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年

第10章 新年

小七寶一陣子的忙前忙後,總算是在年前搞定了搬家的事宜。

不得不說,小七寶真的很能幹。

也難怪,當初分家出來的時候,小七寶算是張溪唯一的一個心腹,也是將來作爲分家管家培養的人才,本身的能力和悟性不用懷疑。

而張溪之所以要在過年前搞定搬家的事情,也是因爲過年的需要。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祭祖,不出門。

可到了初二,那就得出門拜訪親朋好友了。

你要是連個家都沒有,住在客棧,那誰會上門來拜訪你啊。

所以嘛,張溪纔會火急火燎的搬家。

過年前的最後幾天是休沐日,不上班,主僕二人在家裡一起琢磨,過年拜年要去拜訪誰纔不會失禮。

這事兒,不僅是張溪需要考慮的,小七寶也需要考慮。

作爲一個士族管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主人查漏補缺,這是小七寶的職責所在。

“村老,房東,糜從事,劉縣令,這四個人肯定是得要去拜訪的!”張溪掰着手指頭,數着自己需要出門拜訪的人數。

在鄧家村安家落戶了,那麼村老肯定要拜訪。

這年月皇權不下鄉,很多事情並不是由官府做主,而是村老做主,跟村老搞好關係肯定是必要的。

房東也得拜訪一下。

當初簽約的時候,房東家是一個管家出面來辦理事情的,說是主人不方便.到了新年,肯定得上門拜訪一下,表達一下自己的謝意。

至於糜竺嘛.這肯定得去啊,這是自己的直屬上官,後勤系統大總管。

而新野縣令劉泌,這純粹是爲了將來工作能進展的順利,提前搞好關係。

張溪是糧草主簿,主管後勤糧草以及各種紮營物料的準備。

這種事兒肯定需要縣令的配合才行。

沒有縣令的配合,張溪到哪兒去徵集糧草,又怎麼發動徭役讓百姓去採集物料靠自己一雙手麼?!

因此,這四位肯定是要登門拜訪的。

至於一些需要遞拜帖的人就更多了,主公劉備,二將軍關羽,三將軍張飛,簡雍,伊籍,趙雲,糜芳,劉琰.這些人你就算交情或者地位不夠,人家不一定見伱,但拜帖該送還得送,不然就是你失禮。

說起來.趙雲啊,張溪還沒見過呢。

趙雲這會兒壓根不在新野,說是被主公劉備安排出去有點事兒了,不知道過年的時候能不能回來張溪還是很期待見到這位白馬銀槍的趙將軍的。

畢竟是“白馬銀槍,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啊,哪個人不喜歡?!

主僕二人再三覈對,確認沒有照顧不到的人了,這才稍微放下心來,由小七寶去採購拜禮,而張溪自己在家回憶拜訪禮儀。

這年月上門做客也是要講究禮儀的,可不是放下禮物就侃大山,光吃飯都有一大堆規矩,這些《禮記》都規定的明明白白的。

這就顯出張溪那一個月的走馬燈的作用來了。

如果沒有那些走馬燈,光是一個現代的靈魂,恐怕在上門拜訪別人的第一時間就會出醜,甚至可能因此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主人請你吃個水果,你吃完了還必須把果核揣兜裡帶走,不能直接當面扔掉,否則就是失禮。

至於各種見面行禮,吃飯的規矩,那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張溪雖然有走馬燈的幫助,但也怕自己一時間給忘了,趕緊的在家複習起來。

就這樣練習了幾天,小七寶也把禮物給備齊了。

到了大年初一,張溪帶着小七寶在家裡設了祭祀祖先的供桌,當然小七寶是沒資格祭祀的,只有張溪一個人對着供桌和牌位祭拜了一下,聊表心意。

然後就是跟小七寶兩個人在家偷偷的搞好吃的。

這一整天都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沒人會出門訪客,所以也不用擔心有人會來拜訪。

可一整天的時間都不能出門,關在家裡,多少有些無聊,因此嘛,安頓了好久的張溪,偷偷的決定,關起們來搞點事情。

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就是在家試着做豆腐和麪條吃。

天天粟米飯吃的,多少有點膩味,不太符合一個現代人的口味。

豆腐這個東西吧,其實也不算什麼新鮮玩意兒。

據說前漢的淮南王劉安篤信道教,在煉丹的時候不小心在豆漿中加入了石膏,因此得到了豆腐.都這麼傳說,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這個時候豆腐確實已經有了,但是卻並不常見,現在的豆腐還屬於貴族食物,主要的吃法是撒糖或者蜂蜜。

去年劉備的“企業年會”上張溪就見到過蜂蜜豆腐,被劉備端上來招待麾下將官的,還屬於一種嚐鮮的食物。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豆的產量不如粟米和水稻,種植不廣。

大豆雖然很早就被列入了五穀,但它的產量跟粟米和水稻真的沒法比。

這年頭的主食是粟和稻米,一般北方吃粟米,南方吃稻米,而且種植簡單,產量不低,因此這兩種糧食種植的最爲廣泛。

而豆,麥,兩種,因爲產量比不上粟米和稻米,種植的就相對較少。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麼吃這兩樣東西。

這年頭的大豆和小麥是直接放水煮熟了就吃的。

大豆吃多了會腹脹,放氣,而小麥煮成的麥飯則會變得難以入口。

因此,大豆製成的豆腐只在貴族階層流行,吃的也是一個新鮮勁,並不是當成一種主要的食物。而麥飯這東西,只有窮苦百姓纔會吃,稍微有點條件的百姓家裡都是以粟米粥爲主,實在沒得吃了纔會去吃麥飯。

而張溪今天要做的,就是把大豆作成豆腐腦,把小麥作成麪條。

這兩種做法其實並不難,也不算是什麼驚世駭俗的創新比起沙子燒玻璃這種事兒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小七寶雖然驚奇,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妙的地方。

畢竟只是多了一道加工手續,用石磨把大豆磨成豆漿和用石磨把小麥磨成麪粉而已。

點豆腐的石膏是在藥材鋪買的,這年頭石膏是屬於藥材的一種,很容易就能買到。

發麪的活比較麻煩,因爲沒有沒有酵母粉,張溪只能讓麪糰在熱乎一點的地方自然發酵也不知道發酵到什麼程度纔算是正好,因此做的麪條的口感多少有點奇怪。

但小七寶已經驚爲天人了。

畢竟吃多了粟米飯,第一次嘗試到這種食物,新鮮感帶來的享受是很刺激感官的。

至於豆腐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屬於貴族才能品嚐的食物,小七寶都已經把豆腐當成是天上纔有的東西,能吃到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反正這年頭普通人的思想,現代人是很難去共情的。

關起們來就着豆腐吃麪條,怎麼想都寒酸的一頓飯,愣是讓小七寶吃出絕世美味的感覺。

吃完了麪條居然還把碗給舔乾淨了.張溪表示不能理解。

至於麪條和豆腐的做法,張溪簡單的告訴了小七寶,爲的是以後讓小七寶做給自己吃.結果小七寶當場跪下就給張溪磕頭,哭的稀里嘩啦的,說啥都不起來。

還是那句話,張溪真的很不理解小七寶,但眼看着小七寶的忠誠度好像要爆棚了,這事兒暫時就不去考究他,直接上牀睡覺。

隔天,張溪帶着小七寶一起,出門去給人拜年。

首先去了村老家裡,送上了羊肉乾,村老樂的眼睛縫都快看不見了。

按照《禮記》規定,平時村老可不夠資格吃什麼羊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可以破例接受羊肉的饋贈。

當然,是不是私底下偷吃這個管不住,但這次是可以光明正大收羊肉的,所以村老別提多高興了。

再一個,劉使君是現在新野的實際統治者,而劉使君來了以後,新野百姓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導致劉備在新野的聲望很高。

而張溪又是劉使君麾下的官員,過年特意來拜訪村老,這讓村老也顯得很有面子。

按照規矩拜訪,行禮,交談,吃飯.一場拜訪下來,就已經到了中午了。

告別了村老,張溪帶着小七寶一起,再次去村中拜訪自家房東。

漢朝時期還是兩餐制,早上九點一頓,下午四點一頓,中午沒飯吃,因此也不存在中午去拜訪的話會打擾別人吃飯。

而自家房東的家就離的村老家不遠。

鄧家村裡的居民大多數都姓鄧,房東也不例外。

而根據村老介紹,房東本是當初鄧家分家南遷前留下來的話事人,一輩輩的傳承下來,到了如今這一輩,因爲話事人早逝,只留下孤兒寡母,因此村中才有現在的村老來主持大局。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租給張溪的房子是鄧家村祖產,而房東卻不是村老的原因。

至於這裡面是不是有村老藉機欺負孤兒寡母的嫌疑.張溪不得而知。

即使知道了也沒法主持公道,因爲在這個年代,這屬於人家家族的私事,外人無權插手。

不過張溪該盡的禮數還是要盡到的,因此登門造訪了房東家。

漢末時期對女子的限制並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嚴格,但一個寡母帶着一個孤兒,確實很多時候都不方便,能不出面儘量是不會出面的。

之前籤租賃協議,有村老見證,會到衙門備案,主人家不出面問題也不大。

但這次張溪登門拜訪,作爲女主人的鄧夫人卻不能不出面了。

(本章完)

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79章 調整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26章 絕北道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429章 搶時間第173章 人才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753章 餿主意第661章 潼關路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46章 去成都第888章 巡江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4章 劉備歸來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13章 “謹慎”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58章 送犁第807章 夜戰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11章 過江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942章 守關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57章 三顧茅廬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拜師第939章 相持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62章 賣馬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37章 街亭第71章 博弈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15章 退敵第906章 安撫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871章 滲透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277章 礦營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257章 成本第267章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589章 試探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685章 考題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9章 諸葛出山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85章 荊州隱患
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579章 調整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26章 絕北道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429章 搶時間第173章 人才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753章 餿主意第661章 潼關路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246章 去成都第888章 巡江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4章 劉備歸來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13章 “謹慎”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58章 送犁第807章 夜戰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11章 過江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942章 守關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57章 三顧茅廬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拜師第939章 相持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62章 賣馬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37章 街亭第71章 博弈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15章 退敵第906章 安撫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871章 滲透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277章 礦營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257章 成本第267章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589章 試探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685章 考題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9章 諸葛出山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985章 荊州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