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計議不定

陸縣長聞訊大爲震驚,即令警察局長李家成率城內所有軍警堅守城池,並派人至洮南告急,請求增援;又派人去科右後旗國公府,要求鎮國公進行約束。,此時陸縣長還不知道拉喜敏珠爾就是此次叛亂的指揮者。

次日清晨,叛軍隊伍果然從東面蜂擁而來。李家成雖然率軍奮力抵抗,只是鎮東縣城郭未建,無屏障可據,加上城內的蒙族士兵放火作亂,與城外相互策應。一時間火光沖天,槍聲四起,城內秩序大亂。李家成一時手足無措,且見部隊失去了作戰信心,只好保護着陸縣長及一些官員的眷屬,從城西突圍,向靖安縣白城子逃走。

叛軍攻佔縣城,打開倉庫,把糧食和物品裝上車輛,又設盛大宴會,慶祝首戰大捷。同時將李樹勳釋放回家,並向拉喜敏珠爾報捷,聽候旨令。

陸慶曾逃到靖安縣後,才知道中了叛軍的詭計,異常羞惱,決定重整旗鼓,奪回縣城。於是,請當地駐軍二百人,連同李家成所部一百多人,組成一支部隊,於第二日午夜,對叛軍佔據的鎮東縣城發起了突然襲擊。

烏爾塔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正在狂歡作樂,防守鬆懈,沒料到官軍這麼快便進行了反擊。槍、炮聲一響,也不知來了多少官軍,驚慌失措,只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便棄城東竄。

烏爾塔逃離鎮東縣城後,所率五百餘烏合之衆,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蒙漢兩族人民的鮮血染紅了鎮東大地。

與此同時,東北軍區司令員姚雨平已經命令黑龍江省軍隊進駐景星、龍江。警戒嫩江沿岸一線,並進擊鎮國公府;吉林衛戍司令曹琨派兵開赴新城扶余、農安、長嶺、大賁一線,阻截沙俄派兵支援叛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駐軍派出炮兵營和騎兵營,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沙俄偷偷從富拉爾基出動一千多人。進入戰區待命,在中東路和北滿支線鐵路也集結兵力,擺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架勢。

洮南縣長孫葆晉眼見當面的叛軍越來越多,且與洮南只有一水之隔,一旦叛軍開始攻城,西洋鏡便要被拆穿,到那時想逃都來不及了。而且吳俊升的援軍遲遲不到,遂決定率部帶着官員們棄城向鄭家屯方向撤退。

就在這危急關頭,吳俊升親率三個騎兵營離開大隊。日夜兼程,從另一條路趕到了洮南縣,先於叛軍入城。城內的士農工商見政府軍來到,且精備精良,人心大定,秩序穩定下來。

吳俊升的身矮體胖,爲人粗魯。年幼時嘴受過凍傷,以致說話吐字不清。常是磕磕巴巴,唔唔、晤唔。被人戲稱“吳大舌頭”。他外表看起來憨庸,給人的印象是傻里傻氣,但心實狡黠。

吳俊升生長在一個貧苦農家,七八歲就開始執鞭給當地王大店家牧放牛馬,一年掙得白銀一二兩,以補貼家用。每天晨曦微明他就要驅趕畜羣在草原上放牧。迨夜幕降臨時,才能收攏畜羣回到主人家。

這個窮“馬倌”衣衫襤褸,鼻涕“過河”,開飯時夥計們都不願與他同桌共餐。但吳俊升很會殷勤服侍主人,故得其厚愛。並收爲義子。由於他長期牧放而熟知馬性,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馬上工夫,使他後來販馬和當騎兵做得比別人更加得心應手。

長大之後,爲謀出路,浪跡於販馬市場,習相馬業,充當馬販子、經紀人。吳俊升“馳馬試劍,臂力絕倫。是時曾爲商家炮手,盜賊遁跡,舉邑安之。既而志在從戎,欲置身軍旅”,便投效遼源捕盜營爲率伍,時年僅十七歲。

當時民間有句俗話叫:“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視當兵爲無能之輩或宵小無賴所爲。吳俊升爲擺脫貧困,也只好到爲人厭惡的軍營中混事,先在捕盜營當伙伕。因爲吳俊升既習馬性又善騎射,所以,不久又當了馬伕,管理軍馬。二十歲那年,吳俊升憑藉義父王大店資助的一副殘缺不全的鞍具,借錢買了一匹獨眼馬,又自己動手鑿了一隻木蹬,配齊了鞍具,這才當上了一名正式騎兵。

當上騎兵後的吳俊升,因“性耐勞,饒膽略”,作戰奮勇當先,還是受到上司和夥伴的垂青與喜愛。在討伐海龍、通化等地區的土匪,出征討伐吉林的土匪,討伐遼西土匪,討伐峰密山土匪等戰中,勇猛過人,衝鋒“常爲軍先鋒”,後退則經常殿後,因此受到盛京將軍增祺、趙爾巽、徐世昌諸大員的器重,得以屢屢升遷,得任後路巡防營統領。

廣州革命首義成功之後,全國震動。此時的吳俊升部正在外剿匪作戰,得訊後,也想着盡忠於朝廷。但一來沒得到命令,二來他的參謀長高喜是個聰明人,建議他在複雜的形勢下按兵不動,靜觀形勢發展。

這種作法倒不稀奇,那就是看清楚再下注,省得折了多年積攢的老本。再說奉天城還有新軍駐紮,新軍與舊軍的矛盾歷來就有,急於表態,恐成衆矢之的。

關內革命形勢的發展出人意料,清王朝眼瞅着無可救藥,錫良表明態度,革命軍登陸遼東,控制東北局勢。

吳俊升眼見張作霖先是兵敗,然後被雷霆手段羈押,他也成了混成旅旅長,便改弦更張,表示支持民主共和。

草莽出身的吳俊升、張作霖等人,信奉的哲學就是依附強者的生存學,正如張作霖曾慷慨陳詞:“都說我張作霖當過鬍子,我他x媽x的拿過誰的一個笤帚疙瘩了那時候我就是不服管。後來日俄打仗,洋鬼子打算利用我們。我們爲了得武器,有時也被他們利用。那時我是得搶就搶,得騙就騙,都是爲了武裝自己,生存下去。後來感到不和官家合作。成不了大事,我跟從大清,是爲了要他們作我的後盾。咋的有啥不光彩。”

光復了,共和了,升官了,糧餉照拿。似乎也沒影響到什麼。但吳俊升心裡卻明白,復興黨執政,以前賞識他的老上司不在了,軍隊去舊增新,逐漸改變着一傢俬軍的性質。在大勢之下他勢單力孤,反抗不得,機時想要繼續向上爬,就要重新鋪路,或者做出些成績讓人看看。

當然。象他這麼想的也大有人在,馮德麟、張作相等人最近在剿匪中分外賣力,已經得到了軍區的嘉獎。這讓吳俊升想起張作霖剛投誠清朝時,也是這般奮勇當先,苦戰一年,終取得重大勝利,並得到清廷嘉獎,從而與自己平起平坐的。

所以。眼見大隊受阻,吳俊升便親率騎兵營繞路而行。快馬加鞭未下鞍,終於捷足先登,搶敵之前進入洮南縣城。

錫勒圖喇嘛等人得知吳俊升率兵趕到,既驚慌又懊悔。吳俊升多年征戰在洮遼一帶,頗有威名。現在又升爲旅長,軍隊又經過擴充。且聽說剛剛換過一批“五眼槍”,又帶了幾門“遠程座力炮”。己方的“別列達”槍和幾門小洋炮與人家比起來,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烏泰趕緊和錫勒圖、諾慶額、碩代喇嘛召集衆人商議對策。會上,有人主戰,有人主撤。有人主和,衆說紛紜,讓烏泰拿不定主意。戰怕失利,退怕被追剿,和則受制於人,再無東山再起的希望。

正在這時,有一個人站了起來,大聲說道:“郡王,我有幾句緊要話要說。”

烏泰眼睛一亮,暗道:怎麼把高大當家給忘了呢他與吳俊升交過戰,或許能有些主意。

這位高大當家名叫高貴,前幾年嘯聚了一些流氓、無賴、惡棍之流,拉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綹子,約有兩百多人,盤踞在名叫王家圍子的地方。開始時與捕盜營作戰,倒也接連得勝。後來吳俊升奉命而來,仔細分析了一下,認爲失利的原因多是輕敵冒進所致。於是,吳俊升甘冒風險,化裝成走方的獸醫,前往偵察,終於探清了虛實,一舉擊潰了高貴綹子,升爲管帶。

高貴被擊敗,只帶了八個弟兄落荒而逃,一直跑到一個叫呼力兔的地方,才紮下窩子,重整旗鼓。這裡人煙稀少,隔六、七十里才稀稀落落地有幾戶蒙漢雜居的牧民。高貴在方圓三百里的荒甸子上,又拉起個三十多人的綹子,才竄入科右後旗一帶比較富庶的地區活動,逐漸擴充到了一百來人。由於其中有幾十個蒙古牧民,老百姓都稱他們是“混綹子“。

高貴爲了攏住手下的蒙族土匪,立其中較有威信的頓巴魯爲二櫃。頓巴魯又通過種種關係,與拉喜敏爾珠拉上線,成爲爵府的一股外圍勢力。

烏泰蓄謀叛亂,自然是四處拉人。得到拉喜敏爾珠推薦的百十個土匪,十分高興,對高貴熱情款待,並使其獨成一軍,稱爲駕前“先遣軍“。由高貴任統領,頓巴魯爲參謀長。

高貴呢,他想借烏泰的勢力與沙俄及外蒙的援助,擴充自己的武裝,以雪當年王家圍子之恥。倘若真能平了官軍,說不定自己還可由此飛黃騰達呢

烏泰見高貴站出來說話,急忙熱情地迎上去,催促道:“高統領,有何計策,快快請講。”

“我們沒有料到漢軍來得這樣快,而且搶先入城,佔據地利。這樣,我們就有些被動了。但郡王所率人馬都是天兵天將,又有活佛保佑”高貴故意停下了話語,看着烏泰的反應。

“高統領的意思是進攻縣城”烏泰不太確定地問道。

“只是我昨晚見城中有一顆亮星直衝河漢,不知是何徵兆”高貴眨眨眼睛,說得有些玄乎起來。

“莫非是吳俊升,那,那可難辦了。”烏爾塔猶豫着說道。

“只要打掉這顆亮星,我軍取勝易如反掌。”碩代喇嘛似有所悟地說道。

“是呀,是呀必須打掉這顆亮星,可是”烏泰顯得很爲難,“誰有這個本事呢”

“這當然是很難的事情,非真天神在世,誰有這個本事和膽量呢”高貴附和着說道。

烏泰向四座掃視,想看出誰是真天神,並希望他自己勇敢地站出來。可是他的目光所到之處,都是垂頭不語的人,連“活佛”們也儘量避開他的眼神兒,這不能不使他剛剛升起的希望化爲灰煙。

高貴覺得是時候了,上前一拱手,說道:“郡王,高某不才,願領此任。”

“啊”烏泰又驚又喜,說道:“高統領要去打頭陣”

“不,我要鑽到漢軍心臟裡去”高貴很堅定地說道。

“哦”烏泰被高貴的大膽想法驚呆了。

“我化裝入城,找機會把吳俊升幹掉”高貴惡狠狠地說道。

烏泰喜不自勝,一臉的愁雲立時不見。暗道:我也想派人打入漢軍,擊殺頭領,趁漢軍混亂之際,再一舉攻城,定可勝利。只是手下沒一個能勝任的,現在你自告奮勇,要入城行刺,正合我的意思。

烏泰拉住高貴的手,使勁搖了搖,大聲對衆人說道:“高統領真是天神下凡,讓我們都來拜他。”

在座衆人如獲救星一般,忽地站起,雙手合什,頂禮膜拜下去。

高貴雙手扶住烏泰,謙恭地說道:“臣下有何德能,敢勞郡王與諸位大人相拜事在燃眉,不能再耽誤時間了,臣下就此告別”說罷一拱手,轉身走出帳篷。剛走出幾步,又轉身回來,悄聲對烏泰說道:“倘若刺殺不成,我便詐降,把部下帶入城內,然後裡應外合,一舉殲滅漢軍”

烏泰連聲說好,生怕高貴改了主意。心道:快去,快去,成功了自然是好,不成功,死幾個漢人也沒什麼了不起。

吳俊升率部進了洮南縣城,沒有急於交戰,而是按照習慣,立刻派人探查叛匪情況。

現在已經查明叛匪雖然有兩三千人,但除去幾百死硬分子外,都是裹脅和煽動的牧民。不僅沒有作戰經驗,連射擊打靶都沒搞過,大都剛剛學會放槍而已。

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14章 無題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31章 信任?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7章 吃講茶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37章 無題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9章 接客,賣唱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67章 革命黨?第54章 攤牌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章 安頓託付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2章 夜市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26章 新武器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79章 朋友?
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14章 無題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31章 信任?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7章 吃講茶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37章 無題第20章 紅頭阿三,阿貓跟蹤第9章 接客,賣唱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67章 革命黨?第54章 攤牌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6章 安頓託付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2章 夜市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26章 新武器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79章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