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路反叛(2)

李守貞反叛的消息傳到汴京,小皇帝劉承佑趕緊下詔,派遣鎮國軍節度使郭從義、保義軍節度使白文珂分路進討李守貞。過不了幾天,趙思綰反叛的消息也傳來了,劉承佑慌了神。趕緊把自己老爹留給自己的顧命大臣們找來。

小皇帝沒見過市面,可史弘肇、郭威、王章等人可經過大風大浪的老江湖了。自己現在佔據了整個中原,而李守貞等人不過數州之地罷了。這幾個人對李守貞是一點都不怵,商議了一陣子之後,決定由郭威掛帥,都督諸路兵馬討伐李守貞。於是,劉承佑便加封郭威爲樞密使,由他全權負責軍事。

郭威一點也沒有推辭。可他在整頓了軍隊之後,並沒有急於趕赴河中,反而去看望了下德高望重的太師馮道。在大漢朝,馮道也就是一個花瓶,可是在大晉朝,馮道卻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和李守貞也算共事過多年,郭威想去問問馮道對李守貞是什麼樣的看法。

弄清楚了郭威的來意之後,年僅七十的馮道,眯着眼睛問道:“郭帥,可曾玩過博戲嗎?”

這博戲差不多就是現在的置篩子賭錢。郭威讀書不多,也曾經荒唐過一陣子,年輕的時候,比地痞流氓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僅玩過這種遊戲,而且還很喜歡。他聽了馮道的話,心裡登時就有點不高興,以爲這老東西是在諷刺自己,感覺有點後悔,不該來這裡。

可馮道接着說道:“這種博戲,錢多的人,就能贏,錢少的人,就會輸。這不是錢少的人技術不行,而是他財力不足,沒有足夠的本錢!如今郭帥都督諸路兵馬,攻打河中府。只要看看雙方的實力,這勝負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郭威猛醒,老馮道這麼說,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馮道是什麼意思?他的意思無非就是長圍,我兵力又多,糧草也充足,我也不攻城,我就圍着河中府,時間一長,李守貞是必敗無疑。

郭威笑道:“多謝太師。下官明白了。”

“呵呵,郭帥善於作戰,這點老朽早就聽說了。不過,這李守貞也是一員驍將,而且,他有個優點,不知道郭帥可曾聽說過嗎?”

“優點?什麼優點?”郭威一時有些『摸』不着頭腦。

“當年出帝(石重貴)與契丹作戰,打勝之後的封賞,李守貞基本上全部分給了軍士,因此軍士樂於給他賣命!郭帥今日出徵,您所帶的軍隊,有一部分曾經就是李守貞的手下,不知道郭帥準備如何處理啊?”

郭威眼珠子轉了轉,試探着說道:“下官准備厚待軍士,不知太師覺得如何?”

馮道呵呵笑道:“郭帥能如此做,那麼李守貞必敗。古人有云:清廉者衆人惡之。在軍中猶是如此。郭帥要切忌啊!”

郭威笑着點頭稱是,肚子裡想得卻是另外一件事。劉知遠這個帶頭大哥要在,那郭威自然是老老實實的,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可現在帶頭大哥不在了,剩下這幾個兄弟,怎麼看都不像長壽的樣子,沒辦法,他的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啊。王章、史弘肇他們關係是非常好,可是這幾個人『毛』病太多,太容易被別人構陷,現在皇帝小,還沒什麼,等皇帝長了大,那說不定就會留下禍患的。所以,他想趁這次出征的機會,在軍中擴大自己的影響。提高士卒的待遇,這當然可以了,反正又不是自己花錢,花的都是公款,都是國家的,我何必那麼小氣呢?

雖然說『亂』世用重典。可是也好看是什麼『亂』世,如果是道德淪喪的『亂』世,用了重典,說不定可就把自己給陷進去了。雖然大家都知道花公款不好,那是指公款花在了別人身上,要是花在了自己身上,恐怕沒什麼人會說不好的。五代的時候,驕兵悍將說反就反,有的時候眼壓根就沒有道理可講。曾經有一個人,他被迫造反,皇帝派遣大軍討伐他,就在城門即將失守的時候,這傢伙趴在城樓上嗷嗷大哭,歷數自己多年來的功勞,同時指責皇帝不顧手足之情。結果,皇帝的大軍聽的入了神,有些發呆,有一個將軍就砍了兩個官兵,督促大軍繼續攻城,沒想到大軍一怒,竟然倒戈了。這個傢伙立刻散盡家財犒軍,在這夥軍士的擁戴下,居然打回了汴京,當上了皇帝,那個人叫李從珂。

有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着,這不是充分說明了那個時代不能『亂』用重典。用重典整人和用金錢收買人之間,當然後者容易的多。如果在用金錢收買人的同時,還能做到賞罰分明,那麼秩序也有了,軍心也有了,何樂而不爲呢?

郭威帶着大軍,到了潼關之後,再次得到噩耗,鳳翔(今陝西寶雞)巡檢使王景崇也反了,和李守貞、趙思綰相互呼應,這麼一來鳳翔府、長安、河中府連成了一片。郭威馬上召集高級將領開會,討論集體的進攻方案,現在反賊是三個了,他們的地盤又聯合在了一起,到底是先打趙思綰呢,還是先打李守貞,或者是王景崇呢?

郭從義、白文珂這些人都主張攻打趙思綰和王景崇,原因很簡單,這兩人是水貨,趙思綰是個上不了檯面的牙將,而王景崇也是一個剛剛掌兵的書生,這兩人都沒什麼軍事素養,而且手中的實力也有限的很。他們很容易就可以被剿滅。

郭威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只是用眼睛有掃視了衆人一眼。在這隊列最後面的趙匡胤,一下子站了出來,說道:“稟大帥,末將以爲,應當先攻李守貞!”

郭威問道:“爲什麼呀?”

“大帥,這三個叛將聯合,卻是以李守貞爲首,而且李守貞的實力也最大,如果李守貞被打敗了,那麼趙思綰、王景崇就會不佔而降,而且這李守貞裡我們也最近。如果我們舍今求遠進入關中去討伐趙思綰,一旦李守貞從河中南下,斷了我們的歸路,那我們可就必敗無疑了!”

郭威笑了:“趙將軍所說甚合我意!”

第23章 入貢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72章 中計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51章 發證獎勵第86章 南下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70章 血戰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7章 向東!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82章 包圍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6章 蜜月第32章 定策(中)第143章 等待第63章 堅守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2章 狂暴衝擊第52章 蕭縣大捷第48章第200章 混戰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31章 推波助瀾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63章 堅守第8章 把柄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39章 決策(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4章 名臣第17章 變換的時局25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53章 圍困汴京第86章 南下第16章 伏擊(二)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68章 來了第36章 打不打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55章 連番用計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8章 火中會師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84章 驛站春風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64章 祭孔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21章 劉崇南下第20章 西遷(2)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6章 心理陰影59第43章 繼續出使第56章 碰壁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69章 往事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6章 離間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92章 真議和第22章 借兵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98章 觀畫(下)第45章 水攻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3章 入蜀(2)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4章 人心難測第60章 三成機會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170章 益津關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78章 糧草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
第23章 入貢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72章 中計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51章 發證獎勵第86章 南下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70章 血戰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7章 向東!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82章 包圍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6章 蜜月第32章 定策(中)第143章 等待第63章 堅守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2章 狂暴衝擊第52章 蕭縣大捷第48章第200章 混戰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31章 推波助瀾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63章 堅守第8章 把柄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39章 決策(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4章 名臣第17章 變換的時局25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53章 圍困汴京第86章 南下第16章 伏擊(二)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68章 來了第36章 打不打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55章 連番用計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8章 火中會師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84章 驛站春風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64章 祭孔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21章 劉崇南下第20章 西遷(2)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6章 心理陰影59第43章 繼續出使第56章 碰壁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69章 往事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6章 離間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92章 真議和第22章 借兵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98章 觀畫(下)第45章 水攻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3章 入蜀(2)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4章 人心難測第60章 三成機會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170章 益津關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78章 糧草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