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約四事

聽範質這麼說,馬雲倒是鬆了口氣,雖然他不認爲範質是拓跋恆那樣認死理的人,但是如果範質死不同意,馬雲也不好把事情弄得太僵。

當下,馬雲正色的問道:“範先生請講,只要小王能夠做到,自然無不答應。”

範質思量了一下,緩緩說道:“自晚唐以來,武夫當道,藩鎮割據,天下動亂不堪,讀書人備受欺壓,地方道德淪喪,認夷爲父,朝秦暮楚,即失臣節,又丟人格,長此下去,中華千年文化,有毀於一旦險。這第一嘛,在下請王爺尊孔教,用士人,謹守聖賢之道,建學堂,推行教化之風,則天下有識之士,必翕然而投,待時機成熟後,‘尊孔平賊’,行仁義於天下。”

這段話半文半白,馬雲也就聽了個大概,不過他還是覺得範質說的也挺對的。於是馬雲點頭說道:“這一條,小王答應你。”

範質喝了口茶,繼續說道:“當今天下,外有契丹強敵覬覦,內則藩鎮淋漓,大晉擅開邊釁,激怒契丹,現今雖小敗契丹,但依我看契丹亡晉之心不死,必將南下,到時大晉恐怕就難以支持,天下恐有土崩瓦解之勢。在下請王爺行仁主之風,學堯舜之肚量,不愛財物,不尚豪奢,莫使天下供一人,廣開言路,善納勸諫,即使說的不對,也不要引言罪人。任用賢才,則不問出身。”

這段話,馬雲聽明白了,就是勸自己要節儉和善於用人。馬雲又偷眼看了一眼趙普、李驤他們,見他們也是紛紛點頭,於是他又點點頭。

範質接着說道:“當今天下動亂的根源,可以說起自唐玄宗設節度使,錢糧、監督、管轄職權盡入其手,而又沒有什麼節制,這節度使往往就變得目無君上,飛揚跋扈。而其中節度使往往武夫居多,更是鮮廉寡恥,下荼毒百姓,上欺壓君父。在下請王爺,將來罷節度使之職,置文官于軍隊,行監軍之責,由文官掌樞密院,負責考覈武將升遷,軍隊的錢糧也應由朝廷負責,不能有武將私自徵集,軍隊的擴展補充,也應上報朝廷,由朝廷裁斷節制。”

馬雲聽的有點愣了,範質這段話讓他想起了他大舅子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宋初趙匡胤好像就是這麼幹的,當然就宋朝初期來看,這個政策沒有什麼錯誤,畢竟武夫當國亂了一二百年了(從安史之亂算起),適當的節制武將也是應有之義,只不過後來宋朝做的有點過分了而已。

馬雲還沒說話,就見李驤說道:“範先生這話,在下覺得有些不妥。”

這話音剛落,這屋裡剩餘的四個人,全部看向了李驤。吳班略帶愕然,範質一臉詫異,趙普面無表情,馬雲心裡卻有一絲高興。

李驤說道:“當今天下動亂,‘尊孔平賊’,要靠全軍將士的血戰,這個時候對軍官嚴格考覈,恐怕傷了將士的進取之心。”

範質冷笑一聲,說道:“如果不嚴格考覈武將的升遷,那麼就算討平了天下,還不是一樣的藩鎮割據,只不過是變了變割據者的姓名罷了。既然如此,王爺又何必要掃平天下呢?在下還是那個看法,一定要節制武將。“

李驤絲毫不讓,說道:“節制自然要節制,但不是你那個節制的方法,你那樣做不僅會挫傷將士奮進之心,更有可能導致文官越權指揮戰鬥,趙括之事,就不可避免了。”

範質氣勢似乎一窒,氣呼呼的坐在一旁,不再說話,只是拿眼睛看着馬雲,馬雲淡然一笑,道:“兩位先生,說的都有道理,如果將來。。。這節度使一職嘛,小王是一定要裁撤的,不過軍隊保持一定的戰鬥力,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保證,過於的消弱武將並沒有什麼好處。畢竟玄宗之前,大**隊基本上是所向披靡的嘛,當時也不見得就把武將給一貶到底。既然我們要尊孔教,不如參考參考漢代、唐代,以及歷朝歷代對武將的管轄執法。總之,一定要做到尊孔教,有法可依。聖人是怎麼做的,我們就怎麼做。範先生,你覺得呢?”

範質眨了眨眼睛,馬雲這話雜七雜八、繞來繞去的,只說要裁撤節度使,可也沒怎麼說約束武將,最後反而來了句:聖人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孔子治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是大大的有名,孔子治軍可沒聽說過呀。

旁邊的趙普卻說道:“王爺聖明呀,仁者治國講究仁、義、禮、智、信,治軍,講究智、信、仁、勇、嚴,當是如此。”

“仁、義、禮、智、信”這爲人處世的“五常”,是漢代儒教大家董仲舒提出來的;“智、信、仁、勇、嚴”這爲將的“五德”,是兵聖孫子提出來的。如果治國治軍真能這樣,那真的是矇昧以求了。當下,範質點點頭,認可了馬雲、趙普的說話。

事實上趙普這話誇得是稀裡糊塗,馬雲剛纔是把問題給混爲一體,趙普那看似是把這問題從新作答,而且答得很明確,很清晰,很經典,可是是典型的所答非所問。範質居然就這樣認可了,讓馬雲心裡也是一喜。

範質頓了頓,又說道:“還有最後一條,在下雖然不才,學識文章也不夠練達,但嶽州這百里之地,卻也不用在下來管理,如果王爺能在三個月內弄到個四五個州,那麼在下自當肝腦塗地,涌泉相報。否則,請王爺許諾在下自由。”

這話一落,馬雲、趙普等人愕然了,一二三,提了這麼多條件,馬雲也一一答應了,眼看馬上就要舉杯慶祝:合作愉快了。最後範質來了這麼一條,合着剛纔說了半天,那都是白說啊。

這下李驤、趙普臉上都有些不悅,馬雲卻微笑道:“小王,答應先生這條。”馬雲心道:大舅子,你可不能說我不幫你啊。

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75章 搜捕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7章 援救第20章 西遷(2)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2章 被打斷了!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01章 聽春宮第107章 明詔第116章 含元殿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23章 入貢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捕風房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9章 援軍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28章 請君入甕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4章 算計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98章 觀畫(下)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11章 夜宴(二)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20章 歸程(上)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32章 入蜀(1)第18章 光猛南下第83章 豫章行(六)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04章 芙蓉花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章 攻攻試試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5章 下杭州(3)第43章 激戰第95章 內鬥連連第65章 二合一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4章 敲詐勒索(2)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50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2章 驅除契丹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11章 夜宴(二)第10章 茅山道士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15章 首富第53章 覲見皇帝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12章 夜宴(三)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54章 商討第96章 心理陰影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05章 會戰(4)第25章 刺殺第57章 京變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3章 英雄母親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89章 鬥嘴第89章 鬥嘴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34章 潑髒水第3章 攻攻試試第21章 捕風房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94章 驚慌失措
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75章 搜捕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7章 援救第20章 西遷(2)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2章 被打斷了!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01章 聽春宮第107章 明詔第116章 含元殿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23章 入貢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捕風房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9章 援軍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28章 請君入甕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4章 算計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98章 觀畫(下)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11章 夜宴(二)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20章 歸程(上)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32章 入蜀(1)第18章 光猛南下第83章 豫章行(六)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04章 芙蓉花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章 攻攻試試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5章 下杭州(3)第43章 激戰第95章 內鬥連連第65章 二合一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4章 敲詐勒索(2)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50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2章 驅除契丹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11章 夜宴(二)第10章 茅山道士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15章 首富第53章 覲見皇帝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12章 夜宴(三)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54章 商討第96章 心理陰影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05章 會戰(4)第25章 刺殺第57章 京變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3章 英雄母親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89章 鬥嘴第89章 鬥嘴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34章 潑髒水第3章 攻攻試試第21章 捕風房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94章 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