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

雖然親征詔書下達了,可更多的只是表明新皇帝的一個態度:老子不是好惹的,你敢來,我就奉陪到底。至於出動大軍,到底要調動那些軍隊,要使用那些將領,這些都是要進一步商議的。

就像劉崇看不上郭榮一樣,郭榮也沒有把劉崇當成一回事兒。在郭榮的心裡,能夠和他掰掰手腕,論論斤兩的,南邊是兵強馬壯、船通四海的大楚,北邊是號稱“拉弦控弓六十萬衆”的契丹,至於偏安一隅的大漢小朝廷,郭榮還真的沒有放在心裡面。

自從在關中擊潰蜀軍一來,關中的八萬白衣軍,先後進入中原。雖然在宋州、泗州、毫州、宿州等地溜了5萬人馬,可只憑借在汴京的3萬白衣軍,郭榮已經認爲可以對付8萬的河東軍隊了。

不過他的這個想法剛剛提出來,李谷第一個反對道:“陛下,白衣軍雖然精銳,可是畢竟連日奔波,不僅軍力疲憊,恐怕軍心也是厭戰的。臣以爲可以讓帶一萬白衣軍扈從,這主要軍隊,還是從河北調集纔好。”

雖然郭榮登基之後,就免了李谷的汴京都指揮使,可是對李谷這個人,郭榮還是信任的。李谷也好、王溥也好,這兩個人文臣,都是郭威簡拔於州縣之間,驟然升任國家宰相之位的。雖然提拔的速度猶如火箭一般,可事實證明,郭威的眼光還是很厲害的,這兩個人在宰相的職位上,竟然毫不遜色於古之名相。比馮道那樣的琉璃蛋子更是強上了無數倍。

郭榮瞟了眼坐在下首的信任兵部侍郎王樸,雖然李谷素有“知兵”的美譽,可是就軍事上,郭威打心眼兒裡,還是信任王樸、趙匡胤、張永德這些個老兄弟的。

王樸見郭榮的眼色,就知道皇帝陛下的心事,他略略沉吟了一下,說道:“陛下,微臣以爲李相言之有理啊。京畿兵馬乃天下之重,萬萬不可傾動。更何況,河東劉崇不外跳樑小醜,用河北兵馬足以對付了。而且,也便於陛下了解全國的兵馬。爲將來掃平四合打下基礎。”

到底是用白衣軍,還是用河北兵,竟然被王樸拔到了“掃平天下”的高度,雖然讓在座的李谷、王溥等人紛紛側目,可是郭榮卻暗暗點頭。他向來以天下爲己任,絕對不願意僅僅割據一方,比起煌煌盛唐來說,現在的大周,真是小的有點見不得人。那後世的觀點來看,現在的大周王朝,僅僅有安徽的三分之一、山東省的全部、河北省的三分之二、山西的三分之一、河南的五分之四、陝西的大部分、甘肅和寧夏的一小部分。這點地盤和也就比數千年前的夏、商略大了一點點。

現在的時代不同了,不是修身養性就能治平天下的。要掃平天下就要用軍隊,而且還要精兵才行。王樸這麼說,事實上是想讓郭榮趁着這個機會,實地瞭解一下河北的軍隊。畢竟,現在的河北軍,和幾年前連敗契丹的河北軍已經完全不同了,那支河北精兵事實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王殷手上,另一份在碭山之戰中灰飛煙滅了。

這還真是一個機會,郭榮讚許的看了眼王樸,卻見王樸古波不驚的臉上,似乎還掛着點點的笑容。郭威一愣,陡然間一個想法竄入腦海中,他腦子轉了轉,陡然明白了王樸的真正含義。

這調兵的建議,雖然是李谷提出來的,可是李谷最大的想法恐怕是想把這支戰無不勝的白衣軍,留在汴京震懾四方,畢竟,郭威剛剛去世,人心未安。而王樸想的什麼,他是想讓郭榮通過對劉崇這場必勝之戰,來牢牢的掌控住黃河以北的大周軍隊,收服軍心。

怎麼樣才能收服軍心呢?

前提當然是打勝仗了。將軍們圖的“名”,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然要藉着打仗來賞罰分明,軍士們想的則是“利”,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是要藉着打仗多賞財物。在河北,沒有王殷那樣的強權人物,可是讓向訓、韓令坤這些老將去打,所不定他們就成了下一個王殷。可是,郭榮御駕親征,就可以通過封賞將領,來抓住了軍隊的人事權,多賞財物,則抓住了軍隊的財權。在不動聲色之中,將河北徹底的掌控起來。這纔是王樸真正的想法。

郭榮笑了,他顯然想到了這麼做好處,控制了河北之後。下一步就可以擴充禁軍了,這麼一來,河北沒有阻力了,單單一個王殷,也就翻不出什麼浪花來。郭威在地方上讓郭榮、向訓、韓令坤、王殷、郭崇威都督軍隊,而在中央則用剛愎自用、傲氣凌人的王竣執掌樞密院,由於王竣的傲氣,讓他和地方上的統兵大將都有矛盾,而統兵大將之間又互相牽制,這麼一來,大周就安定了下來。郭威是求穩,這樣佈置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可是,現在郭榮要求變求新,要奮發圖強,自然不能容忍這樣的掣肘。所以,就靠這次北征,來掌控河北吧。

當然,郭榮心裡也明白,王樸之所以出這麼一個主意,也是因爲在河北的老將向訓、韓令坤爲人低調,不太愛攬權,對郭威感情也頗深,是屬於比較好控制的類型。如果是王殷那樣的人在河北,王樸恐怕就不會這麼出主意了。

當下晚上,郭榮就再一次頒佈詔令,命令鄴城留守向訓統兵3萬人,安國節度使韓令坤(今邢臺)、彰德節度使樊愛能(今安陽)、義成節度使(今河南汲縣)何徽各率領2萬人五日之內趕到晉城(今山西晉城),與皇帝的親軍匯合,然後北上,解救潞州之圍。

對汴京,郭榮也作了安排,留下王樸、王溥、魏仁浦,總理朝政,留下拜汴京都指揮使,率領4萬人馬鎮守汴京。他自己帶着李谷、慕容延釗、王彥超、石守信等文武官員北上。

消息傳來河北各鎮,這些河北老將們紛紛帶領着自己的軍隊,按照郭榮的約定,按時來到了晉城。而河北劉崇也不顧李廷儒的竭力勸說,不僅不退兵,反而率領大軍,繞過了潞州,直撲晉城。

與郭榮的想法一樣,劉崇也想一戰而定天下。

劉崇就有點像《三國演義》裡面的魏延,普天之下就怕郭威一個人,郭威一掛,這小子登時就牛逼起來了,膽子也大了,身子也哆嗦了,就一心想進汴京過過真正的皇帝癮。不僅如此,他還認爲楚國在這個時候戰敗,不但不是壞消息,而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只要自己戰勝了郭榮,那麼中原唾手可得。而楚國也因爲自己戰敗,短時間之後,萬萬沒有餘力和自己爭奪中原。這麼一來,勸諫劉崇退兵的李廷儒,就有點不受待見了。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你勸老子退兵,顯然不是在替大漢考慮,而是在替你大楚考慮啊,你生怕大漢昌盛起來,生怕楚國佔不了便宜。

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7章 戰潞州第25章 小兵傳奇第21章 翻手爲雲第86章 林仁肇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180章 活捉第181章 生意經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2章 脫身之策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53章 奇謀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81章 生意經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4章 經濟計劃30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25章 半夜敲門23第78章 南逃福州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97章 拼了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28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章 典軍使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西遷(1)第171章 設伏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35章 燒不死你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83章 發兵第42章 趁火打劫第47章 五代諸葛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55章 連番用計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33章 定策(下)第107章 明詔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2章 韶州鏖戰第73章 戰爭賠款第49章 越牆第15章 下杭州(3)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71章 單挑第97章 觀畫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45章 神棍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20章 死諫第21章 劉崇南下第50章 家書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104章 會戰(3)第17章 滅蜀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7章 賞賜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43章 激戰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3章 入貢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56章 碰壁23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05章 幽會第27章 物價暴跌第46章 奇功第77章 奇襲
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7章 戰潞州第25章 小兵傳奇第21章 翻手爲雲第86章 林仁肇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180章 活捉第181章 生意經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2章 脫身之策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53章 奇謀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81章 生意經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4章 經濟計劃30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25章 半夜敲門23第78章 南逃福州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97章 拼了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28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章 典軍使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西遷(1)第171章 設伏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35章 燒不死你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83章 發兵第42章 趁火打劫第47章 五代諸葛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55章 連番用計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33章 定策(下)第107章 明詔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2章 韶州鏖戰第73章 戰爭賠款第49章 越牆第15章 下杭州(3)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71章 單挑第97章 觀畫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45章 神棍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20章 死諫第21章 劉崇南下第50章 家書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104章 會戰(3)第17章 滅蜀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7章 賞賜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43章 激戰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3章 入貢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56章 碰壁23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05章 幽會第27章 物價暴跌第46章 奇功第77章 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