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備戰不懈

生逢亂世,強大的實力纔是硬道理。

只要皇帝能多撐得幾年不死,對於諸方勢力而言,就會有難得的幾年風平浪靜的時間。在楊致看來,這段時間極爲寶貴。

楊致再度離京赴任的首站選在山東而不是金陵的海關總督衙門,是因爲最首要的任務是擴軍備戰。

如今楊致不缺錢,雖然軍備拼的是錢,但也不能單純依靠財力。毫不誇張的說,山東外海熊展麾下的船隊,放眼當世,堪稱無敵。楊致一直稱之爲船隊,是因他固執的認爲,那充其量就只是一支武裝船隊,與他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艦隊相距太遠。不惜代價,打造三支以上縱橫四海的艦隊,應該還來得及。

船隻的採購、配屬與改裝,武器的配置、安裝與改良……,到最終的自行建造與研發,花費大筆的銀子尚在其次,重要的是需要時間。楊致一直在猶豫是否要拿出來的一些近代火器的研製之法,也到了該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人員的招募與整訓,反倒不是太大的問題。有了土地與餉銀的誘惑,加上楊致親自操刀的直白宣傳煽乎,足以令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夫不眠不休的在三日之內背熟一篇《千字文》,揚帆出海拓荒發財之時的令行禁止,更是不在話下。

按照楊致與秦空雲商定的戰略規劃,秦氏也會利用這幾年的時間逐步收縮架構,將人力、物力、財力向沿海一帶轉移。兩家聯手在江浙閩粵等地另覓幾處港口或島嶼,作爲與山東外海諸島互相呼應的出海支點,在三至五年之內登陸夷州與瓊州,建立穩定的大後方基地,爾後便是將東南亞拓展爲跳板。邁向更爲廣闊遙遠的大洋了。

出了長安一路東行,楊致只在濟南停留了三天,在蓬萊停留了兩天。登上砣磯島之後。只休整了一日便一頭扎進了熊展的軍營。與熊展結伴每日早出晚歸,一切閒暇都盡心陪伴玲瓏與一雙兒女。其樂融融過得十分充實。在熊展軍中足足泡了小半年,直到過了五月初五日的端陽節,才啓程前往金陵。

雲娘果然沒有辜負楊致的期望。由她負責組建的直屬商務偵緝司,經過一年多的全心努力,儼然初具規模,開始按楊致最初的設想運轉。除了留有三十餘人在海關總督衙門煞有其事的充門面,另有在冊外勤密諜一百二十人,外線密諜近三百人。

因爲前世的特殊職業使然。楊致非常清楚一個高效的特務機構的作用何其重大,所以極爲上心。出於經費與效率方面的考慮,楊致嚴令雲娘將在冊密諜的規模控制在五百人以內。密諜各級品階仿大夏禁軍成例,餉銀與賞撫則按現行禁軍規例的三倍發放。

在金陵逗留三月有餘,已是夏去秋來。

夏曆武成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皇帝下詔:皇四子越王趙啓已年滿十六歲,賜邸開府。西突厥索力可汗遣使朝貢,着越王趙啓會同禮部主持接待事宜。

依據大夏規制,皇子年滿十六即已到成丁之年,須搬離皇宮。開府另住。表面上看來,皇帝不過是照例行事。但在許多人眼裡,卻頗爲耐人尋味。

太子被廢之後。寧王與康王兩位皇子幾乎同時被解除兵權召回長安。如今寧王身在內閣中樞,康王擔任長安府尹。傻子都知道,太子廢而復立的可能性極小,太子、寧王、康王三位皇子羽翼已豐、各成勢力的時候,越王趙啓還只是個剛剛斷奶的小屁孩。那小子打小就沒個正形,長大了也沒見他上進到哪裡去。雖說法理上亦有繼位的資格,但無論學識、能力、德望還是實力,都很難令人將他與皇位掛鉤。在絕大多數人眼裡,除了王一就是王二。沒有王三什麼事,繼位新君不是寧王趙當就是康王趙敢。

可在老太尉陳文遠、首輔大學士王雨農、禁軍大將軍周挺、武英殿大學士耿進、討虜大將軍曾英明等重臣。乃至福王趙行、寧王趙當、康王趙敢看來,那就不一樣了。

眼下寧王與康王兩位皇子卯足了勁在皇帝面前賣力表現。可謂你追我趕不分伯仲,皇帝突然下詔讓越王開府自立門戶,外藩朝貢負責接待,雖然是個無關痛癢的差事,但好歹也算是登臺亮相,您老人家這是幾個意思?趙啓在諸方勢力爭奪迎駕將位之時,以監國皇子身份大宴羣臣,雖是曇花一現,但留給人們的印象何其深刻?

楊致從明發天下的邸報上看到這條貌似不起眼的詔令,尤其是得知越王王府賜邸距離秦府僅有一箭之遙,腦子裡立馬下意識想到的,是皇帝當初不經意的令他以越王親衛的身份參與禁軍將領選拔,是在終南山下鄉野客棧中與秦公的初次見面,是在秦府密室與皇帝的深談,是在御花園石亭內與皇帝的攤牌,是在御書房皇帝三番五次對他意味深長的囑咐……。

如果這一切都是在六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時候着手佈局有意爲之,那皇帝的心機簡直太可怕了!……楊致深知趙啓天賦聰慧,那小子每日遊手好閒、混吃等死,對皇位似乎向來都是不屑一顧、避之不及,如果這副德性是出自皇帝的授意,故意僞裝給人看的,豈不是更加令人膽寒?!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何況人乎?那時楊致竭盡全力助皇帝挫敗太子搶班奪權,事後細想,其實未必就真的那麼理直氣壯。就自身實力而言,已是今非昔比。連老皇帝想要動他恐怕都不得不掂量掂量,我管你他媽新皇帝是誰呢!

過了重陽節,楊致擺出全掛子海關總督官樣排場,前呼後擁的前往餘杭海關分署巡視。吳越新滅不久,楊致之前在吳越境內毫無根基可言,若非秦空雲鼎力相助,在餘杭設立分署必定不會那麼順利。高調巡視,彰顯威儀,也是爲了給分署經略使高可競撐腰打氣。

耿超以平南大將軍的身份統兵鎮守餘杭,屬於超品武職。楊致是手握重權的三品海關總督,可文可武,二人官面上的身份基本對等。餘杭知府豐澤的出身與金陵知府周仁杰相彷彿,品階權勢都比楊致差了一大截。楊致一行抵達餘杭之後,正經八百的遵循大夏官制,分別拜會了耿超與豐澤。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耿超曾與楊致一同縱橫大漠,並肩浴血拼殺,彼此之間本應結下生死兄弟情誼,不想卻莫名其妙的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二人在餘杭的會面平淡如水,雙方都是公事公辦的做派。除了幾句場面上的寒暄,竟然再無半句多話。

耿超親自禮送楊致出了軍營轅門,望着他的背影怔怔出神,良久不語。耿超父子兩代爲將,均是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甚高。隨行副將見耿超意興蕭索,好心勸慰道:“此人一介商戶子弟,當初不過是大將軍麾下一個小小的五品參軍,仰仗大將軍虎威才得以一戰成名。如今看似可與大將軍平起平坐了,當今皇上聖明,卻一直未讓他再回軍中掌兵。可見於統軍征戰一事,皇上認爲大將軍勝過楊致多矣!”

孰料耿超驟然瞠目怒斥道:“你懂什麼?胡言亂語!若非楊致勇悍多謀,耿某焉能活到今日?我耿超這輩子衷心佩服的人沒有幾個,頭一個就是他楊致!如若日後真有楊致掌兵的那一天,就算只在他帳下做個小屁校尉,老子也是心甘情願!”

殊不知楊致向來對兵權沒有半點興趣,也從沒想過有朝一日要統率大軍在中華王朝的土地上去打誰滅誰。事實上,連這種可能性都已經越來越遙遠了。

據夏曆武成二十八年十一月明發各州府縣邸報所載,大夏在過去的近兩年間,業已裁撤地方府兵三十萬,裁撤禁軍五萬。皇帝的下一步目標,是從朔方、幽州、隨州三地邊軍再行裁撤十五萬。大夏原本多達百萬之衆的常備軍裁撤過半,保持在五十萬人左右的規模,守土衛國既已夠用,歷年以來龐大的軍費開支給國庫帶來的沉重壓力,也可大大減輕。

鑄劍爲犁,說做就做。連瞎子都能看得出來,皇帝這是實實在在的不想打了。不僅是相鄰的蜀國、南楚、北燕鬆了一口氣,無疑也是大夏百姓之福。

在天下紛爭的亂世,三年的時間裁軍五十萬,需要何等的決心與氣魄?但如果說皇帝就此甘心放下一統天下的念想,那絕對是假的。

皇帝自從看過楊致奏章中陳述的各地海關衙役的裝備,其實十分眼饞。省下來的養兵耗費與餉銀,撥出部分用於採買馬匹、逐步改善裝備,大夏雄師的戰鬥力豈不是更爲強悍?

皇帝在密旨徵詢了楊致的意見之後,於武成二十八年十月陸續頒佈詔令:一年一度的禁軍將領選拔,正式定爲大夏軍制,不容有變。三年一度的武舉不變,除了武技騎射,增設兵書戰策考量。三年一度的科舉不變,增設工科取士。除了原先隸屬工部的造辦處,增設匠作處,兩處主官須由工部侍郎以上官員擔任。換而言之,造辦處與匠作處已然升格爲副部級單位。

不可好戰,不可忘戰。着眼長遠,備戰不懈,澤被子孫。楊緻密奏中的這幾句話,皇帝深以爲然!(。)

第393章 故友之和談(下)第180章 佛不慈悲第227章 明月何曾照溝渠第404章 誰怕誰第390章 令人費解的借花獻佛第185章 開胃菜第57章 傷別離第280章 好奇之心第229章 又見朱靈兒第28章 王爺也是人養的第194章 交鋒第391章 楚使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131章 以命做注第81章 奉旨討債第102章 意外的邀請第371章 各自的盤算第10章 劫殺第353章 誘餌第123 浪費可恥第284章 到哪兒都威風第107章 醉第361章 較勁第314章 探風第165章 暗戰第376章 天價素面第162章 高難度遊說第274章 更好的主意第224章 新的一頁第170章 別樣小年夜第146章 海盜股份有限公司第72章 七十七條第128章 爲何說“又”第116章 七喜第320章 瘋子的霸氣第157章 蠻幹第356章 生死難料第44章 擒賊先擒王第45章 雖萬千人吾往矣第300章 竊文之恥第194章 交鋒第142章 狠時夠狠第181章 第一位貴賓第296章 成人之美第125章 喜訊第320章 瘋子的霸氣第352章 論戰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70章 劍拔弩張的懇談第167章 對策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06章 究其老底第358章 又見張博虎第229章 又見朱靈兒第134章 誘惑第143章 公不離婆第205章 約定第140章 臥底第246章 真的怕你第158章 串門第168章 進展第173章 將曖昧進行到底第352章 論戰第97章 試菜第224章 新的一頁第46章 飛將軍自重霄入第231章 神經病第342章 我就是我第199章 分贓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14章 探風第234章 盡在不言中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160章 接你第264章 但求非敵第393章 故友之和談(下)第334章 備戰不懈第215章 重逢議政第11章 鉅額賠償第362章 勸諫第366章 振奮門庭之道第18章 合作第342章 我就是我第156章 對策第353章 誘餌第17章 碰壁第97章 試菜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265章 搶劫帶來的商機第297章 令人膽寒的法令第7章 競標第350章 耐人尋味的拜會第143章 公不離婆第373章 知音第47章 亡命之旅第45章 雖萬千人吾往矣第398章 壓力山大第361章 較勁第72章 七十七條
第393章 故友之和談(下)第180章 佛不慈悲第227章 明月何曾照溝渠第404章 誰怕誰第390章 令人費解的借花獻佛第185章 開胃菜第57章 傷別離第280章 好奇之心第229章 又見朱靈兒第28章 王爺也是人養的第194章 交鋒第391章 楚使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131章 以命做注第81章 奉旨討債第102章 意外的邀請第371章 各自的盤算第10章 劫殺第353章 誘餌第123 浪費可恥第284章 到哪兒都威風第107章 醉第361章 較勁第314章 探風第165章 暗戰第376章 天價素面第162章 高難度遊說第274章 更好的主意第224章 新的一頁第170章 別樣小年夜第146章 海盜股份有限公司第72章 七十七條第128章 爲何說“又”第116章 七喜第320章 瘋子的霸氣第157章 蠻幹第356章 生死難料第44章 擒賊先擒王第45章 雖萬千人吾往矣第300章 竊文之恥第194章 交鋒第142章 狠時夠狠第181章 第一位貴賓第296章 成人之美第125章 喜訊第320章 瘋子的霸氣第352章 論戰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70章 劍拔弩張的懇談第167章 對策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06章 究其老底第358章 又見張博虎第229章 又見朱靈兒第134章 誘惑第143章 公不離婆第205章 約定第140章 臥底第246章 真的怕你第158章 串門第168章 進展第173章 將曖昧進行到底第352章 論戰第97章 試菜第224章 新的一頁第46章 飛將軍自重霄入第231章 神經病第342章 我就是我第199章 分贓第333章 新的一年第314章 探風第234章 盡在不言中第392章 故友之和談(上)第160章 接你第264章 但求非敵第393章 故友之和談(下)第334章 備戰不懈第215章 重逢議政第11章 鉅額賠償第362章 勸諫第366章 振奮門庭之道第18章 合作第342章 我就是我第156章 對策第353章 誘餌第17章 碰壁第97章 試菜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99章 不一樣的熱鬧第265章 搶劫帶來的商機第297章 令人膽寒的法令第7章 競標第350章 耐人尋味的拜會第143章 公不離婆第373章 知音第47章 亡命之旅第45章 雖萬千人吾往矣第398章 壓力山大第361章 較勁第72章 七十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