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

對於是不是要偷襲荊州,在東吳內部,多少還是有點分歧的。

雖然說呢,周瑜已經做好了必要時刻,放棄自己的名聲,爲東吳爭取最大利益的打算,但周瑜終究是世家子出身,又是名滿天下的名將,真到了事到臨頭的一刻,周瑜多少還是有點含糊。

能不把自己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名聲給毀了,還是儘量不要毀了的好。

再說了,雖然這次沒有名義上結盟,但天下明眼人也多的是,這次漢吳兩國這套組合拳打的這麼漂亮,你要說私下沒點交易和約定,誰也不能信啊。

所以啊都已經背盟兩次了,再玩背盟,順帶還要搭上週瑜自己的名聲,周瑜多少還是有些糾結的,希望能避免就儘量避免的好。

但,孫權不同意啊!!!

真不是孫權徹底不要臉了,而是現在的局勢發展,雖然對東吳很有利,但最有利的,還是他劉氏的大漢啊。

陸遜在攻入汝南後,本來是一片大好的局勢,但因爲地形不熟悉,再加上汝南各縣也沒有跟陸遜預料的那樣聞風而降,導致陸遜並沒有搶在曹休之前攻取上蔡,讓曹休率領一萬餘士卒及時回援到位。

陸遜雖然有兵力優勢,但面對上蔡的堅城,必須要打攻城戰,這對東吳軍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即使如今東吳軍的陸戰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攻城戰的慘烈程度,也遠超一般的野戰,對東吳陸軍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再一個,陸遜也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跟孫權彙報比較好。

在汝陰到潁陽一線擊破了魏軍主力後,陸遜並沒有順勢攻佔潁陽,因爲在陸遜看來,潁陽不算是戰略要地,攻與不攻都可以,當務之急的領兵迅速北上,搶佔上蔡。

只要攻下上蔡,沒有了後路的潁陽,肯定會不攻自破。

因此,陸遜留下了周瑜的長子周循,領兵三千,看住潁陽的魏軍,自己則帶領主力,北上進攻上蔡。

這個安排,陸遜多少是看在周瑜的面子上,提攜周循的意思。

畢竟根據情報判斷,潁陽守軍不多,守城的高堂隆雖然官居陳留太守,但他並不擅長軍事.周循只要看住潁陽,等到將來全據汝南後,他也有一分不小的功勞。

但,陸遜怎麼也想不通,周循到底是怎麼看的潁陽,怎麼就能讓高堂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收攏潰退的魏軍殘兵,並且三千,五千的往上蔡送。

真的,就周循的這個水平吧,陸遜都有點懷疑,上大將軍到底是怎麼教育下一代的也忒拉胯了!!!

陸遜這邊在進攻曹休守衛的潁陽,雖然也很困難吧,但仗着兵力優勢,已經把曹休給逼得快要跳牆了。

可當曹休撐過了最開始的五天艱苦守城後,每隔個三五天,就有一兩千,甚至三四千援兵從潁陽回援上蔡.這誰受得了?!

倒不是說這些敗兵的戰鬥力有多強,關鍵是,明明是被動挨打,苦守城池的時候,突然每隔個三五天就有援兵到來對守城將士的軍心士氣的提升,是巨大的。

給人一種老子還有援兵,還不用死的覺悟。

就這樣,上蔡的防守是越來越堅韌,守軍的士氣是越守越高,而東吳軍這邊,連着攻了十幾天,依然看不到攻破上蔡的希望,軍心反而受到了一些影響。

畢竟東吳軍是世兵制,打順風仗的時候,各部將領都想着奪功勞,撈好處,給自己增加世兵名額,但一旦打了逆風戰,就沒幾個願意真正搏命的人了。

這不是陸遜的能力可以挽回的,除非是孫權親自到前線指揮戰鬥但孫權的那個指揮能力吧,雖然陸遜嘴上不敢說,內心卻是希望這位千萬別來。

所以,陸遜只能是給孫權發送戰報,尋求休戰的可能性。

攻入汝南,其實對東吳軍來說,戰略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攻克了大半汝南,雖然沒有能夠達成獲取進入中原通道的目標,但也基本消除了淮南的側翼威脅,把彭城國完全納入了包圍圈.以後再要進攻彭城國,就不用擔心汝南魏軍的威脅了。

只要拿下彭城國的話,就可以把青徐和淮南兩地連爲一體,將來不管是自守還是北上作戰,東吳都能掌握足夠的主動權。

所以,現在休兵,就地防守,鞏固佔領區,其實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陸遜的用兵風格就是如此,與其冒着風險去爭奪不確定的戰略要地,不如先把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消化掉,完事兒了再考慮是不是能有更大的收穫。

這雖然保守了一點吧,但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可孫權接到這份奏報後,內心頓時有些不平衡了。

別看孫權呆在柴桑,似乎是大後方,但實際上,南陽戰事,甚至是潼關戰事,孫權知道的,都比陸遜要更早,也更詳細。

潼關那邊暫且不去說他,漢軍和魏軍打了一個兩敗俱傷,雖然現在看似漢軍圍困潼關,但實際上,要想打下潼關,沒有個半年一年的圍攻,是不會有結果的。

這點戰略眼光,孫權還是有的。

只從這方面看的話,陸遜佔據大半個汝南,徹底圍困彭城國的戰果,在孫權看來,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問題是,南陽那邊,關羽領兵攻克的宛城,現在正在往潁川郡方向進攻,這個結果,就讓孫權很不舒服了。

一旦讓荊州軍攻克潁川,進軍河南,跟西面的潼關漢軍形成呼應的話,司隸地區的魏軍就會陷入全面被動.就算想打洛陽保衛戰,恐怕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力了。

再加上,從各地情報的彙總上來看,這次漢軍北伐,總計出動了二十餘萬部隊.這麼大的動員能力,孫權是不相信,他們打下一個宛城就能心滿意足了。

順着這個思路思考下去,萬一真的讓漢軍重新收復了洛陽,坐擁兩京在手.這天下大勢,恐怕要發生劇變了。

自古以來,得雍州者得天下但兩漢年間,雍州頹廢,漢末更是歷經了數次大亂,所以大漢重奪雍州,孫權還能接受。

可如果自己這邊受阻於汝南,而漢軍卻攻下司隸,坐擁天下最精華的司隸區域.以後可就是漢強,吳魏弱的局面了。

這種情況下,誰還會跟大漢繼續維持結盟關係啊,孫權好不容易的當上了吳大帝,可不想重新當回大漢吳王!!!

所以,孫權決定,出動自己的後手,命朱然爲帥,進駐陸口,屯兵備戰,準備隨時進攻荊州。

同時,孫權命人傳書給周瑜,讓他做好沿漢水北上,威脅襄陽的準備。

這次,目的不是一定要攻取荊州,只要能逼得荊州軍回援,不讓他們繼續往司隸進軍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攻下江陵,全取長江防線,當然是最好的結果。

孫權自認爲,自己的決定還是比較理智的,比如說他至少沒有要求周瑜帶着兩萬人去強攻襄陽,徹底攻取荊州.可當書信送到周瑜手頭的時候,周瑜還是一陣頭疼。

倒不是頭疼孫權的戰略有什麼問題,他是頭疼,自己這大半輩子的名聲,大概率是保不住了。

可問題是,孫權在書信裡解釋的很清楚了,周瑜也不是看不清天下大勢的人,他當然也知道,一旦讓漢軍佔據了洛陽後,會引發什麼樣的連鎖反應。

陸遜攻不下汝南,漢軍卻佔據了洛陽,那麼接下來的豫州,兗州,肯定也會被漢軍一一攻取大吳這次出兵,完全是替他人作嫁衣而已。

而如果局勢再惡劣一點,如果曹魏那邊真的豁得出去的,選擇保存實力,退出中原地區,據黃河而守河北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不管是大漢還是大吳,都不會放棄中原這塊肥肉,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是周瑜,也會主張跟大漢翻臉,儘可能的爭取到足夠多的地盤和利益,雙方大打出手是必然的。

而曹魏雖然看似損失了一塊最精華的區域,但卻換來了寶貴的喘息時間,擺脫被漢吳兩面夾擊的風險,完全可以依仗黃河天險,養精蓄銳,發展民生的同時,坐觀漢吳爭鬥。

等到漢吳兩家爭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曹魏再一舉出兵,重新收復中原,乃至於青、徐、雍、涼四州,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當陸遜沒辦法在汝南取得更大突破的時候,不讓大漢獨佔司隸,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種情況下,周瑜是不可能會反對孫權進攻荊州的戰略的.也因此,周瑜可以篤定,這場戰鬥之後,自己的名聲肯定就保不住了。

起碼那個嫁作人婦的小妹,一定會寫信來痛罵自己的。

但.沒辦法啊,一切爲了東吳,爲了伯符。

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087章 應對第915章 增援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9章 救援魏延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8章 試探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71章 博弈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1章 應對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116章 伏擊第13章 吹牛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51章 趙累第372章 密謀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620章 潰敗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13章 失算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59章 聯姻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027章 一箭第398章 出兵第1207章 退路第322章 疑兵計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08章 添油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02章 于禁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506章 等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502章 重想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67章 攤牌第1025章 變數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273章 開山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884章 戰後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07章 南下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33章 體能訓練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97章 不合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42章 楊儀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573章 急行第702章 託孤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21章 石苞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479章 看不慣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147章 破關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1192章 中計了第212章 投石車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945章 撤軍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
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087章 應對第915章 增援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9章 救援魏延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8章 試探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71章 博弈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41章 應對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116章 伏擊第13章 吹牛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51章 趙累第372章 密謀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620章 潰敗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13章 失算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59章 聯姻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027章 一箭第398章 出兵第1207章 退路第322章 疑兵計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08章 添油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02章 于禁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506章 等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502章 重想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67章 攤牌第1025章 變數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273章 開山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884章 戰後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07章 南下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33章 體能訓練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97章 不合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42章 楊儀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573章 急行第702章 託孤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21章 石苞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479章 看不慣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147章 破關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1192章 中計了第212章 投石車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945章 撤軍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