把這個可字給添了上去。

詔令寫完,徐仲雅緩緩的讀了一遍,楚王點了點頭,用了大印,就吩咐馬希廣等會快馬送到江陵。

楚王心情大好就準備明日在嶽麓山下祭祖,告訴馬殷這個好消息,同時準備在碧波聽籌備大型詩會,長沙全體官員一起做詩,以慶祝這個偉大的勝利。

只有廖匡圖走出楚王宮後,喃喃的自語道:“樹欲靜而風不止了。”

第53章 大手筆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46章 撞車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章 死諫第3章 突擊檢查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7章 裁軍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8章 盛典第93章 兒女親家第65章 攻城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2章 定策(中)第184章 奔襲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20章 歸程(上)第21章 捕風房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58章 如墜霧中第28章 請君入甕第77章 奇襲第71章 單挑第199章 追擊第178章 糧草第105章 後宮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103章 會戰(2)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10章 新策略第88章 宴無好宴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59第17章 謀臣(2)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7章 大火熊熊第4章 斷其一臂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58章 包圍汴京第79章 截擊第17章 謀臣(2)5925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5章 殺人第117章 救人(下)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131章 使者第89章 援兵5第135章 潑髒水2第31章 定策(上)第21章 劉崇南下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73章 戰爭賠款第73章 半渡而擊第4章 人心難測第101章 聽春宮第12章 楚王選集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4章 造假幣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95章 軍事互動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7章 伏擊(三)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83章 發兵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5章 下杭州(3)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18章 血戰(一)第127章 買賣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5章 西征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62章 合二爲一
第53章 大手筆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46章 撞車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章 死諫第3章 突擊檢查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7章 裁軍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8章 盛典第93章 兒女親家第65章 攻城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2章 定策(中)第184章 奔襲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20章 歸程(上)第21章 捕風房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58章 如墜霧中第28章 請君入甕第77章 奇襲第71章 單挑第199章 追擊第178章 糧草第105章 後宮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103章 會戰(2)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10章 新策略第88章 宴無好宴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59第17章 謀臣(2)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7章 大火熊熊第4章 斷其一臂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58章 包圍汴京第79章 截擊第17章 謀臣(2)5925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5章 殺人第117章 救人(下)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131章 使者第89章 援兵5第135章 潑髒水2第31章 定策(上)第21章 劉崇南下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73章 戰爭賠款第73章 半渡而擊第4章 人心難測第101章 聽春宮第12章 楚王選集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4章 造假幣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95章 軍事互動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7章 伏擊(三)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83章 發兵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5章 下杭州(3)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18章 血戰(一)第127章 買賣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5章 西征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62章 合二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