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

現在就看領導幹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精神了,要發動幹部下鄉試點,創造經驗推動全局。小說,x.同時由政府牽頭,成立農民組織,開展‘誰養活誰’、‘誰貪得無厭’的教育,清除農民對地主習慣上人格依存的舊思想,教育農民組織起來開展減租減息鬥爭。

“成立農民組織,這會不會造成社會動盪?”一位廣東省高官很是疑慮地說道。

“所以纔要政府牽頭,儘量將主導權握在手中。”陳文強笑着解釋道:“農民工作不僅關係着社會穩定,還關係到工商業的發展,國家建設的順利進行,一定要當成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於開明的士紳,只要響應國家號召,國家是不會虧待他們的。我可以事先透露一下,政府正在籌劃,以糧食實物債券和各種工業股票來補償土地地價,讓地主轉型投資經營農林公司、水泥公司、紙業公司和工礦公司等事業,這可是比土地收益更大的產業呀!”

“當然,對於抗拒國家法令、執迷不悟的地主豪紳,政府也絕不會手軟。”陳文強突然用冷冰冰的口吻說道:“軍隊是忠於政府的,是忠於國家的,是忠於人民的,這些人最好認清形勢,不要弄得傾家蕩產才知道後悔。”

有甜棗,也有巴掌,陳文強先是描繪了順應政府的美好前景,又轉臉給了一個冰冷的威脅。識不識時務,就看腦袋能不能轉過這個彎了。

停頓了一下,陳文強轉頭對廣州軍區司令員徐春山笑道:“如何,徐司令員,對有可能發生的暴力抗拒事件,軍隊有沒有信心平定?你不說話,大家好象心裡都沒底呀!”

徐春山嘿嘿一笑。說道:“現在的軍隊可不是滿清時的巡防營,就算清末新軍也比不上。士兵多是窮苦百姓,再有就是熱血青年,對定租定息這樣惠民的政策是極爲擁護的。再說,收繳槍支,解散民團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就算不用軍隊,我看巡警也能維護好社會治安。”

“警察隊伍也沒有問題,堅決擁護政府的惠民政策。”警察廳長是原來徐春山手下的軍官,也是早期在新軍中發展的復興黨黨員,見老上級打了包票,也就不能示弱,“現在派出所已經設到鄉一級,村子裡也暫設了警務所,雖然不敢保證將暴力抗拒消滅於萌芽階段。但不讓其擴大,還是有把握的。”

陳文強含笑點頭,接着說道:“廣東是革命首義之地,又是全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政策在廣東的實施具有借鑑和指導意義。政府在看着你們,大總統在看着你們,同志們可要繼續努力呀!”

從全國的土地分配情況來看,南方的情況要比北方嚴重。這主要是人口密度決定的。土地改革不僅能夠削弱農村地主階級的經濟實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長期以來在土地分配方面所存在的社會不均現象。把相當大的一部分農民從農業中解放出來。

而隨着農村封建土地租佃制度的瓦解,自耕農的大量增加,並驅使他們努力勞動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就能有力地促使農村地主階級將土地資產轉向工商業,促進城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

廣東最先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不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更培養了很多幹部。在此作爲試點省,是政府的期望,也是土地改革成敗的關鍵。

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增加購買力,並對農民的數量進行合理分流。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工商業發展的促進因素。既然有了先進經驗,自然不需要象英國那樣,出現羊吃人的現象。

即便如此,政府也認爲土地改革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既然不想用急風暴雨式的劫富濟貧,也就只好採用較溫和較緩慢的方式進行了。當然,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不至於引起地主階層大規模的反抗。

而政府制定頒佈的選民資格確定辦法,又使普及教育變得相對容易起來。因爲在這個確定辦法中,選民資格主要被限定爲兩個方面:一是有正常的納稅紀錄;二就是教育程度達到小學。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方面是相對固定的,而第二方面纔是真正的變數。

於是,很多黨派開始將目光移注於廣大的農村,移注於那些日後有潛力成爲合法選民的農民身上。因爲,在現階段,復興黨的勢力不可動搖,要想超越,只能寄希望於以後。或許是三年五載,或許是八年十年,總要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爲國內舉足輕重,在政壇上執牛耳,方是本身最終的目標。

就這樣,在政府號召普及教育,在村鎮成立小學,按招生量由國家提供相應補貼和免費書本的時候,不光復興黨向廣大知識青年發出了立足農村,教書育人的要求。各黨派都將此視爲壯大自身力量的一個重要舉措。

要知道,農民並不是厭惡教育,厭惡學習,而是貧困使他們難以承擔這筆費用。但他們望子成龍的願望並不比那些城裡人差,老師在鄉村裡也是備受尊重,稱之爲先生而不名。

當然,政府的普及教育並不只是針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掃盲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的目標之一。以後,每年鄉鎮都要舉行一次成人文化考試,按照成績,頒發小學或中學畢業證。這也表示,不管你以前文化程度有多少低,哪怕是文盲,但只要你現在學習,就有希望獲得選民資格。

巨大的教育投資,對於政府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而且今年的預算案已經通過國會表決,要想追加,就只能靠別的方法進行補充了。

墨西哥的賠款算是一部分;發動士紳富商捐獻,並由政府給予名譽頭銜;學校的命名權也能吸引一部分富人的興趣;這樣七拼八湊,總算是將今年的教育經費補齊了。

儘管現在的復興黨確實是一黨獨大,憑藉着財力、人力上的優勢。穩穩地佔據着執政黨的地位,而且這一現象將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但並不能就此將復興黨的執政視爲獨裁,只能說復興黨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遠遠地走在了其他黨派的前面。

先進不是罪,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復興黨也並不是沒給其他黨派以生存和壯大的空間。打鐵還要自身硬,不從自身找毛病,光想給復興黨製造不利影響,製造障礙,則是沒有出路的。原來的同盟會被瓦解,被拋棄,則使人們很明確了這個判斷。

而就目前階段來說,除了復興黨,誰也沒能力實施一系列善政。歸根到底。治理國家,最重要的還是財政支持,人才支撐,而不是什麼主義。口號喊得再響,理論說得再美妙,如果沒有落實的具體手段,也不過是愚弄民衆的工具而已。

不管是新興的政黨,還是老的政黨。如果沒有完成由革命黨到‘執政黨’或‘在野黨’的轉變,並摒棄暴力思維。學會民主、法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中尋求國家長治久安,他們就是沒有前途的……”

陳文強一行人在廣東,一方面對省政府的工作進行總結和指導,一方面他也需要實地查看一下具體工作的落實情況。

畢竟文字上的東西代替不了實際,欺上瞞下的官僚作風並不是一下子便能被消滅的。而且。他還有一些秘密渠道彙報上來的情報需要處理。這就是從國安部劃分出的調查局,隸屬於司法部。

這頗有些明朝錦衣衛的味道,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樣一個調查違反犯罪法,支持法律的組織是很必要的。它的功能更加類似於美國聯邦調查局。

監察部,調查局,這是兩個卓有成效的使政府官員不敢胡作非爲,欺上瞞下的機構。同時,也是使國安部不至於一家獨大,影響到權力制衡原則的一個舉措。

而且,從開始行使職權到現在,已經有不少官員落馬,這有力地震懾了官場。另外,政府還預備出臺相關防範官員職務犯罪的法律法規,使整個反腐鏈條完整起來。其中,財產公開、收授禮物公開等條文已經被媒體所知曉。

中國官員的是有歷史根源的,且根深蒂固,只要稍有鬆懈,只要有空子有鑽,那些敢以身試法者便大有人在。正如荷馬裡所說的三大原因之一,哪個原因都是要花大力氣加以改變的。對此,陳文強這個有着兩世記憶的人,更加有着切身的體會。

制度防範,制度彌補缺陷,這纔是重要的,光靠人治是不行的。而且嚴刑竣法是很必要的,中國能當官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犯了罪,就用不着對他們客氣。

……

上海,又到上海了。陳文強望着碼頭上迎候的人羣,揮起了手。

他的行程很慢,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每個省都作了相對細緻的工作指導,重工業在內地,輕工在沿海,這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是現實中海軍薄弱的預防措施。

由於政策傾斜和國家支持,沿海的工商業發展正在蓬勃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即便面對列強商品的競爭,中國資產階級謀求發展的決心和能力,依然旺盛。而官員的廉潔,法律法規的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抵消很多不利因素的。

對於商品競爭,陳文強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在目前無法排外的情況下,可以將零售業做到極致,就象血管一樣把商品的銷售渠道做到鄉,做到鎮,做到村!這樣就會從另外一方面阻擋外國零售商的進入,而零售渠道的建設其實同樣具有戰略意義,對於控制消費品,推動社會建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種零售商的方式可以採取政府設立供銷社,也可以將其承包給個人,甚至在窮困的山村可以採取免稅的方式鼓勵零售商,唯一要他們遵守的條件就是賣國貨。

據市場調查,外國商品的銷售渠道一般只能到達縣城,要想拓展。只能加大投入,這樣商品的成本就會增加,競爭力就會減弱。當然,很多商品中國工廠目前不能生產,或者正在試生產,但提前建立這種模式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遠見的。

船停了下來,陳文強收起思緒,攜手與阿萱走下跳板,與上海本地官員一一握手寒喧。

“展堂兄,上海治理得不錯,看這乾淨的黃浦江就知道。”陳文強親熱地和胡漢民握手,笑着說道:“國家財政有限,也多虧展堂四處籌措,新上海。這個目標纔有實現的可能啊!”

“國務卿謬獎了。”胡漢民掩飾不住臉上的疲憊,陪着笑臉說道:“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是做好份內的事情而已。”

“這話說的,倒象小說上的臺詞。”陳文強笑着打趣道:“展堂不必太拘束,我只是舊地重遊,並沒有檢查工作的意思。對於展堂的才幹,政府還是很放心的。”

大概是疑心生暗鬼的關係。胡漢民總是有些心神不屬,在別人的眼神中。總感覺在審視他。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也讓他產生無數的猜想。

陳文強並非不知道中華革命黨的一些事情,但卻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爲他根本沒把中華革命黨看在眼裡。現在國內的大局已定,就算是貴州,這個曾被同盟會所控制的省分。也因爲同盟會會員之間的爭權奪利,以及過於理想化的作法,而陷入了混亂。

最終當地士紳向政府請求軍隊入駐,穩定地方,順勢被滇、桂政府軍一舉控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貧瘠的土地讓那些充滿理想的革命者們,碰得頭破血流,不得不將美好的憧憬放在一邊。

同盟會沒有基地,沒有財力,人力也不強,政府又握着名份大義,再怎麼折騰,也掀不起大風浪。而且,這是一個考察各人心思的好時機,只有將隱藏的暴露出來,才能看得更清楚,對付起來也更容易。

證券金融市場,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着近現代社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的企業不能經營存款業、保險業和金融信託業務,它們吸收資金的渠道,除證券市場外,只能通過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信託企業獲得。證券市場爲一般企業提供了向大衆直接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公司債券的方式,把一部分社會資金吸收到生產領域。

而且,政府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賣政府債券的方式來影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利率,這如同中央銀行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率一樣,這便成爲政府間接調節金融業的槓桿。

同時,當社會上銀根鬆動,遊資便自動流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交易活躍,必然把社會的遊資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發行證券的成本降低,企業界籌資便利。相反,社會上銀根緊縮時,證券市場的資金就流向銀行,企業發行證券的成本提高,投資規模相對縮減。證券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變化也可以形成這種自發的調節,使社會資金進行重新配置。

放眼國內,能成爲金融證券中心的,除了上海,再無其他地方能擔此重任。上海的證券業務雖然開展的較早,但離政府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目前,洋商在上海證券市場“反客爲主,越俎代我”,乃是陳文強和新政府的一塊心病。爲不讓商業樞紐“盡爲外人所操縱”,也爲籌措經費,陳文強此行便是要主持成立“上海交易所”,打破洋商一家獨大的局面。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已經做了先期的準備,證券交易所法、實物交易法、金銀交易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已頒佈,剩下的就是由陳文強來組織實施了。

陳文強甫至上海,不顧疲累,於第二天便聯絡滬上商界名人商議創辦。同時,各地早已得到通知的鉅商富賈也紛紛齊聚上海,參與組織籌劃。

這是一塊大肥肉,雖然打着“爲國爭商業主權”的旗號,卻實際上是一場利益之爭。有人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欲獨攬滬上證券物品金銀交易權柄;有申請成立單獨的金業交易所;證券業內也有自立門戶,大家爭執不休。

“股票商業公會會員皆爲業界精英,具有多年經紀人實踐的豐富經驗,建立證券物品交易所,便要‘鉚牢’這批證券人才。”陳文強翻閱着會議記錄,很有些撓頭,“江浙財團資金實力雄厚,閩粵商人拉上晉商,以壯聲勢;南洋集團又與歐美華商聯合在一起。難搞,真是難搞。”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阿萱很善解人意地端上咖啡,說道:“在以前,也有國人曾建股票公司,但只風光了一年多便倒閉了。如今呢,一來經驗豐富了,二來資金雄厚了,三又是政府倡導。於是,大家都雄心勃勃,爭搶激烈,倒也在情理之中。”

舊中國證券市場發端於上海,然率先進入上海資本市場的卻是外商證券公司,交易的也是外商在華企業的股票。由上海股份公所發展而來的上海衆業公所,其全部一百名會員中,中國人僅佔十三名,餘皆英美人士,交易的重點也是外商和南洋各地的股票,只有少量中國政府發行的債券。

1882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家從事證券交易的華商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打破了外商在證券市場一統天下局面,但它在股票交易中風光了一年多之後,終於抵擋不住市場的風雲突變,在上海金融風潮中,隨着數百家商號、錢莊的倒閉也銷聲匿跡。

“情理之中,卻有些出乎預料。”陳文強輕輕啜着咖啡,說道:“要想擺平這些富商大賈,把大蛋糕分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別人辦不成,我丈夫肯定沒問題。”阿萱從背後輕輕環住陳文強的脖子,信心十足地說道。

“他們的胃口都不小。”陳文強輕輕撫摸着阿萱的手背,皺着眉頭說道:“隱隱形成了三大財團,都想着獨攬,也不怕撐死。”

“坐地起價,就地還錢,這是買賣人的本色。”阿萱笑道:“不把價喊得高一些,怎麼和你這麼精明的傢伙討價還價呢?關鍵是要談嘛,不談怎麼能攏到一起。”

“是得談哪!”陳文強輕輕將咖啡放下,稍顯無奈地說道:“還有那個制定好的計劃,也要進行修改了。”

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51章 無題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9章 外謙內毒第51章 商團,試槍第66章 慶生第66章 慶生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58章 蒙亂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99章 武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5章 隨走有感第3章 奪槍、回家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191章 無題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4章 衝突起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38章 爭論妥協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6章 新藥,說和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80章 無題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42章 陰謀論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02章 無題第22章 青幫會集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5章 綁架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17章 義軍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94章 瓊州之基第79章 朋友?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73章 訪德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8章 遭罪,青樓第183章 底線?
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51章 無題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9章 外謙內毒第51章 商團,試槍第66章 慶生第66章 慶生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58章 蒙亂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99章 武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5章 隨走有感第3章 奪槍、回家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191章 無題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4章 衝突起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38章 爭論妥協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6章 新藥,說和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280章 無題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42章 陰謀論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02章 無題第22章 青幫會集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5章 綁架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17章 義軍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94章 瓊州之基第79章 朋友?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73章 訪德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8章 遭罪,青樓第183章 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