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

大漢天福十二年九月底,楚唐聯合出兵進攻嶺南。在最開始的那一段日子裡,很是讓嶺南的大漢皇帝劉晟擔憂了一陣。可很快唐軍便在韶州受挫,在屢攻不克的情況下,就只能是把韶州團團圍住。而西線,自鍾允章出使楚國帶回了馬雲的異常苛刻的條件之後,劉晟在林延遇的篡奪下,就將鍾允章給下了大牢,同時督促潘崇徹死守封州一線。過了十五天,楚軍對邕州發動進攻,那裡的漢軍人數確實過少,不過三四天的功夫,邕州便失陷了。此後,馬雲揮軍進攻封州,同樣是屢攻不克。

這麼一來,讓忐忑不安的劉晟吃了一顆定心丸。只要封州、韶州不丟,他就可以繼續的胡天酒地起來。

這年的十二月,天氣並不怎麼好,整日裡陰沉沉的,白天見不到太陽,晚上見不到月亮,只是偶爾更看到幾個時隱時現的星星。一天深夜,北風呼呼作響,不管是西江珠江的入海口,還是稍靠外面一點的伶仃洋,到處都是伸手不見五指,漆黑的一片,這種天氣下,莫說下南洋的商船,就連打漁爲生的窮苦人家,也不會冒險入海。

可是就在呼呼的風聲中,竟然隱隱夾雜着“啪啪”船槳擊水的聲音。在茫茫的伶仃洋上,不是何時竟然駛進來了一隻船隊。

“大將軍,你看這海圖,咱們剛剛已經繞過了大濠島,現在進入到了伶仃洋了。”這船隊中靠前的一隻大船的船艙裡,一個牙將說道。

“恩……19天了,咱們一路南下,小心的繞過吳越,穿過潮州、循州,終於來到了興王府。只要我們拿下興王府,這滅漢的第一攻就非我們莫屬了。”這人略帶着感慨,卻是自信滿滿的說道。他是李唐的兵馬副都監,伏波將軍孫震。早在十月份的時候,平南大元帥邊鎬、監軍查文徽便向朝廷秘密提議,建議朝廷派遣水師越過吳越,直接攻擊興王府。

這條建議,雖然匪夷所思,可是並不是無的放矢,或者是異想天開的。要知道,李唐的陸軍比起中原王朝來說,那確實是略差了些。自從李昪建國以來,李唐從來沒有在與中原王朝的戰爭取得過勝利。可是李唐的水師卻是天下獨一份的,就連吳越都比不過,上到裝納數百人的樓船,下到小而靈活的舢板船,李唐是應有盡有。李唐水師不僅僅獨霸長江,而且也曾經從海上救援過海州等地,也曾經護送使者到達契丹、新羅等地,有豐富的海戰經驗和大海航行的經驗。至於海圖的問題,雖然李唐的水師從來沒有下過南洋,到過興王府這些地方,可是那些大商賈們,卻是經常從海上經商,在這一方面搞得相關的海圖並不困難。換句話說,李唐有這樣跨海作戰的實力。畢竟就連吳越就能從海路救援福州,而李唐的水師要比吳越要強。

可是查文徽的這個建議,最開始卻沒有得到馮延巳的認同。馮延巳有馮延巳的顧慮,雖然種種跡象表明,現在嶺南漢國的軍隊現在已經很分散了,主要分佈在封州、韶州、封州和康州,興王府的兵力並不多,可是要攻克興王府,達到斬首的目的,怎麼說也要3萬人馬吧。組織三萬人馬,經過近二十天的航行,這一路只有琉球一個補給點。而且,過去的航行,都是近陸航行,這次要達到偷襲的目的,必須繞過吳越和潮州、循州,茫茫大海之中,萬一遇到大風浪怎麼辦?他擔不起這個責任啊。

可是,李唐的經濟現在異常的困難。十月,虔州刺史汪仁義接到消息,說是虔州的豐隆當鋪,私下收斂銅錢,汪仁義立刻派人查封豐隆當鋪,結果在當鋪的倉庫裡發現整整10箱銅錢。接着,在江州也發現有不法商販囤積銅錢。這些接連發生的大案,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讓馮延巳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奏報李景之後,不僅對汪仁義等人有了封賞,還同時下令各地將強盤查,打擊收斂銅錢的不法商販。這個政令,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到了地方上以後就變了味了,地方官員,把蒐藏商販當成了政績。但凡開店鋪的,他手裡怎麼可能沒有銅錢呢?畢竟,不管是銀子還是絹帛,這都屬於高價值貨幣,這做買賣怎麼可能手上沒有幾個小錢呢?這銅錢多少纔算是私藏,多少纔算是正常。李景的詔書上可有沒有,全靠地方官員自己領悟了。這詔令到了節度使府,節度使或者鎮守使自然會召集各州刺史開會,學習學習中央精神,定一個大概的範圍;可下面的人做事,總要有點甜頭吧。到了刺史府,刺史召集各縣開會,這個範圍比節度使定的要低了一下,比如節度使定的是一萬枚,他就把它改成八千枚,等了縣裡,這個數據又變低了一些。這些還不算什麼,你要查,總會派人去店鋪裡面吧,這些衙役差官,還不順手牽羊。

大商鋪有後臺,還好些。可憐,就可憐那些小商鋪了,這差官們平時都喜歡過來佔便宜,這回是奉旨佔便宜,那上門的次數就更勤快了。這麼以來,生意兒沒法做了,民怨沸騰。周宗忍不住跳出來,對這馮延巳就是一陣子攻訐。李景知道了這事情之後,對馮延巳也是大爲不滿,立刻下詔,廢除了上次詔令。馮延巳相位不穩了。爲了保住相位,爲了重拾李景的歡心,他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南征的勝利。而韶州又遲遲攻不下來,他一心橫,就開始轉而支持跨海偷襲興王府。終於說服了李景,挑選水軍精銳人馬2.5萬人偷襲興王府。

孫震望着夜空,心中盤算着時間。今夜,除了這個風向不太好,借不上力之外,竟然是一切順利。黑漆漆的天幕籠罩住了一切,任誰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大軍,等到了番禺,一半人馬立刻登陸,直撲興王府,另一半順水路進攻。

“大將軍,咱們要不要派人把這大濠島給佔着啊?”牙將說道。

孫震笑了:“佔着它,做什麼?咱們的人馬不多,要集中起來。等會兒給胡忠傳令,一會兒讓他帶兵在番禺上岸,直撲興王府。等打下興王府,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咱們就棄船登岸,有這2萬多人馬,可以向北攻擊英州,將漢國的防線徹底打亂。到時候,那也是天大的一場功勞啊。呵呵,所以說,這次我們來,只要在番禹上了岸,咱們就是南征的首功之臣了。呵呵……這個大濠島,沒什麼用處……”

“恩……怎麼還不到番禹啊。你出去問問,催促他們趕緊大快速度。對了,傳令,將舢板船散開,讓他們走在最前面,等下過了伶仃洋。讓他們私下散開,這西江入河口,島嶼甚多,咱們大軍經過,說不定就會被發現,讓他們就地處理。”

牙將領命走到了甲板上,卻忍不住搖了搖頭,這位大將軍還真是心急,你不看看現在這是什麼天氣,這風勢多大啊,咱們逆風而行,能有這速度都不錯了。

廣南東道西邊和北邊是高地和丘陵,南邊纔有些平原地帶,這平原上水道縱橫,據說廣南東道有大大小小數百條河流。這興王府這邊表現的非常明顯。這邊可不僅僅是西江一個入河口,還有其他一些河流入海,比如循江東江、禎水等等,它們將興王府靠前面的一帶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島嶼,整個陸地顯得零零碎碎,這條條狹窄的航道有基本上條條都通往興王府和它不遠處的番禹。

唐軍將按照先前的佈置,分成數隊,依照海圖,順着幾條較寬的水道向興王府進發。除了孫震走的那條較寬的水道,其他的幾隊剛剛開始的時候,都遇到了一些麻煩,觸了幾次礁,畢竟那些商人平時也是隻走主幹道,其餘的水道只是見別人走過,卻是不知道那些河道的具體身前。可是事情都到這份上了,再去查也沒有那個必要了。而且他們發現,只要走在正中間,就可以平安的過去。大軍越進越深,遠處也隱隱出現了一些光亮,看來興王府近了。這年頭,深更半夜的,老百姓早就睡覺了。只有那些大型的城市,城門口才有懸吊的火把、燈燭。

又過了一陣子,根據船上的商人辨認,確認已經到了番禹一帶,岸上黑乎乎的一片,影影綽綽的,似乎是個樹林。副將胡忠指揮自己這邊的軍隊,棄船登陸,這些軍士從大船跳到舢板船上,再依次登陸。先上去的人,自然有序的開始偵查。不查就說不定心裡還好受點,這一查,他們才發現——“有埋伏!”

漆黑的夜空裡,突然傳出這麼一聲驚叫。就連遠處呆在船上指揮登陸的胡忠都聽到了。還沒等他下令,弄清楚形勢呢。就見番禹岸邊突然,燈籠火把四起,將漆黑的東江口照的明晃晃的。接着火光那麼一看,胡忠的一顆心忽悠悠的沉了下去。岸上,斗大的一個黃龍漢字旗。誰知而來的,是一陣“咚咚”的戰鼓聲,伴着轉過聲,一陣弓弩激射了過來。東岸上有人,西岸上也出現了漢軍的人馬!

“中埋伏了。”胡忠第一個念頭就是下令大軍趕緊撤退。

這航道狹窄,自己的船隊一溜兒排開,萬一對方放火,自己可就危險了。可是他剛剛傳令:“後隊變前隊趕緊撤退。”這剛剛變成了前隊的後隊,就穿出了一個極壞的消息,河道走不通了,前面有沉船!

胡忠心中一條,他知道自己船隊剛纔的所謂觸礁,顯然不是真的碰到了礁石,碰到的十有也是漢軍的沉船吧!這個時候,剛剛登陸的唐軍又被趕回了水中。而岸上的漢軍不知道從哪裡拖來了十餘條小船,拋在了江中,一條條火把仍在穿上,“呼”的一下,火苗子攢的老高,火借風勢,越燒越旺,船借風勢,越走越急,朝着唐軍猛衝了過來。

這個時候的西江、東江入海口,光火四起,就連張震也退不出來了,他那條航道的出路倒是沒有被沉船堵住,可是那裡有漢軍水師。漢軍的水師不多,可是這個航道太窄,唐軍船艦再多也鋪不開啊。唐軍陷入了絕境!突了幾次都突不出去,張震沒有辦法,只好帶着人馬衝向了不歸路——興王府!這裡都有伏兵,興王府又怎麼可能沒有呢?他是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行動的又快又隱蔽,怎麼可能被漢軍發現呢?

張震死前,他很不甘心,是誰走漏了消息。

第48章第153章 趙季札第136章 詩賊(3)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5章 軍事互動第73章 半渡而擊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28章 打劫第2章 吳越使臣7.1423第15章 殺人第46章 蜜月第25章 刺殺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26章 兩派第32章 定策(中)第53章 覲見皇帝第19章 軍務政務第75章 搜捕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20章 死諫第38章 馬踏南平(二)29第34章 入蜀(3)第101章 逃亡第199章 追擊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21章 捕風房第7章 大火熊熊第31章 定策(上)第46章 蜜月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101章 聽春宮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52章 韶州鏖戰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16章 含元殿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33章 定策(下)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5章 敲詐勒索(3)第204章 芙蓉花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5章 敲詐勒索(3)第93章 兒女親家第46章 奇功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2章 回家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11章 決策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8章 結義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8章第145章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84章 驛站春風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31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126章 兩派第117章 造反第48章第66章 援軍?第80章 議徵安南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1章 翻手爲雲第95章 內鬥連連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72章 中計第8章 火中會師
第48章第153章 趙季札第136章 詩賊(3)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5章 軍事互動第73章 半渡而擊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28章 打劫第2章 吳越使臣7.1423第15章 殺人第46章 蜜月第25章 刺殺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26章 兩派第32章 定策(中)第53章 覲見皇帝第19章 軍務政務第75章 搜捕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20章 死諫第38章 馬踏南平(二)29第34章 入蜀(3)第101章 逃亡第199章 追擊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21章 捕風房第7章 大火熊熊第31章 定策(上)第46章 蜜月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101章 聽春宮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52章 韶州鏖戰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16章 含元殿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33章 定策(下)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5章 敲詐勒索(3)第204章 芙蓉花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5章 敲詐勒索(3)第93章 兒女親家第46章 奇功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2章 回家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11章 決策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8章 結義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8章第145章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84章 驛站春風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31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126章 兩派第117章 造反第48章第66章 援軍?第80章 議徵安南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1章 翻手爲雲第95章 內鬥連連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72章 中計第8章 火中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