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西遷(1)

金陵崇政殿裡,大楚皇帝馬雲正在聽取刑部尚書趙普彙報江北周朝、河東以及契丹的消息。

“陛下,江北的消息,臣整理了一下,主要有這麼幾條,第一,河東的劉崇向契丹皇帝耶律阮(耶律兀欲)稱臣,還認了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契丹皇帝做叔叔。而契丹皇帝也已經認下了這門親戚,冊封劉崇做了大漢神武皇帝。”趙普笑呵呵的說道。

馬雲也是莞爾一笑:“當年石敬瑭,拜比自己小十一歲的耶律德光做義父,劉崇雖然只是認了個叔父,可這年齡差距也太大了些吧。呵呵,不知道劉知遠地下有知,樂不樂意自己居然又矮了一輩啊。”

看馬雲在說笑,殿中的幾個重臣也都湊趣的笑了一下,徐仲雅笑道:“唐明宗時,石敬瑭和劉知遠情同兄弟,可現在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兒子,而劉知遠卻成了耶律德光侄子的侄子,呵呵,成了耶律德光孫子輩的人物了,這麼一算,劉知遠竟然成了石敬瑭的侄子,這劉知遠要是地下有知,恐怕要氣的吐血了。”

馬雲笑嘻嘻的又掃視了一眼羣臣,見範質心事重重,皮笑肉不笑,很是勉強的樣子,問道:“範愛卿,你有什麼看法嗎?”

範質身子一凜,似乎沒有料到馬雲會突然詢問他:“陛下,河東南有僞周,北有契丹,轄地不過區區十二州,百姓不過四萬戶,人口恐怕只有三四十萬,地狹人少,又處於兩強狹縫之中。漢周之間又是世仇,所以他逼不得已只能向契丹稱臣。而河東與契丹關係穩定之後,劉崇必然會起兵南下,到時候,臣恐怕……”範質說道這裡,突然頓了一下,言語之中很是躊躇。

聽話聽音兒,崇政殿裡的大臣們都是人精兒,立刻就想到了範質話裡的含義了。這老範是怕河東南下把楚國給牽扯進來。

楚國的軍權是由樞密院來掌控的,軍隊的調動,人員的調整都是樞密院說了算,兵部實際上是屬於後勤和裝備部門了,可兵部的名字放在哪裡,對軍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兵部尚書曹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漢周相爭,正是我們大楚北進的大好時機啊,我們可以與河東,甚至是契丹聯合,相互策應共同對付僞周,只要我們剿滅了僞周,大楚力強,而河東力弱,天下重新歸於統一,也就不難了。

“曹大人的話差矣。現在我們大楚雖然地跨淮南江表,只不過這地方新服,人心尚未完全歸附,臣以爲,目前,咱們大楚應當內修德政,整頓軍隊,讓漢周相鬥,而我們作壁上觀,等到漢周力竭之時,我們在突然出兵,不用費多大的力氣就可以掃平北方了。”吏部尚書石文德說道。

馬雲沉默了,事實上曹芸和石文德的話很有代表性。因爲大楚皇帝馬雲志在混一,所以楚國高層對北進基本上都持贊成態度,不贊成統一天下對外擴張的人,早就靠邊站了。可雖然都贊同北進,可關於北進的時機卻是分成了兩派,特別是吳越覆滅之後,楚國內部關於北進的爭論就異常的激烈。

當僞周平定慕容彥超反叛的時候,就有重臣,比如淮南的朱元,江南西道的馬光猛等人都主張出兵策應慕容彥超,趁勢奪下兗州、忻州,在僞周的腹地打下一個大大的釘子,以兗州爲跳板,北上可以策應契丹,東進可以掃平青州等地,西征則可以威脅僞周的都城汴梁。對於僞周在淮北的軍事調整,面對僞周在淮北一線的強大軍事力量,朱元等人認爲這是僞周心虛的表現,不僅沒有被對岸郭崇威的大軍嚇着,反而躍躍欲試,可當時楚國一來是忙於對付吳越,二來也沒有做好援助慕容彥超的充分準備。馬雲猶豫不決,朝廷上下也是爭論不休,結果,還沒等楚國議出個所以然呢,周兵竟然已經大敗慕容彥超了。馬雲迫不得已,就放棄了救援計劃。

從此後,楚國軍隊方面的將領大都認爲應該主動出擊,策應契丹和河東的軍事行動,逐步蠶食中原的州縣,而文臣方面則認爲應該先鞏固江南,調撥契丹和河東,讓他們和僞周決一死戰,等他們打得精疲力竭之時,大楚方纔出兵北伐。

兩種觀點是誰都難以說服對方。見大臣們還要爭論,馬雲擺擺手,問趙普道:“趙愛卿,還有其他的消息嗎?”

“回稟陛下,第二條消息,則是河南一帶,民間突然謠言四起,說是契丹人要再次南下中原,百姓惶恐不安,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大批百姓西逃的跡象。”

“這消息可是捕風房放出的嗎?”馬雲問道。爲了不斷的騷擾僞周,在中原活動的楚國間諜們,經常放出一些消息,讓僞周的百姓驚恐不安,無心從事耕種。這就像僞周的軍隊不斷的對唐州、鄧州擺出入侵的架勢一樣。破壞敵人的糧食生產,末黑對方的官員、皇帝,這都是捕風房常乾的事情,所以馬雲纔有這麼一問。

趙普猶豫的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這個事情臣也覺得奇怪,本來消息確實是捕風房傳出去的,可是,擴散的速度這個快,擴散的範圍這麼大,卻是讓臣有些懷疑。”

由於僞周封鎖了周楚兩國的邊界,所以,百姓遷移,南下的道路已經被堵死了,要躲避契丹人,也就只能西遷了,畢竟耶律德光當年進汴京,主力部隊還是在河北、河南一帶,關中基本上是穩定的。百姓遷移到關中,也算是一種避難的正確選擇了。可是,爲什麼這消息散播的這麼快呢,而且僞周的地方官員對這種遷移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抑制啊?

範質緊鎖着眉頭說道:“陛下,莫非這是僞周故意這麼做的嗎?”

馬雲一愣,這百姓遷移,怎麼說也是荒廢了一年的耕種時間,郭威遷移百姓又能獲得什麼好處呢?

第105章 幽會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55章 藏獒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28章 打劫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43章 等待第144章第13章 突襲楚軍第76章 出城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33章 定策(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5章 不謀而合第5章 不謀而合第19章 血戰(二)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7章 伏擊(三)第23章 入貢第178章 糧草第10章 未來的CEO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3章 攻攻試試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9章 決策(2)第15章 殺人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31章 使者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25章 約四事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03章 謀蜀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53章 趙季札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88章 援兵4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85章 追擊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33章 發行國債第61章 迷惑第105章 幽會第55章 失蹤第76章 出城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3章 下杭州(1)第22章 覆手爲雨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37章 裁軍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85章 追擊第16章 滅蜀第134章 詩賊(1)第20章 死諫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6章 各有所謀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53章 大手筆第71章 三路反叛(2)31第22章 借兵第101章 逃亡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80章 騎射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5章 巧奪向城第74章 兵進泉州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8章 把柄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4章 兵進泉州第155章 藏獒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120章 李唐猝亡(4)
第105章 幽會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55章 藏獒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28章 打劫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43章 等待第144章第13章 突襲楚軍第76章 出城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33章 定策(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5章 不謀而合第5章 不謀而合第19章 血戰(二)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7章 伏擊(三)第23章 入貢第178章 糧草第10章 未來的CEO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3章 攻攻試試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9章 決策(2)第15章 殺人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31章 使者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25章 約四事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03章 謀蜀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53章 趙季札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88章 援兵4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85章 追擊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33章 發行國債第61章 迷惑第105章 幽會第55章 失蹤第76章 出城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3章 下杭州(1)第22章 覆手爲雨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37章 裁軍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85章 追擊第16章 滅蜀第134章 詩賊(1)第20章 死諫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6章 各有所謀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53章 大手筆第71章 三路反叛(2)31第22章 借兵第101章 逃亡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80章 騎射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5章 巧奪向城第74章 兵進泉州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8章 把柄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4章 兵進泉州第155章 藏獒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120章 李唐猝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