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隆中對》

第38章 《隆中對》

在張溪看來,取荊州這事兒吧,跟取江夏這事兒差不多,都有點不太靠譜。

這年月的世家力量,雖然不到兩晉時期那樣龐大,但也是能影響一地歸屬的重要力量。

這年月,你不靠世家的力量是無法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的。

這個道理張溪懂,徐庶懂,劉備更懂。

所以劉備纔會一來荊州就結好荊州世家,也正因此,劉表纔會對劉備猜忌,最終將他安置在新野縣負責防備曹操。

新野縣這個地方,北面就是曹操控制的南陽郡,周邊沒有任何大型世家.你劉備要是這都能翻身了,那他劉表也認了。

諸葛亮雖然給了劉備《隆中對》,也跟劉備講了一下討好世家的方法,但卻沒有告訴劉備荊襄世家內部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等,這些纔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這些,就沒辦法真正獲取荊州世家的支持,也沒辦法從中制衡,在荊州真正站穩腳跟。

沒有真正決定投靠劉備之前,這些東西諸葛亮是不會輕易說出去的。

所以劉備雖然知道了自己將來怎麼做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可現在,他依然沒找到那把讓他利益最大化的鑰匙。

而這個鑰匙的關鍵,就是諸葛亮。

而徐庶和張溪呢,想的就相對來說簡單一點了。

他們在思考,《隆中對》的戰略佈局,到底可不可行。

徐庶思考了很久,久久不語。

在徐庶看來,諸葛亮的佈局可以說是考慮到了方方面面,這不是一個臨時的想法,而應該是從很早就開始規劃的東西,他一時間還真的找不出什麼破綻來。

而張溪嘛嘿嘿,《隆中對》最大的破綻,他還能不知道?!

據而有荊州,卻還想着“東和孫權”?!

那不是把孫權當成了劉璋這類的守護之犬了麼?!

孫十萬這個人吧,雖然對外戰爭很拉胯,但在這個時代也是一名優秀的君主,年輕時候也有着問鼎天下的野心。

至少在這個時候,才二十出頭的孫權可不是個只知道制衡和宮斗的守成之君。

而江東集團想要荊州的原因也很簡單——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江東來說,實在是太致命了。

荊州在江東上游,荊州要攻擊東吳,只需要順流而下就可以了,而東吳要攻擊荊州,則必須逆流而上。

這個時代的舟船技術就那樣,除了人力,風力外,最好的動力就是地勢差造成的水力。

上游對下游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基本就是隻有我打你,沒有伱打我的份,東吳怎麼可能放着荊州之兵懸在自己頭上不管?!

哪怕是盟友,這種把身家性命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感覺,可不太好受。

當然,東吳也不是沒有破局的方法,那就是在北線突破合肥一線,或者東面跨海攻擊廣陵,進而佔據揚州,徐州,這樣活路就算是打開了。

可問題是——孫十萬吶

比夏侯惇還不如。

跨海擊廣陵還可以說是陳登太厲害,連孫策這個江東開拓之主都攻不下,情有可原。

可合肥之戰,孫十萬輸給張八百,硬生生的把張遼擡進後世武廟真沒誰了。

張溪當着諸葛亮的面,得給偶像留點面子,沒有當場指出諸葛亮的“疏漏”,而是在事後,跟徐庶討論的時候提了出來。

但徐庶卻對此不以爲然。

“誠如元長所言,江東久有圖荊州之心,然荊州地勢優渥,又有北方曹操大敵在前,兩家一旦結盟,江東又豈會如此無智?!”徐庶問道。

這個嘛.江東那地方,人邪性吶。

一個不大的江東,還能分成三四個利益團體,其中一半人想着守着自家一畝三分地過好日子,另一半人想着進取中原最後妥協的結果就是佔據荊州後,閉門自守吧。

“再者,如孔明所言,荊州之地當爲根本,主公只需小心戒備,以荊州地勢,江東又能如何?!”徐庶笑了一下,略帶點輕蔑的說道,“江東舉東南之力,攻一個江夏尚且費力,怎敢大舉進犯荊州?!”

當時主公入川,剛拿下漢中還沒回過氣來,咱二爺也威震華夏,滅于禁斬龐德,圍城襄陽,正在進逼樊城.這時候誰能想到江東小人,不講武德玩偷襲啊。

“最後,江東亦非無出路,只需找準時機,北上合肥,窺視徐州,則進可佔據中原,退可與主公二分天下,何必非盯着一個荊州?!”

咱啥也不說了,都怪孫十萬!!!

現在張溪算是明白了,爲啥諸葛亮的《隆中對》裡,對江東襲取荊州之事沒做太多安排了。

因爲諸葛亮覺得,荊州之地其實還算是安穩的地方。

一來,一旦兩家結盟,共同大敵是曹操,曹操佔據天下七州之地,孫劉兩家加起來,就算取了西川也只是三州之地,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孫吳沒道理放着曹操不打,非要來打同盟的盟友啊。

二來,荊州這地方佔據地利,而攻打荊州必須要靠水軍,可江東的水軍雖然號稱天下第一,但打個江夏都費勁,怎麼敢逆流而上的攻打南郡等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諸葛亮是給了孫權出路的,只要打下合肥,或者憑藉水軍之力攻下廣陵,進取徐州,孫吳就不用困守一地,也不需要擔心荊州順流而下的威脅。

至於等到兩家蠶食曹操之地,打破了聯盟平衡的時候,那時自然會有新的戰略出來。

從來沒有哪個戰略能永久保持不變的。

《隆中對》之所以被後世人這麼多的討論,純粹是因爲《隆中對》壓根沒實現,這纔給了後人討論的空間,一旦實現了,這個《隆中對》就不會太重要,取而代之的會是另一個更重要的戰略規劃。

包括魯肅的《榻上策》,也是一個道理。

而且《隆中對》這個戰略規劃,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壓縮版,不完整的。

《隆中對》要求劉備全據荊州,可實際上劉備後來只佔據了半個南郡,南郡北部和襄陽這麼重要的地方還在曹操手裡。

之後雖然劉備按照《隆中對》的要求,全取西川,但荊州方面卻始終是個大問題,劉備從來沒有完整擁有過荊州。

所以《隆中對》從一開始實施的時候就是一個畸形兒,最後沒能成長起來,卻有人怪諸葛亮沒規劃好這多少有點不要臉了。

再者說,不論三國演義還是歷史,呂蒙偷襲荊州這事兒,怎麼看都是孫權不厚道。

總有人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實際上來說,劉備有沒有借荊州這還是個疑問,而且就算是借了,後來劉備也是還了的。

建安二十年,劉備剛剛平定西川,孫權因爲不滿荊州他只有一個江夏郡在手,跟劉備討要荊州遭拒,一怒之下出兵荊南四郡,劉備帶兵跟孫權對峙,這就是“湘水劃界”。

當時劉備實力已經不比孫權差了,但因爲聽說曹操親自領兵去了漢中,劉備要西去跟曹操爭奪漢中,因此對孫權做了讓步。

雙方約定以湘水爲界,長沙,桂陽,江夏三郡歸孫權,武陵,零陵,南郡三郡歸劉備。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存在什麼“借”荊州了,雙方已經劃分好了荊州的歸屬,劉備已經“還”了荊州了。

你不能要求劉備借了你半個南郡,就要幫你無償打工,還你一整個荊州吧?!

這種情況下,江東再偷襲,道義上和情理上都是說不過去的。

整體上來說,《隆中對》的規劃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問題,諸葛亮該考慮的也都考慮到了,只是諸葛亮也沒想到,時局會變化的那麼快。

一個是荊州會投降的這麼快,根本不給劉備謀取荊州的機會。

另一個則是江東集團那麼不要臉,也壓根沒管將來,只在乎眼前的這三瓜兩棗的。

這不是諸葛亮的錯,如果諸葛亮連這些都能預料到,那張溪就不得不懷疑一下,是不是先跟諸葛亮對對暗號了。

比如說個“奇變偶不變”啥的,看看他會不會說“符號看象限”。

總之,張溪還是跟徐庶堅持了對孫權方的擔憂,再三強調荊州這個地方不能掉以輕心,而徐庶呢,在肯定了張溪擔憂的同時,卻又比較傾向於諸葛亮,表示不需要太擔憂。

自古江東多英傑啊總不能江東人裡一個聰明人都沒有,看不懂這個亂世格局吧?!

對此,張溪只能說人的立場是會變的,有時候就算能看清,但站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

周瑜天下英才,他就不同意跟劉備結盟,也不同意“借”南郡給劉備,因爲他覺得光靠江東足夠抵禦北方的曹操。

即使是主張“借”南郡的魯肅,後來不也“單刀赴會”的找關羽討要南郡,甚至後來孫權派呂蒙出兵荊南四郡到湘水劃界的時候,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不過張溪現在也只能是跟徐庶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你要讓他修改這個《隆中對》,他是真的做不到的。

總不能改成“東防孫權”吧

跟孫權搞好關係是必須的,畢竟兩家聯合纔有對抗曹操的一線希望。

兩邊開懟只能死的更快。

但你一邊要說跟孫權搞好關係,一邊又說着不能相信孫權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這個人多少有點失心瘋。

再一個,也是諸葛亮沒在《隆中對》中寫明對孫權真實態度的原因——有些事兒,只能做,不能說。

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偷偷的做可以,但不能說出來。

尤其是《隆中對》這種明顯要被人傳揚出去的文章上,那是一個字都不能寫的。

沒看到實際《隆中對》的實踐方式,都是在諸葛亮的肚子了麼,只有劉備問了他纔會說.他可沒把這些玩意兒寫在竹簡上啊。

這纔是後世看不到諸葛亮對東吳真實態度的原因,實際上從歷史上來看,劉備一方確實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相信江東。

當然,江東也從來沒有真正把劉備當成盟友就是了。

(本章完)

第222章 《蜀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43章 輸了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652章 雪橇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833章 誘餌第274章 王基第661章 潼關路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154章 鏖戰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0章 對比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57章 天意第131章 攻城(二)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984章 聯姻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章 新年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894章 撤離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54章 曹操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07章 魯肅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071章 重整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25章 借將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62章 賣馬第1102章 追擊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644章 議事(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494章 違令第910章 水戰第614章 亂戰第243章 爭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79章 準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6章 絕北道第743章 人事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591章 大昌集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757章 離間計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263章 忙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874章 杜約第236章 造紙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
第222章 《蜀科》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43章 輸了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652章 雪橇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833章 誘餌第274章 王基第661章 潼關路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154章 鏖戰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0章 對比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957章 天意第131章 攻城(二)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984章 聯姻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章 新年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894章 撤離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54章 曹操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07章 魯肅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071章 重整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25章 借將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62章 賣馬第1102章 追擊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644章 議事(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494章 違令第910章 水戰第614章 亂戰第243章 爭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79章 準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6章 絕北道第743章 人事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591章 大昌集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757章 離間計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263章 忙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874章 杜約第236章 造紙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