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投降?!

曹爽現在心情很糟,非常的糟.大概就跟一千多年後的某個末代君主一樣的糟糕。

今日朝會上,曹爽按照自己的計劃,在商議如何阻擋蜀賊進犯鄴城的時候,安排了一箇中級官員出來,稍微的提了一下遷都幽州,暫避鋒芒的事兒.結果這位官員纔剛剛起了一個頭,就被七八個高官集體呵斥,後來直接被衆人打出了大殿。

那架勢,如果不是大朝會,諸位大臣要顧及身份,這名中層官員都不一定有命能走出大殿。

朝臣們這個態度,頓時讓曹爽意識到,自己想要帶着天子去幽州的想法,會面臨多大的壓力。

甚至曹爽一度自己都轉變了想法,在朝議恢復後,問起朝廷衆臣有沒有堅守鄴城,擊退蜀賊的良策。

結果,剛剛還氣勢洶洶,把人打出大殿的那幫大臣們,一個個都開始縮頭縮腦,不說話了。

給曹爽氣的,差點當場破口大罵。

合着你們這些人,遷都之議羣情激奮,退敵之策並無半分.說到底,不就是都不願意承擔丟棄國都,避敵逃亡的罵名麼!!!

可問題是,這都什麼時候了,蜀賊北路軍主力距離鄴城不過兩百餘里,哪怕一路緩慢行進,也不過是五六天的時間就能兵臨城下了。

哪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跟你們這幫拖後腿的朝臣們來回扯皮,再不走,可就真的走不了了。

曹爽第一次對朝政的拖沓,產生了由衷的痛恨這是他自戰事開始以來,第一次希望儘快做出決斷的時候。

就在曹爽打算不管這些所謂的大臣,直接進宮去說服太后,以太后詔命的形勢強行推動遷都幽州的時候.曹羲回到了鄴城。

曹羲這次回來,還不是大張旗鼓的回來,而是秘密回到鄴城,回到了曹爽的大將軍府,然後讓曹爽的心腹直接去通知曹爽,說是有要事相商。

而所謂的要事,就是曹羲希望勸說曹爽,打開鄴城,投降季漢。

曹爽見到三弟安然無恙回來,那自然是高興的,但一聽曹羲回來的用意,頓時臉色大變。

身爲大魏的託孤重臣,輔政大將軍,同時又是曹氏宗親,怎麼可能背叛大魏,選擇背主投降?!

再一個,以蜀賊和曹魏之間的關係,曹魏和蜀賊之間,是不存在任何投降的可能的。

蜀漢的立國基礎是興復漢室,因此,對於曹魏,直接是斥責爲篡國的亂臣賊子.你見過哪家代表正統的政權,會對篡奪皇權的亂臣賊子心慈手軟的?!

而曹魏這邊的立國基礎是受禪代漢,是順應天理民心,對於蜀漢方面,一直是認定爲地方野心之徒不奉詔命,叛亂割據。

因此,曹魏這邊如果滅了蜀漢,是有可能接受蜀漢投降的,但蜀漢那邊出於立國基礎,一旦滅魏,肯定是不會放過曹氏宗族諸卿的。

這也是曹爽從來沒有想過投降這個選項的真正原因.選不選投降,都是死路一條。

可這次,曹羲卻帶回來了一個消息,給了曹爽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曹羲被鄧艾俘虜後,並沒有被鄧艾直接處死,而是被鄧艾接見了。

而鄧艾的目的,就是要勸降曹羲,然後通過曹羲,跟曹爽取得聯繫,許以好處,勸降鄴城。

實話實說啊,曹羲當時聽到鄧艾這個說法的時候,也一樣是震驚的無以復加.曹羲的想法和曹爽其實是一樣的,都不認爲蜀賊會輕易放過曹氏。

但鄧艾不僅願意勸降,而且給出的條件吧,曹羲聽着還挺激動的。

鄧艾表示,如果鄴城願降,曹魏天子曹芳可以封公,遷往長安居住,曹爽兄弟四人皆可封侯,其餘曹氏宗族成員可以退往譙縣居住,大漢朝廷不予追責。有一說一,光這一條,就足夠讓曹爽動心了。

這個條件,曹爽並沒有懷疑他是假的,畢竟這種帶有官方性質的勸降條件,肯定不是鄧艾這個徵北將軍能給的出的.如果沒有蜀漢朝廷的背書,沒有諸葛亮的首肯,打死鄧艾都不敢輕易許諾。

而鄧艾給出的條件,也確實豐厚,不僅有安置曹芳的位置,對於曹爽四兄弟和曹氏宗族成員,都做出了相應的安置。

當然,重點是,如果接受了鄧艾的建議,曹爽四兄弟雖然肯定無法有如今的權勢了,但是吧,不僅不用擔心生命威脅,還能封侯,保住榮華富貴.其實也不是不能考慮的嘛。

當然,促使曹爽心動的最大原因,還是如今的局勢已經到了很難挽回的地步了。

蜀賊還有五六天的時間就兵臨城下了,而鄴城如今無兵可守,就算不答應鄧艾的勸降條件,肯定也撐不過十天。

而曹爽自己提議的遷都幽州的計劃,在朝堂上又遇到了這麼大的阻力由不得曹爽不多想啊。

真當曹爽不知道那幫朝臣在想什麼嗎?!

這些朝臣,如果這時候支持遷都,就要擔負起失守國都,怯敵避戰的罵名,而如果反對遷都,他們反而能落下忠心直諫,守衛國都的好名聲。

至於鄴城是不是會失守,失守後他們的下場如何,他們根本不擔心。

反正誰來當皇帝,都必須要用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人來管理國家,他們根本不擔心自己家族將來的利益問題。

甚至於,隨便在家族中挑出一兩個人來,擺出一副“心懷故國,不仕新朝”的架勢,再找人互相吹捧一下,不僅能夠收割一波好名聲,還能掩護族內其他子弟入仕。

大魏的存亡,曹氏和夏侯氏的生死,他們真的會很關心麼?!

憑什麼這幫朝臣們一個個的都給自己找好退路,而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宗族的人,就一定要爲國赴死?!

曹爽當然是不想死的,否則他也不會絞盡腦汁的想出遷都暫避鋒芒的主意,但如今,曹爽又多了一個投降蜀漢的選擇當然要細細琢磨一下咯。

而這事兒,曹爽並沒有選擇跟自己的那幫心腹商議,畢竟事關重大,那幫玩意兒沒一個能幫得上忙的不說,還都是外姓人曹爽找來商議的人,是曹宇和夏侯和。

這兩個人,都是妥妥的自己人.夏侯氏和曹氏幾百年互相通婚,早就等於是一家人了。

曹宇和夏侯和在乍聽曹爽的說辭後,同樣是震驚不已。

一方面,是震驚曹爽居然找他們倆來商量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雖然是密議,外人不知,但找他們倆商議,本身就說明了曹爽有這方面的想法了。

另一方面,曹宇和夏侯和也沒想到,蜀賊方面給出的待遇,居然這麼高這完全不是要趕盡殺絕的意思啊。

再結合這些日子以來局勢的發展,以及朝中那幫吵吵鬧鬧沒個定論的朝臣們.兩人居然意外的能理解,爲什麼曹爽要找他們來商量這個事情。

當然,能理解曹爽的用意,但不代表兩人同意投降說實話,比起投降蜀賊,他們還是覺得曹爽那個遷都幽州的方法更靠譜一些。

雖然這麼做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吧,身爲大魏宗親,在這種時候不爲大魏拼命一把,反而選擇束手就擒,那真的是太對不起歷代先帝恩遇,對不起祖宗了。

再一個,鄧艾給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讓兩人也不敢輕易相信.萬一蜀賊真的冒天下之大不韙,出爾反爾了,他們可怎麼辦?!

所以啊,兩人還是力勸曹爽,三人一起先進宮,嘗試去說服太后同意遷都要是太后不同意遷都,那再考慮投降的事情也不遲。

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619章 誤判第871章 滲透戰第905章 同行第518章 二將第502章 重想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773章 刻板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09章 談崩第906章 安撫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192章 中計了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33章 誘餌第256章 鍊鐵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86章 搶攻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931章 勸說第709章 異動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04章 邀約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5章 上任第150章 蘄春第363章 議策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96章 合議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012章 誘敵第215章 劉循第180章 迎親第232章 鹽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606章 回軍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810章 勸降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159章 分工第1072章 丁口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25章 尋仇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813章 撤軍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400章 夜襲第5章 上任第13章 吹牛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665章 突圍第808章 添油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44章 議事(一)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715章 救災第41章 應對第356章 五虎將第914章 壓力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147章 破關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267章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272章 應對第918章 商議四伐
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619章 誤判第871章 滲透戰第905章 同行第518章 二將第502章 重想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773章 刻板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09章 談崩第906章 安撫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192章 中計了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833章 誘餌第256章 鍊鐵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86章 搶攻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931章 勸說第709章 異動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04章 邀約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5章 上任第150章 蘄春第363章 議策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696章 合議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012章 誘敵第215章 劉循第180章 迎親第232章 鹽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606章 回軍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810章 勸降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159章 分工第1072章 丁口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25章 尋仇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813章 撤軍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400章 夜襲第5章 上任第13章 吹牛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665章 突圍第808章 添油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44章 議事(一)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715章 救災第41章 應對第356章 五虎將第914章 壓力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147章 破關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267章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272章 應對第918章 商議四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