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被欺騙

“陛下,高勳此人在契丹國中官拜右侍郎,職務不低,是高派年輕一代的幹才。聽說此人做事認真,忠厚老實,在耶律璟手上也頗受重用。用他做使者來談判,從官職地位上來看,也算是一種誠意的表示了。”王濮在一旁說道,但他緊接着話鋒就是一轉:“不過,聽說此人極守規矩、操行不錯。這樣的向來是墨守成規,拙於應變。剛纔陛下提及契丹大難臨頭之時,此人臉色劇變,會不會就是一種暗示呢。趙將軍在上京,估計着實是大鬧了一場!”

“陛下,王相的觀察很細緻。臣倒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也看出一些問題。”李谷也在一旁說道。

“哦,李相你說說看。”郭榮笑呵呵的說道。

“自從斥候稟報高勳和談一來,臣就在想。契丹人爲什麼要和我們談判呢?二十多天前,契丹人耀武揚威的在上京誓師,要南下和我軍決一死戰。可爲什麼二十天之後,卻突然派人和談,還是這麼高級別的人和談呢?”李谷問道。

“這不難猜,必然是趙將軍在上京給了契丹人狠狠的一擊。讓契丹人首尾不能兼顧,只剩下和談這一條路可走了!”王濮笑呵呵的說道。

“如果你是趙將軍,千里奔襲,拿下了上京,你會怎麼辦?”李谷轉移話題問道。

“這。。。自然是。。。”王濮嚥了口吐沫,大周並沒有徹底滅亡契丹的實力,就算在幽州城下幹掉了契丹的主力,也不可能徹底的滅亡契丹。畢竟契丹還有八萬人馬在征伐室韋部呢,再加上西邊和北邊一些部落的軍隊,契丹人真要撒了歡兒一樣的在大草原上跑起來,只能把周軍給拖垮了。在這種情況下,要據守上京城,那簡直是開玩笑。趙匡胤再蠢也不可能死守上京城的。

想到這裡,王濮說道:“自然是棄城而走了!在茫茫草原之上,敵人軍事力量又極度空虛,四處遊走出擊,才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恩,棄城而走,那麼,你走之前對上京城會做些什麼嗎?”李谷笑眯眯的問道。

“會做些什麼?”王濮心裡一驚,白淨的面龐一下子更是慘白一片,血色全無。李谷這實在暗示他:趙匡胤趙將軍絕對不會輕輕的來,又輕輕的走,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他孤軍在外,深入敵後,肯定是不會帶什麼金銀珠寶,可是,砍砍人、放放火,那肯定是家常便飯了!上京城住的都是什麼人啊!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上京城肯定不是契丹的經濟中心了,但絕對是契丹的政治中心,達官貴人猶如過江之鯽,隨便殺殺,估計也能死一半子人。這死人他確實是不會反抗了,可死人也不是孤家寡人啊,誰沒個親朋好友的,這。。。這一下子和契丹可是要結下大仇的!從此以後,契丹和大周是絕對勢不兩立了!

“可是,可是,契丹人爲什麼會來議和呢?”王濮下意識的問道。

郭榮一拍手掌,也附和道:“是啊,此仇可以說得上是不共戴天了。契丹人怎麼可能反過來議和呢?”

“無非一“拖”字決罷了!”李谷斷然的說道。

郭榮微微眯着眼睛,仔細的想了想,問道:“李愛卿,你意思是說,契丹人明着是和我們議和,暗地裡是準備抽調軍隊回擊上京嗎?”趙匡胤偷襲上京,這是事先設計的。至於,攻下上京之後,趙匡胤要怎麼做,就算是諸葛在世的王樸也不敢替他規劃。敵人又不是電腦程序,狂輸入“givemoney”,就基本可以天下無敵,王樸只能猜測契丹軍隊會有什麼樣的放映,可契丹到底選擇那一項,他可拿不準。就算他能猜出契丹人是什麼反應,千里奔襲上京,自己軍隊損失多少,敵人損失了多少,上京附近還有多少契丹人的軍隊,這些都是在變化的,如果這些事先規定好,別說趙匡胤不幹,就連王樸自己也覺得這是瞎扯淡!

這麼一來,趙匡胤現在在哪裡,他準備做些什麼?是繼續在上京周圍徘徊呢,還是原路返回呢,還是迂迴到幽州一帶準備參戰呢?郭榮一點都不清楚。契丹人封鎖的太嚴了。

李谷也是知兵的人,可是對於這麼一個千里奔襲的計劃,他本來是堅決反對的。爲什麼,李谷這人用兵謹慎啊,王樸的這個計劃,太瘋狂了。這麼遠的距離,在路上萬一被敵人發現了怎麼辦?萬一迷路了怎麼辦?結果趙匡胤一句話就把李谷給頂了回來:好辦,打不過就跑唄,我是騎兵又不是步兵!

可現在看,趙匡胤居然成功了。那麼,整個局勢就變化,李谷也變得熱切了起來:“陛下,趙將軍真的把契丹人給調動了起來。那麼這盤棋就活了。”

自從耶律撻烈的大軍到達幽州之後,周軍和契丹人小仗不斷,可是大規模軍事膨脹卻沒有發生。不過透過這些小規模的戰鬥,李谷也漸漸摸清楚了契丹人的意圖。

涿州距離幽州城非常近,不過百里路程。它西靠着西山餘脈,北面則是房山、良鄉,有山有水利於步兵作戰,而不利於騎兵作戰,可是,涿州的東面,固安縣(今河北固安縣)、安次縣(今河北安次縣西)卻是一馬平川,利於騎兵作戰。耶律撻烈初次掌兵,以“穩”字爲主,最開始的時候只是派人在固安縣一帶派人偵察。隨着契丹人在固安縣一帶擴大搜索範圍,他們的戰略意圖也就暴露了出來。

這意圖和前陣子的蕭敵烈一模一樣,這小子想在率領大軍迂迴到涿州的側翼,威脅周軍的糧道,迫使周軍離開堅固的涿州城防,和契丹騎兵在野外作戰。

既然契丹軍對有這樣的打算,那麼掌握固安縣、永清縣這些據點,對維護周軍側翼安全是十分關鍵的。李谷多次對郭榮建議分兵與固安縣,可是,卻被郭榮拒絕。郭榮拒絕的原因也很簡單,郭榮相信趙匡胤肯定可以攻陷上京,調動契丹的軍隊,另外固安縣五米高的城牆,根本談不上什麼險關要隘。所以,他只用等待時機就可以了。如果現在分兵,“嘩啦”一下,敵人把固安縣給包圍了。涿州的大軍是救援,還是不救援呢?救援的話,就是主力決戰了,不救援的話,固安的守軍肯定守不住。

巨大的誘惑面前,郭榮反而冷靜了,他問道:“如果契丹人只是偷偷調集軍隊北上,救援上京,那倒真的是我們的機會。可是。。。”

“可是,契丹人會不會使詐呢?”李谷接着郭榮的話:“臣以爲不得不防。可是,要看清契丹人是不是使詐,也並非沒有機會的!”

王濮卻在一邊算了一筆時間帳,像高莫翰一樣,他也覺得契丹人如果動作快的話,半個月之內肯定是可以迴轉的:“陛下,時間只有半個月。如果放任契丹人北歸,半個月之內,我們能否攻下幽州城呢?能否橫掃燕雲十六州呢?臣以爲很難。”由於蕭思溫和耶律撻烈作風的轉變,漢將和契丹人之間有所緩和,另一方面耶律撻烈在軍中也調動頻繁,除了和契丹關係極爲密切的漢將之外,契丹的漢將很多已經做了富家翁,靠邊站了。容易策反的,沒有什麼實權了。掌握實權的,又不容易策反。而中間派、騎牆派,卻都在觀望。如果不打一場漂亮仗,要指望那些漢將反水,很難。

“所以,我們不能放任契丹人北歸!”王濮說道:“我們要利用契丹人北歸軍心不穩的時刻,和契丹人決戰!”

“王相的話是不錯,不過卻有點着急了。陛下,咱們急着找機會和契丹人決戰,而契丹人更想和我們決戰。咱們放走契丹人北歸,無非就是能不能打下幽州城的問題,可契丹人卻不僅僅是丟不丟幽州城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我們要考慮的是能不能得到幽州,對契丹人來說,他們卻要考慮會不會丟失整個燕雲:契丹大軍一旦北歸,燕雲一帶我們的軍事力量無人能敵。他們集中兵力在幽州,我們就可以分兵取朔州等地,如果他們分兵,我們則可以直接取幽州。一旦燕雲丟失,契丹人想和我們決戰就徹底失去了地利。我們就不用擔心他們了。在這種情況下,契丹人寧可先和我們決戰,也不願意先北歸,而後在南下和我們決戰!”李谷說道。

“李愛卿,你的意思是,我們也要拖上一拖嘍?”郭榮笑着問道。

“不,我們要掌握契丹人北歸的具體時間,等到他們前部已經北上,整個大軍軍心震動的時候,再突然緊逼幽州,逼迫契丹人和我軍決戰!他們北歸的時間,很重要!”李谷說道。

契丹人的大軍北上,留守幽州的契丹人必然是死守,半個月之內,周軍就可能攻破幽州城?幽州城可不是固安縣,這個難度恐怕很大的!一旦師老城下,腹背受敵。周軍可就麻煩了!

“幽州一帶,契丹人斥候遍野,他們什麼時候撤退,我們恐怕很難猜測的啊!”王濮猶豫着說道。

“王相,這個不難,你忘了高勳這個人嗎?”李谷笑着說道。

第54章 商討第68章 結義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5章 不謀而合第4章 敲詐勒索(2)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44章 黃土鎮第204章 芙蓉花第95章 軍事互動第81章 豫章行(四)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69章 一鍋燴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2章 回家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章 南平窘境第95章 軍事互動第9章 長沙朝議第63章 堅守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85章 援兵1第111章 決策第22章 借兵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54章 商討第101章 逃亡第13章 周宗犯錯第22章 覆手爲雨第22章 借兵第77章 奇襲第20章 死諫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0章 茅山道士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15章 西征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86章 援兵2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58章 包圍汴京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47章 南下邕州第26章 離間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9章 決策(2)第46章 撞車25第9章 長沙朝議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19章 棄子第85章 援兵1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38章 夜襲(上)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93章 夜宿周府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3章 下杭州(1)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章 暖煙閣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12章 夜宴(三)第36章 兵圍荊門第68章 來了第25章 約四事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9章 西遷(1)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38章 夜襲(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45章 水攻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38章 夜襲(中)50第36章 打不打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10章 聊天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4章 下杭州(2)第66章 援軍?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35章 大戰略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23章 設宴
第54章 商討第68章 結義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5章 不謀而合第4章 敲詐勒索(2)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44章 黃土鎮第204章 芙蓉花第95章 軍事互動第81章 豫章行(四)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69章 一鍋燴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2章 回家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章 南平窘境第95章 軍事互動第9章 長沙朝議第63章 堅守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85章 援兵1第111章 決策第22章 借兵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54章 商討第101章 逃亡第13章 周宗犯錯第22章 覆手爲雨第22章 借兵第77章 奇襲第20章 死諫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0章 茅山道士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15章 西征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86章 援兵2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58章 包圍汴京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47章 南下邕州第26章 離間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9章 決策(2)第46章 撞車25第9章 長沙朝議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19章 棄子第85章 援兵1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38章 夜襲(上)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93章 夜宿周府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3章 下杭州(1)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章 暖煙閣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12章 夜宴(三)第36章 兵圍荊門第68章 來了第25章 約四事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9章 西遷(1)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38章 夜襲(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45章 水攻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38章 夜襲(中)50第36章 打不打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10章 聊天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4章 下杭州(2)第66章 援軍?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35章 大戰略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23章 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