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山間小道

第209章 山間小道

“此計不可!”張溪當機立斷,否定了龐統的作死計策,說道,“孝直先生僅僅遊歷,便知此路,劉循爲一城守將,又久居蜀地,豈能不知此間地理?!此去必有埋伏。”

張溪這話說的吧,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法正還是有話說的。

“元長有所不知!”法正捋一下他的大鬍子,想了一下,才說道,“此間小道,乃成都商販,繞過關卡私運之道,官府尚且不知,劉循公子,平日不出成都,如何得知有此小道。”

法正那意思,這條路,其實是成都的世家豪族們,繞過劉璋設立的收稅關卡,往南面走私貨物的道路。

走私這種事兒,劉璋都是不知道的,劉循這個公子哥,平時都不出成都城的,他怎麼可能知道。

對此,張溪微微一滯,但也立刻反駁道,“孝直先生不可大意。那劉循,若非親見,焉知其有這般守城本事。再者,爲將者,不知天時,不懂地理,如何守城?!三者,縱使劉循不知,那張任亦是川中名將,莫非連他也不知麼?!”

這麼一說,法正也有點含糊了。

主要是法正也沒發現,這個劉循居然有這般守城的本事。

不是說隨便放個公子哥出來,就可以守城的,更何況還是有模有樣的阻擋了劉備軍連續進攻一個月。

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吹捧一些,稱之爲“川中名將”並不過分。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人,真的會連自己防守區域的地理都不瞭解麼?!

這個時空,可沒有什麼“張鬆獻圖”,張鬆甚至連劉備的面都沒有見到。

畢竟張鬆去江陵見曹操的時候劉備在江夏,而劉備取荊南四郡那會兒,周瑜正在圍攻南郡,張鬆根本沒機會跟劉備勾搭上,兩人最多隻有幾封書信往來,張鬆還不至於把這麼重要的地圖用書信的方式給劉備送來。

因此,劉備本身就是客場作戰,全靠法正這個人形地圖幫忙,你能指望對面善守的將軍,比你這個客軍還不熟悉本地地理麼?!

更別說劉循還有張任幫忙。

雖然張任在前兩次作戰中表現的實在拉胯,但張任作爲劉璋心腹,這些年哪邊沒有去鎮守過,就算指揮能力不行,但不代表着他不知道有這條路啊。

張溪三問之後,法正也有點退縮了。

雖然好用奇計,但法正也不是冒險狂,如果風險實在太大,他也不會固執要堅持己見的。

但龐統不願意退縮。

“元長卻是多慮了!”龐統站起來,搖頭說道,“我等乃是偷襲,若偷襲不成,退回便是,亦不會損傷過大。劉循若真知此路,必然要時刻分兵把守,我等時時進兵,亦可牽制劉循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固守北門。若劉循不知此路,豈不是可以一戰功成?!”

龐統的意思,就是做兩手準備。

如果劉循不知道這條路,那麼咱們就衝過去,突襲雒城南門,一戰成功。

如果劉循確實知道這條路,那他肯定不能放任這條路就這麼空着,肯定要派人把守,這樣也達到了分兵的目的。

再沒事兒攻打一下這條小道,殺傷一下劉循的守軍,迫使劉循繼續分兵守衛,那麼北門這邊,進攻也能順利一點。

所以嘛,不管劉循知不知道有這條路,咱們都必須去試一試,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穫呢。

這話說得的吧,倒也對.所以你非要去送死不成?!

“可若劉循暗中設伏,伏擊我等過路將士,何如?!”張溪再次詢問龐統,說道。

龐統很詫異,詫異到笑了起來。

笑完之後,龐統纔回答道,“元長,何出此不智之言?!既是偷襲,當隱秘行事,那劉循又如何得知我等何時起兵,何時前往小道難不成,那劉循要派軍日日在外設伏?!”

“可,軍中細作.”

嘛,算了,不說了。

現在兩軍交戰,不敢說就一定沒有細作,但這時候細作最多隻能混在軍卒之中,知道一些軍卒知道的事兒,一些真正的機密,細作也是無能爲力的。

要騙過細作,其實很簡單的,只需要行動足夠快,也足夠迅速,不給細作跑回去報信的時間,也不給敵軍反應的時間,就足夠了。

這年月可沒有電臺,細作也不是說跑就能跑回去的,畢竟北門現在是交戰區,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着呢,細作要回城,也得是翻山繞路,從雒城的東西兩門回去,更費時間。

等這些細作真的傳遞信息到劉循耳朵裡,劉循再做出反應時,恐怕劉備軍都已經在那條小道山路上了,還埋伏個屁啊。

這麼一想,張溪實在是很難想象,演義裡的龐統,到底是怎麼被射成刺蝟的總不能是這麼重要的偷襲任務,鬧得底下士兵全都知道了不說,自己還拖拖拉拉的緩慢進兵吧?!

這防諜報的能力,未免也太差了點

張溪頓時沒詞兒了,但退而求其次的,還是要求龐統不要冒險就算要去冒險,也不要自己去,軍中有的是將軍,何必他一個謀士親自領兵去呢。

然後龐統就納悶了我什麼時候說我要自己去了?!

幹什麼職位做什麼事兒,龐統還不覺得自己有獨立帶兵的能力,就算龐統認爲自己有,劉備也不會答應啊。

龐統可從來沒有獨自帶兵過,就算要讓機謀權變之人帶兵,那也應該是張溪這個能文能武,有帶兵經驗的人去啊,壓根不會派龐統的。

所以嘛,這事兒,最後還得落在張溪頭上。

劉備讓張溪帶領五千士卒,前往小道探路,如果沒有防備,張溪就擇機通過小路,進攻雒城南門。

但如果有防備,不要戀戰,快速退回就好。

張溪頓時麻爪了.這是要讓我被人射成刺蝟的節奏麼?!

可這是軍令,劉備已經下令了,張溪沒得選,必須去。

甚至劉備爲了以防萬一,不僅把寇封,宗預二將派給張溪使用,而且還非常貼心的把自己的坐騎,張溪迎親時候騎過的那匹寶馬,也借給了張溪。

據說是這馬腳程好,跑的快,萬一真的遇到伏兵,張溪也能快速逃跑。

但張溪總感覺,整個buff都已經疊滿了啊。

再三觀察確認,這馬沒有淚槽,而且跟普通軍馬之間也沒有什麼區別,不太像是顯眼的目標,張溪這才稍微放心一點。

然後,就開始調兵遣將。

五千人的兵馬,不是小數目,調動起來不可能不引起軍中細作的注意的,所以張溪必須快速調兵結束,然後快速上路,不給軍中細作反應的時間。

好在這個問題,劉備已經幫張溪給解決了。

寇封現在本部軍馬就有五千人,全部調歸張溪使用,不用張溪到處湊齊人馬,來回調動的引人注意了。

而張溪呢,也沒有急着立刻出兵,而是先做了一些準備。

首先,張溪讓寇封所屬五千兵馬,連續三次出營,目的不是進軍,而是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

一方面,是麻痹劉備軍中的劉循細作,另一方面,也順便給自己弄點保命的東西。

之後,拜託黃忠老將軍在他率領的軍中下令,說準備一下,十日之後有軍令傳達,吸引劉循細作的注意力。

最後,張溪再次以伐木打造攻城器械的名義,調撥寇封人馬出營,迅速集結後,帶上自己的保命工具,直奔法正所說的山間小路。

然後吧.張溪就覺得,龐統這主意,搞不好真的有點搞頭。

張溪在山間小道上,並沒有遇到什麼伏兵,而是遇到了一座當道下寨的營寨,以及山岩峭壁上,林立起來的不少箭樓。

事實證明,劉循作爲一個合格的守將,確實知道有這麼一條路,也確實有了準備。

但劉循不可能知道劉備軍什麼時候會發現這條小路,也不可能時刻在這邊安排伏兵蹲守,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設立城寨,據道自守。

可劉循畢竟兵力不足,據道設寨也只是一個小營寨,目測最多容納五百人,倒是四周山壁岩石上的那些箭樓比較討厭。

這些箭樓都不大,每個最多能夠容納五到十人,但箭樓比較密集,每隔一兩百步就有一個箭樓。

這些箭樓都在高處,而且根本沒有像樣的通道連接,全靠人爬上去固守,伱想要進攻這些箭樓都沒有辦法,還沒靠近呢,人家一通箭雨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這些箭樓,基本就是隻有他射你,沒有你打他的份。

而如果有人要通過這條小路前往雒城南門,那基本就跟後世的塔防遊戲一樣,得先突破箭雨網。

山路畢竟是小道,大軍不可能跟平地一樣,擺開陣勢後一股腦的通過。

山道狹小,依着山路排開,撐死也就四五個人能並排通過,所以雖然這個箭雨網駐守的人數不多,但在這個地形下,已經夠用了。

更別說,人家還在山道中間的位置下了寨。

如果要通過山道去進攻南門,那就先要闖過箭雨網,然後還得再攻破山道中間攔路的營寨,不然你根本通不過去,就只能被動的被堵在山道里挨箭,白白造成人員損傷。

這個可比派人埋伏要有用多了。

一般來說吧,遇到這樣的情況,張溪就應該當機立斷的選擇撤退,但張溪仔細看看這個山道的寬度,再想想自己帶的“保命神器”.突然又覺得,好像也不是不能一戰。

當然,張溪沒想身先士卒的去幹架,畢竟他的武力值要是放在遊戲裡,可能連四十都不到,跑去衝鋒陷陣那是腦殘。

但他不是帶了五千人嘛,更重要的是,張溪還讓人做了不少“保命神器”呢。

所以嘛,張溪一邊派人去跟後方的劉備集團彙報,說明自己現在的情況,讓劉備軍營多做點“保命神器”送過來,另一邊呢,則開始用“保命神器”武裝起前軍的五百士卒。

這條山路,也不是過不去的說。

(本章完)

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919章 大婚第614章 亂戰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08章 雒城第38章 《隆中對》第915章 增援第802章 援兵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638章 身後事第646章 議事(三)第503章 誰謹慎?!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813章 撤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807章 夜戰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945章 撤軍第315章 退敵第144章 張機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85章 考題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01章 亂局第391章 調人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章 面試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87章 處罰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401章 突襲第744章 掛帥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228章 戰與和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30章 變策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78章 舌辯第1020章 兜圈子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741章 教子第381章 對外第34章 榨油第1209章 變數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692章 爭論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92章 爭論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269章 清閒第25章 徐庶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580章 接應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213章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180章 衛氏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112章 甄城第681章 平息叛亂
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919章 大婚第614章 亂戰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08章 雒城第38章 《隆中對》第915章 增援第802章 援兵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638章 身後事第646章 議事(三)第503章 誰謹慎?!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813章 撤軍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807章 夜戰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945章 撤軍第315章 退敵第144章 張機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85章 考題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01章 亂局第391章 調人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章 面試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87章 處罰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401章 突襲第744章 掛帥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228章 戰與和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30章 變策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78章 舌辯第1020章 兜圈子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741章 教子第381章 對外第34章 榨油第1209章 變數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692章 爭論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92章 爭論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269章 清閒第25章 徐庶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580章 接應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213章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180章 衛氏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112章 甄城第681章 平息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