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

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

嘛,從二爺的反應看,這年頭,果然是沒有軍令狀這個東西。

軍令狀這個東西的起源,因爲資料太少,基本無從考起,只知道最早是明清小說話本中的東西。

具體歷史上有沒有這個玩意兒,還真的不知道。

不過張溪稍微解釋一下,二爺就能明白軍令狀是什麼意思。

就是一種具體的作戰內容,獎懲措施,雙方簽字畫押認可的文書而已。

二爺倒是敢立這個東西,但問題是,二爺自己就是主帥,他要跟誰保證自己能完成這個任務,完不成的話又有誰來懲罰他?!

張溪笑眯眯的說了兩個字——“主公”。

二爺臉色變幻了很久,最終消停了。

張溪其實就是變着法的告訴關羽,你身爲一方鎮守,身上肩負的是主公劉備對你的信任和期許。

如果現在你還是絕北道時期的關羽,身上無牽無掛,那伱去好了,張溪真不攔着。

但現在,你身負主公對你的重託,荊州之地的安危都寄託在你一個人身上,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謹慎小心,不要冒險,然後再考慮完成主公交給你的任務。

真不能由着性子胡來。

如果跟關羽直接這麼說,關羽的性子,真可能不當一回事,因爲二爺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

但張溪擡出劉備來,讓關羽自己去想通,比張溪這麼勸說要有用的多。

隔天,二爺臉色依然陰沉,但並沒有再提什麼去阻擊曹軍的事兒,而是繼續指揮投石車砸牆攻城。

而這一砸,直接砸了三天。

上午砸完下午砸,砸的滿寵恨不得直接殺出城去,跟那些投石車同歸於盡。

然後于禁就到了。

在關羽進攻樊城快一個月的時候,于禁終於率領七軍,三萬餘人,抵達樊城以北十里處。

于禁沒有直接進入樊城,而是就地戒備,在城外立寨,跟樊城成犄角之勢。

做完這些,于禁纔派人前往試探關羽的營寨,以及聯絡樊城守將滿寵。

關羽在察覺到于禁帶領七軍到來了,也沒有再派出投石車繼續攻城,而是讓張溪把投石車先藏到營地之內,親自率領一軍,前來查探于禁的營地。

于禁聽探馬回報說關羽親率一軍前來查探,在營地內登高觀察了一下,發現關羽只帶了千餘兵馬,當下知道關羽不是來進攻的。

爲了不墮了軍中士氣,于禁也命人點起一千軍馬,出營寨,跟關羽對陣。

不是要打架,只是單純的兩軍交戰前,雙方主帥見面敘舊。

于禁跟關羽,那可是老交情了。

當初關羽在許都住過一段時間,跟于禁有點交集,而於禁後來也在新野住過一段時間,雖然那時候關羽去了樊城守衛,但于禁是被關羽在戰場上擒獲的。

所以嘛,敘敘舊,同時也是探聽一下對方的虛實。

這算是戰場禮儀,雙方主帥見面說點狠話,激勵一下士氣而已。

兩人其實也沒說什麼,甚至還互相放了“戰場之上,勝敗不饒”之類的狠話但許褚不懂這些啊。

他覺得吧,關羽就帶了這麼點人來,咱們有三萬多人,咋就不能一哄而上,直接斬殺關羽了事呢?!

于禁知道許褚的能力,更知道這位的腦子從來都是一根筋,連夏侯惇要見曹操也敢攔說好聽點是忠心可嘉,但說難聽點,這人就沒有多少腦子。

再加上跟許褚也是多年的同僚了,于禁也不會因此嘲笑許褚,而是耐心的跟許褚講了一下,這年頭戰場上一些不成文的規矩。

如果當時發動對關羽的襲擊,不說能不能留下關羽,傳出去的話,他于禁以後也別上戰場了,會被人笑話死的。

許褚雖然一根筋,但終究不是弱智,聽完于禁的解釋後,許褚終於回想起來,好像以前曹操也是這麼幹的,當時護衛在曹操左右,保證曹操安全的人,就是他許褚。

然後許褚又跟着抱怨了,說于禁太大意了,作爲一軍主將,這種事情怎麼可以那麼冒險呢,當時就應該叫上自己,保護于禁,免得對面關羽不講武德發動突襲。

于禁那個無語的.那是關羽,別人會不講武德,但關羽絕對不會的。

但許褚總也是好心的爲自己考慮,于禁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好生安慰了一下,把許褚打發走,然後坐下來思考問題。

曹操派遣于禁來樊城,顯然不僅僅是讓于禁來填補樊城守城兵力的.三萬多人,樊城可塞不下。

于禁的主要目的,還是要擊退關羽,最好是能短時間內就擊退。

于禁之前一直跟隨曹操統兵,很清楚現在曹操的處境。

現在的曹操急着要去長安坐鎮,給夏侯淵鎮守後路的同時,也要給夏侯淵派去援軍。

可現在的情況,先是許昌有人造反,接着又是關羽進攻襄樊,等曹操剛做出應對,宛城侯音又叛亂.這麼多事情,曹操根本走不開。

而這些事情中破局的關鍵,就在於關羽進攻襄樊這一條線上。

只要擊退了關羽,襄樊保住了,區區侯音,不過是小跳蚤而已,隨時可以撲滅。

因此,曹操一下子給了自己三萬多人,目的就是要擊破關羽。

這也是爲什麼于禁在樊城外紮營,而不是進駐樊城協助防守的原因。

于禁想要用曹軍擅長的野戰,擊破關羽的荊州軍。

這還真的不是于禁自大,論戰力,確實曹軍是天下獨一檔的。

沒看到東邊的孫家,派了兩個不知所謂的宗室將軍,率領兩萬多人,硬是連合肥城的邊都沒摸到,就被張遼給直接阻攔在了合肥以外了麼。

論野戰,曹軍真的是強。

而且這次,于禁還帶來了不少的騎兵,關羽那邊,除了偵騎外,全都是步兵,兵種上都佔據絕對的優勢。

因此,于禁的想法,是跟關羽野戰,爭取先擊破關羽,然後圍攻關羽的營寨,最後逼迫關羽從水路退走。

大概的方略是定下來了,但怎麼排兵佈陣,于禁還是要考慮一下的。

畢竟對方是關羽,首先中軍本陣的防禦,肯定是要加強的。

得防一手關羽復刻白馬之戰,突入中軍本陣,再來個斬首而還。

其次,于禁還得考慮一下許褚的問題。

曹操讓許褚這次協助自己作戰,很明顯就是要給許褚一個立功的機會,所以先鋒肯定是要許褚當的.但這卻是于禁最頭痛的事兒。

許褚這個人,別看他也算久經戰陣了,但他真的沒有領兵作戰的能力。

而先鋒這個職位很重要的,先鋒的進攻成敗,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本軍的士氣,不是智勇之將,根本擔不起先鋒這個職責。

許褚嘛,勇倒是夠了,但智力算了,還是不要估算比較好。

于禁很不放心讓許褚擔當先鋒,但曹操的用意于禁有非常清楚,這個先鋒卻又是非許褚不可只能硬着頭皮安排了。

萬幸這次是直接跟關羽兩軍對峙,不是要讓許褚逢山開路遇水填橋,智力層面的要求,可能真沒有那麼高。

十天後,于禁安排許褚作爲先鋒,率領三千騎兵部隊,前往關羽營地挑戰。

于禁已經想的很好了,關羽方基本都是步卒,所以于禁給許褚安排了三千騎兵.即使面對關羽軍一萬士卒的軍陣,只要騎兵衝起來,也休想攔住許褚。

再加上許褚本人武勇方面是沒問題的,所以這第一次出場,只要許褚不是腦子發熱的去跟關羽單挑,就應該不會有失敗的可能。

至於爲什麼要等十天.于禁也不想的,但荊州這個地方的氣候,挺奇怪的。

都已經七月底八月初了,怎麼就突然下起了大雨,一下還是三四天的。

剩下的六七天時間,于禁一直是在等地面乾燥,畢竟是騎兵衝殺,太過泥濘的地面,也會影響騎兵衝殺的速度的。

好在現在還在夏天的尾巴,雖然天氣時不時的會下點暴雨,但氣溫高,總算能找到合適的時機進軍。

因此,在第十天的時候,天氣徹底放晴,于禁看看地面也沒有那麼泥濘了,趕緊讓許褚率領三千騎兵,前往關羽的營寨前挑戰。

而關羽呢,他就等着許褚過來挑戰呢。

(本章完)

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197章 退守第657章 疑兵計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27章 一箭第265章 蝗災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631章 單挑第812章 擊潰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2章 軍中嬉戲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834章 追擊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254章 冠禮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908章 請帖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047章 南征第5章 上任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01章 收降第941章 誤判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882章 破城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81章 右扶風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215章 劉循第957章 天意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15章 察覺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583章 搶時間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177章 決斷第171章 聯姻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737章 爭(二)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59章 聯姻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15章 退敵第297章 不合第784章 調整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11章 過江第742章 歲月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33章 親事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494章 違令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
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197章 退守第657章 疑兵計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27章 一箭第265章 蝗災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631章 單挑第812章 擊潰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2章 軍中嬉戲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834章 追擊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254章 冠禮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37章 一顧茅廬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908章 請帖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047章 南征第5章 上任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01章 收降第941章 誤判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882章 破城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81章 右扶風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215章 劉循第957章 天意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15章 察覺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583章 搶時間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177章 決斷第171章 聯姻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737章 爭(二)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59章 聯姻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15章 退敵第297章 不合第784章 調整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11章 過江第742章 歲月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33章 親事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494章 違令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