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一百二十七章 糧食作物基地
田川仔細想了想這個方案的具體實施辦法,越發覺得可行。這裡靠近村北的公路,交通方便,只要在地裡打一口深井,解決了水源的問題,其他的都好辦,總體投入也不會太大。
想到就做,當天田川就開始規劃這塊地上要建的項目。
首先,整體上,這塊地要建成一個類似於花園式的種植園,風景要優美,要優先滿足遊客遊覽的需要。
其次,這裡將會是旅遊採摘時顧客的主要停留地點,需要建設一些功能性建築,比如說餐飲、特產商店、以及公共衛生間、公用電話亭等等,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考慮建設一些住宿用房,爲遊客提供農家院住宿服務。
第三,要協調好與各大棚的關係,把大棚納入到整體美化的範圍之中來。
第四,要規劃好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兼顧美觀與經濟效益,爭取做到自給自足。
想得差不多後,田川撥通了王大勇的電話,把這個想法和他說了一遍。王大勇正在爲北崗的這片地發愁,現在已經進入九月份,再過一個月秋收後,土地處置的問題就要給出明確的方案,總不能讓土地閒置在那裡。田川的電話如同及時雨一般,讓他的心裡一下豁亮起來。
王大勇的意見是讓田川來承包這片地,親自來操作這個旅遊園的建設。田川沒有同意:“大勇叔,這個事情還得村裡來做。一方面我現在要組織合作社的土地耕種的事情,實在沒有精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旅遊園是村裡採摘旅遊的進一步發展方向,讓我這個外人來做也不合適。你放心,做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困難,我不會袖手旁觀的。”
王大勇說道:“村裡暫時還有些錢,投入到這個旅遊園裡,作爲前期費用應該足夠了。等有了一些收入後,後續的工程再逐漸開展起來,應該沒有問題。”田川也承諾,幫他們找一家專業的園林設計公司,對這片土地進行一下設計,把效果做得好一些。
村裡的土地主要位於村南和村東,村子西面有一條大灌溉渠,把土地和鄰村分割開來,基本沒有可耕種土地,而村北就是北崗這裡的這一百多畝地了。北崗的西側緊鄰灌溉渠,東側是一片鹽鹼地,橫在北崗和青龍河之間。這片鹽鹼地有八十多畝,是三十年前一次大水災時,取土加高青龍河的河堤留下來的。每年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就會有一些積水,雨季一過,土地的表面就風化成粉沫狀,白花花的一片。村裡曾經試圖改造過這片地,但幾次改造都沒有成功。這次組建農業合作社,村裡把這片鹽鹼地也劃歸了合作社,但並沒有計入那820畝可耕種土地的面積之內。村裡的本意是讓田川在這片鹽鹼地上建房子,就不用佔用耕地了,但這裡到其他幾塊田地的路要穿過村子,並不是太方便。田川一時拿不定主意,就把這片地的建設工作暫時放在了一邊。
現在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是那820畝地的耕種問題。一方面是要確定要種多少小麥,同時對耕作方式也要重新確定。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就需要有辦法解決肥力和病蟲害的難題。尤其是剛剛下種時,螻蛄會把麥種吃掉大部分,造成小麥的大量減產。
今年經過水災,村裡大部分土地的玉米都沒有什麼收成,有些人家在地裡補種了豆類,多少能有一些收穫。但是這些豆類由於錯過了農時,成熟期會比正常晚很多。現在就涉及到土地交付給田川的時間問題了——有些人家不願意在地裡的豆子成熟之前交付土地。
小麥需要在十月二十三號霜降之前播種,即使延後,也不能推遲五天以上,否則在封凍之前麥苗無法達到分櫱高度,會影響到來年的分櫱數量,嚴重影響產量。
因爲不打算使用農藥,田川的基本考慮是在霜降前後播種,延遲播種是爲了最大限度減少害蟲對麥種的侵害。但即使這樣,如果農戶不能在10月18號交地,也會影響到小麥的播種。
他最後的辦法是與不願意按時交地的村民們談判,他的理由很充足:如果還是你們自己種這一季小麥,也會不顧小麥的播種,等待豆子成熟後再收割嗎?大家都是農民出身,都明白農時的重要性,做人不能太自私。不少人最後同意了在10月18號交地。田川后來又答應,對於到時不能成熟的豆子,給予每畝地100元的補償,終於與大家達成了共識。
今年土地的墒情不錯,有利於冬小麥的播種。田川通過鍾家洪老師,請了農學系的另一位擅長大田種植的副教授,幫忙確定種植工藝。這位副教授名叫劉鳳英,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太太,從事了一輩子北方大田種植的研究。對於田川關於綠色種植的要求,劉教授有些爲難:如果不使用劇毒農藥拌種,很難避免螻蛄吃種子的問題。
後來,田川在鍾老師的建議下,找到了學校生物系的邢立生教授。邢教授是昆蟲專家,農田害蟲專家,他提出可以在土地清理乾淨後,使用引蟲燈和昆蟲激素對害蟲進行誘殺。
田川的養殖基地一直在使用引蟲燈進行捕蟲,用來餵雞和魚,一個夏天的捕捉量非常大,遠遠超過了田川的預期。邢教授提出的辦法讓田川非常滿意,他請邢教授幫他制定大田害蟲的整體防治方案,併爲此提供了超過30萬元的研究經費。邢教授愉快的接受了這個項目。
田川請鍾老師對準備種植綠色作物的土壤進行了採樣化驗,結果顯示,由於今年大水的浸泡,土地中農藥殘餘量下降了不少,已經接近綠色種植的基本要求。如果明年再堅持一年不用農藥,有可能達到國際通用綠色種植標準。田川很高興,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田家村地處灌溉渠和青龍河之間,土地與外界形成了一個自然封閉的環境,非常有利於綠色農產品的種植,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田川的合作社的土地東西兩側是兩條河流,北側是田家村和80畝鹽鹼地,南側是十里城村的土地。基本呈一個缺了一角的長方形。他準備在和十里城村的土地相鄰的地方,隔離出一條30米寬的緩衝帶,用來防止十里城土地上農藥的影響。在分隔帶的外側開挖一條五米寬的渠道,起到進一步隔離的目的。
今年他準備種植600畝的小麥,其餘220畝中包含作爲緩衝帶的20多畝,保留的200畝地,用來在明年春天種植一些豆類和其他穀類。
田川已經提前把用大田種植綠色作物的消息通報給了會員們,請會員們提出意見和**意向,大家對此都很積極,討論進行得很熱烈,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不少人表示期待着新麪粉的上市。
爲了配合生產的需要,田川終於決定開始在鹽鹼地裡,靠近村子的位置建設倉庫和辦公用房。仍舊延續彩鋼臨建的特色。他與王大勇的侄子王鐵柱達成了合作協議,在農忙的時候租用王鐵柱的農機進行操作。王鐵柱的農機多是小型機,有時不能滿足需要,就只能購買或租用大中型農機了。
在九月底之前,邢教授的第一個研究成果誕生了。這是一款使用昆蟲外激素和引蟲燈對螻蛄進行復合誘殺的設備,是邢教授和機械公司共同開發的。除了螻蛄外,還可以誘殺其他常見昆蟲害蟲,如蝗蟲類、玉米螟蛾、金龜子類等。
田川將這款複合引蟲燈安放在即將轉入自己手中種植的土地上,捕捉到了大量的害蟲。由於水災,今年的害蟲被淹死了不少,捕蟲燈捕捉的昆蟲數量大概爲每天晚上2到3公斤,主要是蛾子和蝗蟲類,金龜子類和螻蛄並不太多。
爲了種植這800多畝地,田川把在雙河棉花實驗田工作的叔叔田見宇叫了回來。田見宇已經在棉花實驗田工作了半年多,中間只回來過兩次,實在太辛苦。田見宇在實驗田管理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只有初中學歷的他不僅把雙河實驗田管理得非常規範,而且對疆省、湘省和海南等多地的實驗田建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職位已經是研發中心的實驗田部副部長,月薪高達6000多元,再加上長期加班帶來的加班費,和駐外補貼,以及經常出差的補貼,實際稅後收入超過一萬元,遠比村裡給田川打工的其他人高。在當時的外企高管中,也很少有能夠拿到如此高收入的。
田川把田見宇調回來,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把大田綠色種植的工作理順,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採棉季到來之前,讓他好好歇一歇,他工作太拼命了,讓田川都有些擔心他的身體能不能支撐得住。
田見宇不負衆望,很快評估出了大田種植的工作量,確定了需要的工人數量,並在村裡招聘了工人。趁着土地接手之前的一個月時間,對新招收的工人進行了培訓,並把新工人分批送到蔬菜基地和棉花實驗田進行實習,讓大家熟悉標準化農業的操作特點和日常工作要求。
同時田見宇和齊立剛合作,爲綠色大田種植建立了可追溯性記錄體系,並在土地接收之前,就開始進行記錄工作。
田川已經與田見宇和劉鳳英教授及鍾家洪老師談好,隨着第一批種植的開展,逐漸爲大田綠色種植編制標準化操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