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江東

第270章 江東

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

江東,建業。

魯肅病重,孫權親自前往探望,回到府邸後,憂心忡忡,急招周瑜,張昭兩人議事。

“子敬病危,臥榻養病,某甚是憂心。”孫權說道,“公瑾,子布先生,若子敬有所閃失,這巴丘之地,當以何人繼任?!”

周瑜和張昭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含義,齊齊拱手,說道,“此事,全賴主公定奪。”

孫權卻微微搖頭,說道,“某正爲此事憂心。子敬榻前,曾推薦呂蒙總領巴丘軍政,總督長沙,桂陽二郡。然某憂心,子明非關羽,張溪對手,恐爲人所乘。”

周瑜一聽這話,知道自己不能說兩句了。

他是軍中巨頭,主公懷疑軍中將領的能力,他這個軍中第一人不能不表態的。

“子明乃主公簡拔于軍中,對主公忠心不二。再者,前番數次征戰,子明領軍有方,足可擔當重任!”

周瑜替呂蒙辯解着。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還真的不是周瑜的心裡話是孫權需要周瑜這麼說而已。

今天這個事兒,從孫權說話的一開始,孫權就已經暗示了,呂蒙是唯一的人選。

不然孫權就應該提出兩個人選,讓周瑜和張昭分析誰的優勢更大,更合適坐鎮巴丘.可孫權只說了呂蒙一個人選,而且還特意強調了,是魯肅榻前推薦的。

說的難聽一點,如果魯肅真就沒熬過來,他臨終前推薦的接班人,孫權還能拒絕麼?!

所以啊,孫權這麼問,一方面是爲了體現對周瑜和張昭的敬重,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給外界一個交代——呂蒙的任命,是經過了周瑜和張昭的同意的。

實在是因爲呂蒙的出身,實在說不上好。

魯肅雖然也只是地主土豪出身,祖上沒啥官職,但人家好歹家裡有錢,在當地有名聲,連袁術這種極端看重身份的人都願意請他入仕。

再加上赤壁一戰時來回奔波,周瑜,孫權外出征戰時總督後方,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所以魯肅鎮守巴丘,江東沒人會覺得不合適。

可呂蒙就他就是一個從軍中底層,靠着武勇被孫權看重,一路簡拔上來的大頭兵而已。

論身份,他連個地主土豪都不是,更別說是什麼寒門子弟,世家子弟了。

論軍功.這些年呂蒙雖然也征戰不少,領兵作戰的次數也多,但真正有影響力的戰役,他從來都是參與而非主導。

這麼一個人,突然的身居一方都督,難免讓人難以信服。

孫權其實就是因爲這個,才找來周瑜和張昭兩個人,希望得到他們的背書。

周瑜是軍政皆通的人,自然也明白這點。

雖然在周瑜看來,呂蒙還有所稚嫩,但周瑜也挺看好呂蒙的成長的,尤其是孫權勸學,呂蒙低頭學習兵法韜略後,周瑜也認可了呂蒙作爲一方統帥的能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呂蒙是孫權一手提拔上來的“自己人”。

所以周瑜纔會順着孫權,幫呂蒙說點好話,同時刻意點出了呂蒙的優勢——忠心。

張昭自然也明白孫權的意思,但他還是有點不能認同孫權的決定。

“呂子明雖久經戰陣,然並無治理地方經驗.長沙,桂陽兩地至關重要,劉備雖承諾割地,然內心如何尚不可知。巴丘之地,終究與關羽相壤,非重臣,不可鎮守也!”張昭拱手,說道。

張昭這是有什麼說什麼,反正他的年紀大,資歷老。

當初孫策的時候,要是孫策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張昭都是直接訓斥的,孫策也一樣得虛心接受。

這兩年孫權的威勢日重,張昭也有所收斂,給孫權留面子.但這時候就三個人,張昭該說還得說啊。

周瑜可以從軍事層面肯定呂蒙的能力,但在政務層面,張昭真的看不上呂蒙。

接替魯肅總督兩郡,他呂蒙可能軍事能力沒什麼問題,但政務方面,呂蒙就沒有做過地方主官。

現在長沙那地方,江東世家不知道多少人往裡投錢,今年又剛剛經歷了蝗災,如果沒有一個政務能力出色的人前往收拾殘局,很容易讓江東世家的人血本無歸的。

這時候任命一個軍頭去總督這兩個地方,江東世家的人能同意纔怪呢。

所以張昭直接的從政務層面,否定了呂蒙,同時也等於是否定了孫權的決策。

孫權當下臉色就有點不好看了。

這些年,孫權的聲望越來越高,尤其在濡須口擊退曹操後,孫權覺得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已經遠超自己的父兄了,所以對權利的掌控欲,也越來越大。

周瑜,張昭兩個人,是孫策時代的老臣,也代表着淮泗軍功集團,甚至張昭跟江東世家之間走的也近,所以孫權還是很尊敬兩個人的。

起碼在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但是呢,孫權內心,還是希望得到自己人的支持的。

魯肅,可以說是孫權一手提拔上來的人,而魯肅也沒有讓孫權失望,不管是赤壁主戰,孫劉聯盟,還是鎮守一方,可以說魯肅是大大的給孫權長臉了。

但可惜,魯肅現在病重,而且大夫說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孫權不得不把魯肅繼任者的事情,提上日程。

之所以孫權讓呂蒙先一步前往陸口,代替魯肅管理軍隊,就是爲了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來尋求周瑜和張昭的認同。

孫權也知道呂蒙的資歷淺,目前來說能力和經驗都不足。

但是,呂蒙已經是他現有夾袋中,最出色的人選了。

總不能還讓周瑜去總督地方吧?!

一方面,巴丘那地方不吉利,周瑜差點就死在巴丘,因此孫權不願意再讓周瑜去巴丘,寧可把周瑜強留在建業。

另一方面,現在孫權需要增加自己的親信對地方的控制力度,雖然周瑜一直很支持自己,但畢竟不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人,聲望又那麼高,孫權也不放心讓周瑜出鎮地方。

現在已經不是自己剛即位的那會兒了,那時候自己什麼都沒有,只能靠着一幫孫策遺留下來的老臣,在他們的支持下坐穩位置。

現在的孫權,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威望,自然不希望周瑜等老臣繼續佔據重要位置,孫權也要培養自己人的,不然這個位置怎麼坐的穩?!

就算以前的周瑜是全心全意輔佐自己的,但現在呢?!將來呢?!甚至周瑜死後呢?!

這個時候的孫權,已經覺醒了他屬於政治人物的屬性,雖然算不上是猜忌,但已經對周瑜不太放心了。

周瑜跟張昭這個純文官不同,周瑜在軍中的威望太高了,哪怕孫權用了各種辦法暫時剝奪了周瑜手裡的兵權,但問題是,江東是世兵制的。

世兵制,導致軍中的兵權,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將領的控制之下,而周瑜在軍中的威望那麼高,他本人雖然沒有兵權,但他和軍中大部分將軍交好,其實跟有兵權在手沒什麼區別。

所以,這次對呂蒙的任命,其實也是孫權對周瑜的一個試探,試探周瑜是否還跟以前一樣,支持他掌控兵權。

本來孫權還以爲周瑜會找理由反對,順帶安插上週瑜的人鎮守巴丘.結果沒想到,周瑜幫着自己找理由贊成了,真正反對的人,是張昭。

這個孫權就很不能理解了啊。

你張昭一個文臣,平日裡我還把你當老師一樣尊敬,當初赤壁之戰的時候你上躥下跳的主和,事後我都沒有追究伱的責任怎麼反而是你在背後給我一刀呢?!

就在孫權想着詞兒反駁張昭的時候,周瑜反倒是先說話了。

“子布先生,此言差矣!”周瑜對着張昭說道,“巴丘二郡之地,確非尋常之地,但也正因此,非得呂子明繼任不可。身處敵國環伺之處,若非可信之人,亦不懂用兵,只知治政,安得久守乎?!”

“可”

張昭還想再說,這時候孫權已經想好了說辭。

“子布先生,如此可好?!”孫權笑着,對張昭說道,“可由子布先生挑選精幹郡佐,輔佐子明處理政務,子明執掌軍務,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兩全個毛線啊。

一個軍頭,他懂什麼叫治理地方?!

決策權不在手裡,郡佐就算再精幹,遇到那種不講理的上司,郡佐再強能有個屁用。

張昭很想噴回去,但.孫權到底不是孫策。

這些年,張昭對孫權的瞭解是越來越深,也越來越知道這位對權利的掌控有多強.周瑜都已經提醒兩次了,張昭要是再聽不出來是什麼意思,那就真白活這麼大歲數了。

孫權要到人選,首先是忠心.其他人再有能力,他不夠忠心也不行。

張昭想明白這些後,也不再堅持,對着孫權拱手說道,“如此,昭親選能吏,待主公過目後,前往巴丘輔佐子明便是。”

這下孫權終於滿意了。

緊接着,孫權看了眼周瑜,想了一下,才說道,“既然公瑾和子布先生都無異議,那就命呂蒙爲長沙太守,領奮威將軍,總督長沙,桂陽二郡。”

周瑜,張昭應諾,退下。

(本章完)

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189章 變數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82章 蒙衝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71章 失守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74章 密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767章 安撫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942章 守關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101章 勸降第865章 戰後第626章 敗退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700章 收尾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459章 變故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05章 女兒事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619章 誤判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292章 軍令狀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11章 豪賭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197章 退守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69章 休戰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752章 收留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3章 吹牛第579章 調整第418章 疲兵計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744章 掛帥第149章 約定第574章 懲罰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494章 違令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233章 佐官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15章 增援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1253章 拖時間第638章 身後事第503章 誰謹慎?!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72章 拖延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71章 失守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80章 南中規劃
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189章 變數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82章 蒙衝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71章 失守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74章 密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767章 安撫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942章 守關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101章 勸降第865章 戰後第626章 敗退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700章 收尾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459章 變故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05章 女兒事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619章 誤判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292章 軍令狀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11章 豪賭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197章 退守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69章 休戰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752章 收留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3章 吹牛第579章 調整第418章 疲兵計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744章 掛帥第149章 約定第574章 懲罰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494章 違令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233章 佐官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15章 增援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1253章 拖時間第638章 身後事第503章 誰謹慎?!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72章 拖延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571章 失守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80章 南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