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對於夏楚兩國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爲大夏攻佔已逾二十年之久。先帝眼光長遠,將襄陽視爲攻略南楚的前進之基。不僅城牆修築得高大堅固,而且一直駐有重兵,也囤積了大量糧秣軍械。
即便南楚挾隨州兩勝之餘勢傾力相攻,襄陽也是一塊足以磕掉滿口大牙的硬骨頭。何況大夏舉國尚武,名將輩出,遠非南楚朝野頹靡、唯靠文煥章獨力支撐可比。自隨州失陷,大夏中州駐軍三萬、精銳禁軍三萬相繼來援,大有一雪前恥之勢。
是以張博虎頭腦十分清醒,在這等情勢下,楚軍能夠守住隨州就已經很不錯了。在必要的時候,只能放棄隨州。
張博虎非常清楚,他正處於極爲矛盾的兩難境地。
在戰術上,他已借隨州之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獲得了譚重元與文煥章的認可。夏軍的報復反撲,乃是意料中事。在楚軍由士氣大振的驕兵拖成疲兵之前,在譚重元決定在後勤支應上卡文煥章的脖子之前,急需與夏軍再打一仗。
若勝,既可重挫夏軍換帥反攻的銳氣,譚重元迫於朝野上下的壓力,沒有理由去幹卡扣糧餉的蠢事。若敗,既可令楚軍部分將士心中滋生的驕狂之氣重歸正常,收縮休整,自己也可在文煥章與譚重元之間趁隙迴旋。
在戰略上,他必須爲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他需要在軍中進一步建立威望,需要在朝堂確立應有的地位。他要竭盡所能的引導楚帝,全面走上與大夏的爭霸之路,成爲一代名臣。
張博虎也很有自知之明。先前利用南楚君臣坐收漁利的心理,竭力鼓動譚重元對索力許以重金,暗中與突厥結盟。以求牽制大夏無暇分兵他顧。孰料夏帝悍然發動與突厥的生死之戰,且大獲全勝。爾後並未休兵罷戰,而是調兵遣將揮師南向。夏帝在兩國對峙的漫長邊境線上。咬牙佈設集結了三十餘萬水陸大軍,不惜同時啓用楊致與衛飛揚統軍領兵。
如果只是爲了對付他一個張博虎。何須排出偌大陣仗?夏帝意在滅楚!而南楚連統軍大帥文煥章都還有點不以爲然!他還有時間麼?還有機會麼?
不管怎麼說,楊致還是來了:五月二十七日,楊致率衛飛揚、沈重、劉當、張得勝諸將抵達襄陽到任。同日,陳準所率三萬禁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在城外紮營。
自武成二十四年寧王趙當揮軍攻克隨州,襄陽百姓已然安享了近十年的太平日子,如今卻再度成爲夏楚兩國對峙前沿的一座兵城。當日隨州陷落、楊耀殉國的消息傳來,城中不少富戶往大夏腹地遷撤。
聽聞夏帝詔令楊致掛帥統軍之後,原本想走的人竟然大多又決定不走了。楊致威名赫赫。又因爲死難將士捐納二百六十五萬巨銀而得夏帝明旨表彰。甚至傳得神乎其神的是,他是因此而至“散盡家財”,只得舉家遷回信陽老家居住。這位侯爺等於是自個兒帶了銀子來玩命,能不賣力嗎?
儘管如此,襄陽諸將還是很難高興得起來。
楊致弔唁楊耀、捐納巨銀,確實博得了襄陽邊軍將士的好感。但此人血戰大漠已是八年之前的事了,此後再未任過軍職,談不上有什麼統軍作戰的經驗。俗話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人點選了五名將領一同前來上任,焉知不是爲了削奪襄陽諸將的指揮權取而代之?敗軍之將難以言勇。敗戰之師士氣低迷不振,連接風宴上的氣氛都是無比沉悶。楊致也只是神色淡然的與諸將照面認了個臉,既無豪言壯語。更無一字撫慰。
次日一早,奉旨暫代楊耀的於化龍循例向楊致交割職事。隨後請示道:“大帥,不知對新的帥旗可有屬意的文字圖形?末將盡快命軍中書吏與軍匠繪製織造。”
“老楊帥的帥旗安在?”
“……軍械庫中應該還留存些許。”
“那就不必麻煩了。一筆寫不出兩個楊字,就用老楊帥先前的帥旗好了。”
都說新人新氣象,楊耀戰死,楊致履新,居然連帥旗都打算用現成的,大多數人嘴上不說,心裡卻難免覺得有些不吉利。
“大帥。這……這恐怕不太好吧?命軍匠趕製只需一兩日功夫便好,也花不了幾個銀子。”
楊致是真不在乎:“老於。不就是一面亮明字號的帥旗麼?何必那麼費事?我看就挺好。如今已是無人不知此楊非彼楊,老楊帥英靈不遠。定會護佑我軍捷報頻傳。”
令襄陽諸將頗爲困惑、亦感無語的是,除了帥旗是用現成的,此後接連幾日楊致別無舉措。既不升帳議事,又不召見任何一位舊將,也無須旁人引領,只是與帶來上任的幾位將領分頭在各處軍營轉悠。
四日之後的六月初二日,楊致頒下到任以來的第一道帥令:六月初四日全軍公祭老帥楊耀以及所有死難將士,爾後升帳議事。除平南大將軍葉闖所部,其餘實領一萬兵馬以上的將佐,盡皆不得缺席。
到了此時,有心人對楊致極爲務實的行事風格已然稍有領略。沿用現成的帥旗並非只爲圖個方便省事,公祭楊耀與所有死難將士,都是對襄陽邊軍莫大的尊重與敬意。將公祭與升帳定在兩日之後,是因襄陽駐軍衆多,路程最遠的往東南方向前出近兩百里,爲與會將領留餘充足的趕路時間。將葉闖所部排除在外,同樣是因爲兩地相隔太遠,沒必要那麼來回折騰。
現下楊致統轄的大軍,實際上分成了五部人馬:襄陽邊軍,相繼來援的中州軍,禁軍,長江水師,吳越方向的葉闖所部。
想要居中協調,協同作戰,並非易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前任老帥楊耀不僅是死於時運不濟,力不從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事實證明,老一代大夏名將當中,耿進、衛肅、寧王趙當都是合格稱職的統帥,他們脾性或許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能掌控全局的狠人。
所謂升帳議事,其實就是高級將領的軍事會議。
諸將參拜見禮之後,楊致從來不怎麼講究官樣排場,直言道:“大家都忙,本帥也沒有太多工夫閒扯,咱們長話短說,爾後還是各歸本職,聽候調遣。當然,也不是隻讓你們做個鋸嘴葫蘆,有什麼看法可以當面提出來。”
“本帥要說的第一件事,是準備在十日之內與南楚打上兩仗。往大處說,打這兩仗的預期目的,是將我軍主力推進到隨州城下。往小處說,第一仗是爲了滅一滅楚軍的威風,振奮我軍的士氣。第二仗大家或許聽了會有點刺耳,是爲了教你們怎麼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