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契丹滅晉(下)

烏雲蔽日,風捲狂沙,打着人臉上麻麻的。眼下是黃昏時刻,汴京城外的零星的幾個村落裡面,卻沒有什麼炊煙裊裊,更失去了往日農作回來,一家人和和睦睦圍坐在一起吃飯的平和景象,反而是煙氣瀰漫,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房屋着火,火借風勢,在一片殘垣斷瓦、矮小房屋中,“劈劈啪啪”燒個不停,伴着“嗚嗚”的風聲,傳來奇怪的嬉笑聲,聽那口音絕非中原人士所有,還有斷斷續續的嗚咽聲。

四下一片的荒涼,樹木是光禿禿的;田地裡也是光禿禿的;溪流結冰,凍着歡快的腳步;低沉的烏雲,遮着了耀眼的陽光;風捲狂沙,將朗朗乾坤吹得是灰濛濛一片;巍巍汴京城,高懸的青龍旗,不知何時換成了契丹人的黑色招魂幡;風聲嗚嗚,莫非是天地在哭泣,烏鴉啼叫,道不盡世間的悲涼。

十里驛站處,一隊奇怪的行人,不顧天寒天地,跪在冰涼的官道旁。說他們奇怪,並不是跪在最前面的那人明盔亮甲是個將軍,而是這將軍身後跪的那人穿的卻是九爪金龍黃蟒袍,這人也就二十多歲年紀,眼睛奇大,正是大晉皇帝石重貴,他身邊跪着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婦人,也是明黃色宮服,卻是石敬瑭的老婆,當今的皇太后。

石重貴神色憔悴,一臉的悲憤,昨日的天子,今日的階下囚,人間的悲涼,讓他嚐了個邊。他忘不了十天前得知杜威投降時的惶恐無措,杜威辜恩,掌握着近二十軍隊,卻不戰而降,他更忘不了三天前,曾任北面行營馬步排陣使的張彥澤,打着“忠心爲主”的大旗,來到了汴京城,將他和皇太后強行衝皇宮中趕了出去,軟禁在了開封府。這張彥澤該殺,他不僅逼死了已經閉門不出的老臣桑維翰,而且還搶走了他的愛妃盧氏。

天氣寒冷,石重貴想要幾牀棉被,守庫使居然冷言冷語的回到:“這些東西不是你的,恕在下不能給你!”

石重貴想喝幾杯水酒暖暖身子,樞密使李鬆雖說不象守庫使那樣當面拒絕,可是還是說道:“臣豈能無酒?但是擔心陛下醉後失儀,萬一有變,臣承擔不起責任,所以臣不能滿足陛下的要求。”

落地的鳳凰不如雞,世態炎涼,人生冷暖……

車轔轔,馬蕭蕭……

看石重貴還直愣愣的跪在地上,前頭的大忠臣張彥澤,回身一把將石重貴給按在了地上。他還低聲斥責道:“你不要命了,大皇帝的車架來了,還不叩頭迎接。”石重貴無奈的跪倒在地上,屁股朝天。

一隊隊騎兵,一隊隊儀仗,過了足足半個時辰,也沒有一個人理會官道旁的這羣奇異的人。直到大隊人馬全部都過去了,纔有一個小校,騎着馬從汴京城裡跑了回來,說道:“陛下有旨,自古天子不相見。着孫皇帝石重貴不必跪接了。”

石重貴楞了一下,在旁邊張彥澤的威逼下,他無奈的又重新溫習了一邊臣子的禮節,謝恩道:“孫臣接旨,謝恩。”他不是笨蛋,什麼天子不相見,既然不相見,何必讓他出來跪接呢?只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石重貴也計較不了太多。到了晚上,正餓得發慌的石重貴等人,又迎來了耶律德光的聖旨,冊封石重貴當了一個負義侯。

第二天,大皇帝耶律德光坐在了汴梁城的金鑾殿上,接受汴京城裡晉國文武百官的拜見,這些文武百官見了耶律德光比親爹還親,一個個阿諛奉承,大獻媚詞,把耶律德光吹噓的天上少有地上希,古今中外第一人。後蜀花蕊夫人在亡國之後,曾經寫詩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大晉的滅亡和後蜀的滅亡,直接的原因都是大臣的不戰而降,相對來說,大晉的百官要比後蜀更無恥上百倍。

石重貴成了負義侯,就符合了天無二日的說話,耶律德光興高采烈,脫了自己的裘皮大衣,穿上中原皇帝的莽龍袍,在中午的時候終於接見了幹孫子——負義侯石重貴。到了此時,石重貴和李太后,無可奈何之下,只好背起了降表,一臉悔恨的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希望耶律幹爺爺能夠“惠顧疇昔,稍霽雷霆,未賜靈誅,不絕先祀。”,還進而表示自己“荷更生之德,一門銜無報之恩”。李太后更是不辭辛苦,爲耶律德光倒酒斟茶,表示自己要做宮中一僕人,給幹公公抹桌子、掃掃馬路。耶律德光面子有了,才徐徐說道:“你是孫子,我是爺。不要擔心,有爺爺我吃的,就少不了你們的吃喝。”石重貴和李太后兩人少不了的又是一陣千恩萬謝。

過個兩天,那個曾經誇下海口,說:“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翁若要戰則早來,他日不禁孫子,則取笑天下,當後悔矣。”的景延廣被契丹人活捉並押送到了汴京城。

耶律德光眉飛色舞的把他叫到跟前,問道:“小子,你說的十萬口劍,在什麼地方呀?”

景延廣就是當代趙括,口頭上的諸葛亮,可是他比趙括膽子可小多了,至少趙括敢真的和秦兵幹雖然全軍覆沒了,可他景延廣一遇到契丹人就變成了軟蛋。他見耶律德光這麼問他,當即耍無賴,矢口否認自己說過這話。本來,他要是硬充好漢,這耶律德光未必回把他怎麼樣?他完全沒想到人家耶律德光要的就是面子,自己耍流氓,讓大皇帝很生氣,直接就把當年出使的使者找了來,還把景延廣的漂亮簽名也給找了出來,景延廣見避不過,才倒地痛哭求饒。耶律德光心裡有火,就直接將景延廣給砍了。

耶律德光想在中原當皇帝,可是對中原百姓還是那樣,少東西就直接去百姓家裡拿,不給就殺,有時候要是碰上心情不好的,給了也殺。搞得汴京城百姓大逃亡,無奈之下,耶律德光下詔說道:“大家別怕,不要跑,朕和你們一樣,都是兩條腿兩個胳膊的人,不必你們多長一隻手,你們都別怕,再說,也不是朕想南下的,是你們的將軍把朕給引到這裡的……”耶律德光說人話,不做人事,契丹兵還是老樣子,想搶就搶,想殺就殺。

詔書下了兩天了,老百姓總是偷偷的往城外去,而且是一去不復返,耶律德光就有點納悶了。我也是兩腿直立,渾身沒毛的人啊?怎麼就把百姓給嚇成這個樣子呢?這個時候,有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捉着幾個參與搶殺的晉軍將領,砍了他們的腦袋,這樣不就可以平民憤了嗎?

耶律德光選來選去,選中了張彥澤,爲了增加自己的親民形象,耶律德光先把張彥澤的罪行給公佈天下,同時宣佈由老百姓自己選擇是殺張彥澤還是留下張彥澤,兩種結果任你選。當然那時候,一沒有短信平臺,二沒有投票信箱,於是,老百姓天天跑道開封府去,要求殺張彥澤。百官們也紛紛揭露張彥澤的醜惡嘴臉,聯名上奏,要求斬殺張彥澤。

這張彥澤打着“忠心爲主”的大旗,進汴京城的時候,倒黴的可不是石重貴一家,老百姓也到了大黴了,他縱軍大掠於市。城中一些遊手好閒的人也跟着發財,突入富戶家中,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三天之內聚集的金銀珠寶,足足有二十輛馬車那麼多。汴京城裡的哭聲,十里外都能聽到。

誅殺張彥澤的時候,汴梁城是萬人空巷,看斬的人不下萬人。被張彥澤擅殺的士人家屬,披蓑號哭,痛罵張彥澤。張彥澤被殺之後,儈子手挖出他的心肝祭奠受冤的衆人。老百姓們一擁而上,用石頭砸碎了張彥澤的人頭,取其腦漿而飲,割其肉骨而嚼。這是見於五代史記載的,由此可見,張彥澤是多麼的可惡。

張彥澤死後,耶律德光以爲萬事大吉,於是在宮中大擺筵席,慶祝勝利。晉朝的百官們不斷的阿諛奉承,這種事又怎麼少得了五代第一奇人馮道呢?這老爺子被石重貴給趕到鄧州今河南鄧州市當節度使去了,聽說耶律大皇帝來了,這老頭連滾帶爬的跑來抱耶律皇帝的黑毛大粗腿。爲了能蹭上這頓飯,給耶律皇帝留下個好印象,老東西不顧自己六十多歲高齡,一路緊趕慢趕,一身的骨頭架子差點沒跑散架,終於在開宴之前趕到了。

沒有馮道上勸進表,那能叫當皇帝嗎?從後唐莊宗開始,馮道就是勸進專業戶,一頭撲到這個專業裡面,鑽研了三十多年了,由專業寫勸進表,發展到勸退、勸進、捧皇冠、寫降表、操詔書一條龍服務,這種專業熟練度和敬業精神,在業內是受到廣泛的肯定。是稱爲稱王稱帝者,完成心願之前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沒有馮道,就像設宴請客一樣,酒還沒喝呢,就上了主食,那怎麼能盡興呢?當中原的皇帝,沒有馮道在一旁溜鬚拍馬,那怎麼行呢?

耶律德光對馮道的到來大是高興,洋洋得意的說道:“朕之所以能夠滅掉大晉,坐在這裡,是因爲什麼呢?是因爲我對你們的瞭解,要遠遠大於你們對我的瞭解啊。”說着,轉頭問馮道道:“老先生,你是什麼樣的人呢?”

馮道一臉虔誠的謙虛道:“臣是個無德無才的白癡啊。”合着當了十幾年宰相的馮道居然是個白癡???

耶律德光大笑,又問:“現在天下事混亂成這個鬼樣子,老先生你認爲該怎麼辦啊?”

馮道極其專業的回答道:“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現在即使如來佛祖轉世也救不了,只有皇帝陛下您才能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正是因爲這句話,千百年來,無數人吹捧馮道,說馮道是曲線救國,明裡誇讚耶律德光,實際上是爲了規勸他,救助貧苦的百姓特別是清末以來,吹捧馮道的人更多

可事實上,自耶律德光入中原之後,不管馮道說這話之前,還是說這話之後,耶律德光和契丹人的強盜本質和強盜行爲,沒有一點變化的。馮道因爲這句馬匹,抱住了老命,還得到了契丹“太傅”的高官。可在河南山東一帶,契丹騎兵見着壯年男人就用刀砍死,老弱病殘就地給活埋了,百姓死傷無數。

五代之時,中原王朝共五代八姓十五個皇帝,這裡面有昏聵的,也有能幹的,馮道在其中爲相多年,官位不能說不高,權力不能說不大,可國家卻一直動亂不安,這不能不說馮道的才能除了只會明智保身之外,其餘都是一般,而其人品就更加齷齪。後唐明宗之時,國家安定,靠得不是他馮道,更關鍵的明宗賢德;石敬瑭時代,對馮道言聽計從,可是大晉卻一直動盪不堪,石敬瑭死的時候,哭着拜託馮道輔佐自己的七歲兒子,馮道滿口答應,可等石敬瑭死翹翹了,他馬上就跑到石重貴的府上,迎立了石重貴。劉知遠當皇帝的時候,馮道鞍前馬後忙個不停,上串下跳急得要死,可惜老劉自己哥們多,最終也就給了他一個太傅的官。到了郭威當皇帝的時候,對馮道這位奇人,尊敬有餘,卻徹底將他排斥出了權力中心之外,反而任用範質、王濮等人,還誇獎他們說道:“真丞相也。”後周也是蒸蒸日上。到了柴榮剛當皇帝的時候,北漢和契丹聯合入侵,馮道不甘寂寞,又想幹老本行,出來勸柴榮投降,柴榮鳥都不鳥他一眼,自己帥兵擊潰了契丹。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老傢伙終於良心發現,又羞又愧,不久之後終於掛了。

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92章 真議和第11章 周娥皇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32章 入蜀(1)第27章 孤注一擲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70章 血戰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94章 再見陳傳第82章 豫章行(五)第21章 捕風房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60章 三成機會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01章 逃亡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5章 不謀而合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2章 定策(中)第104章 會戰(3)第53章 圍困汴京第25章 小兵傳奇第80章 豫章行(三)第97章 拼了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75章 廣東內務第65章 二合一50第25章 刺殺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28章 打劫第69章 往事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25章 小兵傳奇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2章 定策(中)第185章 追擊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1章 定策(上)第20章 死諫第46章 蜜月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8章 謀臣(3)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25章 小兵傳奇第16章 架起油鍋第207章 水漲了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65章 搏命第86章 南下第49章 chongle第46章 奇功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81章 巨型炮仗第24章 名臣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99章 追擊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36章 兵圍荊門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3章 下杭州(1)第9章 長沙朝議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67章 催妝第191章 被欺騙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78章 蒙汗藥第185章 追擊第56章 碰壁第112章 孫晟來訪(2)
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92章 真議和第11章 周娥皇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32章 入蜀(1)第27章 孤注一擲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70章 血戰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94章 再見陳傳第82章 豫章行(五)第21章 捕風房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60章 三成機會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01章 逃亡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5章 不謀而合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2章 定策(中)第104章 會戰(3)第53章 圍困汴京第25章 小兵傳奇第80章 豫章行(三)第97章 拼了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75章 廣東內務第65章 二合一50第25章 刺殺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28章 打劫第69章 往事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25章 小兵傳奇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2章 定策(中)第185章 追擊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1章 定策(上)第20章 死諫第46章 蜜月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8章 謀臣(3)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25章 小兵傳奇第16章 架起油鍋第207章 水漲了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65章 搏命第86章 南下第49章 chongle第46章 奇功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81章 巨型炮仗第24章 名臣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99章 追擊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36章 兵圍荊門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3章 下杭州(1)第9章 長沙朝議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67章 催妝第191章 被欺騙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78章 蒙汗藥第185章 追擊第56章 碰壁第112章 孫晟來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