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

馬雲的話,讓趙普明白了,這雪雲姑娘手裡的情報網,恐怕是她多年來自己建立的,對楊雪雲這個前朝的前朝王室,趙普也是派人緊盯着的,不過盯得不是她,而是那個楊文罷了。但現在這事兒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應付這些士子不合作的問題。

“大王,你的詩作在六月十日在金陵傳唱,而在十一日就大面積出現了詩賊的說法,這要說沒有人在背後支持、鼓動,哼哼……肯定是做不到的。可有一點,這金陵的名門望族處在我們的嚴密監控之下,不是投靠了我們,就是閉門不出;而進入六月之後,爲了避免流言從金陵散播,我們又加強了進入金陵的人員管制,在這種情況下,還出現這麼多讀書人反對的聲音,這……這有些奇怪啊?”趙普說道,事實上捕風房在金陵還是相當薄弱的力量,單是監控名門望族、在市井上散佈有利於朝廷的言論已經牽制了捕風房的主要力量,對進入金陵人員的監控,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從二、三、四月的禮賢下士的溫和作風,到五六月抄家滅族的強硬手段,軟硬兩手都用了,效果不能說沒有,比如淮南對楚國的認同感已經在增強,可是江南西道,軟硬都不吃。傷腦筋啊,傷腦筋啊!

馬雲苦惱着,躊躇着,讀書人不合作真是麻煩事,當年滿清是怎麼做?大興文字獄,這可定不行了,咱是要大力發展中華文化的,也不是腰斬中國文化的。北宋是怎麼做的?馬雲苦笑了,一點印象都沒有,做一個基層的現代人,誰會沒事關心這些東西啊。

“大王,那些人會不會不是什麼讀書人,而是……平頭老百姓啊,畢竟他們只是穿上學子服,念兩句歪詩,然後評論了一下罷了。”李驤忽然說道。

“李愛卿,言之有理啊,金陵不可能會突然出現這麼多讀書人的。哦,對了,寡人下午送到刑部的那兩個人可曾招供了嗎?”馬雲一愣。他一下子想到了,目前李唐的國子監一類的官辦學院,願意繼續學習的士子,都被吸納進了馬氏大學堂,天天上課,不願意的,則遣返回鄉。至於打着“求學”的名字,在金陵閒逛的士子,則也被遣返回鄉了,這個時候,金陵那還有那麼多在街上瞎逛遊的士子啊?

“招了,那個蕭儼一到刑部就招供了。蕭儼和江爲原來都是在國子監讀書的學子,僞唐覆滅之後,蕭儼就繼續進入馬氏大學堂讀書了,而那個江爲則回家了,這江爲昨天才到的金陵,因爲他們兩個是同窗,所以,兩人一起上街喝酒,結果卻被大王給碰上了。”趙普說道。

“那個叫什麼江爲的招了沒有?”

“嘿嘿,這個人剛進刑部還是一派慷慨激昂的樣子,可吳宏的刑棍只打了一棍,這江爲就疼得哭爹喊娘,立刻就招了,這人原來是掏錢讀的國子監,學識很差,沒有考上我們的大學堂,只能回家,這心裡就難免有些怨恨,他是吉州人,吉州的歐陽廣在僞唐覆滅之後,經常性的賦詩追思,這江爲也就這麼成了歐陽廣的學生。歐陽廣讓他來金陵找徐鍇,準備請徐鍇去吉州講學,結果江爲就在勾欄裡聽了大王的詞曲,居然還有人說什麼是……是偷盜的,所以,這江爲就信以爲真了。”趙普不屑的說道。

馬雲一撇嘴,這江爲看來不外乎一紈絝子弟,受了些委屈,難免就滿腹牢騷,聽人蠱惑一下,就覺得自己是手握真理。哼哼……說他是“憤青”都是侮辱“憤青”這個詞。

“這歐陽廣不是隱士嗎?不好好在山裡面呆着,他講得什麼學啊?”馬雲陰森森的問道。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這歐陽廣就是不出仕而已。”趙普說道。

“不出仕,不出仕怎麼來的這麼大的名氣啊?難道還有人像咱們捕風房一樣的給他做宣傳嗎?”馬雲奇怪的說道,這年月沒有報紙雜誌、電視廣播一類的東西,一個一心做隱士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啊。

趙普笑了:“這人三年前曾經金陵詣闕上書,說他在建州見了陳覺,在汀州見了查文徽,他說這兩人文氣十足,也統帥有誤,還說這邊鎬雖是行軍大帥,確實措置偏頗,既不能布仁義於福、建,又不能震軍威威懾羣小,最後下結論說泉州留從效、福州李文進早晚必然叛亂。這書呈上之後,李景直接就拋之腦後了,直到李文進、留從效相繼叛亂,李景這纔想起歐陽廣,於是派人招他到金陵,準備讓馮延巳出題考試一下,結果這歐陽廣,說什麼這不是人主人尊賢待士之意,不肯就試。這歐陽廣是吉州太和縣人,於是,李景就授予他吉州太和縣的縣令,結果,歐陽廣也拒絕了。這麼一來,歐陽廣的大名就在金陵傳播開了,這人一旦在金陵出了名,就很容易被淮南、江表的人知道,於是,士子們都稱他是賢人。”

“哼哼,賢人,賢個屁,他無非是覺得李景給他的官職太小了,如果李景給他一個侍郎的官職,想必他早就巴巴趕到金陵來當官了。寡人現在找他做個侍郎,你們覺得怎麼樣啊?”馬雲問道。

李驤看了眼趙普,搖了搖頭,說道:“大王,這個人不是江爲那種涉世未深的小子,他現在都已經明確的站在我們的對立面了,如果大王一紙詔書,他就欣然從命巴巴的趕來,恐怕整個士林都會鄙視他的爲人的,這種人最在意的就是一個‘名’字,恐怕是不會同意的,如果他一旦拒絕了大王的詔令,他的名聲說不定還會在江南繼續上揚。”李驤的話確實是實情,不過,他也算是給趙普說了句好話,李驤作爲樞密使,只負責軍方的時候,現在軍隊上風平浪靜,改編唐軍也沒有出什麼亂子(一個重要原因是唐軍都是新兵,讓他們回家種地,這些人都各個興高采烈的),可是,在政務方面,特別是讀書人這塊,反對楚國的聲音不絕於耳,本來嘛,像歐陽廣這樣的人,楚軍在到達江西之後,立刻對他進行招攬,十有八九這人會投降的,可是楚王當時忙於軍務,根本沒有空暇,而到了金陵之後,楚王更多的是安撫名門望族、降官商賈,這麼一來,朝廷內部就沒有什麼空缺官位了,於是,這歐陽廣由此失望,沒有了“利”,就只能求“名”了,這才站到了楚國的對立面。因此,楚國在收攏江南士子的時候,肯定出了遺漏的,真要追究其責任來,眼前的這位刑部尚書,是難辭其咎的。畢竟,徐仲雅主管考覈官員,而範質主管經濟,這位刑部尚書其實不太管刑名,他更像是第三平章事,像楚王馬雲的私人秘書,他沒有及時的提醒楚王,注意收復這些“隱士”,也算得上是失職了。

那邊趙普也是感激的看了眼李驤,幸好拓跋恆不在,不然恐怕就要彈劾自己了。趙普腦筋急轉,他建議道:“大王,咱們是不是應該把淮南的情報力量,調入江南西道,這淮南已經安定了下來,現在只剩下江南西道的士子,還偶有怨言。咱們是不是應該對江南西道嚴加審查啊。”

“不必了,一個淮南在經濟上頂上三個江南西道了。淮南一定要穩,至於江南西道,他們想玩,我們就好好的陪他們玩一玩!”馬雲惡狠狠的說道。

聽着馬雲殺氣騰騰的話,李驤連忙說道:“大王,這些士子都是受了蠱惑,殺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法子啊。”

“人嘛,不管是不是讀書人,他所圖的無非是名利,寡人已經重開科考了,算是給他們一個臺階了,還不知趣的話,就把他們放一放。士子、孔聖人門下,嘿嘿,傳旨給江南西道學政,讓他擴大明識科、明算科的招收名額,恩,對了在江南西道再特旨開明經科,看那些士子們的報考情況,如果他們不參加,就取消了進士科。恩,再傳旨,這解試的通過名額,由報考人員決定,如果今年報考的人員少,那麼下一屆解試的通過名額就要下降!我看他們到底是想要那個虛名,還是想要實利!”馬雲說道,他頓了下,又說道:“降低明識科的報考門檻,只要真有本事,哪怕他是個大字不識木匠,也可以參加,哼……通過之後,先送到學堂讀書兩年,然後到工部供職。這些個士子不是清高嗎,哼哼,老子……寡人偏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才能,有品行,書讀的少不是問題,寡人可以派人教!那羣士子都喝西北風去吧。”馬雲明白,正在上躥下跳、指責楚國的都是些自以爲是人才的進士科讀書人,至於明經科那些人,相對來說都是識時務爲俊傑的聰明人。

趙普眼睛一轉,說道:“大王,您看是不是在江南西道也擴大進士科,同時命令捕風房在江南西道暗暗放出風聲,說今年進士科報考人員較少,很可能全員通過。這麼一來,江南西道那些頑固分子,說不定就會放下身份,巴巴的趕來參加考試了。”

解試是在7月份舉行,別的地方考生爆滿,可江南西道的進士科,卻冷冷清清的。這讓徐仲雅等人憂心忡忡,萬一,這開科取士,沒有一個人來報考,那可就是千古醜聞了,自己這批大員連同楚王在內,可就一起被釘子歷史的恥辱柱上了!雖然馬雲對此混不在意,沒有一點恥辱感,可是徐仲雅他們卻覺得是頭等大事,私下裡已經給江南西道布政使、觀察使、學政等大小官員寫信,要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出現進士科無人考的局面。從盛唐開始,這進士科升遷最快,一直都是讀書人報考最多的,還有“宰相科”的美譽,這到了大楚的手裡,竟然沒人考了,這……這也太丟人了。而且,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朝野上下必然是一片譁然,最近一直以來都大開殺戒這種衝動的楚王,會不會依次爲藉口,斷然下狠手,那是誰也說不準的了。於是,趙普就順勢出了這個鬼主意。

“恩,”馬雲眼睛一亮:“好辦法,如果那些人也來報考,咱們就在這羣人裡面做個甄別,把學問一般的學子取中,卻把那些學問好的,又是劉洞、歐陽廣門人的,全部不要,呵呵呵,人都有嫉妒之心,這麼一來,同窗好友也會鬧矛盾的,同時,也是給別的讀書人立了一個榜樣,歐陽廣的弟子,學的越好越不要!”

李驤和趙普一愣,前些日子,這位楚王爺還在滔滔不絕的談論科場舞弊案,這才幾天的功夫,就準備舞弊了。好的都不要,留下一般的,同時還要看是不是歐陽廣的門人,這……這豈不是將名單先定下來,然後才……才改卷嗎?

趙普猶猶豫豫的說道:“這……這會不會惹起非議啊?”

“不會的,你放心好了。只要他們來參加科考,那就是說明放不下心中的名利,哼哼,他來考了就得按咱們的遊戲規則辦。再說咱們又不是選那些最差的,而是一般學識的。這樣一來,比較差的那批人礙於同窗的情面,不會吭聲。至於學識好的,自然由新中舉的那批人來對付了。那些中舉的人,恐怕是不樂意再考一次吧。呵呵……咱們還可以在民間散播一些,古來名士屢考不中的消息,還可以分析分析他們,說他們,對,說他們就像李景那樣,做個詩詞還錯,要是真的當官,那可就是人渣中的極品了。幸好朝廷沒有選中他們!”馬雲笑嘻嘻的說道。

第14章 下杭州(2)第65章 好事將近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103章 會戰(2)第101章 逃亡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20章 想我?像我?第39章 茅山道長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95章 內鬥連連第76章 吳越變亂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6章 軍事改革第144章第72章 狂暴衝擊第9章 長沙朝議第21章 捕風房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21章 江湖傳聞第38章 決策(1)第149章 奢侈品第78章 豫章行(一)第56章 碰壁第39章 茅山道長26第25章 約四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72章 狂暴衝擊第26章 離間第67章 徒呼奈何第13章 殺機現第67章 疑兵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2章 夜宴(三)第24章 議和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94章 箭在弦上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8章 決策(1)第28章 請君入甕第32章 入蜀(1)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8章 火中會師第4章 斷其一臂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08章 臨江第10章 新妃(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6章 各有所謀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65章 攻城第4章 敲詐勒索(2)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5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43章 等待第93章 兒女親家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54章 商討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8章 觀畫(下)第127章 買賣第111章 夜宴(二)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0章 新妃(1)第89章 鬥嘴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155章 藏獒第55章 新的變化第86章 援兵2第68章 釋放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61章 裡通外國30第十二章第21章 捕風房第107章 明詔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71章 一錯再錯(下)
第14章 下杭州(2)第65章 好事將近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103章 會戰(2)第101章 逃亡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20章 想我?像我?第39章 茅山道長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95章 內鬥連連第76章 吳越變亂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6章 軍事改革第144章第72章 狂暴衝擊第9章 長沙朝議第21章 捕風房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21章 江湖傳聞第38章 決策(1)第149章 奢侈品第78章 豫章行(一)第56章 碰壁第39章 茅山道長26第25章 約四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72章 狂暴衝擊第26章 離間第67章 徒呼奈何第13章 殺機現第67章 疑兵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2章 夜宴(三)第24章 議和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94章 箭在弦上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8章 決策(1)第28章 請君入甕第32章 入蜀(1)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8章 火中會師第4章 斷其一臂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08章 臨江第10章 新妃(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6章 各有所謀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65章 攻城第4章 敲詐勒索(2)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5章 不謀而合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43章 等待第93章 兒女親家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54章 商討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8章 觀畫(下)第127章 買賣第111章 夜宴(二)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0章 新妃(1)第89章 鬥嘴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155章 藏獒第55章 新的變化第86章 援兵2第68章 釋放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61章 裡通外國30第十二章第21章 捕風房第107章 明詔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71章 一錯再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