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

諸葛亮和龐統,就遷都的時機,以及遷都的地點,在洛陽激烈爭論的時候,張溪已經帶着自己的好徒弟鄧艾,行軍到了南陽。

張溪就知道,留在洛陽,鐵定會有一大堆麻煩事兒要處理,而以張溪的政治地位,到時候免不了要被諸葛亮拉着開會,以張溪的政治智商,大概率也只會說一些“對對對”,或者“你說的也沒錯”之類的話語。

屬於是聽誰的想法都覺得有道理,但讓張溪自己拿主意就麻爪的狀態。

索性啊,爲了避免這種狀況,張溪還是領兵回援荊州好了。

畢竟,張溪是荊州牧嘛。

當然,去潁川溜達一圈,順帶收復一個襄城,讓張嶷引兵六千駐守襄城,然後再帶上王平回南陽,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王平在這次北伐之後,免不了的又要升官,但這會兒,洛陽諸事未定,而且張溪南下用兵,可能也需要用到領兵將領,就順手把王平給帶上了。

至於鄧艾,這貨是南陽太守,不好好的在南陽呆着,他想去哪兒?!

領兵回到南陽,接上在這裡駐守的徐庶,以及小羊祜,張溪再次領兵南下,往襄陽而去。

還沒到襄陽呢,張溪就接到了來自王基的戰報——東吳退兵了。

不是一兩路作戰不利而退兵,而是三線一齊退兵,顯然是打算結束戰事了。

這是一個好消息,起碼張溪不用擔心江陵真的會出問題了。

但也有個壞消息.東吳退兵前,把江陵郡東南四縣的人口和錢糧財富,全都給掠走了。

張溪當時的臉色直接就沉下來了。

東吳到底還是那個喜歡趁火打劫的東吳,即使打不過,只要有機會,還是會幹出這種掠奪人口的缺德事兒來。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當江陵採取收縮兵力,重點防守的策略時,就意味着,隨時可能付出這種代價。

真要掰扯起來,還得是張溪和王基等人爲了戰略先拋棄了百姓,並不是百姓主動選擇拋棄大漢。

而且吧,這年月,連年戰亂之後,人口就是最大的財富歷史上連諸葛亮都幹過這種裹挾丁口遷徙的事情,別說他東吳孫十萬了。

只是苦了這些必須背井離鄉,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安置家業的百姓們了。

張溪確實生氣,但並不是氣東吳多麼的不要臉,他只是氣,自己到底沒有盡到荊州牧的責任,沒有照顧好自己治下的百姓。

要責怪,也只能怪自己無能。

張溪的心情不好,甚至嚇的小羊祜都不敢說話一直領兵到了江陵,張溪跟徐庶分別,再次引兵南下。

徐庶回荊州,肯定是要協助文聘駐守襄陽的,畢竟這個時候,文聘還在漢津渡呆着,防備東吳水軍再逆漢水而上,襄陽只靠馬良一個人駐守,軍政都要馬良來負責,壓力也確實大了點。

而張溪本來想把小羊祜託付給徐庶,但徐庶婉拒了。

這是你徒弟,不是我徒弟。

如果你張溪是領兵出征在外,那我幫伱看一下徒弟,順便傳授一點兵法要訣什麼,倒是無所謂,但現在你已經領兵回來了.自己的徒弟自己教。

就這樣,張溪一路帶着小徒弟和王平,回到了江陵。

一回到江陵,張溪就找來王基,瞭解前段時間的戰況。

王基自然是娓娓道來。

但其實,能說真的不多。

周瑜快速進兵,攻佔江陵東南四縣這事兒,本來就是事前說好的,收縮兵力,重點防禦的策略,所以周瑜雖然進兵很快,成果也不小,但江陵方面的損失並不大。

而隨着周瑜屯兵華容,因病被孫盛替換後,剩下的事情,就變得更加簡單了。

孫盛在孫權的嚴令下,倒是對郢縣發起了強攻,但問題是,得到了增援的州泰,守郢縣是守的遊刃有餘。

是,州泰的能力,可能是比不上石苞,但當他的對手是孫盛,並且他還有城防優勢的時候.區區孫盛,真不是州泰的對手。

孫盛領兵強攻了四五次,依然無法撼動州泰在郢縣的防禦.孫盛是真的急了。

攻不下郢縣,他就無法達成至尊的旨意,而退兵呢,孫盛又不敢,畢竟他能被孫權看重,除了本身的一點領兵才華外,聽話纔是最重要的原因。

可孫盛到底也是一個合格的將領啊,知道這麼強攻,除了平添自身傷亡外,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再加上現在的天時不配合,陰雨天是三天兩頭的出現,進攻郢縣一個月的時間,孫盛總共就見過三次太陽天,剩下的時間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再這麼打下去,軍中搞不好要鬧瘟疫了。

就在孫盛如此進退兩難之際孫權的詔書到了。

孫權讓孫盛擇機退兵,掠奪四縣丁口,撤回江東。

而隨着孫盛退兵,朱然也開始收兵回到陸口,在零陽艱難攻堅的呂岱,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內,收兵回了武陵縣江陵戰事,就此結束。

張溪在聽完王基的講述後,明白了大概的過程,仔細盤算了一下東吳退兵的時間,張溪大概也猜到了孫權的想法。

孫盛退兵的時間,是在二月初的時候,那個時候,張溪正領兵南下,進入潁川郡北部.但這個時候,大漢北伐軍攻下洛陽的消息,應該已經傳到江東了。

既然大漢已經攻下了洛陽,那麼必然會選擇回軍救援荊州,孫權繼續在江陵跟江陵守軍糾纏,很有可能陷入到一場爛戰之中。

再加上這次出兵後,天時對東吳軍很不利,這種情況下,孫權只能選擇見好就收。

孫權只是自己親自領兵的能力很爛,但他對天下局勢的判斷,依然還是很準確的。

這,就是張溪對東吳撤軍的判斷。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張溪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孫權其實也沒想那麼快的撤軍,是周瑜帶病勸說孫權,告訴他,繼續打下去,攻下江陵的希望很渺茫不說,一旦軍中鬧起了瘟疫,那咱們這次出兵的代價,可就太大了。

再一個.如今蜀漢已經攻取了洛陽,雖然就此停兵了,但曹魏方面的防守重點肯定還是在洛陽方面。

如果不趁着曹魏的河北援軍沒到之前有所動作的話,那咱們這次可就真的一點好處都撈不着了。

因此,周瑜勸說孫權,南線收兵,北線讓陸遜主動出擊,把一直沒佔的彭城國佔下來吧。

這種時候,曹魏是不會因爲一個半放棄的彭城國,跟東吳交惡的,而咱們佔領了這個彭城國,也就等於掌握了進攻兗州的通道,對將來用兵,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孫權被周瑜有點說動了,但他依然不能下定決心。

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南線撤兵的,是兩封信。

一封是孫盛的戰報。

在戰報中,孫盛因爲沒有攻下郢縣,故而向孫權請罪。

但同時,孫盛也向孫權彙報了最近軍中傷寒發病的士卒越來越多的事情。

另一封,是陸遜從淮南送來的,表示如今兗州刺史賈逵領兵支援許昌,兗州羣龍無首,是否允許他酌情,往兗州方向進軍起碼先把之前沒佔的彭城國佔領下來。

孫盛進攻不利,孫權除了惱怒外,也不得不考慮孫盛信中所言的“軍中多有疾病”的事情。

孫盛寫這麼一封信給孫權,可不單單是爲了請罪,其實真正的用意,孫權也明白.就是在委婉的詢問孫權,是不是要冒着引發瘟疫的可能,繼續強攻。

一旦造成瘟疫的話,以這年月的醫療條件,搞不好瘟疫造成的士卒死亡,會比攻城還要大。

孫盛沒有周瑜那麼大的自主權,因此,他只能用這種委婉的方式向孫權暗示.當然,如果孫權真要不顧一切的進攻郢縣的話,那孫盛也會認真執行的。

打不打的下郢縣不好說,但退兵是肯定不會退兵的。

可你前線主將都到了這個地步,孫權又能明白孫盛的用意.孫十萬就是再冷漠,也不會冒着讓自家軍中爆發瘟疫的風險,繼續強攻啊。

到時候死的,可都是他孫權麾下的士卒。

而陸遜那邊的求戰,也不能不讓孫權多做考慮既然蜀漢這邊撈不到好處的話,從曹魏那邊找補一下,也不是不行。

彭城國好歹也是一個封國之地,大小不下於一個郡。

之前不佔,不過是擔心刺激到曹魏,影響到兩國關係.如今蜀漢的威脅是越來越大了,如果魏吳兩家再交惡的話,只會讓蜀漢坐收漁翁之利。

但現在,曹魏守衛兗州都自顧不暇,而且賈逵都已經去了許昌就像周瑜說的那樣,就算佔了彭城國,估計曹魏爲了天下局勢平衡考慮,也會忍下這口氣。

就.依法而行吧。

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5章 守城方略第322章 疑兵計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1章 商討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73章 調令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608章 攻心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640章 再見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243章 爭議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44章 議罪錢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374章 滇馬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8章 過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63章 火箭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40章 潰逃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208章 雒城第650章 大雪第729章 空城計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433章 巧遇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870章 夜襲第208章 雒城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18章 二將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236章 造紙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254章 冠禮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212章 考試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534章 陳倉道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13章第784章 調整第752章 收留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882章 破城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888章 巡江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47章 破關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988章 巧合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7章 三國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48章 出巡
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85章 守城方略第322章 疑兵計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1章 商討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73章 調令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608章 攻心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640章 再見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243章 爭議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44章 議罪錢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374章 滇馬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08章 過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63章 火箭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40章 潰逃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208章 雒城第650章 大雪第729章 空城計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433章 巧遇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870章 夜襲第208章 雒城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18章 二將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236章 造紙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254章 冠禮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212章 考試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534章 陳倉道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13章第784章 調整第752章 收留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882章 破城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888章 巡江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47章 破關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988章 巧合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7章 三國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48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