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整風運動

旭日東昇。趙普下了轎子,匆匆的向養民殿走去。自從馬雲提出,要搞一個“一三人才工程”之後,趙普掌管的捕風房立刻就動員了起來,不但將楚國上下官員歷年來的考覈情況做了重點的摘錄,而且還下令手下的官員們立刻草擬新的考覈標準出來。即便如此,趙普想了想,還是放心不下,畢竟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是官員本質的問題,與監察力度也是密切相關的。他匆匆趕過來,就是要向馬雲奏報一些建議。

他剛剛轉過院門,就見對面一個急匆匆的人影走了過來,仔細瞄了一眼,竟然是太監高進。高進在宮中做事靠得就是眼疾手快嘴靈活,趙普雖然出現有點突然,可高進還是在兩人將碰在一塊的前一秒鐘剎住了腳步,只是畢竟屬於急剎車,停是停住了,可是懷裡抱着一個三寸來後的大本子,身子左晃右晃的,甚是滑稽。還不等趙普說道,他就躬身施禮道:“趙大人,早啊。奴婢給您老請安了。”

趙普淡然的說道:“高進,你這急匆匆的是要做什麼呀?

誰都知道,趙普是楚王馬雲的鐵哥們,又有着後宮的關係。高進自然得罪不起,他恭敬的回道:“趙大人,奴婢是奉了王命,去請示王后娘娘這宗人府應該如何設置?”

“宗人府?”本來也就是隨意打個招呼,正準備邁開腳步走人的趙普,收住腳又問道:“這是做什麼的呀?”

“回大人,這是大王前幾日下旨,準備成立的專門管理王室子弟的部門。”

趙普來了興趣,他一把把高進拽到旁邊的亭子裡,問道:“你給我說說,大王成立這個部門,到底負責些什麼事物呢?”

高進看了眼一本正經的趙普,心裡有點打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多嘴了,他含糊的說道:“這個……這個就是管理王室子弟,對他們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具體管些什麼,奴婢也是要請示娘娘之後,才能知道的。”

趙普可不是沒心眼,看高進吞吞吐吐的樣子,他沉聲說道:“那算了,既然你不知道,老夫自己親自去問大王吧。”說着,也不理高進,徑直向着養民殿走去。

他剛剛走出去兩步,高進這邊就琢磨出味兒來了,他趕緊追過去說道:“趙大人,這宗人府原本是大王三天前想出來的法子,具體就是負責給王室子弟發放俸祿的吧。當時大王就是那麼一提,奴婢把王室名單整理出來以後,又去請示大王,大王就打發奴婢去事情王后娘娘,說王后娘娘母儀天下,這家事,當然由娘娘做主,所以……這可真不是奴婢故意欺瞞大人。娘娘到底是想怎麼個管法,奴婢確實是不知啊。”

趙普一笑說道:“這事兒啊……事關重大,我作爲御史中丞自然是要詢問一下大王。既然高公公有事,那就請便吧。”

高進張了張嘴,想吃了蒼蠅一樣膩味兒……這下子,真的是有點裡外不是人了。卻不料,趙普那邊壓根就沒在意高進心裡的小九九,趙普想得很深遠,吏治清明,要人監督,可是國政的興衰更取決於大王的意志,可是縱觀歷史,碰上一個好皇帝的機率就像買彩票一樣,大唐朝近三百年,皇帝二三十個,真正的好皇帝,數起來連一隻手都用不完。這樣,對人主也是要有點限制的,不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有這樣的想法也完全是因爲現在的形勢,現在天下爲什麼這麼亂,根治上就出在權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督,唐玄宗提出設立藩鎮的時候,沒啥人反對,於是這個國中之國就這麼出來了。現在馬雲隨意的就建立了一個新衙門,這可不是一個好習慣,這事兒,至少得知會一下自己這樣的一品大員才行……

馬雲正在和李驤商量軍事呢。他是正兒八經的工科出身,在工科那羣兄弟眼中,自己可以說是歷史知識淵博了,可是偏偏對這五代史是兩眼嗎黑,除了知道五代是那五個朝代之外,什麼都不知道了。現在,他只能靠估摸着柴榮和趙匡胤的年紀來推算,天下形勢的發展:這倆人都出來了,年紀也都不算小了,這麼說,大晉的滅亡也是指日可待了。天下統一的歷史進程估計也要加速行駛了。可是楚國現在缺什麼?缺錢、缺個富饒的產糧地,缺人口……什麼都缺。當他想認認真真做事,當皇帝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手頭上實在是沒什麼東西,從漢國回來的探子稟報,嶺南的漢國可以說是富得流油了,漢國的大船經常道南洋去做生意,每年的賦稅,都上繳了不少。可是漢主劉洪熙還不滿意,據說還派人假扮海盜,偷襲商船。劉洪熙當皇帝不過三年,大型的行宮就建了不下十個了。馬雲在一旁是看着眼饞不已,可李驤等人勸馬雲再忍忍,一來是大晉眼看支持不住了,要等着趁機沾點中原的便宜,二來嘛,這李唐還陷在福建,他拔不出身來,單靠楚國和漢國硬拼,這種買賣可做不得,畢竟楚國就算比漢國強點也是強的有限。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強,馬雲正在絞盡腦汁的想辦法提高自己實力,就見趙普施施然的進來了。

“大王,自從臣管理捕風房一來,深知膽子沉重,做起事來是殫精竭力,就算閒暇只是,也是要翻番史書,看看歷代監察一項,是如何運作的。臣看了這麼多天,大王可知道,臣心裡有何想法嗎?”在養民殿裡,行過了禮,趙普侃侃說道。

馬雲正在憂慮呢,要是換個的話,他說不定還有點興趣猜測,可趙普年紀雖不大,可長的不咋樣更重要的,還是個男的,他哪有心思去猜這老男人的心聲啊,當下,敷衍道:“可是有了什麼心得嗎?”說出口之後,他又覺得太平淡了,接着又加了一句道:“拓趙兄的想法,那一定是好的。”

趙普一點也沒在意馬雲的馬屁,徑直說道:“大王,臣看歷代雖然叫法不一,但是都有監察系統,來監察官員。而且,這部分力量,在王朝開始的初期,都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卻是慢慢的變了質。臣想問大王,可知道是什麼緣由嗎?”

別的馬雲或許不知道,這點馬雲可是清楚的很啊,不就是人治和法治的區別嗎?不過,馬雲在古代帶的時間越長,他越發現這古代人一點也不傻,也就是比自己少了些高新科技的見識,少了點對歷史大局的把握,他留了個心眼,問道:“恩……可是對官員的監督力度變弱了嗎?”

“不是,大王。以臣看來,不是監督的力度變弱了,而是人主對此不再重視了。古人有云:三十年一小變,百年一大變。爲什麼會這麼說呢?是因爲人亡而政息的緣故。”趙普緩緩說道。

馬雲眨巴眨巴眼睛,他不是不明白趙普的意思,而是吃驚趙普居然能想到這點——人亡政息,這正是人治的最大毛病。想明朝的張居正,一鞭法改革,好是好,可是張居正前腳去見了洪武皇帝,後腳就被抄了家,政策全被廢除。有些時候,就算人沒死,只要他一下臺,這政策就得變。李驤目光不住的在馬雲和趙普身上游弋,似乎在想着什麼。

正在等馬雲問“如此奈何”的趙普,見馬雲似乎象入定了一般,他嚥了口吐沫兒,張了張嘴,不再說話,要硬等着馬雲追問,他明白,下面的話有點誅心了,要不是他了解馬雲爲人,和馬雲關係不錯,又有了巧孃的後宮關係,打死他,他也不敢說的。

倆人就這麼沉默了許久,馬雲才終於醒了過來,他看了看趙普,問道:“趙兄,可是想到了什麼辦法了嗎?”

“臣……臣以爲這人亡政息的一大原因,是因爲新的君主不瞭解過往的君主的想法。一般來說,開國的君主往往是草莽出身,瞭解實事,制定出來的政策更加的符合時機,而其後的君主則是少了這方面的經歷,所以,做起事來,就有些想當然了。”趙普說道。

李驤似乎有點吃驚,他當然不會認爲趙普吃飽了沒事幹,跑過來找馬雲侃大山。趙普的心思他猜出來了,心裡不由得暗暗佩服趙普的膽色。

趙普侃侃而談,一時間讓馬雲有了當年在bbs上,縱論歷史的感覺,他很是同意趙普的看法,隨聲附和道:“那是,人都是多欲的。開國的君主,尚能控制一二,此後的君主們,沒有經歷過艱辛,以爲錢財等等都是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故此,纔多加賦稅,窮兇奢侈。說白了,還是人主的權力,沒有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

“大王,聖明啊。千年一來,能認識到此點的,大王當時人主中的第一人啊。”趙普跪在地上恭維道。

馬雲突然會過神兒來,媽的,這個傢伙,太狡猾了,居然把自己給繞進去了。這丫的不會是想限制君權吧?

還不等馬雲說道。趙普繼續說道:“不過,人主富有天下,乾坤獨斷,那是自然不用質疑的。但是,人主在下詔令之前,是不是可以諮詢一下門下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官員們呢?商議之後,再搬下詔書,交由門下中書省的郎中們再次確認一下,這些郎中官職微小,往往更敢說真話,等他們也認可了之後,才詔令天下正式施行呢。當然,如果這些郎中不認可,那麼,還有兩種方法來解決:一是重新商議,二是人主再次下詔實行。這樣,即不傷害了人主獨斷之權,又可以避免一些大臣以權謀私。”

一旁的李驤也跪倒說道:“大王,聖明無比,想必在六部設立給事中的時候,也是考慮到了不能政出一門,才設置給事中來稽查六部的運作。想必也是總有在門下中書省設立相關機構的想法吧?”

門下中書省是負責政令、政策的,尚書省六部是負責具體實行的。門下中書省的政策、政令,說白了還不是君主的想法,在門下中書省設立個類似給事中的職務,就能初步的將君主的政策駁回,這可是限制君權的一個好辦法。李驤忍不住暗自對趙普豎起了大拇指。

當然,李驤也明白,趙普之所以敢這麼幹,是因爲馬雲和別的君主不一樣,這個人,第一,他很重視交情,很有人情味兒,不會因言罪人;第二,馬雲若有意若無意的在推行一種仁政,就是允許士大夫議政;第三,當時長沙軍變的時候,李皋的罪狀在李驤看來已經夠上死罪了,可是馬雲還是在李皋的罪狀上面,又叫了一條——謀逆!這並不算什麼,重要的是,馬雲當時說了一句話:“人命關天,這些罪名多是捕風捉影,太輕了,非謀逆,又怎麼能判死刑呢?”也就是說,在馬雲的潛意識裡,當官的,除非犯的是謀逆罪,其他的,似乎還能免死。這對官員們講真話,做實事,無疑是一個激勵。官員說得再不中聽,也不會發生一語喪命的悲劇了。

馬雲猶豫了半天,擺擺手,讓一旁伺候的侍女們下去,扶起他們之後,方纔緩緩說道:“兩位大人請起,你們說的,寡人並不是不知道,之所以現在不實行,是因爲——天下尚在大亂,按你們說得,寡人下一個詔令,要商議兩三次,時不我待啊,寡人沒那麼多時間等。所以,寡人暫時不實行這個。哎……其實,關起門來,咱們都是自己人,說句心裡話,寡人可不是向你捕風房的那些說書人宣傳的那樣,寡人是什麼星宿下凡……寡人也是人,也會犯錯,所以,寡人希望你們能體諒寡人的心思,能夠幫助寡人拾露補遺,多提一些建議……趙兄,你說得這件事,等咱們取了天下,或者大局將定的時候,自然就會實施的。”

見兩人點了點頭,馬雲接着說道:“寡人,最近想了一個主意,趙兄,可以幫我參謀參謀。寡人,想在官員中展開一場整風運動,主要是用了宣傳一些怎麼做纔是一個好官?”

趙普狐疑的看了眼馬雲,他搞不清楚馬雲這是原本就有這個想法呢?還是針對自己提出來的小小限制一下君權的措施,反過來將自己一軍,進行忠君思想教育呢?怎麼做是好官,馬雲是不是已有所指呢?是忠君的纔是好官吧?一時間,他背後有點冷颼颼的。

第143章 等待第32章 入蜀(1)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70章 益津關第1章 南平窘境第80章 議徵安南第80章 豫章行(三)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5章 伏擊(一)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2章 楚王選集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80章 豫章行(三)第55章 失蹤第50章 陰差陽錯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59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8章 謀臣(3)第54章 商討第6章 投石問路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7章 關門打狗第68章 來了第十二章第7章 火藥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40章 一三五第39章 決策(2)第105章 會戰(4)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02章 會戰(1)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17章 救人第134章 詩賊(1)第33章 入蜀(2)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57章 波瀾再起第53章 覲見皇帝第70章 血戰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33章 發行國債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55章 強弩之末?第47章 賞賜第10章 新妃(1)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8章 宴無好宴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26章 兩派第78章 蒙汗藥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5章 首富第42章 隔山打牛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38章 夜襲(上)第17章 伏擊(三)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22章 嶽州流言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69章 往事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9章 圈套第19章 軍務政務第98章 觀畫(下)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25章 刺殺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6章 應對第6章 各有所謀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8章 光猛南下第86章 南下第68章 釋放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01章 逃亡第22章 借兵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79章 兵發明州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
第143章 等待第32章 入蜀(1)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70章 益津關第1章 南平窘境第80章 議徵安南第80章 豫章行(三)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5章 伏擊(一)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2章 楚王選集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80章 豫章行(三)第55章 失蹤第50章 陰差陽錯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59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8章 謀臣(3)第54章 商討第6章 投石問路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7章 關門打狗第68章 來了第十二章第7章 火藥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40章 一三五第39章 決策(2)第105章 會戰(4)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4章 兵圍南陽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02章 會戰(1)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17章 救人第134章 詩賊(1)第33章 入蜀(2)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57章 波瀾再起第53章 覲見皇帝第70章 血戰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33章 發行國債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55章 強弩之末?第47章 賞賜第10章 新妃(1)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8章 宴無好宴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26章 兩派第78章 蒙汗藥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5章 首富第42章 隔山打牛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38章 夜襲(上)第17章 伏擊(三)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22章 嶽州流言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69章 往事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9章 圈套第19章 軍務政務第98章 觀畫(下)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25章 刺殺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6章 應對第6章 各有所謀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8章 光猛南下第86章 南下第68章 釋放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01章 逃亡第22章 借兵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79章 兵發明州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