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東吳內政

孫資和劉放兩個狗頭軍師,一人出了一個主意。

劉放的主意過於老套,而且一旦加稅的話,別的不說,百姓肯定會罵孃的.這對大魏天子的名聲不利。

而孫資的這個主意吧.曹叡倒是覺得,雖然很危險,但,也不是不可行。

不過呢,曹叡到底還沒腦子糊塗,知道這種事情的風險太大,牽涉面又大多是權貴和世家,自己一個人做決定,恐怕是有些不太妥當。

再次把陳羣找來,這次順帶了一個滿寵,商議一下,這事兒是不是有實行的必要。

滿寵對這種事情倒是沒什麼要反對的意思.真搞了什麼“議罪錢”制度,那麼他滿寵就不再是一介酷吏了。

“贖罪錢”制度,對於天下人一視同仁,往往最後的結果,是人活着,但錢沒了,貴族和百姓都一樣。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是沒人願意花錢贖罪的,必然需要有滿寵這類的酷吏登場。

但如果改成了“議罪錢”,是屬於官僚貴族和世家大族的特權,百姓沒有資格享受這幫玩意兒還能有什麼顧慮,交了錢再從百姓哪裡撈回來就是了。

這麼一來,酷吏就不需要存在了,需要存在的,是如何來議定“議罪錢”的官員這簡直就是世家大族和官僚貴族眼裡的“活菩薩”啊。

不管最後曹叡把這個事情交給誰去做,反正他滿寵是不用再頂着一個酷吏的名聲過日子了。

而這,是滿寵一直以來追求的事情,怎麼會反對呢。

倒是陳羣,還是比較委婉的反對了一下,而陳羣反對的原因,其實也是曹叡顧慮的原因這麼搞的話,吏治恐怕要完蛋了。

對於“議罪錢”,其實陳羣是並不反對的,甚至來說,作爲世家大族的代表,陳羣沒有立場去反對這個對世家大族極其有利的制度。

這年月的世家大族們,有幾個是潔身自好的?!誰屁股後面又幹淨了?!

有了這麼一個制度託底,別的不說,至少在這個亂世裡又多了三分保全家族延續的把握。

但陳羣到底是政治眼光極其優秀的政治家,同時,他本人的節操其實還可以,這麼多年效力大魏,也不想看到大魏徹底崩潰。

九品中正制再加上議罪錢制度.陳羣用腳後跟想都知道,會造成什麼可怕的後果。

官僚貴族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再加上議罪錢保命大魏天下,恐怕就要徹底亂套了。

只是,受限於自身的利益糾葛,陳羣也只能是稍微委婉的反對了那麼一下下,在曹叡說可以通過增加御史臺權利,加強監督的手段控制時陳羣就不再說話了。

御史臺的官員,那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啊自己監察自己?!

其實曹叡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監察手段有多不靠譜,他也是在賭,賭自己能在短時間內重振旗鼓.早一天覆滅了蜀賊,這個“議罪錢”就可以早一天取消。

反正曹叡有了主意,而陳羣也認爲自己已經盡到了作爲大魏臣子的責任了,曹叡作爲天子既然認爲可以控制住吏治,那他還有什麼好說的。

就這樣,曹叡最終下了詔令,由孫資主持改革“贖罪錢”制度,制定細則,變更爲“議罪錢”制度,即刻實行。

曹魏這邊忙着斂財備戰,而東吳這邊,孫權就顯得反應慢了很多。

沒辦法,心態不同,做事的風格自然也不同。

不管是曹魏還是季漢,都在想着如何一統天下,因此他們的決策,都是圍繞着如何儘快恢復己方實力,收復失地來的。

可東吳這邊.自從周瑜病故以後,孫權的心態,更加傾向於如何保住江東基業了。

現在的東吳,勢力範圍北至青徐,南至交州,國土千里,也確實稱得上是一方傳世基業了。

北面,隨着東吳徹底掌控淮南,把淮南和青徐連成一片,等於是在長江防線前面,建立了足夠的戰略縱深,再加上有陸遜鎮守,孫權沒什麼可以不放心的。

西面,東吳依然掌控着荊南四郡,斬斷了蜀漢伸入荊南的觸角,再加上水軍在朱然的指揮下,再次控制了長江水域,短期內,蜀漢不可能威脅到東吳。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沒能攻下江陵,如果在荊州的長江北岸也能建立起足夠的戰略縱深,那孫權的這份基業,也就算是完美了。

但不管如何,現在的孫權,在短時間內是沒有什麼壓力可言的,因此,他的重心,還是回到了內部統治上來了。

孫權首先乾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陸遜爲新任的上大將軍,同時流放了吳中張氏的家主張溫。

陸遜是吳中四大世家的陸氏出身,讓陸遜取代周瑜原本的位置,就是在安撫陸氏,同時向江東本土世家表明,孫權並沒有要過河拆橋的意思。而流放張溫,是對江東本土世家的一個警告。

其實原因也很好理解,張溫這個人,雖然是江東世家,但他和蜀漢方面的聯繫一直很緊密,有很多東吳的機密情報,就是從張溫這邊流傳到蜀地去的。

這不是什麼秘密,其實孫權知道的一清二楚。

之前不動張溫,除了張溫是江東四大世家之一,張氏的家主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那時候的東吳,並沒有打算跟蜀漢徹底翻臉,留着張溫,到了必要時刻,可以用來緩和雙方的關係。

但現在,江陵一戰過後,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皮了,那麼張溫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只是流放張溫而不是選擇直接殺掉,還是孫權考慮到本土世家的態度,放了張溫一馬。

這麼一升一放之下,孫權的制衡手段盡顯,進一步鞏固了皇權。

而之後,孫權幹了第二件事情。

成立了校事府,任命呂壹爲校事府校尉。

這本身不是什麼引人矚目的任命,呂壹在江東名聲不顯,孫權提拔他也不過是一介校尉,低級武官,本來是沒什麼人在意的。

但當這個校事府成立以後,做的第一件事,頓時讓東吳的羣臣們察覺到了實情的不對勁。

呂壹上表彈劾建安太守鄭胄,理由是驕橫跋扈,爲禍地方.到這裡,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他呂壹是什麼地位,鄭胄是什麼地位,一個呂壹彈劾鄭胄,根本就是螞蟻碰大象。

真正讓羣臣察覺到事情不對勁的地方,是在於孫權的反應——孫權直接下令將鄭胄免職收監,押回建業。

這事兒就離譜了。

就算因爲呂壹的彈劾,孫權要問責鄭胄,那也應該先派人去建安郡覈實鄭胄的罪行,看看是不是真的驕橫跋扈,爲禍地方纔對.哪有問都不問,直接免職收監的?!

更別說,呂壹和鄭胄之間也有仇隙,當年呂壹的門客在建安犯罪,鄭胄一點面子沒給呂壹,直接把門客殺了.呂壹彈劾鄭胄,這事兒怎麼想都覺得有貓膩,孫權怎麼會選擇這麼簡單粗暴的做法?!

很明顯,這不是呂壹一朝小人得勢,要收拾鄭胄.真正要收拾鄭胄的人,是孫權,呂壹不過是一個工具人而已。

爲此,東吳羣臣,大多默不作聲,只有陳表仗義執言,親自上書給孫權,力保鄭胄。

而就在這個時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孫權又把鄭胄給放了。

這個操作,讓東吳大部分臣子有點摸不着頭腦到底是孫權要收拾鄭胄,還是呂壹這個小人在從中作梗,誣告鄭胄?!

這個事兒吧,除了那些從政經驗豐富的老狐狸,比如說張昭,顧雍,步騭等人外,其他人都沒看清楚.說白了,就是孫權又在玩制衡的那一套了。

之前剛剛敲打了一圈江東本土世家們,現在,孫權要藉機警告一些東吳的淮泗集團老臣,但是呢,又不想揹負罵名,所以才讓呂壹這個小人衝在最前面,自己在後面遙控局面。

果不其然,時間間隔不到一個月,呂壹再次彈劾廬江太守刁嘉,罪名卻是貪污受賄。

笑死,廬江刁氏雖然不及周氏那麼顯赫,可人家唯一的優點就是家裡有錢.刁嘉會貪污受賄?!

這個一看就很兒戲的罪名,孫權直接就信了,同時派出了校事府士卒奔赴廬江,親自把刁嘉給押送回了建業。

這次東吳羣臣都沒人說話了。

老狐狸們知道孫權這是在藉機削弱淮泗功勳集團的影響力,而看不明白這一點的人,因爲鄭胄的事情有些拿捏不定,同樣也不敢說話。

只有侍中是儀堅持替刁嘉辯解,哪怕因此惹怒了孫權,依然不改自己的言辭.最後孫權不得不再次下令,釋放了刁嘉。

這麼一來,一羣看不明白事態發展的人,全都認定,是呂壹小人從中作梗,中傷大臣.而看的明白的人,大概都明白,淮泗功勳集團,有麻煩了。

鄭胄不過是試探而已,而刁嘉.刁嘉如果被治罪,那事情還好說,現在孫權放了刁嘉,那麼下一個人,可就不是一郡太守能解決問題的了。

果然,下一次,呂壹直接把苗頭對準了東吳的驃騎將軍,冀州牧,步騭,步子山。

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94章 違令第372章 密謀第1067章 戰長沙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871章 滲透戰第503章 誰謹慎?!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071章 重整第743章 人事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64章 博望之戰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46章 去成都第51章 亂世人心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45章 初成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638章 身後事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12章 甄城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33章 親事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156章 曲轅犁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619章 誤判第358章 戰與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058章 過江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959章 中計第437章 街亭第292章 軍令狀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208章 投降?!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15章 察覺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599章 突破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506章 等第494章 違令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9章 寇封第609章 到來第1006章 開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725章 開春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863章 突圍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243章 爭議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91章 準備退路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56章 學藝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86章 搶攻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54章 曹操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54章 冠禮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03章 誰謹慎?!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
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94章 違令第372章 密謀第1067章 戰長沙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871章 滲透戰第503章 誰謹慎?!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071章 重整第743章 人事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64章 博望之戰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46章 去成都第51章 亂世人心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45章 初成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638章 身後事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12章 甄城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33章 親事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156章 曲轅犁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619章 誤判第358章 戰與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058章 過江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959章 中計第437章 街亭第292章 軍令狀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208章 投降?!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15章 察覺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599章 突破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506章 等第494章 違令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9章 寇封第609章 到來第1006章 開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725章 開春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863章 突圍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243章 爭議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91章 準備退路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56章 學藝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86章 搶攻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54章 曹操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254章 冠禮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03章 誰謹慎?!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