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返粵佈置

真的要與澳葡開戰嗎?陳文強並沒有十分確定,但他必須做好準備。

在廣東,袁樹勳比張人駿要軟弱,唯朝廷之命是從,懼怕洋人,更懼怕由此影響他的前程;李準,也缺乏血性,更是在專制下不敢造次;吳祿貞在兩廣交界處領兵,也不太可能抽兵返粵。

這樣一來,能與澳葡一戰的只剩下了陳文強的武裝警察。這還只能應付陸上的戰鬥,如果需要水師配合,他不到場,李準也不會聽他調派。

如果澳葡真的想用武力實現擴張,那陳文強便只能以牙還牙。儘管他安撫了張之洞,保證不輕舉妄動,但實際上,陳文強已經發出電報,命令廣東的武裝警察秘密集結。

葡萄牙,一個歐洲的三流小國,遠隔萬里,能派出多少人馬遠征?就憑在澳門的那兩三艘稱不上船堅炮利的軍艦,就憑澳門那不到一千的駐軍,要真打起來,肯定不是大清國的對手。但歷史上的澳葡就是憑這麼點微薄的武力,卻製造了路環血案和浚海交涉兩大事件。

抵禦外侮,滿清是太軟弱無能了。陳文強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再加上“二辰丸”事件,已經對這個所謂的朝廷徹底喪失信心。

憑一己之力與澳葡開戰,陳文強當然不是莽撞冒失,而是有倚仗,∮,..有謀劃的。最大的有利條件便是他是革命黨,他與西南革命軍暗通款曲,這樣他便能調動吳祿貞手下的人馬,而不用擔心革命軍趁機來攻。

當然,沒有人知道陳文強的通盤打算,也不明白與澳葡打一仗,對陳文強有着怎樣有利的作用。

一個強勢的人物。不僅僅是官職衆多,也不僅僅是經濟實力和名望才能,還有着敢於迎戰的勇氣和魄力。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美、德,或者更多列強的刮目相看,才能得到美、德更有力的支持。

而陳文強與另一位曾經位高權重的大人物袁世凱還有着很大的不同:袁世凱的官位是比陳文強要高。勢力也要大,但他在專制制度下卻依然是清廷可以隨時廢棄、甚至處死的卑微臣子;陳文強呢,卻遠離朝廷中樞,在瓊州有自己的退身之地,在廣東有舉足輕重的實力,清廷想處置他,談何容易?

換句話說,陳文強再加上吳祿貞,在西南革命軍的威脅下。是清廷不敢輕易觸動的地方實力派。袁世凱能明升暗降,調入中樞;張之洞也能用同樣的手段,拿下他的湖廣總督;陳文強呢,卻可以奉召而不至,領旨卻不遵,清廷也無可奈何。

事實上,陳文強還有一個要挾清廷的籌碼,應該是百試百靈的。只不過他現在還不想用。很簡單,他只要稍露出不滿。稍稍表示要轉投革命黨,清廷便只能安撫,以穩定西南戰事。

辭別了張之洞,陳文強便乘火車立即南下。在湖南長沙、湘潭、衡陽、郴州稍作停留,視察並安排產業和警備軍的諸項事宜,然後才由水路進入廣東。由韶關再乘車,風塵僕僕回到了廣州。

……

在日本的“抗議”下,清廷外務部會同粵督袁樹勳嚴禁粵商抵制日貨,日本駐廣州領事也照會兩廣總督,允撤銷“二辰丸”案的賠款要求。

但抵日運動並不因官方的反對而終止。甚至範圍還在擴大,民情依然激憤。

其時,抵日運動正越來越廣泛、深入,早已經不是侷限在廣東,但兩廣同鄉會最是熱情,不僅僅是國內,海外粵籍華僑也積極響應,從南洋到美洲,華商不訂日本貨,華人不用日本貨,以香港方面組織“振興國貨會”開始,國內各商埠、城市也紛紛成立類似團體,將抵日運動推向更加持久化、有序化。

陳文強回到廣州,拜見了總督袁樹勳,對其立場不表贊同,但也沒說過激言語,模棱兩可地應付了一番,便告辭而出。隨後的日子裡,他坐鎮黃埔,一邊繼續暗中支持抵日運動,一邊開始針對澳葡進行佈置。

雖然作了打的心理準備,但軍事並不是唯一的手段。陳文強與智囊所制定的是“軍事與商業並舉”的掣馭澳門的方案。

在軍事方面,陳文強以武裝警察接管了北山嶺的灣仔炮臺,並進行加強,使兩處互爲犄角,同時對各隘口亦加派軍隊駐紮;在商業方面,陳文強則以勸業道的官職名分,鼓勵和支持華商加強香洲埠建設,並在灣仔開闢商場,動員澳門商民移遷其它地方開業,以抵制澳門商務。

香洲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而更吸引人的是陳文強公佈的優惠政策,比如免官稅三年;在香洲建廠所生產的商品在粵、桂、湘減免厘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蓋房、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排污、通排洪、平整土地)達一定額度者可直入選“香洲”管理委員會,除維護治安、打擊犯罪外的香洲日常事務全部交由管理委員會管理,官府不予插手……

總之,香洲與後世的經濟特區比較相似,比當時上海的城廂自治更加寬鬆。而陳文強在此時推出諸項優惠政策,一是爲了抑制澳葡商業,其次則是爲了歡迎受邀而來的南洋、美洲兩大華商總會的諸位華商富豪。

外資和僑資,是陳文強招商引資的重點。外資中以德資爲主,因爲陳文強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僑資,對於陳文強來說,則是更感安全可靠。

從南洋到美洲,這兩大華僑最多的海外地區,能夠建立華商總會,能夠應陳文強的邀請回國考察、投資,並不只是陳文強一個人的影響,各地區的復興會支部也得到總部命令,號召僑商回國參與建設,併爲此做了很多工作。

從這一點來看,復興會本身的思想、理論建設,以及會員的眼光、見識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變得不那麼狹隘、偏激。(。)

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58章 蒙亂第9章 接客,賣唱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273章 訪德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07章 憲政會第35章 酒宴第14章 交談,託付第12章 夜市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39章 新思路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88章 提前避禍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90章 硬碰硬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章 奪槍、回家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81章 無題第74章 回滬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2章 夜市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1章 無題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81章 秘密會議第6章 新藥,說和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0章 雙花洪棍第79章 朋友?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99章 武昌第186章 無題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33章 團體?政黨?第31章 信任?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
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58章 蒙亂第9章 接客,賣唱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273章 訪德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07章 憲政會第35章 酒宴第14章 交談,託付第12章 夜市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39章 新思路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70章 長期攻略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88章 提前避禍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190章 硬碰硬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章 奪槍、回家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81章 無題第74章 回滬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2章 夜市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51章 無題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81章 秘密會議第6章 新藥,說和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0章 麻皮金榮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70章 雙花洪棍第79章 朋友?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80章 離去,秘會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99章 武昌第186章 無題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33章 團體?政黨?第31章 信任?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