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

汝陰的突然失守,以及潰兵帶回來的,東吳至少有兩萬士卒偷襲的消息,讓徐質在潁陽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徐質手裡就三千人,加上潁陽還剩下的一千守軍,總數也只有四千人徐質雖然是以作戰勇猛著稱的,但他也不是腦殘啊,不會傻到認爲憑藉自己的四千人就能擊敗兩萬吳軍,重奪汝陰。

但徐質也不敢就地後撤,回防上蔡,相反,他還必須堅守潁陽,同時讓高堂隆趕緊率兵來援。

沒辦法,汝陰都被東吳偷襲了,那就意味着曹休將軍已經被東吳軍給堵住了後路。

如果潁陽再丟了,徐質連出兵打破東吳軍封堵,接應曹休將軍的基地都會喪失掉,還怎麼完成曹休將軍的委託。

因此,徐質必須堅守潁陽,保住最後的一絲接應希望。

但是徐質沒等來高堂隆率領的援兵,倒是先等來了東吳軍的先鋒部隊,由朱據率領的五千東吳軍,已經兵臨潁陽城下了。

朱據是奉了陸遜的命令,前來對潁陽進行試探性進攻的。

陸遜始終對潁陽突然出現的魏軍有着不小的戒心,擔心這是曹休在汝南留下的後手。

沒辦法,潁陽就在汝陰西北方不遠處,雖然不至於耽誤東吳軍堵住曹休,但如果在堵截曹休的關鍵時刻,潁陽城內的曹軍突然出兵接應.那也挺麻煩的。

因此,陸遜必須搞清楚,潁陽城內到底有多少魏軍,他們的作戰目的到底是什麼。

不管曹休是用來接應自己撤退的,還是用來守衛汝南郡的,都對陸遜接下來的用兵,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陸遜爲了搞清楚這支魏軍的虛實,特地派出了東吳的後起之秀朱據,領兵來潁陽,進行試探性進攻。

朱據是吳中朱氏的另一名出色人才,跟朱桓一起,撐了了江東世家武將一脈,兩人都深受東吳大帝孫權的重用。

而且比起朱桓來說,朱據在孫權眼裡更加優秀一些。

朱據的爲人,跟他的族兄朱桓不同。

朱桓這個人吧,他還是比較高傲的,不僅恥與人下,還有贍養士卒的“毛病”.站在吳中朱氏的立場上,朱桓這麼做一點問題都沒有,可站在孫權的立場上,就很微妙了。

恥與人下,就代表着不願意聽從調派指揮,贍養士卒,基本可以跟擁兵自重劃上等號你朱桓當自己是周瑜還是呂蒙啊,孫權這小心眼的,能慣着你這個?!

相反,朱據爲人比較低調謙遜,完全沒有朱桓的那些毛病,跟同僚的關係也更好,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聽孫權的話孫權喜歡朱據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當然,能得到孫權重視,朱據本身的能力和才華,也不容小覷。

陸遜之所以派出朱據來試探潁陽魏軍的反應,也正是看重朱據本身的謀略。

而朱據也清楚陸遜的用意,領兵抵達潁陽後,他沒有第一時間安營紮寨,而是領兵到了潁陽城下,罵陣挑戰。

乍一看,這是一個無腦莽夫的行爲,在沒有任何立足之地的情況下進行挑戰,一旦戰敗,除了潰逃外沒有第二個選擇。

但朱據還是這麼做了,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魏軍會不會主動出戰。

而魏軍.徐質其實也很猶豫的。

本來是不存在猶豫的空間的,對方有足足五千士卒,而自己手裡攏了包堆也就四千人,打野戰肯定是處在下風的。

更別說,徐質還有其他的作戰任務在身,所以出城野戰,不應該是徐質的最優選。

但是吧.誰讓對面的軍隊是東吳的軍隊呢。

東吳軍的野戰能力,那真的是,懂得都懂!

所以,有那麼一瞬間,徐質是想直接答應挑戰,出城一決的。

因爲真的好打啊,四千魏軍對五千東吳軍,這就是現成的戰功啊。

但是嗯,徐質通過認真的思考後,決定還是不要浪的好。

雖然說吧,東吳軍的戰力確實不行,但好歹也是軍隊啊,不是隨便打的山賊土匪。

就算魏軍戰力比對方出色,但出城野戰,自己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損失的。

而徐質的真正目的,是要守住潁陽城,同時也要儘快的集結兵力,爲接應曹休將軍做好準備能別白白浪費兵力,還是不要浪費的好。

守住潁陽,接應出曹休將軍,那纔是真正的大功勞,而如今如果出城野戰,即使擊潰了這五千東吳軍,最後卻因爲兵力不足沒能接應出曹休將軍,那什麼功勞都沒有,只有罪過。

所以.還是稍微穩一手,等到高堂隆帶兵來援後,再做打算吧。

因此,徐質的選擇是——無視挑戰,堅守不出。

這一手應對,倒是沒有出乎朱據的預料。

但接下來,朱據的應對,就更加讓徐質摸不着頭腦了。

原本徐質認爲,面對自己的堅守不出,東吳軍會選擇就地紮營,等待後續部隊抵達後,對潁陽發動強攻。

但.朱據退兵了。

是的,朱據根本沒有任何紮營的打算,他直接選擇退兵,退的非常的乾脆。

而這個時候,徐質的腦海裡其實閃過不少的畫面。

東吳軍突然退兵,會不會是曹休將軍得知了汝陰失守的消息,正在全力回軍反攻汝陰,爭取突圍的機會,因此東吳軍不得不回軍防守?!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徐質真的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主動出擊了。

一方面不能讓這支東吳軍撤走,增加圍堵曹休將軍的兵力,另一方面,徐質也需要主動出擊,去接應曹休將軍。

但.徐質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好像這不太可能。

這個東吳將軍如果是在潁陽城外駐紮個三五天再突然退兵,這種可能倒是有,但.當天來到,當天退兵,這是什麼情況?!

這年頭情報傳遞的速度,已經有這麼快了麼?!

別搞不好是有什麼貓膩吧?!

還是說,東吳軍內部發生了什麼變故,這支東吳軍部隊,並不是來進攻潁陽的,而是已經被曹休將軍擊敗,退到這裡,眼看自己不出城作戰,不得不另選他路逃跑?!

可看着也不像是敗軍的樣子啊。

徐質真的搞不懂,這支東吳軍到底是在幹什麼。

而最讓徐質無法下定決心的,是自己要不要出城追擊。

如果這支東吳軍真的是因爲一些特殊的理由選擇當天退兵,那麼不管他們的目的如何,徐質都應該要主動出城追擊敵人想做的事情,就不能讓他如願。

可這支東吳軍的行動實在是太詭異了,詭異到即使不太擅長謀略的徐質,也能察覺到問題.別是誘敵之計,說不定十里外就有東吳軍主力在埋伏自己吧?!

徐質再仔細想了一下現在汝南郡境內的兵力部署,除了在潁陽的四千士卒外,就只有上蔡有五千士卒,剩下的各縣加起來,兵力都不到三千人,一時間也沒法調過來作戰。

所以.在沒有得到明確的情報,又或者沒有足夠的兵力集結之前,還是別浪了。

回頭要把這四千士卒浪沒了,就靠高堂隆那個書生指揮的五千士卒,又要防守汝南,又要接應曹休將軍,實在是太難了。

故此,徐質再次做出了決定,不出城追擊。

然後隔天,徐質再次發現,那支應該已經撤回的東吳軍,再次出現在了潁陽城外。

這下徐質是真的開始撓頭了,他真的想不明白,特麼這幫江東土鱉這麼來來去去的,到底是想要幹什麼!!!

朱據其實沒想幹什麼,他就是奉了陸遜的命令,過來試探一下潁陽城的虛實,以及整個汝南的虛實。

第一次主動挑戰,就是想看看如今潁陽城內的魏軍敢不敢主動應戰。

要是敢主動應戰,說明如今汝南的守軍兵力充足,守軍有底氣敢出城作戰那樣的話,朱據自然會選擇直接退走,回報陸都督,讓他另做打算。

但潁陽城的應對,是堅守不出。

當然,如果只是堅守不出的話,朱據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判斷潁陽城守備兵力不足,畢竟敵軍也可能是故意示弱,吸引自己主動攻城,然後再從四處調兵,圍剿自己。

畢竟這是在敵人的地盤作戰,地利方面肯定是敵人佔優,即使派出偵騎和斥候,也很難完全掌握敵軍的行蹤動態。

因此,朱據爲了保險起見,選擇了當天撤兵。

如果是要故意吸引自己在潁陽城下作戰的話,看到自己退兵,潁陽城內的守將必然會出城追擊,試圖拖住自己纔是。

可潁陽城內的魏軍依然堅守不出。

就像徐質不明白朱據到底是在幹什麼一樣,現在朱據也有點不明白魏軍守將在幹什麼。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就守着一個城池.真不怕自己不管潁陽,直接進攻汝南其他縣城麼?!

潁陽也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不過是汝南東南側的一個普通縣城而已,朱據實在想不明白,這裡有什麼據守的必要。

有這個功夫,收攏兵力,回防上蔡,不是更好麼?!

朱據哪裡知道徐質還有一個準備接應曹休撤兵的任務在身,如今汝陰已經被東吳軍偷襲佔領了,如果潁陽在失守的話,再想接應曹休,連最後出兵的地方都沒有了。

因此,不管朱據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徐質是必須要守住潁陽的。

朱據搞不懂徐質到底是在幹什麼,因此,他不得不再次領兵回到潁陽,再次對潁陽城發動試探。

這次,不是耍嘴皮子的罵陣挑戰了,朱據老老實實的安營紮寨,然後開始砍樹製造攻城器械,擺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勢。

並且在三天後,發動了第一次攻城。

因爲是試探,所以攻城時間並不長,進攻的強度也不大,比起攻城來說,更多的是用東吳軍擅長的弓矢壓制牆頭,然後試探性的發動進攻而已。

所以,進攻不利是很正常的事情,朱據也沒覺得有什麼意外的地方。

但是通過這次攻城,朱據卻得知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

一旦真正開始攻城了,徐質自然不敢怠慢,該怎麼組織防守的就怎麼組織防守,在本來就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徐質不可能再有藏一手的可能。

朱據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判斷,潁陽城內的守軍,大概是在三千到五千人左右,而從魏軍的防守強度看,很明顯是要認真守城,不太可能有隨時準備撤兵的打算。

那麼也就是說,守城的魏將是有必須要守住潁陽的理由,而這個理由.朱據暫時不知道,但這個態度,已經足夠朱據回報陸遜了。

剩下的,就交給陸都督去決策好了。

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57章 換將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22章 大雪第1097章 壞消息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91章 大昌集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9章 練兵第573章 急行第398章 出兵第159章 聯姻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14章 亂戰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1189章 變數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18章 陸凱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292章 軍令狀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234章 蔣琬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868章 選擇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685章 考題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429章 搶時間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84章 急襲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42章 分地盤第222章 《蜀科》第401章 突襲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7章 魯肅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31章 攻城(二)第115章 察覺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864章 亂戰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401章 突襲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709章 異動第942章 守關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020章 兜圈子第72章 軍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48章 出巡第53章 蹴鞠第697章 私宴第1070章 和談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51章 亂世人心第322章 疑兵計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883章 嚇退第176章 誤解
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57章 換將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22章 大雪第1097章 壞消息第517章 曹真的直覺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591章 大昌集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9章 練兵第573章 急行第398章 出兵第159章 聯姻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14章 亂戰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1189章 變數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18章 陸凱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292章 軍令狀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234章 蔣琬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868章 選擇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685章 考題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429章 搶時間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84章 急襲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42章 分地盤第222章 《蜀科》第401章 突襲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7章 魯肅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31章 攻城(二)第115章 察覺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864章 亂戰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401章 突襲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709章 異動第942章 守關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1020章 兜圈子第72章 軍械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48章 出巡第53章 蹴鞠第697章 私宴第1070章 和談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51章 亂世人心第322章 疑兵計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883章 嚇退第176章 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