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

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

呂蒙的戰略構想,在周瑜眼裡後患一大堆,但偏偏孫權聽着好像很有道理。

“公瑾,子明之言卿以爲如何?!”

孫權在徵詢周瑜的意見。

周瑜也在想,想如何才能不盡量刺激到呂蒙的情況下,用比較婉轉的言辭告訴孫權——那特麼就是一傻缺的戰略。

畢竟呂蒙是孫權的心腹嘛,不刺激呂蒙是給孫權面子。

因此,周瑜琢磨了好一會兒,纔對孫權拱手,問道,“瑜請教,主公之志,何如?!”

孫權都懵了.周公瑾是老糊塗了不成?!

再回頭看看坐在一邊,臉色不好看的張昭這位六十多了都沒有老糊塗呢,公瑾才四十多,怎麼會老糊塗的?!

怎麼突然問起了志向了?!

孫權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周瑜,兩人相交十幾年了,自己的志向,周瑜能不知道麼?!

好在周瑜也不是要孫權回答,他只是要孫權做出一個選擇。

“若主公願安守一方之地,成一地霸業,可按子明之言,襲取荊州。以江東人心之固,輔以長江天塹,割據一方,稱王稱霸皆可。”周瑜認真地對着孫權說道,“若主公欲進取中原,爭霸天下,成不世之功,全千秋之業,還請主公暫忍不甘之心,與劉備盟好,出兵合肥,待佔據青徐後,再緩圖荊州。”

孫權頓時默然不語。

這是周瑜給了孫權一道選擇題。

到底是滿足現狀,爭取靠着長江天險在東南稱王稱霸,還是北上青徐,在中原跟曹操一爭高下。

前者,是割據一方,後者,則是建立帝業。

孫權頓時非常的糾結。

這時候的孫權,對北上合肥,還真的沒有太大的心理陰影,只是覺得合肥的曹軍難打而已,但並不是打不過。

而且比起割據一方,稍微有點格局的主君,都會想着爭霸中原,成就帝業的。

哪怕是骷髏王袁術,當年也是這麼選的。

所以孫權是不可能當面跟周瑜說,自己就想守着江東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的,這麼一說的話,江東世傢什麼反應暫時不好說,但淮泗集團的人,大概是會選擇跟自己切割乾淨的吧。

孫權知道這一點,而呂蒙同樣也知道這一點,眼看着孫權就要採納周瑜的策略了,呂蒙真的不甘心的。

明知道打不過,爲什麼要去爲了別人的利益拼命呢?!

呂蒙趕緊抓住最後的機會,跟周瑜爭辯道,“蒙敢問左都督,若我軍佔據青徐,面對曹軍騎兵衝擊,如何當之?!”

周瑜淡然的看了呂蒙一眼,說道,“子明襲取荊州,莫非只打算固守襄樊?!若出襄樊以向宛,洛,莫非就能不遇曹軍騎兵衝擊了?!”

這話呂蒙沒法接,接了就是替孫權決定,是當天下雄主還是守戶之犬了。

再一個,人家周瑜說的也沒錯。

出青徐,你害怕曹操的騎兵衝鋒,可你襲取了荊州,北上進入南陽,汝南,洛陽等地,不一樣要面對曹操的騎兵衝鋒麼。

除非你就沒打算攻出去呂蒙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

看到呂蒙閉嘴後,周瑜這才繼續說道,“江東之兵陸戰雖不強,卻善弓弩。昔年袁紹與公孫瓚對峙於界橋,袁紹卻能大破之,子明可知爲何?!”

界橋一戰,袁紹兵少,而且多是步卒,公孫瓚一方人多,而且大多是騎兵.要按照呂蒙的說話,那公孫瓚贏定了。

可現實卻是,公孫瓚的騎兵被麴義的千張機弩所破,白馬義從損失慘重,最後袁紹由守轉攻,徹底滅亡了公孫瓚。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步兵破騎兵的戰例,而江東軍同樣擅長弓弩。

周瑜這麼說,其實是在駁斥呂蒙所謂青徐之地無險可守,曹操騎兵強大的論調。

再然後,周瑜看着呂蒙,意味深長的說道,“爲將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呂蒙也是讀過《孫子兵法》的,雖然只是一些殘篇,但這幾句話,呂蒙還是知道的。

顯然,這是周瑜在教訓呂蒙,說他不懂因勢利導,利用己方優勢破局,只會盲目的看到曹軍軍力強大,不懂得強弱轉換之理。

《孫子兵法》這本書,確實通篇都在告訴大家,打仗這種事兒,一定是以“強”勝“弱”,但如果伱只能看到以強勝弱,以優勢勝劣勢,那這本書你就算是白讀了。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強”和“弱”,並不是以兵力多寡,兵種相剋,有沒有山河險要來簡單劃分的。

總體兵力少,就營造局部兵力優勢破局,兵種相剋,就儘量揚長避短,發揮己方兵種優勢,沒有山河險要,那就自己想辦法營造防禦工事.合肥新城不就是這麼營造出來的麼。

做爲一軍統帥的,本來就是應該想辦法發揮己方的特長,尋找敵人的軟肋加以利用。不能只看到敵人的強大的地方就退縮,也不能看到了己方的弱點卻不去想辦法改正。

呂蒙都已經當到一方鎮守,如果思維還侷限在率領精兵欺負弱小之衆,那隻能說明,呂蒙這些年的書,算是白讀了。

周瑜的一些話,說的還算委婉,呂蒙雖然覺得有點刺耳,但還算能接受。

畢竟周瑜在兵法韜略和用兵上,確實比他要更有發言權。

但張昭吧張昭就沒打算給呂蒙留面子。

“主公養士,文官當恪盡職守,治理地方,武將當奮勇死戰,克敵報國.未聞如將軍般,未戰先怯者!”張昭一臉鄙視的看着呂蒙,說道,“天下何人不知曹操勢大,何人不知北人善騎,據此以爲北方不可敵,縱是老夫亦可領兵征戰,還需爾等將領作甚。”

這個老頭多少有點不要臉了啊。

當初赤壁之戰的時候,你可是主張投降保全江東,想的不就跟現在的呂蒙一樣,認爲北方勢大,咱們打不過麼.好意思說人家?!

呂蒙當時聽的,臉色都漲紅了。

赤壁一戰,呂蒙可是奮勇殺敵,立過大功的,跟你這個主張投降之輩完全不一樣。

可張昭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人又年紀大了,孫權都不追究張昭赤壁之戰時候的做派,呂蒙能說什麼?!

再一個.赤壁之戰,張昭也是領兵作戰過的,雖然只是走了個過場,但人家真要這麼說,你還真不能說老頭子在赤壁之戰時光主張投降了。

孫權也挺尷尬的。

這事兒吧,真不怨張昭,也不能怨呂蒙,要怪還得怪孫權自己。

他就不該讓呂蒙在軍議這種場合上,說出自己的戰略構想來。

孫權是早就知道呂蒙的戰略的,也知道呂蒙說的是現實情況,江東的士卒陸戰不行,哪怕真得乘虛而入佔據青州,徐州,也會因爲戰力不行而守不住,到時候不過是空耗兵力和錢糧。

但問題是,孫權不能明面上支持呂蒙,一旦明確支持,就代表着孫權已經沒有了北進的雄心,只想着偏安一隅而已。

至少這時候的孫權,還沒有那麼沒出息。

再一個,呂蒙的這個戰略構想,其實是損害了周瑜和張昭等人的利益的。

周瑜是廬江人,張昭是徐州人,這倆難道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麼?!

呂蒙的戰略,根本就是讓孫權放棄進軍淮南和青徐,轉而攻擊荊州.這倆還能對他有好態度不成?!

最後嘛誰讓剛剛呂蒙不顧尊卑順序,擅自搶在張昭前面講話了。

這老頭子最在意的就是這個。

周瑜還好,純粹從軍事角度出發,給呂蒙上了一課,雖然是反駁,但多少帶有一些教育的意味。

老頭子那是真的不給呂蒙任何面子,直接譏諷上了。

偏偏張昭這個人,年齡,身份,地位,都在那兒擺着呢,半截子要入土的人了,孫權都不想惹他,呂蒙被罵了還能怎麼辦?!

這次軍議,同樣是不歡而散了。

不過孫權心裡,已經是有了決策了。

從今天張昭和周瑜的態度來看,淮泗集團還是不滿足於立足江東,想着北上打回老家去,這些人的態度,孫權不能輕易忽視。

不管是北上爭天下,還是平衡江東世家,孫權都必須保證,淮泗集團能站在自己這邊。

因此,合肥還是要打的,不管打不打的下來,都要打,這是一種安撫淮泗集團的態度。

但同樣的,孫權也開始注重培養江東本地世家的將領們,儘量在軍中平衡兩派的力量,不能讓自己的決策一直被淮泗軍功集團給綁架着。

因此,這次會議之後,孫權以朱桓爲橫江將軍,丁奉,全琮爲校尉,前往陸口,輔佐呂蒙總督荊南兩郡。

朱桓是江東世家朱家的人,也是江東四大世家中,唯一從事武勳的世家,全琮也是江東吳郡人,丁奉雖然祖籍是廬江,但他出身寒門,又是從小在江東長大的,算是半個江東人。

這三人這些年在江東軍中也是屢立戰功,能力出衆,再加上年輕,孫權決定好好的培養一下他們,用來制衡軍中淮泗集團的勢力。

至於什麼時候打合肥這個再說吧。

(本章完)

第638章 身後事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192章 中計了第52章 軍中嬉戲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72章 軍械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473章 退兵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3章 聯軍第737章 爭(二)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35章 互換第870章 夜襲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243章 爭議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60章 授徒第302章 于禁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884章 戰後第130章 攻城(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1238章 改良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7章 糜竺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246章 去成都第142章 分地盤第133章 親事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227章 和談第4章 主僕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806章 八陣圖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401章 突襲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71章 博弈第641章 練將第1212章 考試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21章 石苞第587章 處罰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38章 油江口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841章 甩鍋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638章 身後事第41章 應對第691章 戍邊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30章 對比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641章 練將第88章 被圍第11章 鄧艾?!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22章 東吳有變
第638章 身後事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192章 中計了第52章 軍中嬉戲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72章 軍械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473章 退兵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3章 聯軍第737章 爭(二)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35章 互換第870章 夜襲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243章 爭議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60章 授徒第302章 于禁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884章 戰後第130章 攻城(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1238章 改良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7章 糜竺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246章 去成都第142章 分地盤第133章 親事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227章 和談第4章 主僕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806章 八陣圖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401章 突襲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71章 博弈第641章 練將第1212章 考試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321章 石苞第587章 處罰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38章 油江口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841章 甩鍋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638章 身後事第41章 應對第691章 戍邊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30章 對比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641章 練將第88章 被圍第11章 鄧艾?!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22章 東吳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