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草船借箭

第116章 草船借箭

張溪在十日內造成十萬支箭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抄襲老秦人的流水線作業而已。

當年大秦的軍械供應,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做到了軍備齊整,讓秦軍不愁軍械之用。

一名工匠製作一支箭可能需要半天的時間,那是因爲從削箭桿開始到最後箭支成型,都需要佔用這個工匠的時間,效率自然不高。

但你讓五千士卒別的啥也不幹,就專門削箭桿,恐怕一天就能削出兩三萬箭桿出來,如果再來各五千人專門製作箭頭和箭羽,再來個兩千人專門組裝.十天造十萬支箭,真的不是不可能。

就這,還是張溪考慮到士卒沒有制箭經驗,前期可能產生大量不合格箭矢,否則的話,可能五六天就能造完。

當然,這只是理論狀態,實際如何也得試了才知道,但這總是一個說出去能讓人信服的辦法。

而且周瑜一共就只有五萬多士卒,一下子被調走三分之一去造箭,還一造就是十天.打死周瑜都不可能同意,說不定這事兒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諸葛亮聽完了張溪的辦法後,當時臉色就不太好看。

真不怪諸葛亮,他確實不知道老秦人還有這種流水線作業的方式。

畢竟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獲取知識只能通過書本,而漢朝的書,很少會有人去記載秦朝的軍械是怎麼製作的。

後世如果不是兵馬俑的發現,現代很多人也不知道秦朝就有流水線作業了。

可諸葛亮一聽說這個流水線作業,再加上張溪說是秦朝就有的當時就後悔了。

特麼早知道自己就不要那麼嘴快,爲了裝逼非說什麼三天就夠了如果真的按照張溪的說法去做,能不能造出來十萬支箭不一定,但大概率能逼得周瑜收回造箭的要求。

畢竟,周瑜不可能讓三分之一的軍力浪費在造箭上,而張溪的辦法聽起來還真的可以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到時候違令的就是周瑜,不是他諸葛亮了。

可惜,現在沒轍了,自己說的三天期限,只能自己含淚扛了。

造箭是不行了,還是得借箭。

只是諸葛亮也很好奇,張溪似乎一點都不着急自己能不能借來箭,他自己這會兒心裡都沒底呢。

畢竟借箭能不能成,先決條件是江上會不會有大霧。

冬天的長江,起霧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凌晨的那段時間,長江上幾乎每天都有霧氣籠罩。

但諸葛亮要得是大霧,那種能見度不超過十米的大霧,這樣才能降低借箭的風險。

這個諸葛亮都有點不敢保證,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因此,諸葛亮也沒有藏着掖着,當下就把自己的計劃,跟張溪一起商量起來。

諸葛亮的計劃張溪自然早知道,就是利用大霧垂江,曹軍不敢輕出的緣故,用草人做兵,稻草覆蓋滿船身,靠近曹營水寨,前去“借箭”。

但這裡面張溪還是有幾個小問題的。

當然,不是萬一曹軍用火箭這種蠢問題這年頭除了張溪用火箭嚇了一次李典外,就沒有大規模使用火箭的習慣。

而且這年頭的火箭屬於特種箭支,造價很貴的,一般都用來引火,誰會拿來射人。

張溪主要想問的是

“曹操生性多疑,大霧垂江不敢輕出”張溪想了一下,問道,“此言雖然有理,但終究只是猜測,若曹軍真的出寨迎敵,我等豈不是束手就擒?!”

對吧,萬一曹操頭鐵,或者這會兒蔡瑁張允沒讓曹操給咔嚓了,他們也熟知水文天氣,出寨迎戰怎麼辦?!

諸葛亮卻搖頭,解釋道,“彼若真出,我等便撤回南岸.現今西北風盛行,又有大霧彌江,曹軍必不敢輕易追擊。”

“呃萬一他要真的敢追過來了呢?!”張溪有些擡槓的問道。

諸葛亮則笑着,說道,“這便是我讓江夏近半水軍跟隨的緣故。借箭,只需小船二十隻便足以,剩餘水軍在後路埋伏,彼若追至,則殺出.雖不能獲衆,但少許箭矢總能收穫。”

張溪想了下,好像也對怪不得諸葛亮這次要了近半江夏水軍,足足六七十艘戰船呢。

只是

“若如此,亦不得十萬之數,那周瑜真要按軍令狀行事”張溪擔心的提醒着諸葛亮。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故此,隔夜再令江夏水軍出陣,依然是以草人爲兵,稻草裹覆船身,前往曹營水寨前擊鼓。彼時曹軍憂慮江上伏兵,當不會再出,只會以弓箭退敵,則我無憂矣。”

好傢伙,原來諸葛亮的借箭,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整套的計劃啊。

曹軍不出時是什麼安排,曹軍追出來時是什麼安排,諸葛亮都考慮到了完全不是羅貫中寫的那樣,就小船二十隻出發借箭。

“現在唯一所慮者.不過是江上霧氣如何,若連續兩日皆是薄霧,曹軍能窺得我等虛實,則此計亦不可用也!”諸葛亮對着張溪感嘆道。

可張溪能說啥,難道告訴諸葛亮,現在是演義線抽風,你有羅貫中罩着,沒事兒。

只能安慰一下諸葛亮,然後陪着諸葛亮一起喝酒,等着魯肅協調的江夏水軍到位。

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對二十艘戰船進行了改裝也就是江南地區種植稻米的面積比較大,否則要找這麼多稻草也是真的不容易。

改裝完畢後,諸葛亮留魯肅在船上喝酒,一直等到後半夜,大江上起霧了,諸葛亮才吩咐陳就開船,前往江北曹營。

這時候的魯肅並沒有跟演義線裡那樣驚慌失措,只是有些愕然。

但隨後,魯肅看了一下大江上越來越濃的霧氣,再看看船上的稻草人和船四周覆蓋的稻草,頓時已經明白了諸葛亮的打算。

隨即,魯肅拉着諸葛亮,問了一大串跟張溪類似的問題。

借箭這事兒,本身不難想象,真正麻煩的,是如何把這事兒給辦成了。

而魯肅聽完了諸葛亮的所有安排,再想想諸葛亮在周瑜提出督造箭矢後卻說三天可以備齊頓時肅然起敬。

這說明諸葛亮在周瑜提出要求後,瞬間就想到了借箭的方式,而且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作戰計劃,這纔是真正讓魯肅佩服的地方。

反正他魯肅做不到。

不是想不出借箭的主意,而是不可能這麼快的就能想到,還能把事情想的這麼周全。

魯肅一直到江上起大霧才隱約猜到點諸葛亮的計劃,之前諸葛亮在船上覆蓋稻草和用草人做兵的時候,魯肅還始終摸不清狀況呢。

現在嘛.魯肅也是膽子大,跟諸葛亮和張溪一起就安坐在船艙內,坐看諸葛亮草船借箭。

很快,陳就指揮的草船就靠近了曹軍水寨,引起了曹軍的注意。

而這時候,大江之上的霧氣很濃,濃到張溪透過船中的窗戶望出去,甚至看不到自家的戰船在哪兒。

能見度十米都不到,在江面上,就跟瞎子沒什麼區別。

就這種情況下,別說曹操,就是蔡瑁張允都不敢輕易出寨迎擊。

諸葛亮一看老天這麼配合,當即讓軍士開始擊鼓吶喊,鼓譟聲勢。

而對面曹軍水寨也不甘示弱,沒一會的功夫,一大堆箭矢就此襲來。

曹操真的不愧是家大業大的,那個箭矢跟不要錢似的往江面上撒,鬧得張溪趕緊關閉船上艙門,省的萬一飛進來一支流失,把自己當場給交代了。

船艙外矢箭如雨,船艙內三人則樂呵呵的互相敬酒,順便吐槽一下曹軍.這也太敗家了,弓箭白送啊。

等到船艙外傳來的敲擊聲小一點了,張溪才小心翼翼的打開艙門,查看一下艙外環境,然後令傳令官用火把通知附近船隻上的軍士也從船艙裡出來,繼續鼓譟吶喊,等箭矢又密集了,再躲回船艙去。

就這麼一來一往了三四回,天色也漸漸亮起,江上大霧開始消散,張溪再次出艙查看的時候,發現船身上已經插滿了箭矢,就跟一隻在江面上的大號刺蝟一樣。

粗略的估計了一下,一艘船上大概有五六千箭支,如果二十艘戰船上都是這樣的話,那麼十萬支箭已經齊了。

而且這些箭矢,基本都完好無損,甚至都不需要更換箭桿就可以直接使用。

這年月的箭矢,北方多爲脆木所制,南方多爲竹條所制,都比較輕便,但也比較脆,一般來說是無法重複利用的。

因爲箭矢的動能加勢能,讓箭矢在觸碰到硬物後,會因爲反作用力導致部分箭桿出現裂痕,再次使用會讓箭矢的射程和威力都下降。

但諸葛亮這次借箭用的是草人,船身也用稻草覆蓋,導致箭矢的動能和勢能都被柔軟的稻草吸收,並沒有受到什麼反震之力,箭桿基本都完好無損,大部分箭矢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諸葛亮和魯肅也出船查看,看到如此完好的箭矢,諸葛亮也相當的滿意。

“傳令,收兵回營!”諸葛亮志得意滿的大手一揮,就下了軍令。

但張溪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趕緊的對諸葛亮說道,“軍師.不想跟曹操說點啥麼?!”

諸葛亮和魯肅都很奇怪的看着張溪,甚至魯肅問道,“元長,我等與那曹賊,又有何話可說?!”

不是不打算搞一波心態就走麼?!

張溪看看諸葛亮和魯肅,發現這倆依然懵懂,只好湊過去,對着兩人說道,“我等借了曹軍十萬箭矢不道謝,與禮不合吧?!”

諸葛亮和魯肅聞言也是一愣,然後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尤其是諸葛亮,指着張溪,忍不住笑着說道,“元長啊元長,未曾想,你竟如此.也罷,傳令將士,齊聲高呼“謝曹丞相贈箭”,然後撤軍。”

張溪那個納悶的.我怎麼了?!這本來就應該是伱的臺詞啊!

不是,怎麼感覺好像我替這個腹黑諸葛背鍋了?!

(本章完)

第462章 突破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71章 博弈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58章 戰與和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910章 水戰第78章 開始練兵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33章 親事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906章 安撫第503章 誰謹慎?!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225章 處置第940章 大變故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48章 出巡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626章 敗退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89章 置地第272章 應對第938章 求戰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812章 擊潰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018章 陸凱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228章 練兵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15章 劉循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123章 撤軍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94章 違令第88章 被圍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13章 撤軍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425章 尋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39章 變故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646章 議事(三)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867章 定性第1020章 兜圈子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1章 衝陣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883章 嚇退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706章 拖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
第462章 突破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71章 博弈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58章 戰與和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910章 水戰第78章 開始練兵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33章 親事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906章 安撫第503章 誰謹慎?!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225章 處置第940章 大變故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48章 出巡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626章 敗退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89章 置地第272章 應對第938章 求戰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812章 擊潰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018章 陸凱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228章 練兵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15章 劉循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123章 撤軍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94章 違令第88章 被圍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13章 撤軍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425章 尋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39章 變故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646章 議事(三)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867章 定性第1020章 兜圈子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1章 衝陣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883章 嚇退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706章 拖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