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廣東內務

收復了泉州、漳州之後,馬雲並沒有立刻班師回長沙,他調整了一下各師防禦使,然後命令何景真、周行逢兩人帥所部人馬回到長沙,歸於第四軍的建制。自己卻留在了廣州,一方面是主持廣州的鄉試大典,更重要的是等着趙普派往交州的密探。

劉氏自天福三年(公元938年)敗於交州之後,就斷絕了交州的關係,因此劉氏舊臣對交州形勢瞭解的並不清楚。於是,馬雲就密令趙普派人去交州刺探一下消息。畢竟,自西漢一來,雖然中原動盪,這交州的一畝三分地,一直都只屬於中國。直到公元938年,吳權(中原人)這個王八蛋自立爲大越王,才標誌着越南的初步建國。到了宋太祖的時候,正式把交州列爲藩屬,不再作爲中國的一部分(可能是當時中國北方有契丹這個強敵,還佔了燕雲十六州(柴榮收復了三州),趙匡胤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南方吧)。從此,交州就再也沒有迴歸祖國的懷抱(明朝朱棣時期,越南內亂,朱棣派軍隊滅了越南,可惜,用人不當,越南鬼子天天造反,勉強維持了20多年,不得已撤出了)。此後,越南一直作爲中國的附屬國,直到淪爲法國的殖民地爲止(二戰期間,羅斯福曾經問過蔣介石,要不要把中南半島劃歸中國,不知道蔣介石出於何種考慮,拒絕了)。

可今年是乾佑元年,吳權割裂祖國恰好十年,這交州的百姓,說不定還心繫故國,這個時候不動手,時間長了,想動手估計就要多費力氣了。而且楚軍收復嶺南,震懾交州,如果處理的好,可能並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

在廣州的日子裡,馬雲經常性呆在新成立的第五軍軍營裡面,和士兵一同訓練,關心士兵的疾苦,外加上他這人生來也沒有什麼架子,很容易得到了士兵的擁戴。這第五軍不同於別的軍隊,它的主要人員是漢軍改變而來的。所以,他除了仔細的任命軍官之外,對士兵也是頗爲主意。

他對廣南東道的政務插手的並不多,畢竟布政使孫光憲可以算的上是既有才幹,又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了,觀察使李紓則是熟悉廣州事物。孫光憲在廣州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五個方面,一是開發金銀,這嶺南金銀資源豐富,他奏報馬雲之後,在英州、韶州、連州、賀州、惠州、廣州等地開出了十一個銀礦,兩個銅礦,三個鉛礦,兩個錫礦,並且在韶州正式設立了大楚第一個銅幣制造工房——永通錢監,開始爲楚國使用銅錢(鉛銅合金)做準備。在銅錢上面向來是要鑄造年號的,永通錢監的成立,立刻在大楚官場掀起了一場大討論。不管是徐仲雅、範質,還是地方上的五個布政使、五個觀察使以及監察御史們,統統反對在銅錢上面刻乾佑字樣。咱們大楚雖然是大漢朝的藩屬,可這銅錢上是萬萬不能可乾佑字樣的,可是刻什麼呢?工部尚書何仲舉第一個跳出來,引經據典勸馬雲登基當皇帝。何仲舉帶了個頭,楚國別的官員還沒動呢,倒是新投降的戶部尚書鍾允章、鴻臚寺卿蕭益等漢國的降臣紛紛跟風而進。

楚國的基本國策,就是遠交近攻,就是和中原交好,伺機吞併江南,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稱帝,那不是破壞了楚國和中原暫時的穩定嗎?馬雲立刻下詔令,剖析了自己,先表明自己爲的是天下太平,爲的是億兆黎民,完全沒有當皇帝的心思,接着又脫褲子放屁,謙稱自己尚沒有什麼大的功業,沒有四方鹹服的德行,委婉而堅定的拒絕了。

馬雲不當皇帝,衆大臣又只好回到了原點,就錢幣上刻什麼字樣,各發宏論,有些主張刻“大楚”,有些主張刻“馬氏”,有些主張刻“武穆”(馬雲他爺爺諡號武穆王),有些主張刻“文昭”(馬希範封號文昭王),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

馬雲這個氣啊,在他看來,這不是什麼大事,不就是刻幾個字嗎?搞的大家整天的開會,務虛不務實,上下亂竄,到處宣傳自己的見解,就是不好好工作。他又下詔令,嚴厲譴責了這種人浮於事的工作作風,要求拓跋恆的都察院立刻行動起來,彈劾這種不作爲的工作作風,現在還遠遠不到太平盛世呢,當前的經濟形勢又是如此的惡劣,不好好幹活整天亂開會,這怎麼能行呢?黑臉的拓跋恆一行動,官場立刻安靜了下來,可是大家都眼巴巴看着,這不是什麼小事,在他們看來,這鑄錢就像建國一樣,咱們大楚再也不用低三下四了。

最後馬雲乾剛獨斷,下令在銅幣上,上下刻“馬楚”,左右刻“中華”,終於讓這場大爭論,塵埃落定。他本來想在上面刻自己的名字,可是他真正的名字,叫馬光雲,三個字,再加上聽起來像“馬光暈”,他前思後想,終於決定還是刻馬楚吧。

孫光憲第二個方向,是鹽場,大楚是內陸,這次終於有了自己的海岸線,這還不好好的規劃一下,孫光憲實地考察了劉氏原有的鹽場,奏報馬雲之後,在廣州和惠州,開設了東莞、大宇、歸德、黃田等近十個鹽場。

第三個方向,是大力發展海外貿易,他在廣州原有的基礎上,在嶺南開放了廣州、潮州、瓊州、泉州四地作爲貿易基地,擴大對南洋的經濟往來。至於北方,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吳越,當然這也是馬雲私下的命令,讓商船帶着捕風房的人,偷偷的觀察、測量杭州、福州等地港口,爲將來做準備。

第四個方向,則是改土歸流,將嶺南東道境內的羈縻州逐漸減少,漸漸納入政府的管轄。最後一個方向,則是根據馬雲的要求,逐步的開發琉球,並將琉球正是更名爲臺灣,對於臺灣的開發,馬雲只是要求先遷移萬把人過去,在哪裡建城,逐步紮下根來。畢竟五代的時候,臺灣基本上屬於海盜的天堂,上面的常住人口稀少,往往走了幾十里路,也不見一個人。馬雲只是要求把那些便於開發成港口地方,便於居住的地方,遷移些人過去,先佔着腳再說。

其餘的時間,他就陪着自己的老婆到市井上去逛一逛,經歷了上次的風波,廣州市面上的地痞流氓也少了很多,一片經濟繁榮的景象。上次馬雲下狠手整治劉氏的太監大軍,得到了廣南東道百姓們的一致好評。由於鄉試的臨近,來到廣州的讀書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也有一些劉氏的降官居然也重新拿起書來,準備投身考場,爲自己爭一個更加光明的前程。

走在大街上的馬雲,經常會聽到這些言論:楚王不會長沙,不是爲了別的,而是爲了體現出對嶺南士子們的重視。他經常啞然失笑,他不走,主要可是爲了交州。交州探子還沒有回來,在吳越的探子已經送來了一份報告——吳越內亂了。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86章 援兵2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44章第91章 契丹楊袞第4章 造假幣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44章第91章 遇刺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66章 援軍?第45章 神棍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67章 中間人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98章 罪狀第53章 覲見皇帝第87章 援兵3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08章 臨江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28章 黎陽大戰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69章 一鍋燴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7章 伏擊(三)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25章 約四事第66章 迎親第117章 救人(下)第47章 南下邕州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06章 樊若水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5章 下杭州(3)第3章 突擊檢查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78章 糧草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76章 吳越變亂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十二章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5章 首富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6章 應對第15章 下杭州(3)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2章 入蜀(1)第17章 送客第3章 攻攻試試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7章 滅蜀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69章 一鍋燴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38章 決策(1)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3章 殺機現第50章 戰象第70章 血戰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61章 迷惑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136章 詩賊(3)第38章 決策(1)第10章 未來的CEO第16章 謀臣(1)第191章 被欺騙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3章 攻攻試試第63章 天生麗質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84章 驛站春風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60章 跟我走一趟
第86章 援兵2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44章第91章 契丹楊袞第4章 造假幣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44章第91章 遇刺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66章 援軍?第45章 神棍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67章 中間人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98章 罪狀第53章 覲見皇帝第87章 援兵3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08章 臨江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28章 黎陽大戰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69章 一鍋燴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7章 伏擊(三)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25章 約四事第66章 迎親第117章 救人(下)第47章 南下邕州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06章 樊若水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5章 下杭州(3)第3章 突擊檢查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78章 糧草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76章 吳越變亂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十二章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5章 首富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6章 應對第15章 下杭州(3)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2章 入蜀(1)第17章 送客第3章 攻攻試試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7章 滅蜀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69章 一鍋燴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38章 決策(1)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3章 殺機現第50章 戰象第70章 血戰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61章 迷惑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136章 詩賊(3)第38章 決策(1)第10章 未來的CEO第16章 謀臣(1)第191章 被欺騙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3章 攻攻試試第63章 天生麗質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84章 驛站春風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60章 跟我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