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定策(下)

見範質說的這麼嚴肅,馬雲也不禁來了興致,催促範質趕快說。

範質略頓了下,整理整理思路,說道:“我華夏百姓數以百萬計,其中小民居多,這些人手中用的多是銅錢,而不是貴重的帛和白銀。而朝廷也向來用銅作錢,這是鑄造銅錢花費很大,向來有‘費四得一’的說話,而且銅製品價格極高,這樣不法的商人往往會收斂銅錢,鑄造爲銅器。朝廷對此是屢禁不止。”

馬雲一愣,奶奶的,這些老祖宗們還真是強,各行各業都有人才啊,什麼事都想的出來。

範質繼續說道:“這些不法商人這麼一搞,天下流通的銅錢就變少了,也變貴了。”看馬雲有點不太明白,範質繼續說道:“比如,原來一匹布1000銅錢,現在銅錢少了,一匹布就可能只值六、七百銅錢了。”

銅錢少了一定會漲價嘛。

範質看了看馬雲,繼續說道:“可是銅錢漲價的弊病並不在這裡,若只是導致銅錢升值,倒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可是有些商人,或者地方官府,居然私自造錢,這些銅錢,與官造銅錢相比,含銅量過低,導致字跡模糊,不耐用,結果虧得往往是百姓,這也就算了。可銅錢和白銀的兌換,因此有了官價和市價兩種,比如說一兩銀子按市價等於700文銅錢,按官價等於1000文銅錢,在稅收的時候,一畝地一年徵收一兩銀子,可是百姓手裡沒有銀子,一來消息又閉塞,二來有些地方官員只收銅錢,這樣百姓往往按官府規定繳納足足的1000文,而地方官員則把收上來的銅錢,有按市價兌換成白銀,這麼一轉手,官員中飽私囊居然有一半之多。百姓他又怎麼會不窮困呢?”

馬雲吃驚了,他不是驚古人居然也會算這種經濟帳,他是驚在這些官員居然如此貪墨,吏治清明真的就那麼難嗎?

馬雲愣了半晌,方纔說道:“範先生,那這鐵錢又是怎麼回事啊?”

範質笑道:“這鐵錢嗎,其實不過是銅錢的一個變種,自晚唐一來,天下動亂不堪,這銅的產量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朝廷往往對私鑄的含銅量低的錢,睜隻眼閉隻眼,而當今皇上甚至公開允許私鑄銅錢。可是銅錢含銅低,字跡模糊,容易損壞,對百姓的禍害不小。有鑑於此,武穆王乾脆廢止了銅錢,改行鐵錢,這鐵的價格極低,無力可圖,所以鐵錢變得以實行。”

馬雲笑道:“哪爲什麼不都鑄鐵錢呢。”

範質笑道:“王爺,如果只是想治理楚地,那麼鐵錢就可以了,如果有益於天下,那麼鐵錢就萬萬不行。”

馬雲追問道:“這是爲何呀?”

範質說道:“第一鐵錢極易損壞,沾水之後容易生鏽,第二,鐵錢的字跡一樣很模糊,是不適合作爲錢幣流通的,第三,鐵錢價格極低,一個開元通寶可以兌換100個鐵錢,而且鐵錢中又不能鑄大錢,對流通也是不方便的。況且,錢幣也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大楚要萬萬世,就需要有永不退色的貨幣。”

這兩句話極有鼓舞性,說的馬雲也有點心血沸騰,不住的點頭。馬雲問道:“現在是父王治下,這鐵錢還是要用的,那麼這鐵錢應該和銅錢怎麼兌換呢?”

範質見馬雲問了實質性的問題,當下也不敢在亂拍馬屁,慎重的說道:“這樣看王爺是重百姓,還是重富豪了。”

馬雲聽了半天,當然明白範質的意思,遂說道:“民貴重,當然是重百姓了,那我們就把鐵錢直接和銅錢掛鉤,實施兌換好了。”

範質點了點頭,又說道:“臣的第六個意見就是,請王爺仔細選用南平王府的官員,南平王暴斂一是由於其本性貪婪,另外也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爲,其下百官不能盡皆驅逐,最好是賞賢用能,這樣南平的局勢就不難安定了。”

馬雲點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南平王的官員是一定要用的,對這點馬雲可是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好明說。

範質又道:“臣覺得對於高氏,也應該區別對待,高氏父子在此已經有三四十年了,還是有一定的人望的,臣請王爺考慮區別對待。”

不愧是當過官的人,考慮問題就是不一樣啊,本來馬雲他們商議要把南平王給徹底打倒,可是前有鮑唐自刎,後有樑震上吊,那麼對南平王的處理還真的要慎重了。馬雲點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江陵之敗在於高從誨忠奸不辨,橫徵暴斂。對南平老王爺,小王向來是佩服的很啊。”

範質一笑,繼續說道:“臣的最後一條意見,就是要向中原朝廷進貢,討個荊南節度使的頭銜回來。言不正,則名不順啊。”

馬雲的目光一挑,猶豫了一下,說道:“小王是捧父王之名,討伐南平的,就算要討頭銜,也應該向父王去討啊。”

範質走到門前,虛掩上房門,低聲說道:“如果大王自稱楚帝,那麼荊南節度使的頭銜就要從大王那裡討來,可現在大王名義上是以藩鎮自居的,那麼來自中原朝廷的命令在大楚就很有影響力的。不然大王也不回讓在下,從郎州繞那麼大一圈纔到長沙的。荊南節度使轄地極大,不僅包括有朝廷的襄州、隨州等地,還有大楚的郎州等地,有了這個頭銜。”

範質頓了頓,說道:“有了這個頭銜,如果將來楚王把王位傳給了別人,王爺可以荊南節度使的名義調令郎州,若郎州不如,則可以直接討伐,攻下了郎州,長沙就不佔自危了。”

“王爺,現今天下大亂,各地消息閉塞,王爺就算上書朝廷,獲得朝廷的任命詔書,長沙那邊也未必知道。就算知道,焉知這不是別有用心的人,看不得王爺立下蓋世奇功,故意造謠中傷之語呢?”

陽光通過窗口的木格,斑駁的照在靜悄悄而又略顯昏暗的議事廳裡,又反射在大楚五王爺那張年輕而又靜寂的臉上,那眼神捉摸不定,似喜似憂,忽而又有一絲笑意從他嘴角泛起。

歷史上關於馬楚聖祖朝6位正副首相的爭議頗多,這六個人和馬楚後來的那些德行操守、文章政績樣樣出色的名相相比,歷來都被人所詬病。關於範質,這位聖祖朝唯一的一位只當過副相從來都沒當過首相的人,歷史家這麼評價的:“才華卓著,因人成事。”

第68章 結義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6章 應對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2章 入蜀(1)第76章 出城第27章 物價暴跌第109章 心動(下)第22章 借兵第66章 援軍?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章 英雄母親第63章 堅守第12章 驅除契丹第84章 驛站春風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7章 救人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9章 爲你做主第87章 援兵3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74章 兵進泉州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49章 越牆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60章 三成機會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86章 援兵2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4章 經濟計劃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31章 定策(上)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00章 戰高平2第55章 失蹤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76章 吳越變亂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210章 聊天第17章 送客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70章 益津關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27章 孤注一擲第68章 來了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28章 黎陽大戰第99章 戰高平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80章 騎射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06章 樊若水第75章 廣東內務第57章 波瀾再起第43章 激戰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75章 搜捕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9章 棄子第12章 岳陽樓(下)第4章 晚宴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9章 西遷(1)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04章 會戰(3)第131章 使者第89章 援兵5第13章 下杭州(1)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95章 內鬥連連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48章第61章 招降納叛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0章 西遷(2)第182章 對峙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210章 聊天第2章 整風運動第23章 召回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
第68章 結義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6章 應對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2章 入蜀(1)第76章 出城第27章 物價暴跌第109章 心動(下)第22章 借兵第66章 援軍?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章 英雄母親第63章 堅守第12章 驅除契丹第84章 驛站春風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7章 救人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9章 爲你做主第87章 援兵3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74章 兵進泉州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49章 越牆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60章 三成機會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86章 援兵2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4章 經濟計劃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31章 定策(上)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00章 戰高平2第55章 失蹤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76章 吳越變亂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210章 聊天第17章 送客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70章 益津關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27章 孤注一擲第68章 來了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28章 黎陽大戰第99章 戰高平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80章 騎射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06章 樊若水第75章 廣東內務第57章 波瀾再起第43章 激戰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75章 搜捕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9章 棄子第12章 岳陽樓(下)第4章 晚宴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9章 西遷(1)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04章 會戰(3)第131章 使者第89章 援兵5第13章 下杭州(1)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95章 內鬥連連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48章第61章 招降納叛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0章 西遷(2)第182章 對峙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210章 聊天第2章 整風運動第23章 召回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