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調兵

益州到荊州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這年代也沒個靠譜的即時通訊手段,益州的劉備要聯絡荊州的關羽,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更別說現在正在北伐,劉備已經領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關中的五丈原呢。

如果劉備要直接指揮在荊州的關羽,他最快的通訊路線,應該是讓信使先從褒斜道返回漢中,在漢中乘船沿着漢水而下抵達襄陽,然後再從襄陽北上到鄧縣,送命令給關羽。

這一趟路,哪怕一切順利,用最快的戰馬和戰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個一個月的時間。

軍令這種東西,哪裡禁得起這麼長時間的延遲。

因此,兩次北伐,對於荊州方面的軍事行動,劉備都是直接授權關羽,由關羽做爲主帥,自己決定進攻策略的。

上次北伐的時候,關羽還被劉備特意叫到成都去參加了一次軍議,明確了關羽進兵南陽的目的是策應劉備出隴右,奪取雍涼.可這次,劉備只給關羽送來了一封詔書,允許關羽便宜行事而已。

因此,這次出兵後,關羽制定的戰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陽的。

可問題還是那個老問題,荊州需要處處設防,兵力不足,南陽又背靠中原腹心,身側有許都,洛陽等大城市作爲後勤支援,拼消耗的話,關羽要打下南陽的把握並不大。

關羽想要攻取南陽,就只能選擇速勝,這也是爲什麼關羽會執着尋求跟張遼單挑的原因。

但在徐庶看來,有些事情,並不需要那麼較真的,戰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們完全可以變動一下啊。

這次北伐,本來準備的就很倉促,又跟上次一樣,是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夾擊關中.根本沒必要非得跟魏軍在南陽死磕啊,只要跟上次北伐一樣,做好牽制工作就可以了。

徐庶跟關羽繞着圈子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勸勸關羽,要實在不行,咱們就別求什麼速勝了,維持現在的局面,對陛下那一路北伐大軍,已經是很大的一種幫助了。

關羽領兵五萬在鄧縣跟張遼對峙,曹丕又已經駕臨了洛陽,因此宛城這一帶的曹軍是必然不能輕易調動的,甚至洛陽和許都的曹軍也不敢擅離否則一旦讓關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輕兵直入洛陽,到時候真正該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

所以,關羽哪怕只是在鄧縣呆着,什麼事兒都不用幹,至少中原腹地的這六七萬留守曹軍都得被關羽牽制住。

沒看到一直到現在,許昌的司馬懿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麼?!

上次北伐,司馬懿可是親率士卒,側翼攻擊關羽軍北伐屯糧地新野的,可這次北伐,因爲曹丕駕臨洛陽的關係,司馬懿到現在都在許昌按兵不動,原因是什麼,不是一目瞭然了麼。

隨着如今的戰局變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議關羽,實在不行咱們就這麼耗着吧.陛下那一路,謀臣名將雲集,陛下又是親征,本來就該以他們那一路爲主攻方向的。

關羽仔細思考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徐庶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關羽不想聽。

作爲大將軍,又是總督一州,擁有假節權利的人,關羽實在不想兩次北伐卻寸功不立。

這年頭的軍功爵,雖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經跟前漢時期不太一樣了,更多是講究“恩出於上”,不太可能出現那種“李廣難封”的情況了。

但作爲一名將軍,自己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兩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員和錢糧,卻沒有打下任何一寸國土.說出去也太丟人了。

雖然說關羽的作用就是策應,如果劉備攻下了關中和長安,那麼他在荊州策應的功勞一樣不小.但世人可不會這麼看的。

一個將軍,兩次出征沒有任何戰果,卻在戰後收穫榮耀世人只會認爲他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所以劉備偏袒照顧了他。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實能力不差,對曹操的作用其實也不小。

早年曹操創業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檔,鎮守曹操的大後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當年陳宮叛迎呂布,兗州幾乎全境失守,只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堅守了三個縣城.但也正是這三個人的堅守,給了曹操回軍翻盤的機會。

到後來,即使曹操家業越來越大,但後方鎮守的第一人選,永遠是夏侯惇,可見夏侯惇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這樣的夏侯惇,到了那個張元長嘴裡,都被編排成啥樣了?!

肉票將軍?!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鎮後方,剿滅山賊和平定叛亂可是全勝戰績啊,就僅有的那幾次對上呂布和劉備輸了,結果就讓人記了一輩子。

關羽跟張溪之間也算熟識了,知道張溪這個人的性子還算是比較好說話的,跟夏侯惇也沒啥仇怨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出於私怨就如此貶低一員大將的。

很顯然,關羽下意識的認爲,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文人,私底下對夏侯惇的評價,張溪不過是受到了那些文人的影響而已。

關羽這個人吧,一直跟文人的關係不太好,他也看不太上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也正因如此,張溪對夏侯惇的評價,關羽是真的信啊。

打死關羽都想不到,張溪對夏侯惇的這個評價,是長達一千多年演變後的產物,而且更多隻是對夏侯惇的調侃,並不是真的在貶低夏侯惇。

關羽就覺着這年代的文人都是蔫壞的傢伙,可偏偏他們還掌握着這個時代的話語權關羽真的很擔心,自己兩戰宛城不下,戰後卻加官進爵的,不知道會被這羣文人編排成什麼樣。

畢竟,二爺雖然也有不少光輝戰績,但二爺自身的黑歷史其實也不少有些無恥文人,就好挖人黑歷史說事兒。

這個宛城,如果有機會的話,二爺還是希望可以拿下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二爺也是人,他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而這些小心思,確實不太能放到檯面上來說。

因此,二爺拒絕了徐庶改變戰略目標的建議,但並沒有給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釋。

徐庶倒也沒有太過意外。

畢竟這是關羽!

徐庶跟關羽共事了十幾年了,關羽做出的決斷,什麼時候需要向人解釋了?!

“既如此,將軍欲克宛城,只有調兵一策可用了!”徐庶繼續建議道。

當謀士的嘛,都有幾套備選方案的,在加上徐庶也知道關羽的脾氣,所以關羽一否決自己的第一建議,立刻拿出了第二建議。

而對於第二建議.關羽微微擡頭,看向徐庶,心裡琢磨着,徐庶是不是糊塗了?!

對於調兵的建議,剛剛自己已經跟徐庶解釋過原因了啊。

江東不可信,如今孫權在建業屯兵數萬人,動向不明,因此王基,石苞等人絕對不能輕易離開江陵和武陵,而上庸的寇封,孟達二人,防備右扶風的張郃都困難,哪有多餘兵力來支援自己?!

這點事兒,自己解釋過了啊而且就算不解釋,難道以徐庶的能力,還看不出來麼?!

關羽向徐庶發出了詢問的眼神,而徐庶卻笑着,走到營帳內的地圖前,說道,“大將軍請看!”

關羽也把目光看向了地圖,順便等着徐庶接下來的說辭。

“大將軍,今時已不同往日。昔日江東無力突破淮南,故而背信偷襲荊州,非智不及,乃力不逮也!如今江東已據合肥,控制淮南,陸遜,徐盛,周瑜三將又破徐州,圍攻彭城,魏軍連連告急,此一戰而定青徐之機,江東萬不肯輕舍之!”

“若此.”關羽大概明白了徐庶的說辭,但還是有點不放心,問道,“若真如軍師所言,那孫仲謀於建業聚兵數萬,卻又意欲何爲?!”

徐庶笑笑,接着說道,“爲救援合肥爾.將軍請看!”

說完這話,徐庶從袖中逃出一封書信,遞給關羽。

關羽打開一看,是江東四大姓之一的張家家主張溫寫給襄陽費禕的信件,信裡提到了最近孫權在建業聚兵,要去救援在合肥苦守的孫韶的消息。

早年費禕奉命出使江東的時候,跟張溫的關係就一直很不錯,後來費禕又專門主持江東紙張發售分配權的事兒,跟張溫的關係就更上一層樓了。

費禕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其實就是往江東摻沙子,而張溫,則是費禕重要的發展對象和滲透渠道。

因此,兩人之間沒事兒就通信,有時候在信裡不經意的說出點啥來,真不意外。

不過關羽好歹也是久經戰陣的人了,再加上一直對江東抱有超級大的戒心,雖然看了張溫的信件,依然有些懷疑,問徐庶道,“軍師,此事可有旁證?!”

徐庶點點頭,說道,“江東細作亦有來報,孫仲謀此番聚兵並不機密,江東知之者不少,所聚兵馬亦不過兩萬餘人,增援合肥之說,倒非不可信也!”

關羽微微點頭,放下書信,說道,“軍師之意,老夫亦明瞭.只是江東之人素來無信,焉知此非聲東擊西之計也?!名爲增援合肥,實則偷襲荊襄,亦未可知爾。”

徐庶也是點頭認可,然後才說道,“大將軍之言甚是,只是,江東欲攻荊襄,只有兩條路。一條,走長江水路.如今我軍已據江夏,江東水軍調度皆在文仲業監視之下,只要文仲業不動,江東水軍斷無繞過江夏,偷襲南郡之能。另一路,乃是在長沙聚兵,偷襲荊南四郡有石仲容在武陵鎮守,張公義在公安策應,武陵,零陵二郡當不至於有失。將軍不調武陵,公安,江夏三地之兵,只調南郡之兵北上,當無阻礙!至於上庸之兵,將軍大可調來無妨,張郃僅有萬餘人馬,守衛右扶風尚且不足,斷不敢輕攻上庸若其攻之,我軍可分兵搶佔右扶風,兵出長安,如此,張郃縱使得了上庸之地,也不過是困死我軍腹中爾,不足爲慮。”

長篇大論一堆,徐庶的中心思想就一個——調兵。

第666章 敗退第189章 置地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91章 孟津渡第139章 變故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135章 接應第773章 刻板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97章 壞消息第1章 求職第583章 搶時間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055章 水戰(三)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927章 收徒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91章 戍邊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599章 突破第1136章 出賣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70章 江夏太守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15章 兄長第324章 激將第1123章 撤軍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871章 滲透戰第579章 調整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706章 拖第905章 同行第19章 練兵第1242章 應對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89章 置地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072章 丁口第343章 調整第151章 趙累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152章 調兵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01章 亂局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151章 趙累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67章 黃祖異動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580章 接應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503章 誰謹慎?!第401章 突襲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215章 劉循第1017章 借兵反攻
第666章 敗退第189章 置地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91章 孟津渡第139章 變故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135章 接應第773章 刻板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97章 壞消息第1章 求職第583章 搶時間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055章 水戰(三)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927章 收徒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91章 戍邊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599章 突破第1136章 出賣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70章 江夏太守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15章 兄長第324章 激將第1123章 撤軍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871章 滲透戰第579章 調整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706章 拖第905章 同行第19章 練兵第1242章 應對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89章 置地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1072章 丁口第343章 調整第151章 趙累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152章 調兵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01章 亂局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151章 趙累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67章 黃祖異動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580章 接應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503章 誰謹慎?!第401章 突襲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215章 劉循第1017章 借兵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