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兒,你和孩子們先睡吧。今晚的月色真美!我在待一會兒,賞賞月,你們先休息吧。”若蘭對靈兒說。靈兒帶着孩子們先睡了。看着淡淡的月色若蘭眼前浮現起那個中秋夜和二姐彈琴賦詩的情景……
如水一樣的月光灑在黃土地上,黃土地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世界。蘇宅在夜色中顯得更加的安靜了,遠處傳來了幾聲貓頭鷹的叫聲。幽蘭的夜色中院子升起了淡淡的,朦朧的霧氣。若蘭坐在窗邊看着朦朧的月色,手中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隻精巧的小茶壺。無人賦詩的寂寥如同一根抽不掉的細線緊緊的纏繞在若蘭的心中。
若蘭的手撫摸着手中的茶壺如同摸着一張軟綿綿的被子。她深情的感受着這撩人的夜色,手深深的陷在了小茶壺的凹槽裡。她的身體隨着月光流淌在也得寂靜裡。着淺淺的凹槽變成了幾個刻在壺身的着字:可以清心也。若蘭喃喃的念道:“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妙呀!真是妙呀!我有數了!”
若蘭興奮的跑在自己的夢中。似乎一下子恢復了青春活力。若蘭的頭腦中閃回着那個夢:一蘭花在幽藍的氛圍中變成一仙子,口中吟誦到:“同林偏棲三鳥,比目不止雙魚。蕙非蘭,蘭非蕙,未始還魂,兩人原合不上去;妹即姐,姐即妹,若論恩誼,三人竟分不開來。天生彩風難爲匹,那知匹有二匹;必產文鸞使與偕,誰料偕不一偕。半錦已亡,且喜失而又得;佳人可遇,何幸去而復來。新歡方足,既看雙玉種藍田;舊好重聯,又見一珠還合浦。”
若蘭又來到了忘川河畔她怎麼也找不到柳府。忘川河畔觀星臺上一位劈頭散發的上古之人在河邊的高臺上仰望天空,手指在一指一點的口裡唸叨着什麼。若蘭想聽清楚他在念叨什麼,卻什麼也聽不到。 若蘭只看到了觀星臺上的那堆石子。石子一會兒變成一匹馬,一會兒變成一隻熊,一會兒變成一條龍,一會兒變成一條陰陽魚……
若蘭跳起來滿懷深情厚意地搖動紡車,只聽到蘇宅內“嗡嗡,嗡嗡——”的紡車聲迴旋在黃土地上。
靈兒被“翁嗡,嗡嗡——”的紡車聲吵醒,帶着朦朧的睡意心疼的說“夫人,都到子時了快點休息吧。”
“靈兒,你先睡吧。我這邊快好了,好了我就休息。”若蘭轉過臉看着睡眼朦朧的靈兒又倒在了牀上。
紡車聲依然迴旋在黃土地上,那一條條絲線在穗子之間變成了細細的、長長的線條。細細的、長長的線條在穗子之間變成了錐形的紗錠。黃土地上的紡車聲震動着若蘭的心靈。她又看到了觀星臺上的伏羲氏眼前又出現了那幾個石子擺成的圖:石子一會兒變成一匹馬,一會兒變成一隻熊,一會兒變成一條龍,一會兒變成一條陰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