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重想

第502章 重想

有一說一,夏侯楙這個人,確實不足爲慮,這人連治家都治不好,還能指望他有多少治軍的能力麼?!

有些事,真的是可以以小見大的。

可夏侯楙雖然蠢,不代表陳倉道沒有什麼能人。

歷史上諸葛亮二伐出陳倉道的時候,也沒有覺得陳倉道有多難打,但偏偏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郝昭給擋在了陳倉道數月,最後不得不糧盡而退。

是,現在郝昭已經是自家人了,還堅守着上邽城.但萬一再冒出個什麼王昭,李昭來,這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對吧?!

雖然夏侯楙是姓夏侯沒錯,但這個時候的夏侯楙還不是後來那個總鎮雍涼數年的大都督,他只是一個戰場新丁,天知道曹真有沒有給夏侯楙留下什麼幫手?!

夏侯楙是傻子不用問,但萬一曹真留了一個名將之資的人輔佐夏侯楙,以陳倉道的險峻程度以及陳倉關隘的堅固程度,那地方要快速攻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嗯,必須要把陳倉道口的守將情況徹底搞清楚才行。

其次吧.

“士元兄欲繞後切斷曹軍聯繫,不知以攻略何出爲要?!”

張溪這麼問龐統。

是吧,既然要切斷渭水曹軍和長安的聯繫,又要能擋住渭水曹軍的反撲,肯定要有一個合適的切斷點才行.總不能跟曹軍野戰吧?!

而關於這一點,龐統當然考慮好了,因此他直接在地圖上點了一下,說道,“眉縣!”

這話一出,張溪和諸葛亮互相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和擔憂。

這次不需要張溪說話了,諸葛亮直接就反駁道,“士元兄不可。眉縣乃長安屏障,亦是渭水曹軍屯糧之所,豈能無備?!若攻眉縣,一時難下,渭水曹軍再反噬,突襲之軍豈不是如魚入網,安能得全?!”

真不怪諸葛亮這麼說,實在是眉縣這個地方,歷來都是關中最重要的幾個防守節點之一。

眉縣在渭水東岸沒錯,但眉縣的對面,就是五丈原,而五丈原正對着的地方,就是褒斜道口。

而且眉縣距離隴山道,褒斜道,陳倉道三地都比較近,如果關中要據敵於外,那麼眉縣就是最好的屯糧之所,而且能及時供應三地.這麼重要的地方,怎麼可能沒有防備。

曹真不是傻子,這麼簡單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而且就算曹真犯傻了,張郃,郭淮這兩世之名將也不可能犯這麼缺心眼的錯誤,連糧草囤積點都不安排人保護。

哪怕是袁紹,好歹也派了一個烏巢酒神淳于瓊看守屯糧點呢,曹真,張郃,郭淮這三個人加起來,總不能連個袁紹都不如吧?!

要偷襲陳倉道,搞清楚陳倉道內的虛實,倒也不是太難,但你要讓人突襲眉縣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這下張溪都不可能幫龐統說話了,畢竟突襲眉縣這種事兒,成功率太低了。

固然,一旦成功偷襲眉縣的話,渭水的三路防守曹軍的退路都會被徹底切斷,可以輕易攻取五丈原,散關等地,進而窺視武功縣,威脅長安.但眉縣真沒那麼好打的。

儘管龐統一再強調什麼“攻其不備未必不能成事”,但張溪,諸葛亮,黃權都搖頭反對,堅持按照原計劃,緩步進兵。

不管是出褒斜道進攻五丈原還是出隴山道襲取散關,都比從陳倉道攻取眉縣要來的容易的多。

龐統認爲“未必不能成事”,但張溪和諸葛亮都是一個德行,這倆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若不能成事”該怎麼辦。

那就不僅僅是空耗錢糧的問題,會打亂整個北伐進程的。

票數三比二,諸葛亮建議龐統,重新選擇戰略進攻路線。

龐統也是無語,他很想當面去跟劉備聊聊是,這個計劃是冒險了一點,但一旦成功的話,好處也非常大的說。

但龐統終究不是一意孤行的人,而且說實話,這個戰略構想,龐統說服法正都花了不少的功夫,這還是兩人都喜歡用奇計的份上,法正才勉強能理解龐統,選擇了贊同.現在諸葛亮和張溪都不同意的話,這個計劃就算放到劉備面前了,那也是沒法執行下去的。

龐統很不滿意,但也沒辦法。

北伐終究是一件大事,而且這次的北伐,龐統其實也知道,是劉備一意孤行爲之,現在本身也不是什麼北伐的好時機。

張溪和諸葛亮求穩的態度龐統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次各種時機都不算太好,即使不能一戰功成,但起碼也不能損失太大。

龐統只好暫時放棄自己的奇計,轉而研究常規的進攻戰略。

而常規的進攻戰略,無非是出隴山道還是出褒斜道而已。

現在劉備軍佔據了隴山道,可以調集雍州和涼州的兵力和兵力西進,同時也可以在雍州屯糧,糧草補給線雖然遠了點,但起碼都是在自家地盤內,比較安全。

但出了隴山道,還有關中雄關散關擋在前面,根據情報顯示,在散關堅守的曹將叫孫禮。

孫禮是在曹操平定幽州的時候被曹操徵辟的,歷任各地地方官吏,主要是在地方主持政務工作,唯一的領兵機會是擔任騎都尉,而對手,也只是地方山賊。

這次曹真出任雍涼都督,也帶了一部分自己的班底過來,這個孫禮,就是曹真帶過來的人,而且一上來就讓孫禮領兵駐守散關,加強對隴山道的監視。

按照情報上的分析來看,孫禮其實是文官出身,雖然散關是雄關,但這麼一個文官出身,沒啥戰陣經驗的人來守衛,起碼在世人看來,其實跟夏侯楙守陳倉沒啥區別。

而褒斜道方面,因爲陳到堅守褒斜道口,擊退了郭淮的進攻,因此劉備集團其實也可以選擇出褒斜道。

只是褒斜道險峻難行,糧草運輸不便,如果以這個地方作爲大軍的主攻方向的話,糧草運輸是個大問題。

再者,郭淮本人雖然回到了長安,但褒斜道口的曹軍可沒有全部撤退,他們只是在郭淮副將戴陵的統領下,退到了五丈原繼續駐紮防守,如果有需要的話,郭淮也隨時可以從長安進駐五丈原,指揮全軍。

因此,兩條路,都有走的理由,但兩條路,其實都有他的困難之處。

出隴山道,好處是穩妥,散關守將沒有多少戰陣經驗,而壞處,是補給線太長,散關終究是雄關,不太好打。

出褒斜道,好處是可以繞過散關直接進入關中,壞處是運糧不便,同時對面的對手是名將郭淮。

好壞都有,但只要確定好路線輕重,用一些疑兵之計的計謀,不管是奪取散關還是佔領五丈原,其實都不是沒有可能.總比龐統那個打完陳倉道還要去打眉縣的計劃要來的可行性更高一點。

五個人湊在一起又商量了好幾天,一直到劉巴和簡雍都到了漢中,還是沒有得出結論來。

劉巴和簡雍來漢中,也是爲了北伐的事情來的。

一個要主持對關中地區的經濟戰,另一個是工部尚書,北伐需要工部協調的地方太多了。

因此,這兩人不得不提前來到漢中,爲北伐做前期準備。

簡雍雖然說也就是個掛名的工部尚書,但工部的印璽是他在掌握的,這種東西又不能輕易的交給別人,所以簡雍哪怕只是來漢中當個印璽工具人,那他也得來。

而劉巴的事兒,就比較繁瑣和重要了。

經濟戰這個東西,雖然不是沒有先例,但利用貨幣進行經濟戰,這方面的歷史記載可不多,劉巴不來漢中盯着,根本不放心。

前期的鋪墊工作,劉巴和黃權兩個人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現在的關中地區,曹魏發行的五銖錢和蜀中的五銖錢一直在互相競爭,奪取市場份額。

平民百姓是不在乎用誰家的五銖錢的,這年頭的五銖錢上面可沒有年號啥的,只要是五銖錢,份額足夠,那百姓就認。

但對於世家,以及被世家一手操控的商人來說,誰家的五銖錢,區別還是很大的。

別的不說,劉巴主持之下,往關中“走私”的蜀錦,鹽,紙張等物,都只接受蜀中五銖錢,不接受曹魏五銖錢。

這就意味着,關中世家想要獲得蜀錦等物,就必須囤積一部分蜀中五銖錢。

而有一說一,蜀中的五銖錢.好東西啊。

別的好處沒有,就突出一個分量足,比曹魏的五銖錢分量還要足。

有一說一,曹丕稱帝后,其實也很想恢復民間經濟,安定民生的,因此曹丕也下令,鑄造了一批五銖錢投放到民間去,試圖重新建立起五銖錢的信用。

但這幾十年的亂世,再加上各地軍閥肆意掠奪,民間五銖錢的缺口,根本不是曹丕下令鑄造一批五銖錢就能堵上的。

再加上之前還有董卓,郭汜之流濫發小錢,鐵錢,以劣幣驅逐良幣,民間對五銖錢的信用基本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百姓之間,基本已經恢復了以物易物的手段,只有世家之間還會有一些五銖錢交易。

而蜀中鑄造的五銖錢,因爲不缺銅的關係,分量是真的足,曹丕都不捨得這麼足額的鑄造五銖錢,因此導致關中世家對蜀中五銖錢的接受度相當的高。

如果不是因爲兩國是敵對關係,說不定現在蜀中的五銖錢都已經能在大魏的境內大肆流通了。

而劉巴這邊要求所有的交易只收蜀中五銖錢,曹魏那邊可沒有這個規定。

大家都是五銖錢,銅錢表面可沒有任何識別標記,甚至因爲蜀中五銖錢的含銅量更高,鑄造的更精美,導致蜀中五銖錢在曹魏那邊更受歡迎。

起碼在關中,確實是這樣的。

(本章完)

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51章 亂世人心第989章 戰備第1116章 伏擊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3章 反對第243章 爭議第631章 單挑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479章 看不慣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577章 接應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863章 突圍第4章 主僕第619章 誤判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736章 爭(一)第874章 杜約第68章 試探第939章 相持第270章 江東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149章 約定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407章 詐第738章 青儲第85章 守城方略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74章 王基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72章 密謀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33章 親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741章 教子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71章 聯姻第579章 調整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4章 主僕第76章 鄧艾去留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030章 另一路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425章 尋仇第640章 再見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80章 迎親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907章 南下第368章 分兵第1101章 勸降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391章 調人第381章 對外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130章 變策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155章 方案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429章 搶時間
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51章 亂世人心第989章 戰備第1116章 伏擊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3章 反對第243章 爭議第631章 單挑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479章 看不慣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577章 接應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863章 突圍第4章 主僕第619章 誤判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736章 爭(一)第874章 杜約第68章 試探第939章 相持第270章 江東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149章 約定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407章 詐第738章 青儲第85章 守城方略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74章 王基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72章 密謀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33章 親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741章 教子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71章 聯姻第579章 調整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4章 主僕第76章 鄧艾去留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030章 另一路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425章 尋仇第640章 再見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80章 迎親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907章 南下第368章 分兵第1101章 勸降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391章 調人第381章 對外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1130章 變策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155章 方案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429章 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