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平策

今時不同往日了。

以前的季漢,受限於實力不足,光復河山需要時間,也能理解。

可如今,大漢已經佔據天下一半,實力一家獨大,如果再這麼磨磨蹭蹭的拖下去,確實對一統天下的大業沒什麼好處。

一統天下,有時候就是憑着一口氣,而這口氣一旦斷了,很有可能幾代人都續不上。

曹操當年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平定中原,一統河北,當時大多數人都以爲,曹操纔是最後平定天下之人.可偏偏曹操在赤壁一戰中被人打斷了這口氣,導致後來曹魏三代人,都沒有能夠把這口氣重新續上,如今更是落魄到只能退守河北了。

而如今,大漢也到了這個關鍵節點,因此,不管諸葛亮用什麼方法,他都必須促成這次北伐。

這口氣,真的不能斷。

雖然說,多少是有點冒險,但諸葛亮知道,有些事情,真就必須去做。

這次北伐,在諸葛亮拉下老臉,搬出先帝的知遇之恩後,勉強算是決定了下來。

但怎麼打的問題,還得繼續商量.但不能急於一時。

北伐可不是什麼小事,事關數十萬士卒的生死存亡和大漢國運,不能不慎重。

之前包括張溪在呢,誰都沒有想過要打這一仗,所以對北伐的戰略方向,考慮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真要打了,可不能僅僅依靠一時的感覺就去制定戰略。

還是需要仔細認真的思考一下的。

爲此,張溪等人在長安暫時住下了,各自思慮北伐方略,十天後,再次在丞相府齊聚,共同討論北伐的具體戰略。

其實吧,單純的從軍事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話,大漢出兵北伐,能走的現成路線,一共就兩條。

一條,是仿照當年曹操平定河北的策略,從兗州出兵,渡過黃河.但這條路,要面對的就是郭淮率領的十萬守河魏軍。

這是一條反向官渡之戰的道路,集結重兵攻擊河北,在黃河沿岸進行決戰,一戰擊潰魏軍主力後,就可以順勢橫掃河北了。

但是吧,這條路不太好走,有很多兵家忌諱。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糧草補給的問題。

當年袁紹是怎麼在官渡之戰大敗的?!

因爲烏巢被襲,軍中斷糧。

而袁紹爲什麼要把屯糧重地放在黃河南岸的烏巢?!

因爲從河北鄴城運糧到黃河南岸,補給線太長了,遠不如曹操從許昌運糧到東郡來的近,必須要尋找一個屯糧地。

而如今的情勢是反過來的,大漢要進攻河北,哪怕從洛陽運糧,因爲黃河的阻隔,運糧也不方便。

因此,要進攻河北,就必須先在黃河北岸打下橋頭堡,然後運糧過河囤積,補給線拉長。

而相反,曹魏方面,從鄴城運糧到前線,補給線可比大漢要短的多。

這就等於是一個翻版的官渡之戰,而曹魏有老祖宗的先例可依,又有郭淮這樣的名將坐鎮,哪怕大漢軍中沒有許攸,郭淮也會伺機尋找大漢在黃河北岸的屯糧地,爭取一戰而破之.這樣的話,大漢就無力繼續進攻河北,只能退回河南自守。

從東郡渡河北伐,就需要面臨這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風險很大。

而另一條路,是從孟津渡北岸出兵,先攻略河內郡,然後從河內郡北上,直接進攻鄴城。

可這條路,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目標過於明顯。

從河內郡大軍登陸,雖然可以縮短從洛陽到孟津渡的補給距離,但同樣,需要同時面對幷州和河東郡魏軍的夾擊。

先不說能不能擊破河內的秦朗和夏侯霸.就算可以,也必須時刻擔心從幷州來的騎兵和河東郡郡兵的夾擊。

好,就算能同時擋住幷州騎兵和河東郡兵,然後分兵東進,進攻鄴城郭淮也可以回軍救援,堵在朝歌,阻擋北伐軍前進。

這麼一來的話,就會變成了曹魏集結兵力,三路圍困河內郡,把北伐軍堵死在河內郡不得寸進。

這也是一條非常難打的路線,可變化的地方太少了,幾乎只有直來直去的戰術選擇,就算擊破了曹魏的三路大軍圍剿,最後也肯定無力去進攻鄴城。這兩條路線,各有缺點,都不太好打而這個,就是這次北伐,需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

而要避開這兩條路線缺點的辦法,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略兩路齊進。

也就是說,兩路同時進軍,製造局部突破,造成魏軍防守顧此失彼。

這個方案,其實不難想,參加軍議的人都想過這個主意。

只是這個主意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徐庶和張溪是主張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東郡一帶渡河,正面碰撞郭淮的守河部隊,吸引曹魏主力集中到冀州進行決戰,然後再派出奇兵突襲鄴城,一戰而定。

這麼做有幾個好處。

首先是可以把幷州和幽州的魏軍全都集中到冀州和青州北部,減輕其他地方的防守壓力這樣才能夠河內郡突破的偏師主力,只需要去應對河內郡和河東郡郡兵的威脅就可以了。

如此兩線突破,如果兩線都能獲得突破的機會,則曹魏必滅,如果只有一線有突破的機會,也能吸引魏軍退守鄴城,完成對鄴城的包圍。

這樣,就算這次打不下鄴城,也能在黃河北岸佔據落腳點,進一步壓縮曹魏的地盤。

而李嚴和姜敘卻認爲,因爲集中兵力在河內郡,爭取在河內郡造成大軍壓境的緊迫感。

因爲河內郡有現成的北渡據點,再加上用兵手段單一,曹魏方面在防守的時候,基本也能做到重點防守,這樣可以輕慢曹魏的防守決心。

而一旦漢軍大量在孟津渡北岸登陸的話,限制魏軍防守的唯一因素,恐怕就只有兵力不足這種情況下,魏軍肯定會抽調距離河內最近的郭淮軍團前往河內郡協防。

這麼一來,曹魏在黃河防線的兵力勢必會遭到削弱。

這時候,在河東郡派遣偏師渡河,直接突破曹魏已經很薄弱的黃河防線,就會容易得多。

一旦突破了黃河防線,偏師就可以直接進軍攻打鄴城,這可比在河內郡突破夏侯霸和秦朗的防禦,才能勉強威脅到鄴城要有效的多。

而到了那個時候,河內的大戰,就不是曹魏軍隊要圍堵大漢的軍隊,而是大漢軍隊要拖住魏軍回援鄴城的步伐了。

而且,偏師兵力不多,需要運輸的糧草也不用太多,以洛陽的運輸能力,哪怕隔着一條黃河,這點運力還是能做到的,也就不需要再額外建立一個軍糧囤積點,也就不存在後勤補給的隱患了。

兩種方案,各有千秋.諸葛亮一時間,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決斷。

或者說,其實兩種方案,都有些太過於顯眼了,諸葛亮兩個都不想選。

這兩個方案吧,其實區別不過是重點兵力的部署而已,差別只在於到底是強攻河內,還是偷渡黃河以郭淮,司馬懿等人的戰略眼光,不至於這點事情都看不出來。

也就是說,不管諸葛亮最後採取了哪一種作戰策略,郭淮和司馬懿都會提前有所防備,而一旦正式開打,只要戰場上有些蛛絲馬跡,他們立刻就能洞悉到整個戰略的重心所在,從而做出有效的調整。

曹魏真的還沒到徹底山窮水盡的地步,一旦這次北伐讓曹魏守住了,那麼曹魏就算是緩過了一口氣來,接下來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那就真的不在諸葛亮的控制範圍內了。

因此,諸葛亮這次,本能的在尋求一些奇策,尋求一些可以避開司馬懿和郭淮預料的可能,直接進攻鄴城。

可.這是滅國戰。

自古以來,滅國戰,基本就沒有采用什麼奇策的。

倒不是說滅國戰不能用奇策,只是奇策往往伴隨着高風險.重點是高風險,而不是奇策本身。

滅國戰是不能輕易失敗的,一旦失敗,滅國戰打成潰敗戰,政治風險就會變得非常的大,以如今的天下局勢而言,真的讓曹魏緩過這口氣來,依然還佔據着三州半之地的曹魏,真的有可能重新起勢這對平定天下不利。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年李信滅楚,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也就搭着始皇帝是奮六世之餘烈,他的底子是真的厚,又在短時間內給王翦湊了六十萬大軍,否則的話,楚國就真的緩過來了。

所以啊,諸葛亮心裡也在猶豫,到底是不是用這樣明顯,但相對來說更加平穩的策略,來打這一場滅國之戰。

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626章 敗退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909章 談崩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85章 應對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228章 練兵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234章 蔣琬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97章 壞消息第272章 應對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228章 戰與和第28章 兵法第64章 博望之戰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79章 巡視防務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97章 不合第591章 大昌集第882章 破城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49章 約定第374章 滇馬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906章 安撫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5章 兄長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81章 衝陣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92章 疲兵之計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251章 調人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7章 練兵衝突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588章 山路第183章 秋收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869章 訓子第35章 酒之事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73章 人才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870章 夜襲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645章 議事(二)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71章 聯姻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49章 約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44章 張機第96章 周瑜退兵第958章 試探第1043章 升官第31章 商討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4章 榨油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518章 二將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219章 劉璋投降
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626章 敗退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909章 談崩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85章 應對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1228章 練兵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234章 蔣琬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97章 壞消息第272章 應對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228章 戰與和第28章 兵法第64章 博望之戰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79章 巡視防務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97章 不合第591章 大昌集第882章 破城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49章 約定第374章 滇馬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906章 安撫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5章 兄長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81章 衝陣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92章 疲兵之計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251章 調人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7章 練兵衝突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588章 山路第183章 秋收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869章 訓子第35章 酒之事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73章 人才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870章 夜襲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645章 議事(二)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71章 聯姻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49章 約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44章 張機第96章 周瑜退兵第958章 試探第1043章 升官第31章 商討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4章 榨油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518章 二將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219章 劉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