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使者

田雨在腦子裡面又把議和的事情過了一遍:河北這塊兒一下子割讓給劉崇,然後通過劉崇的手再轉給契丹,作爲契丹南下的補償。這好處是足夠大了,當年石敬瑭被唐末帝李從珂重重包圍在太原,他走投無路向契丹大皇帝耶律德光借兵,答應契丹人的條件也就是兩個:稱臣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讓契丹人面子裡子全有了,這才全力發兵南下,纔有了十年的石晉王朝。

燕雲地方確實重要,可河北物產豐富、地盤也大,怎麼說也比燕雲更富有吸引力,拿這塊地方做交易,契丹人動心的可能性有90%。田雨想着想着,心頭忽的一動,這算盤打的確實不錯,可是,劉崇萬一不同意怎麼辦?

劉崇會不同意嗎?這個可能性很大啊。按照大楚開出來的條件,黃河以北歸劉崇,可這河北的地盤可佔了一半子都多啊。這。。。這相當於劉崇忙乎了半天,就得到區區潞州、澤州、晉州等地,他會同意嗎?

這劉崇割讓河北嗎?這地盤不是不能割讓,可是在眼下這種環境下,割讓中原地區可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石敬瑭是怎麼死的,石晉又是怎麼滅亡的?還不是因爲地方大員們,以安重進、劉知遠爲代表的藩鎮節度使們,對割地稱子的國策不認同啊。安重進等人三天兩頭的找契丹人麻煩,破壞一下石晉和契丹的關係,結果,石敬瑭打壓藩鎮又怕藩鎮羣起反抗,可支持藩鎮的話,他確實又懼怕耶律德光,結果整日憂心忡忡,鬱鬱而終。而石重貴上臺以後,他沒有石敬瑭的威望,再也鎮不住臺子了,所以,他只能被迫改變國策,和地方藩鎮站在一起,和契丹人開戰,最後,傷的是朝廷,肥的是藩鎮,石晉也就這樣鬧哄哄的完了。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劉崇他還敢做這種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嗎?他不敢。這。。。難道要我大楚出面說服劉崇?如果楚國逼迫劉崇,或者說李廷儒對劉崇悄悄的暗示,這劉崇他能不明白大楚的用意嗎?劉崇他心裡能不這麼想嘛:好嘛,我割讓地盤把契丹請來,結果好處都讓楚國給佔了,而且,這罵名我還義無反顧的自己背上了,說好聽一點,這叫做損己利人,大公無私,說不好聽,那就是一傻帽。劉崇他會把主動往自己腦袋上扣這麼一頂傻帽子嗎?

看着田雨在客廳裡來來回回的跺着腳步,來人詫異的問道:“莫非田大人覺得這個計劃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田雨點了點頭,又連忙搖了搖頭,解釋道:“不。。。不。。。這計劃自然是好的,只不過,這劉崇會不會主動提出來割讓河北的事情啊?”

“呵呵,劉崇又不是傻子,他心裡肯定不願意交出河北了,不過,他不交也得交。這就是我來找田大人的目的。”來人壓低了聲音說道。

田雨有點聽不明白了,李廷儒在太原啊,如果要說服劉崇的話,應該是李廷儒出面纔是啊,自己是駐契丹的使者,可不是駐太原的使者啊。田雨負手而立,笑着說道:“不知道趙大人有什麼指示嗎?”

“田大人,你應該聽說了吧?過兩天劉崇的使者就會達到上京,而南邊僞周的使者也快到了。我們是打算在這裡面做做文章。”

不管是劉崇的使者也好,還是僞周的使者也好,都是大張旗鼓的。劉崇的使者是爲了顯示自己對契丹的尊敬,畢竟劉崇現在是耶律璟的侄子和臣子。河東有點契丹附屬國的意思,他派使者來上京,說白了也就是一次進貢行爲,能不正大光明,討個彩頭嘛。至於,僞周的使者,他也不會偷偷摸摸了。王樸等人對契丹人心理看的很清楚。在當今世界上,最不願意看到華夏大一統的,就屬契丹了。有“燕雲十六州”這個歷史問題存在着,兩國交戰連個藉口都是現成的。所以,如果沒有重利的話,契丹人是絕對不可能出動大軍南下中原,幫助楚國消滅大周朝的。別看楚國和契丹聯繫的挺緊密,看起來挺熱鬧的,可楚國如果不出大手筆,契丹和楚國的關係也就是面上好看。大周使者熱熱鬧鬧的來,正好可以做樣子給楚國使者看,他甚至可以把自己扮演成受契丹邀請而來,在契丹和楚國之間插上一顆釘子。

既然河東和僞周都是正大光明的來,作爲契丹地盤上的情報頭子,田雨對這事自然是門清兒。他當下猶豫了一下,問道:“莫非,趙大人要我們對付僞周的使者嗎?”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規矩。可是,從來沒有規定第三國的人不能殺。在歷史上,這種事也是有先例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當年班超出使西域的事情了,他不就是把匈奴的使者,殺了個一乾二淨,從而得到全國人民幾百年來的交口稱讚。莫非趙大人想把僞周的使者殺了,然後逼着契丹人跟我站在同一條線上。可這事兒不可行啊,這事兒和當年班超的例子比,最大的不同,或者說最大的問題出在契丹人身上,當年那是個小國,它害怕匈奴人爲難他,迫於無奈它站在大漢朝一邊,可現在契丹人的實力就算不是天下第一,那也是三強之一啊。契丹是完全不怕僞周和楚國的威脅的。

咱們把僞周的使者一刀切了,萬一契丹人把咱們給抓了送到僞周去,我大楚會爲了我們這麼魯莽的行動和契丹人翻臉嗎?就算大楚和契丹人翻臉了,兩國不搭界啊,想報復都很難啊。說白了,契丹不用太在乎楚國的想法。咱們去殺僞周使者,這事可不能幹。

田雨連連搖頭。

來人卻是一笑,說道:“誰說咱們要殺僞周的人了,咱們。。。咱們對付劉崇的手下。”

對付劉崇?田雨一愣,他緊緊的盯着來人看了足足兩分鐘,方纔點了點頭,道:“這倒也是一個辦法,這需要我做些什麼呢?”

“呵呵,不需要田大人做什麼。田大人只需要在府中等消息就可以了,以後。。。等見了契丹皇帝,你就這麼說。。。”

第8章 把柄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5章 攻城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22章 嶽州流言第81章 豫章行(四)第55章 失蹤第54章 使者不斷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93章 夜宿周府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42章 趁火打劫第99章 戰高平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08章 臨江第4章 斷其一臂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77章 奇襲第3章 嶽州現狀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1章 發證獎勵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69章 一鍋燴第18章 謀臣(3)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79章 截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72章 中計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1章 決策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51章 來了新消息第50章 陰差陽錯第21章 奇襲興元府29第15章 首富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09章 心動(下)第120章 我看行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30第7章 暖煙閣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8章 豫章行(一)28第115章 西征第79章 截擊第95章 新軍情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43章 繼續出使第117章 救人(下)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6章 打不打第180章 活捉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91章 遇刺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49章 越牆第44章 黃土鎮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17章 造反30第47章 賞賜第192章 真議和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90章 兄壯侄大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20章 西遷(2)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200章 混戰第56章 賬本第28章 請君入甕第98章 論戰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85章 援兵1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3章 召回第35章 大戰略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84章 奔襲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174章 逼宮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33章 入蜀(2)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53章 奇謀第91章 陪太子讀書
第8章 把柄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5章 攻城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22章 嶽州流言第81章 豫章行(四)第55章 失蹤第54章 使者不斷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93章 夜宿周府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42章 趁火打劫第99章 戰高平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08章 臨江第4章 斷其一臂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77章 奇襲第3章 嶽州現狀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1章 發證獎勵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69章 一鍋燴第18章 謀臣(3)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79章 截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72章 中計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1章 決策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51章 來了新消息第50章 陰差陽錯第21章 奇襲興元府29第15章 首富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09章 心動(下)第120章 我看行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30第7章 暖煙閣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8章 豫章行(一)28第115章 西征第79章 截擊第95章 新軍情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43章 繼續出使第117章 救人(下)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6章 打不打第180章 活捉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91章 遇刺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49章 越牆第44章 黃土鎮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17章 造反30第47章 賞賜第192章 真議和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90章 兄壯侄大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20章 西遷(2)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200章 混戰第56章 賬本第28章 請君入甕第98章 論戰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85章 援兵1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3章 召回第35章 大戰略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84章 奔襲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174章 逼宮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33章 入蜀(2)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53章 奇謀第91章 陪太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