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浪淘沙,提督李準

在這場留日學生的抗議回國潮中,汪精衛、胡漢民一派,和秋瑾一派學生代表,立場是對立的。【因爲,汪精衛的上司——革命的北辰,擔心這批革命派的留日學生回國之後,會被清政府一網打盡,便讓汪精衛在東京辦了一個叫做“維持會”的組織,規勸秋瑾及激進的留學生們要服從大局,忍辱負重,放棄回國之念,繼續好好讀書。

當細細解讀了日本政府這個《規程》之後,宋教仁等人認爲留學生是誤解,且有胡鬧的成分,便決定不予插手。

而陳文強對留學生的行動也不表贊同,甚至對他們的浮躁、內訌很是失望。在當時留日的八千多學生中,似乎人人都在談革命,可實際上呢,卻又是人人不革命。空談無補者到處皆是,實際去幹者百無一二。而革命又似乎成了很多留學生荒廢學業的藉口。學無所成,無一技傍身,難道都要當職業革命家?

“留學生誤解有情可原!同盟會呢,出爾反爾,令人不快。”陳文強沉吟着說道:“這樣的行事風格,對咱們也是一個警示,與其打交道,千萬要謹慎小心。”

起初,是同盟會向廣大清國留學生髮出熱烈呼籲,呼籲大家罷課、回國,推翻清政權……等大家行動起來了,又組織“維持會”要求大家忍辱負重,讓大家都去上課讀書。

人這種東西,非常奇妙,能夠相互影響,互相感染。比如宋教仁,由陳文強引薦,時常和立憲派人混在一起。而象惜陰堂主人趙鳳昌、末代狀元張謇,以及日本的梁啓超,皆是一代人傑,學識和眼界亦有獨到之處。談天說地,爭論辯駁,宋教仁的思想便漸趨於穩重。與激進派漸行漸遠。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核心領導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必然要影響到整個團體,不斷下發的各種指導性文件和形勢分析,使復興會會員能瞭解組織運作和行動的內在含意和目的。而嚴密、嚴格的組織規則又使復興會能夠儘可能地團結一致,協調運作。

楊篤生也算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學識和理解能力是不用懷疑的。看到同盟會,再看復興會,差距就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而是全方位的。起初的發展勢頭很猛。但雜而不純,很快便出現了意見分歧,直至內訌。再者,同盟會還在以江湖會黨爲發展對象,復興會卻已經有了自己的基地,有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並開始組建自己的人馬,開始自己製造武器彈藥。

“文強。你怎麼看北辰這個人?”楊篤生認真地盯着陳文強,說道:“我知道你看人一向很準。和我也不會有什麼隱瞞吧?”

陳文強眨着眼睛,好半晌咧嘴一笑,說道:“好吧,就說說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別的我暫且不說,只說和北辰的那次談話吧。他的態度似乎有這樣一種味道:要革命,其他中國人都不行,只有我一個人行,我是革命的導師,革命的指南。服從我者請來。這讓我感覺很不好,大概也是我的性格使然吧!”

楊篤生仔細想了半晌,服氣地點頭,“細想起來,確實如此。雖然沒這麼明說,但他心裡估計就是這樣想的。有這樣的思維,那爲人定是專橫、跋扈,聽不得他人意見。這倒是有佐證,同盟會甫成立,便因爲會旗之爭而近分裂,最後以黃克強屈服而暫告結束。”

“呵呵。”陳文強笑了起來,指着楊篤生說道:“當初我提議向同盟會中安插人手的時候,你們還曾反對呢!怎麼樣,現在算是便利了吧?”

“這事——做得不地道。”楊篤生搖頭,又反駁道:“那是你自作主張秘密派的,你違反了組織規定。”

“是啊,可我不是承認錯誤了嗎?”陳文強不以爲意,笑着說道:“我看你就在這裡呆段時間好了,算是休假,我代表組織批准了。”

“這裡——確實很美。”楊篤生由衷地發出了感嘆,“可萬寧不是要起事暴動嘛,你不忙啊?我也得回日本,畢竟那裡是名義上的總部,得有人坐鎮。”

“萬寧起事跟咱們沒多大關係。”陳文強冷笑一聲,“三點會不自量力,失敗是肯定的。不過,這樣也好,沒人折騰,咱們怎麼好正大光明向其他地方滲透發展?”

“那——”楊篤生用手指划着,不無擔心地問道:“若是被官府擊敗,不會影響到咱們吧?”

“該收回的,該掐斷的,都處理乾淨了。”陳文強語氣雖淡,卻帶着一絲冷酷,“復興會的大旗要打,可一個會員也不會損失,一點線索也不給留給官府。”

楊篤生無聲地嘆了口氣。說到底,這是一次利用,少量的舊槍、少量的資金作爲誘餌,而且還給了要起事的會黨武裝以復興會的旗幟和承諾。而會黨武裝或是自大,或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以得到更多的錢和物的支持,做了復興會擴大影響的先鋒。

“大浪淘沙,方見真金。”陳文強似是解釋,又似是自言自語,“我是幫派首領,可是深知會黨人物的底細。說是英雄好漢,可幹農活嫌苦,做買賣嫌累,見到女人想睡,聞到酒香想喝醉。什麼也不幹,卻能吃喝不缺,你說他們憑的什麼?夜走千家,日吃百戶,說得好聽,還不是打家劫舍,欺壓良善。那姓鄭的還未起事,卻已經封自己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以後還要登基當皇帝呢,真是可笑又可鄙。由多是地痞、流氓、惡棍組成的武裝,我可不奢望他們一下子就能變成秋毫無犯的岳家軍。”

楊篤生苦笑連連,“會黨也不盡是如此不堪吧?一些貧苦百姓加入其中,也爲的是反抗官府苛政。”

“所以說要大浪淘沙。”陳文強突然笑了起來,拍着楊篤生的肩膀,“既要清洗,又要改造,不會趕盡殺絕的。”

楊篤生搖了搖頭,突然眯起眼睛,指着遠處說道:“看,哪裡來的兵艦?”

陳文強舉目瞭望,然後放鬆下來,說道:“沒事兒,是李準。可憐的,開着那破船爛艦,還要巡視外海,連辦個南海諸島展覽會也沒錢。估計是來找我打秋風的,你先回避一下。”

這傢伙跟誰都混得挺熟,堂堂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在他口中竟是如此可憐兮兮。眼見着陳文強穿着大褲衩,身着短袖夏威夷衫,頭戴草帽施施然遠去,楊篤生無可奈何地搖頭。

…………

1905年,李準剿滅海盜有功,受慈禧太后召見,升任廣東水師提督。在兩廣總督張人駿支持下,李準返回廣東後,整頓水師,招收壯丁,淘汰老弱兵丁,加強訓練,使廣東水師戰鬥力有明顯提高。此外,李準尚兼領巡防營,手握重兵。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南中國海上列強環伺,隨時會挑起衝突,侵奪我國南海諸島。日本浪人賴茨一郎曾在東沙一島上營造船舶、蓄水池及房舍等,後被廣東水師拘押,警告後押解出境。

其後,統治安南(越南)的法國殖民主義者,對我國的西沙和南沙主要島嶼垂涎三尺,企圖侵佔,向滿清政府發出過照會,稱那些島上早在百餘年前就有安南嘉隆王朝派員立下的界碑,是安南領土。

在清政府據理駁斥法國駐安南總督茹爾內的所謂“照會”之後,李準經朝廷批准,開始部署南海巡弋。遠航外海,巡弋西沙、東沙、南沙,對於廣東水師來說,是很困難的任務。

當時廣東水師最大的兵艦“伏波”號,卻是風帆、蒸汽雙動力的陳舊船隻,排水量只有一千二百噸,且是木質木肋(木料購自暹羅),船身無裝甲,火炮亦少。其他的艦隻就更不用說了,只有數百噸而已。

這也就難怪陳文強說他是破船爛艦,在合資的航運公司裡,千噸以上的海洋貨船估計也比“伏波”號結實。

除了狂風巨浪的艱險、長途航行所需的物資和人員,李準還要作與法國海軍開火交戰的準備,要有敢戰的士兵和充足的彈藥;另外,按照清廷“招徠華商承辦島務,官爲保護維持,以重領土而保主權”的旨意,以及李準想在西沙羣島建立燈塔、以利航行的計劃。

這方方面面的準備工作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而崖州又是巡弋西沙的出發地、物資囤積場,與陳文強打交道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而陳文強讚賞的是李準對於領土、領海的認知,勒石、命名、升旗、鳴炮,宣告外海島嶼爲中國領土,這是很多國人所不重視的事情,卻能功在千秋,利在後代。至於李準計劃在巡弋南海的過程中,勘查島礁,鑿井造屋,並招募漁民定居海島,放養家畜、捕撈海產,以示固守島嶼海疆之決心,陳文強也十分贊同。

況且,在與李準的交往過程中,陳文強發現李準比較惜命,或者說比較有現實感。這樣的人,註定不會爲滿清死心賣命。威脅利誘,或者是他自己看清了形勢,便有很大的可能反正投誠。

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22章 青幫會集第183章 底線?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73章 訪德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55章 攤牌(二)第54章 攤牌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4章 過苛,面具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273章 訪德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0章 搭救第25章 綁架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33章 團體?政黨?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3章 樂極生悲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43章 安頓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54章 一切順遂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39章 搶土第21章 現實,人脈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207章 大戰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67章 革命黨?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64章 生日邀約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37章 無題
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22章 青幫會集第183章 底線?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74章 讀心,工廠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73章 訪德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55章 攤牌(二)第54章 攤牌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4章 過苛,面具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273章 訪德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0章 搭救第25章 綁架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25章 思路引導,誰虧誰賺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33章 團體?政黨?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3章 樂極生悲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43章 安頓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54章 一切順遂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39章 搶土第21章 現實,人脈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3章 破紅袖閣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207章 大戰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67章 革命黨?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64章 生日邀約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37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