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劉季的心理

王翦對着劉季說道:“朝堂之事咱們鞭長莫及,只怕再怎麼鬥也對雙方無益,還是按照相邦所言,儘快發兵滅趙纔是!”

“上將軍所言極是,末將也是這個想法!”不是劉季不想返回大梁幫助魏王平及魏郊兩人,可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且如今魏王平還未親政,如果自己貿然返回大梁,名不正言不順不說,只怕還未被龐癝一系人馬扣上一定大帽子,到時候別說幫助魏郊了,只怕還極有可能會給其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而在軍中則不然,雖然王翦身爲上將軍,又是軍中主將,可以說石邑城內的這五十萬人馬全都要聽從王翦的指揮。可劉季畢竟混跡軍中多年,所掌握嫡系人馬又豈是王翦這個初來乍到之人所能比擬的?

劉季堅信,只要自己在軍中掌握一天的軍權,龐癝等人便不敢將魏王平及魏郊等人如何。更何況,劉季也不想真的打算與龐癝一系人馬翻臉,畢竟雖然自己以及張耳等人都是軍中宿將,可龐癝等人的勢力同樣也很強大,更何況信陵君魏無忌已經去世多年,天知道究竟有多少將領心中偏向龐癝等人呢?

劉季心中明白,如果魏郊真的和龐癝等人攤牌,只怕勝算很小。

王翦沒到來之前還好說,那時候魏郊身爲上將軍,軍中大部人馬都是魏郊一系的人,如果那個時候魏郊與龐癝等人攤牌,說不得魏郊還有一半的勝算。

現在則不然,現在龐癝手中多了王翦父子這張王牌。

王翦父子確實再軍中沒有什麼根基,但關鍵的是人間指揮能力出衆啊。

魏國一共六十萬大軍,即便有四十萬人馬支持魏郊,可王翦只要掌握了二十萬人馬,那麼魏郊等人的勝算便連一成都不到。

這並不是說劉季等人是酒囊飯袋,而是說王翦指揮作戰的能力實在是太可怕了。

別看王翦當初身爲秦國主將,先後敗於龐癝、李牧等人之手,別人就會輕視於他,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敢於輕視王翦的存在。

更何況,王翦背後還站着龐癝、尉繚等幾個大佬,那可是連劉季見了都要發憷的存在。

當初的魏國是何等的弱勢,屢屢丟城失地不說,已經基本淪落成爲了一個二流末的國家,而龐癝卻能力挽狂瀾,用二十餘年的時間,生生將魏國打造成爲了戰國第一強國,由此可見龐癝的可怕之處。

而且,龐癝手下多是智謀之士,這一點是魏郊一系人馬萬萬比不上的。

別以爲龐癝沒有抓住軍權,魏郊等人就會輕視於他,至少劉季不會,劉季清楚的知道身邊多一個智謀之士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

如果人們以爲僅僅因爲手握軍權就能成就大事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華夏曆史的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都不是因爲開國君王兵多將廣,猛將如雲的緣故,而是因爲身邊又至少那麼一兩個能夠運籌帷幄、安邦定國的智謀之士。

項羽夠牛了吧,最後還是拜與劉季之手,而劉季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難道僅僅是靠的韓信的多多益善以及樊噲的英勇?更多的只怕是蕭何給了劉季一個穩定的後方環境,使得劉季能夠不斷的得到兵源以及糧草,而張良又爲其出謀劃策的緣故。

三國中,存活到最後的魏、蜀、吳三國又有哪一個是靠猛將而存活下來的,還不是有良臣治理後方,智士出謀劃策,這才擊敗一個又一個強敵,最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

以趙關張之勇,誰能阻止得了劉備?可知道得了荊襄士族以及諸葛亮的全力支持以後,劉備才能做到真正的割據一方。

李世民依靠的也不只是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等人的英勇,更多的是房謀杜斷。趙匡胤雪夜訪趙普,方有大宋三百餘年的基業。趙匡胤得了劉基等人的輔佐,方能大殺四方,成就大明江山。

如果僅僅以爲有猛將輔佐,自己就能成就大業,那是大錯特錯之事,如果這麼簡單的話,那劉備爲何還要三顧茅廬?李世民爲何還要設置文學館?朱元璋爲何還要收納江南名士?

即便是在戰國時期,蘇秦、張儀、範睢、商鞅、藺相如的地位還是要比白起、司馬錯、廉頗等名將的地位要高上一些,這又是何故?

而魏郊這便缺乏的,恰恰就是出謀劃策之人,而與之相反,龐癝這邊卻是智者如雲。龐癝本人就不用多說了,尉繚、范增、蒯徹、韓非、張良、蕭何等人,又有哪一個是易與之輩?只怕他們只需一個主意,魏郊、劉季等人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如果有人強行說魏郊這邊不是有儒家支持嗎?

可大爭之世,又有哪一個國家會重用儒家之人?

細數三百年戰國,戰國七雄中的良臣、謀士,只怕沒有一個是出自孔孟之門吧?

而軍中就更不用說了,完全就是兵家的天下。

其實說起來,劉季本人也十分反感儒家之人,這些人身上的條條框框實在是太多了,而劉季本人卻是一個比較不注意禮節之人,亦被儒家之人瞧不上眼。

即便劉季和儒家之人支持的都襄陵君魏郊,可劉季和儒家也只是面和心不合而已,在魏郊面前也只是維持表面的和平而已。

衆所周知,無論是劉季還是張耳,都是出自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自然將魏無忌指定的接班人魏郊視爲自己的效忠對象。可魏無忌生前又與龐癝關係密切,凡事都與其商議,且大多數情況下都聽從龐癝的意見,故而說起來劉季對龐癝本人並無多少反感之意。

相反。無論是劉季還是張耳,對龐癝都是善意十足,十分尊敬,再加上龐癝的功勳顯著,且積威已久,這更使得劉季等人對龐癝十分的敬畏,大多數情況下,劉季還是寧願聽從龐癝的話,而不是魏郊本人的話。

只是出於魏無忌本人的遺言,劉季、張耳等人這纔不得不效忠於魏郊,可這並不代表這劉季等人就心甘情願的聽從魏郊所有的話。

再加上魏郊迎娶了孔氏女之後,劉季等人已經有逐漸與魏郊疏遠之意······

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二十七、戰報七十四、楚人李斯二十三、棋局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二百三十四、誤判一百四十五、籌謀一百七十三、名將四、縱橫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三十九、交鋒五十、韓國求救一百三十七、憋屈八、龐癝說魏王(二)七十一、千鈞一髮九十二、劉季罵營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七十、如姬歸來六十二、打算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七十五、通天大火二十一、鮮血滿弓刀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零九、流言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五十、韓國求救十一、交鋒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四、縱橫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六十、反應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一十、戰序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六、魏增大婚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八十一、陽謀七十九、縱橫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暗潮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零四、各自謀劃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七、攻略軒轅關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九十九、初勝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三十六、明哲保身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五、聘禮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道統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一十、陰謀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六十一、習慣了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六、魚龍宴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五十、三公就位一、暗潮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九十、人才爭奪一百三十二、爭執六十二、打算四十七、項燕佈局八十七、論勢八十六、宴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五十二、秦策八十、三年九十、人才爭奪二十五、魏王之殤八十四、燕、趙之戰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十四、毒計四十、舊怨重提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
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二十七、戰報七十四、楚人李斯二十三、棋局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二百三十四、誤判一百四十五、籌謀一百七十三、名將四、縱橫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三十九、交鋒五十、韓國求救一百三十七、憋屈八、龐癝說魏王(二)七十一、千鈞一髮九十二、劉季罵營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七十、如姬歸來六十二、打算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七十五、通天大火二十一、鮮血滿弓刀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零九、流言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五十、韓國求救十一、交鋒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四、縱橫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六十、反應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一百一十、戰序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六、魏增大婚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八十一、陽謀七十九、縱橫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暗潮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零四、各自謀劃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七、攻略軒轅關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九十九、初勝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三十六、明哲保身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五、聘禮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道統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一十、陰謀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六十一、習慣了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五十六、魚龍宴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五十、三公就位一、暗潮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九十、人才爭奪一百三十二、爭執六十二、打算四十七、項燕佈局八十七、論勢八十六、宴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四十一、迫在眉睫一百五十二、秦策八十、三年九十、人才爭奪二十五、魏王之殤八十四、燕、趙之戰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十四、毒計四十、舊怨重提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