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下一階段

有時候吧,真的,生命的韌勁,你真的無法想象。

正常來說,馮習身中數刀,被魏軍亂刀砍翻在地,又在戰場上躺了快一個多時辰了,就是當場沒死,這會兒也該失血過多而亡了.可馮習硬是撐了下來。

除了命大和奇蹟之外,張溪想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釋。

但即使如此,也不代表着馮習就已經算是活了,此時的馮習,大概已經因爲失血過多,快要進入休克的狀態了,即使軍醫及時趕到,做了一些急救,但具體能不能救回來,軍醫也不敢保證。

只能是盡力而爲。

對於這點,張溪也沒辦法,畢竟張溪上輩子也不是學醫的,一些所謂的現代醫學常識在戰場這個地方也缺乏用武之地,只能把一切都交給軍醫去處置。

好在軍醫是名門出身,他要是救不回來的話.至少方圓五百里之內,是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救回馮習的。

張溪雖然着急,但如今他的責任,也不是隻有一個馮習。

張郃退兵了,不用想,肯定是要退回武功縣去的。

而隨着張郃偷襲五丈原計劃的失敗,接下來張郃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張溪又該怎麼應對,這也需要及時做出決定。

爲此,張溪直接拉着柳隱,當場商議了起來。

柳隱建議道,“今張郃已退,必然退保武功,將軍可速領兵回師,趕在張郃回軍武功之前克之,如此,張郃無路可退,其軍心必散,可一戰而擒之。”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但.

“臨來此地之前,我已命高將軍領兵強攻武功縣,若能下,武功縣如今已然在我等手中,若不能下,縱然我回軍攻打,亦難以在一兩日內攻破。”

攻城這個事兒,自古以來都是很麻煩的事兒。

高翔確實有兵力優勢,他麾下還有七千多人的士卒可以調用,而武功縣守軍,撐死不差過一千五百人可這個兵力對比,依然不足以讓高翔能在三天內,攻破武功縣。

不是說高翔打不下武功縣,是不可能在三天內打下給高翔足夠的時間,比如說一個月,那高翔要攻破一座只有一千多人守衛的城池,壓根不是難事。

但三天.這個時間,基本就是打打試試看看,看看能不能給武功縣守軍足夠的壓力,逼迫武功縣城內的守將和世家們投降而已。

而這,也是張溪讓高翔領兵強攻武功縣的真正目的。

縱觀歷史,但凡在幾天內就攻破某個城池的戰例,基本都是有人頂不住壓力,開門投降了。

但凡武功縣守將能控制住城內情況,有堅守的決心,那武功縣撐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根本不成問題。

所以啊,如果武功縣的守軍願意投降,那麼這個時候就已經開門迎接高翔軍進城了,自己回去也幫不上忙。

如果武功縣守軍還在堅守,那就算自己回去了,匯合高翔一起進攻,也不可能在一兩天的時間內,就徹底攻破武功縣。

張郃從這裡退兵回武功縣,最多也就是一兩天的時間而已,而張溪就算繼續一路急行軍回武功縣,也至少要花一天的時間張郃最多隻給張溪留下一天強攻的時間而已。

張溪是真的沒有把握,能利用這一天的時間差,攻破武功縣。

再者說了,張溪覺得,自己真的沒有必要那麼着急的去進攻武功縣。

“張郃此人,用兵最知進退。若能勝,其進兵必然迅猛如虎,若不能勝,其退兵亦不會猶豫!”張溪想了一下,對柳隱說道,“如今張郃已無偷襲五丈原之能,而右扶風又守備空虛.此番退兵武功縣後,若我所料不差,張郃必不會在武功堅守,反而會領兵退回右扶風,力求拱衛長安。”

這就是張溪對目前局勢的判斷,他認爲,張郃不可能在武功縣堅守。

因此,當高翔這三天強攻不能逼迫武功縣守軍投降的話,那張溪回去後,也不會再發動進攻了。

沒必要讓士卒們這麼拼命,張溪完全可以坐等張郃退出武功縣後,再領兵佔據就好。

至於佔據武功縣後,張溪的打算,是暫時停兵休整,等待眉縣那邊的戰況發展後,再做決斷。

但對於這一點,柳隱是有些擔憂的。

“若此,渡河東進,異道會長安之事”柳隱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隱憂。

其實柳隱說的事兒,是指當初從五丈原出發的時候,張溪接受的軍令是:先據武功縣,然後擇機渡河東進,偷襲長安。

如果張溪只是單純的佔據武功縣不動,坐等眉縣之戰的結果萬一錯失了偷襲長安的最佳時機,將來怪罪下來,那張溪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可就跑不掉了。

而張溪如果擔上這麼大一個罪名,那這段時間跟隨張溪征戰的柳隱,高翔等人的戰功,也很有可能被直接抹殺掉。

所以啊,柳隱委婉的想張溪做出了提醒。

張溪也知道柳隱的意思,但如今,張溪也有自己的顧慮。

“休然,依你之見,單以我等所率士卒,渡河偷襲長安,勝算幾何?!”張溪嘆口氣,問道。

柳隱被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作爲一名將軍,柳隱肯定不能說喪氣話。

領兵作戰,連自己麾下士兵的戰鬥力都信不過,那這個仗還怎麼打?!

但你要說就用這些郡兵去偷襲長安能成功,柳隱也覺得有些異想天開。

因此,柳隱也只能拱手答道,“回將軍,末將不知。”

不是真的不知道,是沒法說,說了傷士氣。

張溪自然也明白,因此也沒有糾結柳隱的回答,而是繼續說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今我等只剩萬餘之衆,即使全軍東進,面對長安堅城,面對數千曹魏禁軍堅守,如何能速勝?!若不能速勝,困於長安城下,久必生變。”

這就是張溪不想去偷襲長安的原因——真沒有把握能打下長安來。

張溪也好,柳隱也好,對自己麾下士卒的戰力到底怎麼樣,心裡是有數的。

自己麾下的郡兵,戰鬥力其實不能說差了,跟一般的魏軍比起來差別真的不大.但遇到像曹魏禁軍這樣的中央精銳,單靠郡兵的戰鬥力,打起來會很吃力。

如果是在山嶺之內作戰,蜀地的郡兵都比較熟悉山地戰,而魏軍在這方面比較吃虧,雙方打起來還能有來有回。

上次北伐的時候就是這樣,蜀軍面對雍涼兵卒的時候一點都不落於下風,但在上邽面對曹仁指揮的一部分曹魏禁軍的時候,就打的有點力不從心了。

這還是在大漢主力大軍齊聚的情況下,打出來的戰果。

如果不是孟達突然趁着右扶風空虛的機會北上,接應趙雲,陳到率領的白毦兵出了褒斜口,有斷絕隴山道魏軍後路的危險,那次北伐要完成斷隴的目標,也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如今,張溪如果要渡河東進去偷襲長安的話,那可就是在關中平原上作戰了這是魏軍的強項,而不是漢軍的強項。

更何況,這次武功縣之戰,也讓張溪認識到了曹魏禁軍真正的戰力是什麼樣的。

以兩萬打一萬,明明佔有足夠的兵力優勢,但張溪每次交戰都很辛苦,如今戰損超過了三分之一,也不過是勉強把張郃給堵在了武功縣而已。

雖然從戰略上看,張溪算是成功的阻止了張郃偷襲五丈原的計劃,但從戰術上看,其實張郃的戰損人數,要遠遠低於張溪的。

非要說的話,這也就是打了一個平手而已。

因此,張溪真不覺得,當自己帶着一萬士卒渡河東進去偷襲,面對即使只有五千曹魏禁軍駐守的長安,自己能一戰而破之。

如果目的只是要吸引曹真回援,斷絕眉縣郭淮軍團的外援的話,那張溪攻佔武功縣,就已經足夠威脅長安了。

基於以上的考慮,張溪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若將來陛下怪罪,吾當一人承之!”

張溪說出了這樣的話,柳隱就不太好再說什麼了更何況張溪說的,確實句句在理啊。

做完了決定後,張溪也立刻開始做出了安排。

給柳隱所部補齊了一千人的士卒,其中五百人駐紮在大昌集不動,剩下五百人駐紮在大昌集南側的小路上,作爲大昌集的策應部隊和預備隊。

目的,就是防止張郃這老小子耍詐,看似撤退,其實是在山道內貓一天,隔天又出來偷襲大昌集。

雖然張溪覺得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張溪的性子就這樣了,再小的可能性也不會忽略掉,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留下柳隱繼續駐防大昌集,就是爲了這個。

而張溪自己呢,則帶着剩下的四千多士卒,趕緊趕回武功縣去坐鎮指揮,臨機應變,準備在張郃撤走後,佔據武功縣。

至於馮習暫時留在大昌集治傷,畢竟就馮習現在還昏迷不醒的狀態,要直接帶他走,那纔是真的要他的命呢。

而跟馮習一起留下來的,還有張溪帶來的軍醫.爲了防止柳隱無意間得罪了這位名門之後的軍醫,張溪還特意叮囑了一番柳隱。

給馮習治傷的這位軍醫,是張溪當年在荊州的時候,死乞白賴的從張機身邊給撬來的弟子,衛沈。

第11章 鄧艾?!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99章 棄新野第919章 大婚第1035章 攪混水第473章 退兵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101章 勸降第1056章 水戰(四)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54章 曹操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269章 清閒第640章 再見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57章 離間計第131章 攻城(二)第736章 爭(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65章 突圍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807章 夜戰第1130章 變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41章 應對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996章 試探第1177章 決斷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4章 二顧茅廬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374章 滇馬第1073章 流民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46章 去成都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34章 榨油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646章 議事(三)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934章 誘敵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907章 南下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05章 勸降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3章 輸了第222章 《蜀科》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766章 人選第958章 試探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650章 大雪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040章 再次平衡
第11章 鄧艾?!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99章 棄新野第919章 大婚第1035章 攪混水第473章 退兵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101章 勸降第1056章 水戰(四)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54章 曹操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269章 清閒第640章 再見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57章 離間計第131章 攻城(二)第736章 爭(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665章 突圍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807章 夜戰第1130章 變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41章 應對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996章 試探第1177章 決斷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44章 二顧茅廬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374章 滇馬第1073章 流民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46章 去成都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34章 榨油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646章 議事(三)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934章 誘敵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907章 南下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1005章 勸降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3章 輸了第222章 《蜀科》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766章 人選第958章 試探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650章 大雪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040章 再次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