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回 西征(中)

“這個……”麋竺還真沒詞了。雖然麋竺是商人世家出身。可麋竺自小受到的教育使麋竺自己也看不起商人。而如今田豐說的又是儒家正理,國之根本。所以田豐稍一指責,麋竺立馬就沒詞了。

可田豐卻沒有就此罷休,田豐出列對劉明進言道:“衣食足,則天下安。如今亂世,那也是百姓衣食不足而引起。故,農爲國之根本。行商,即使能獲利鉅萬,可於亂世之中,毫無用處。且引得世人貪求奢華,人心浮動。故請主公萬萬不能行此策略,動搖國之根本。”

牛!劉明暗自佩服:就那麼點小事,田豐竟然都能引出如此的大道理。自己的這些手下還是真有高人呀。

只可惜,雖然劉明佩服田豐的思路敏捷,考慮問題周詳,理論依據充足。但是,關於國際貿易的問題,那可是經過劉明和郭嘉他們推衍了多遍的東西,劉明自不會輕易放棄。而且,就算劉明沒有和郭嘉等人進行推衍,可劉明從現代得知的歷史發展,那也早已經清楚無誤的告訴了劉明,閉關鎖國,閉門造車,那絕對不是長久之策,只有嚴格限制本國先進技術和知識的流失,同時再時刻監控,吸收外界的各國的知識和技術,那樣才能長久不衰。在現代那會兒,自己的祖國,那可沒少受到他們吸取了祖國的精粹知識之後,然後再發展,再進行知識封鎖的苦頭。劉明現在可不想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只是,不管怎麼說,田豐那也是出於一番好意,那也是在爲劉明得大業建言。而且田豐的思路,那在眼前來說,那也絕對不是錯誤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有什麼事,先考慮眼前一二百年的做法,那也是一種老成,穩重的風格,尤其是田豐、沮授等人考慮問題的全面性,那更可以補充劉明於此時知識的不足。故此,劉明也不想一下子把田豐等人的思路堵死,劉明可不想今後自己的議事廳成爲一言堂,那樣的話,把自己累死先不說,最後的結果,那也肯定會使自己在處理問題時,有所缺陷,有所片面。

於是,劉明先點頭讚許道:“元皓說的不錯。我朝以農爲本。那是千秋萬代不可動搖的根本之策。”

田豐聽劉明讚許,心中高興,自己這回跟的主公,確實不錯。廣納良言,那可是明主的風範。

只是還沒等田豐準備謙遜幾句,劉明又接着說道:“但是,元皓可知咱們治下的百姓,他們如今的衣食可否充足?”

田豐心中有點奇怪,不知劉明因何突然問起這個,可田豐依然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太尉大人仁政愛民,興修水利,廣播農桑,如今咱們幽州百姓,衣暖食足。頗有積蓄。”

田豐雖然搞不懂劉明爲什麼會突然如此發問,可那楊軍在一旁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楊軍可以說是跟隨劉明最早的一批老臣子了。楊軍當然知道劉明除了打仗厲害,沒事還能弄出一些奇怪而又實用的東西外,那劉明的口才,那也絕對是一流的。想當初自己還能在口才上和主公平分秋色,可如今,自己那可是萬萬辯不過主公的了,這個田豐肯定會掉到主公挖好的溝裡面去。

果不其然,劉明笑着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治下的豪門大戶,他們的存糧可豐裕否?”

這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連百姓家裡都有餘糧,那些豪門大戶,他們家裡的糧食又怎麼可能少得了?田豐也只得繼續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各大戶,家道豐裕。屯糧萬擔,那也是有的。”

“那他們囤積的糧食在災年可會拿出來賑濟災民?”劉明不緊不慢的繼續問道。

田豐考慮了一下,謹慎的說道:“心懷仁義之志士,仁者,逢災年,當會賑濟災民。就如太尉大人當初賑濟災民一樣。其它世俗之輩,平日囤積糧食,那就是爲了在災年謀取暴利,那樣的人恐怕在災年之時,是不會救濟災民的。”

“百姓餘糧,除吃用外,皆需換取日常開銷。故他們於災年之時,所存餘糧有限。糧食廣多者,皆是那些豪門大戶。仁者,義士,我朝歷代皆有,乃我族之風範,我族之風骨。但此等人傑,那在歷代也都是少數。時逢災年,他們也必定獨力難支。餘者世俗之輩,那倒是比比皆是。可他們希求暴利,必然會弄得天怒人怨。那倒時,百姓作何安置?”劉明依然有條不紊的問道。

雖然今天的天氣不熱,可此時田豐的腦門已經有點出汗了。但是田豐畢竟是一個思緒縝密之人。他已經發現劉明得問題有點偏差了。田豐當即對劉明回答道:“賑濟災民,那本來就是朝廷的責任。豪門大戶的賑濟,那只是他們的義舉。我等不可以完全依賴他們。只有朝廷在平日裡就囤積糧食,待荒年之時,那纔可以調八方的存糧,賑濟一方的百姓。”

劉明暗笑:這田豐還不錯,還知道轉回來。

劉明繼續問道:“話雖如此,可朝廷囤積的糧食,皆來自百姓的農稅,以及太平年份平價收購的米糧。而咱們幽州鼓勵農耕,更是農無稅。所有米糧,除了咱們自己的屯田所得之外,那更都是平價收購來的。而咱們屯糧所得,還需用來維持軍用,如無收購的那些糧食,咱們的糧庫也並不豐裕。若是百姓和大戶都無其他所需,他們豈會販賣各自的存糧。百姓到還好說,他們爲了日常所用,總會販賣一些糧食換取金錢。可那些大戶無此需求,他們又豈會販賣各自的存糧?若是咱們強行收糧,或是提高收購價格,那不僅會搞得人心惶惶,更會擡高糧食的價格,使百姓民不聊生。而那時,弄不好那些大戶還會購買一些糧食以作囤積。此時咱們又如何?”

田豐也是一個聰明人,田豐當然也就明白了,沒有需求的話,要錢還有什麼用?連錢都沒用了,那糧食就只能在大戶手裡面攥着了。國家的糧倉照樣充實不了,逢有災年,照樣無法賑濟災民,國家手裡沒糧食,百姓照樣還會民不聊生。

雖然田豐有點明白了,可多年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讓田豐進行無奈的辯解道:“卑職愚鈍,有勞大人開解。只是我朝地大物博,各自所需不同,足以有充足的物品流通,又何必遠赴萬里?若是行此舉,天下人誤以爲大人鼓勵奢靡。上行下效,動搖了咱們的根本,豈爲不妥?”

劉明笑道:“元皓多慮了,真正的仁者,義士,豈會爲這些身外的奢侈品所動搖。那些奢侈品只不過是把那些世俗之輩手裡的糧食換取出來,讓咱們的糧倉豐滿。以便咱們在需要之時的調度罷了。至於百姓,那就更不用想了。難道那些普通的百姓也買的起那些奢侈品?而且,所謂的奢侈品,那也是物以稀爲貴,萬里之遙,自有萬里之遙的價格。可是若人人從商,皆都是如此肯遠赴西域之時,當那些奢侈品隨手可見的時候,那些奢侈的東西也就不值錢了。沒有利潤的東西,他人豈會追捧?那就更別提動搖咱們的根本了。”

田豐歎服。

連田豐這樣老成的高人都認可了。劉明手下其他的臣子對行商的正確性也就不再懷疑了。現在大家所顧慮的事,那就剩下武裝護送所動用的兵力多少,以及對沿途各國和安息等國的採取的態度和策略了。

劉明在衆人意見幾乎統一的情況下,讓人把卡納奇請來問話。

等卡納奇來了之後,劉明仍然不死心的問道:“卡納奇先生,你可知羅馬帝國以及俄國俄羅斯的情況嗎?”

卡納奇神色一動,隨即恭敬的回答道:“偉大而又尊貴的領主大人。神聖的羅馬帝國,以其雄偉的羅馬城而聞名。只是貴處一直以來都把羅馬稱作大秦。您卑微的僕人卡納奇爲您的博知而驚歎。只是您提起的俄國,實在讓渺小而又寡聞的我無處得知。倒是有一個俄羅斯草原位於黑海北岸,可那裡並沒有什麼國家。只有一些粗魯無知的薩爾馬特人和哥特人,以及一些來自捷列克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阿蘭人。”

劉明感到很意外,倒不是劉明意外卡納奇說此時還沒有俄國。而是劉明實在沒想到這個卡納奇對自己隨口的一問,竟然能回答出這麼多的東西而詫異。劉明暗想:怪不得剛纔劉彤說這個卡納奇是一個消息靈通的人士。這個卡納奇還真是有點不簡單。

劉明含笑的看着卡納奇,若無其事的問道:“聽說羅馬帝國是一個不次於我朝的龐大國家,您能爲我介紹一下那裡的風土人情嗎?我對萬里之外的國度,那還真是很好奇呀。”

卡納奇盯着劉明看了半天,這才說道:“神聖的羅馬帝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他的領土無比龐大,他靠軍隊征服四方,他原本的勁敵迦太基乃是腓尼基人的屬國。腓尼基人以航海、經商和販賣奴隸而聞名,腓尼基人甚至被稱爲‘海上的馬車伕’。當時,迦太基幾乎壟斷了地中海西部的運輸貿易,它倚仗活動範圍廣闊的艦隊和僱傭軍,控制了非洲西北部、西班牙南部、撒丁、科西嘉和西西里島西部,稱霸西部地中海。但是,當偉大的羅馬人征服意大利半島南部後,他們雙方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武裝衝突,並由此導致了三次布匿戰爭。結果迦太基被攻佔,城市遭到徹底的毀滅,殘存人口悉數淪爲奴隸。而偉大的羅馬人在滅掉迦太基後,又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他們接二連三地併吞了馬其頓、希臘、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比希尼亞和西利西亞,然後是塞琉西王朝的敘利亞,並於一百年前,吞併了埃及,戰爭的結果,不僅使偉大羅馬帝國成了最偉大的強國,它還使羅馬帝國從每個新的行省獲得源源不斷的戰利品和奴隸。那裡,如今已是一個充滿了金錢和榮譽的強大國家。……”

隨着卡納奇的描述,呂布的眼中越來越充滿對金錢和戰爭的渴望。不僅呂布如此,就是劉明手下的其他將領,包括張飛在內,同樣也都充滿的對戰爭的渴望。軍人的熱血在沸騰,軍人的榮譽在呼喚,只有在戰爭和征服,那才能體現一個軍人的價值所在。

劉明看到這些,不禁想起自己當初在部隊裡時的一句名言:只要給我足夠的勳章,我可以征服整個世界。這拿破崙說的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劉明在此時也同時驚醒,劉明同樣也記起了老政委說過的另一句話:中國的部隊,永遠都是爲了自己的祖國而戰鬥的,永遠都是爲了保衛祖國的人民而戰鬥的。中國的部隊是一支正義的鋼鐵部隊,不會爲了侵略而拔出自己的戰刀。

劉明暗自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走火入魔。不過,爲了今後自己的祖國避免遭到不幸而先發制人,那應給不算是侵略吧?尤其是自己又沒圖他們什麼。更沒有對他們造成什麼傷害,只是防範於未然,這應該沒什麼吧?當初蘇聯老大哥不也是說過要解放全人類的嗎?自己給他們帶去些先進的思想。那也是解救他們呀。

想得通透的劉明,不禁對這個引起所有人戰鬥yu望的卡納奇更加感興趣了。

可是,還沒等劉明繼續詢問卡納奇,繼續逗引卡納奇吐露心聲的時候,卡納奇卻突然先發制人的問道:“偉大而又尊貴的領主大人,您應該是對偉大的羅馬帝國產生興趣了吧?您是不是想征服偉大的羅馬帝國?”

急需月票支持,老朋友們,有能力的就給一張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328回 禰衡到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547回 勸降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537回 二喬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473回 玄學,癮君子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406回 大事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176回 隆中對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473回 玄學,癮君子第25回 回扣第133回 進京第159回 神算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213回 無奈呀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290回 傭兵(下)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205回 海戰第415回 恩威第271回 背叛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137回 激戰第441回 阻擊戰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99回 納妾第288回 傭兵(上)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28回 禰衡到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251回 人嚇人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139回 一唱一和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263回 忙與閒第260回 兇器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422回 真的亂了第415回 恩威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113回 腐敗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93回 出使烏桓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89回 軍紀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513回 公理第506回 巨響第252回 接駕第523回 始末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2回 誰是誰非第184回 兩難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402回 鬼老精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587回 局第328回 禰衡到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448回 戰潼關第148回 拜月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267回 天行健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465回 釣魚戰
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189回 不足爲信第328回 禰衡到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547回 勸降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537回 二喬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473回 玄學,癮君子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406回 大事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176回 隆中對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473回 玄學,癮君子第25回 回扣第133回 進京第159回 神算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213回 無奈呀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290回 傭兵(下)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205回 海戰第415回 恩威第271回 背叛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137回 激戰第441回 阻擊戰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99回 納妾第288回 傭兵(上)第574回 巧惑司馬第328回 禰衡到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251回 人嚇人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139回 一唱一和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263回 忙與閒第260回 兇器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422回 真的亂了第415回 恩威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113回 腐敗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93回 出使烏桓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89回 軍紀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513回 公理第506回 巨響第252回 接駕第523回 始末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2回 誰是誰非第184回 兩難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402回 鬼老精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587回 局第328回 禰衡到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448回 戰潼關第148回 拜月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267回 天行健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465回 釣魚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