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參加了一個基本上全是由女子搭成的戲班子(女子越劇)?”阿發覺得很新鮮,想到芳寶扮演男角,又有些忍俊不禁,“那你們演出的時候我去捧場吧,給你叫好。”
“算命先生說得很準,我會出名,會有自己的房子,會僱一個阿媽,還會有自己的包車。”芳寶憧憬着,臉上是開心的笑容,“那樣我就不用再花你的錢了。”
人類能夠仰賴涓滴的希望將心靈提升到最高點,對此,阿發覺得是件好事。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他倒不是爲了省下那點錢。
“你們還沒有戲園子呢,用毛竹搭的臨時舞臺不好,我聽趙海鎮說起過,那樣唱戲太粗俗,都是給農夫和苦力看的。”阿發搖頭否決着,心中有了個主意,“原來的紅袖閣怎麼樣,改成戲園子,就在那裡演出。”
“那裡呀?”芳寶猶豫着,遲疑着。
“雖然周圍環境有點雜,但你們不用擔心別人來搗亂。”阿發沉吟了一下,說道:“我會找幫派人物當保鏢,維持秩序。”
“青幫還是紅幫?”芳寶謹慎地問道。
“紅幫。”阿發很篤定地說道:“金三爺的人,應該可靠。”
芳寶沒有直接答應,只是說要與戲班子商量之後才能決定。阿發也不強求,這是一個辦法,成與不成對他來說,關係不大。對於和芳寶的關係,雖然上過牀、睡過覺,但兩人心中都越來越明白,也就是類似於同居的親密朋友,不會再有深入的發展。儘管情*婦這個名字不好聽,但其實就是那麼回事。
離開芳寶的住處,阿發坐上馬車,去學校接小喜。雖說是寄宿學校,可一個月也給兩三天假,可以回家放鬆一下。這幾個月的時間裡,阿發只是開始時去幾兩次,看小喜還算適應,也就放下心來,去的次數也少得可憐了。
伴隨着血腥殺戮,卻還有平和正常,這樣的生活對於阿發已經頗爲習慣。特別是與金三爺聯手後,很多事情已經不用他親歷親爲。大頭梨和鐵胳膊已經成了他的手下,就在紅袖閣見面,聽候他的指示,這兩人再指揮更小的嘍羅去做事。
改造是要耗費時間的,重起爐竈呢,阿發的底子薄、聲望低,代價或許更大。所以,他只能耐下性子,慢慢地來。
其實想一想,阿發也覺得頗有些矛盾和無奈。在前世,他痛恨那個組織,可現在,他卻在依着那樣的模式在建立一個組織。他害怕時間長了,會在金錢和暴戾中迷失自己。所以,他很謹慎,一步一步走得很穩,也儘量半隱半露地出現在人前,使別人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
對於諾依曼、唐納德、羅登、秦滿國等人來說,阿發應該是個天才,不僅在商貿業務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更憑藉學識發明了味素,還雄心勃勃地進軍實業;對於綵鳳、老四姐等人,阿發則是救星,至於他是如何成功的,則在感激之餘不會深究其中的神秘;而金三爺等人呢,則把阿發當成七殺的代言人,同他一樣,都是頂在前面、現身明處的棋子。
可以說,阿發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儘管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完善,但基礎已經在劫奪來的不義之財的幫助下,越打越牢固。
馬車停了下來,阿發收起思緒,邁步走出車廂。這裡是南京路604號的同昌車行,專門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自行車最先出現在上海,是在1868年,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還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餘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到了1896年7月,自行車已經差不多是後世的模樣,三名英國人騎自行車環遊地球來到上海,寓滬外國人騎車幾百輛蜂擁出城迎接,一時蔚爲壯觀,華人觀者如潮。
當時,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爲“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十九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1897年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到了一九零零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即便如此,自行車在上海灘依然是個新鮮時髦且昂貴的玩藝兒,只有外國人才有,才騎。而阿發訂購自行車,則是給小喜的生日禮物。十幾歲了,還沒有過象樣的生日,甚至沒有生日這個概念,這在當時平民百姓家中,或許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阿發有不同的觀念,也有憂患意識。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他不再是孤家寡人,就必須有所安排。留錢給老四姐和綵鳳,是他以防萬一的打算。而在能力允許的條件下,他也希望能給親人、朋友更多的歡樂。
“嗯,還不錯。”阿發試着騎了一下,對車行的工作表示滿意,又對恭敬的老闆詢問道:“那個三輪的,你們能不能儘快造出來?”
老闆有些爲難,遲疑了一下,委婉地說道:“先生,請您見諒。那個三輪車,您雖然畫了樣子,但沒有實物依照,而且,一些零件還要自己打造磨製,很費時間的。”
阿發點了點頭,沒有學過機械製造的理論,只是憑熟能生巧的琢磨,這些車行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三輪車呢,不知道現在世界上有沒有實物,光靠他畫的簡單圖樣,確實也不好要求太高。
簡單地交代了幾句,阿發把自行車放到馬車車廂的頂上,讓車伕趕上車,便直接來到了學校。等了一會兒,校門打開,學生們開始走出,東張西望地尋找着父母或親人。
“這裡!”阿發跳下馬車,大聲招呼着小喜。
小喜立刻笑得歡快,快步跑了過來,來到近前,拉着阿發的胳膊,親熱地叫道:“哥!”
“呵呵,看你那着急的樣子,還怕哥不來接你呀?”阿發笑着說道:“怎麼樣,學習還跟得上吧?有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