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

擴充水軍,增加水軍規模,是進行東征的第一項準備。

安排好了人選操練水軍後,張溪開始着手第二項準備。

弱吳之策。

當然,這是比較文雅的說法,說的比較直白一點,就是離間東吳羣臣,拉攏東吳世家大族,想辦法吸引東吳百姓往荊州遷徙,或者更加直接一點,讓荊南四郡的石苞,想辦法從豫章郡和交州多掠奪一些人口回來,削弱東吳,充實荊州。

離間東吳羣臣的事兒吧,還真不用張溪多操心,打從張溪得知呂壹在東吳掌握權柄以來,就對這事兒徹底放心了。

就呂壹那個折騰人的能耐,孫權但凡用他一天,東吳的朝堂上就消停不了,反倒是哪天呂壹失勢了,張溪反倒要開始操心了。

吸引甚至是掠奪東吳百姓的事兒吧,這事兒張溪也交給了石苞和潘濬想辦法。

石苞現在是荊南都督,潘濬荊州別駕從事,兩人一個守着長沙,一個守着零陵,都是跟東吳大規模接壤的地方。

這其中,潘濬那邊對這事兒尤爲上心,這些年一直在不停的從交州挖人,都快把整個交州北部給掏空了。

一方面,是因爲交州的叛亂,一直持續到去年,孫權再次派出呂岱,纔將交州叛亂平定了。

雖然吧,呂岱是成功的平定了叛亂,但是吧,持續了近五年的交州叛亂,也基本把交州給打空了。

原本還能說得上是亂世淨土的交州,現在也進入了戰後重建階段。

呂岱雖然能力很強,但他要顧及的地方太多,交州北部從戰亂一開始,潘濬就開始不停的往零陵郡劃拉丁口,等到呂岱騰出手來,整個交州北部已經從人口稠密,變成了現在的人煙稀少了。

就這,潘濬還不打算收手,還打算把手伸到交州東部去鬧的呂岱只能是陳兵交州北部邊境,防止百姓流失。

另一方面吧.潘濬也有自己的利益要維護。

現在的荊南,已經不是之前的荊南了。

隨着洞庭湖平原的不斷改造擴大,原本只能算是蠻夷之地的長沙南部到零陵東部,如今已經慢慢開始變成平原耕地羣了。

當初諸葛亮答應了潘濬,允諾他可以有改淤爲田的分配權,這就導致瞭如今的荊南,潘氏已經一家獨大,成爲荊南的第一大家族。

改淤爲田新造出來的田地,需要大量的丁口來耕種,而且改淤爲田的田地,在官府登記造冊的時候,按照規定三十年之內都是下等田,賦稅極低,這給潘濬和參與改淤爲田的世家大族們帶去了大量的利益。

而這個利益,只有三十年的時間,三十年後,朝廷會對這些改造後的田地重新評估,劃分等級如果錯過了這三十年,那賦稅一旦提高的話,利益就會減少。

因此,潘濬和荊南世家們,現在急需大量的丁口來耕種。

而在荊南,丁口的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

一個,是朝廷從北地遷徙到南方的無地農民,用來充實荊南的屯田制度的。

一個,是荊南周邊願意出山耕種的五溪蠻。

最後一個,就是從東吳方面遷徙到荊南的東吳百姓。

第一個丁口來源,朝廷自己都不夠用,還有大量的屯田所空置,沒有足夠的丁口來屯田,導致荊南到現在還需要江陵郡提供糧草支援。

第二個丁口來源,雖然五溪蠻好欺負,但如今石苞這個荊南都督是五溪蠻的女婿,再加上張溪盯着這塊民族融合的試驗田,誰也不敢打強掠五溪蠻丁口的主意。

再說了,強掠也是一錘子買賣,這幫五溪蠻確實不禁打,但他們會躲啊,一旦再次躲進山裡了,找都找不到,不一樣還是缺乏丁口。

所以啊,最容易搞來丁口的地方,可不就是東吳那邊了嘛以潘濬爲首的荊南世家,可是憋着勁的打這個主意呢。

而且東吳那邊來的丁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需要多少成本,只需要給一塊地負責安置這些人就可以了.在沒有正式入籍大漢之前,這幫東吳來的人,連人頭稅都不用交。

如今的荊南,是出了名的地多人少。

潘濬現在是跟呂岱在交州和零陵郡邊境對上了,反正如今兩國是交戰狀態,誰也不用顧忌,來回的拉鋸爭奪,搶奪丁口。

所以啊,張溪所想的弱吳之策,就剩下拉攏江東世家這一條,需要自己親力親爲了。

只是這方面吧,張溪實在是不太擅長,因此,他只能寫信,求教於當年在東吳混的風生水起的費禕,鄧芝兩人,想問問這兩人,對東吳世家大族下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鄧芝倒是沒給出什麼好主意,但他還是洋洋散散的寫了一封信給張溪,信中詳細闡述了他在東吳的人脈關係,交給張溪,希望能對張溪有所幫助。

而費禕就靠譜的多了。

他不僅給張溪同樣寫了一封信,還給張溪送來了一個人。也不是外人了,就是現在的戶部左侍郎,張溪的老熟人,馬謖,馬幼常。

馬謖自從進入朝廷中樞後,一直沒有撈到帶兵出征的機會,因此他的腦袋還好好的呆在自己的脖子上,反倒因此獲得發揮政務才能得機會。

如果不是出於朝局平衡的考慮,去年三省六部人選調整的時候,馬謖甚至是有可能出任戶部尚書的。

而費禕派馬謖過來,一方面是利用馬謖荊州人的身份,來給張溪出謀劃策的,另一方面,費禕也把自己對東吳世家的構想,跟馬謖商量過,而馬謖的一些建言,也讓費禕認爲,馬謖是接任自己,對東吳滲透的最好人選。

而馬謖的構想,其實說起來也不算太複雜。

前些年,隨着張溫被孫權流放,大漢的很多商品代理銷售權,比如說蜀錦啦,比如說紙張啦,比如說煤礦,鐵礦啦.基本都被吳中四大家族的人給瓜分了。

畢竟,張氏被孫權盯上了,時不時的打壓,如果不讓出足夠的好處的話,張氏恐怕都無法在江東立足了。

這對大漢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失去了一個不錯的合作對象,獲取東吳情報的難度,也變大了。

但是吧,也有好的一面.這些年,大漢的諜報系統,也跟江東的四大家族建立了不錯的關係。

雖然沒有跟張溫那麼鐵吧,但有些情報的獲得渠道,反而更多了。

而馬謖的建議,就是從這方面入手,大量的傾銷給吳中四大家族們蜀錦和紙張,高價銷售煤礦和鐵礦。

低價傾銷給吳中四大家族紙張和蜀錦,是用來收買吳中四大家族的,而高價銷售煤鐵礦,則是用來離間吳中四大家族和孫權之間的關係的。

畢竟,孫權也不是傻子,就算要從蜀漢的南中地區進口煤鐵礦,但也不會假手他人這兩玩意兒加在一起,可是可以製造盔甲軍械的。

孫權除了腦殘了,纔會把煤鐵礦進口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吳中世家去做。

所以啊,東吳的煤鐵礦進口,全都是掌握在孫權和孫氏宗族手裡的。

可如今,蜀錦,紙張這些消耗品降價,讓世家賺的盆滿鉢滿的,而煤鐵礦這種重要戰略物資卻漲價,讓孫權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能獲得你讓孫權怎麼想。

怨恨大漢?!

當然可以,但如今兩國是交戰狀態,沒徹底斷掉這個煤鐵礦的貿易已經算是大漢這邊在“放水”了,何況區區漲價?!

那不是在情理之中的麼?!

孫權就算怨恨大漢,他要有這個本事,就起兵來戰唄.沒這個本事,就只能憋着這口氣。

可孫權這個人,哪裡是那麼容易憋住一口氣的人。

再加上如今東吳內部的朝爭不斷,內部不穩.孫權要是不找機會對吳中世家下手,一邊剪除吳中世家羽翼,一邊撈取好處,那纔是怪事呢。

所以啊,馬謖認爲,只要這麼做,就可以破壞吳中世家和孫權之間的關係,再加上紙張和蜀錦的拉攏,未必不能收買一些吳中世家爲大漢所用。

張溪聽完了馬謖的建議後,若有所思。

說實話,馬謖的這個建議吧,放在這個時代下,其實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從利益下手,成功率還是有的。

但是吧,張溪總覺得,這麼做,就算成功了,也不見得有多大的效果。

畢竟,不管是吳中世家還是淮泗集團,他們其實都很排外,而且他們的核心利益都在江淮一帶。

收買個把世家大族確實是有可能,但讓大部分吳中世家放棄自身利益,化身帶路黨就靠這點紙張和蜀錦的價值,可遠遠不夠。

這年頭世家大族是什麼德行,誰還能不知道麼?!

如果不能讓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受到根本性的損害,不讓他們跟孫權徹底翻臉,就收買幾個世家,其實毫無意義。

最直觀的例子,吳中張氏,之前費禕餵了他們那麼多的錢財,而孫權又如此打壓他們,也沒見他們拋棄在吳中的產業,跑來荊州投靠大漢啊。

說到底,幾個錢和家業,孰輕孰重,這些人其實分的很清楚。

所以啊,張溪覺得吧,必須要讓這些世家大族受到切膚之痛才行。

辦法吧,張溪隱隱約約有了一個概念。

但是吧,確實只是一個概念,張溪其實不太懂這裡面的實際操作,也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甚至於,這個概念,還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思。

這個概念,其實就是——直百錢。

第691章 戍邊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159章 聯姻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177章 決斷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37章 爭(二)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96章 周瑜退兵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95章 議戰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054章 水戰(二)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53章 水戰(一)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90章 聲東擊西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142章 分地盤第665章 突圍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58章 試探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556章 諸葛誕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00章 接應第724章 人選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097章 壞消息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86章 公平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577章 接應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926章 羞愧第989章 戰備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74章 懲罰第572章 破寨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806章 八陣圖第368章 分兵第1025章 變數第70章 江夏太守第41章 應對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65章 戰後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51章 趙累第73章 調令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158章 背鍋第278章 議事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73章 刻板第745章 平叛策第753章 餿主意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112章 甄城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26章 敗退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583章 搶時間第422章 大雪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925章 誤會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
第691章 戍邊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159章 聯姻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177章 決斷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737章 爭(二)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96章 周瑜退兵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95章 議戰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054章 水戰(二)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1053章 水戰(一)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90章 聲東擊西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142章 分地盤第665章 突圍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58章 試探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556章 諸葛誕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00章 接應第724章 人選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097章 壞消息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86章 公平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577章 接應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926章 羞愧第989章 戰備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74章 懲罰第572章 破寨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806章 八陣圖第368章 分兵第1025章 變數第70章 江夏太守第41章 應對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65章 戰後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51章 趙累第73章 調令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158章 背鍋第278章 議事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73章 刻板第745章 平叛策第753章 餿主意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112章 甄城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26章 敗退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583章 搶時間第422章 大雪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925章 誤會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