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人才

第173章 人才

劉備在去年攻下荊南四郡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更換太守。

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這三個人,都是主動投降劉備的,出於安定人心的考慮,劉備還是繼續讓他們擔任太守。

但劉備也知道這些人牆頭草的屬性,所以他令諸葛亮總督三郡政務,又在各地安插了鎮守將領,等於是架空了三個太守的實權。

至於武陵郡,那是劉備親自掌控的,而且武陵前任太守金璇也陣亡了,不需要再做其他的安排。

三郡中,桂陽太守趙範這人膽小,也識趣,所以就把太守之位讓給了趙雲,自己通過跟趙雲結親,抱上了劉備集團的大腿,保住自己的家族和榮華富貴。

其他兩郡的太守,雖然對劉備很不滿,但被架空後,他們也翻不出浪花來。

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劉備方勢力慢慢增強,所以劉備打算更換掉這些太守,正式把自己人給提拔上來。

不僅是長沙和零陵兩郡,就是桂陽,劉備也不打算讓趙雲繼續當這個桂陽太守。

倒不是對趙雲治理地方不滿意,只是劉備不想浪費了趙雲的才能,相對於把趙雲當一地太守用,劉備更傾向於讓趙雲獨領一軍,獨當一面。

所以,三個郡的太守都要更換,而隨之更換的,還有一些郡屬官員,比如說郡丞,督郵,長史之類的官職。

現在的劉備,夾帶裡也不是隻有小貓兩三隻了。

通過這兩年的發展,荊南的逐漸穩定。

尤其是去年,也就是建安十四年,劉備在麾下文武將官的擁戴下,自領了荊州牧,有了大義上的名分。

雖然是自領的,曹操壓根不承認,還自己任命了一個荊州刺史。

但問題就在於,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連襄陽都不敢去,只能縮在南陽辦公,而劉備的勢力,已經佔據了荊襄五郡。

隔壁孫權也很微妙,他既不承認,但也不否認劉備這個荊州牧,很模糊的處理了這個事情。

但這已經足夠讓劉備以荊州牧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徵辟荊州本土派的優秀人才入仕了。

這一年的時間裡,劉備先後通過徵辟和招賢的方式,吸引了一些荊州士族的人前來投奔,有些人的能力,就是諸葛亮和龐統都覺得相當的出色。

比如說郝普,廖立,潘濬,習宏,習珍,馬良,向朗等人。

所以,劉備打算從這些人裡面提拔三個出來當太守,順便也提拔一批荊州本土派的官員上位,增加荊州本土派對自己的支持力度。

劉備看人的水準自然是很高的,他選出的備選人物自然也各有各的才能,而且全都是在三郡基層裡呆過一年以上,熟悉基層政務的人。

但這時候的太守,是總覽一郡軍政的人,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劉備一共才幾個郡吶,不得不好好慎重考慮一下。

因此,劉備也想聽聽手下四大謀士的意見。

尤其是諸葛亮和龐統的意見。

諸葛亮現在是劉備的大管家,在荊州人脈廣泛,對這些人都有所瞭解。

龐統本身是襄陽龐氏出身,對荊州士族的情況也非常瞭解,而且龐統在出仕劉備之前,是以品評人物聞名的,他來給出參考意見,是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徐庶和張溪,純粹就是劉備照顧他們情緒,找來湊數的。

如果非要說,徐庶和張溪雖然是潁川人,但他們倆都是劉備到新野後投奔的,也可以算荊州派。

但這兩人在荊州派內部的人脈關係很一般,畢竟不如諸葛亮一家在荊州呆的時間長,也沒有龐統的本地人優勢,所以兩人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在這種事情上,不會多說話。

劉備也只是象徵性的問了兩人兩句,剩下的都是聽取諸葛亮和龐統的建議,定下來長沙太守是廖立,零陵太守是郝普,桂陽太守是向朗。

至於習宏,習珍,潘濬,馬良四個人,劉備還是決定留在自己身邊,作爲左將軍府的班底,幫助自己處理事務。

張溪在會議上沒有多言,但等會議結束後,張溪卻私底下找到了諸葛亮。

既然潘濬都出來了,那麼作爲潘濬表兄的蔣琬,跑哪兒去了?!

未來的季漢四相之一,諸葛亮未來的指定繼承人這樣的人才,諸葛亮就不打算推薦推薦?!

對此,諸葛亮只是苦笑了一下,然後說道,“蔣公琰雖有大才,然,仍需勘磨,未可輕用。”

張溪頓時不理解了,就蔣琬的能力,還需要磨什麼?!

後來還是徐庶告訴的張溪真正的原因。

諸葛亮跟蔣琬的關係其實不錯,也早早的跟劉備推薦了蔣琬,跟潘濬一起推薦的。

但劉備跟兩個人交談後,留下了潘濬,並沒有立刻錄用蔣琬。

原因在於,劉備覺得蔣琬雖然有能力,但本人過於恃傲,不屑於彎腰去基層做事.這樣的人,劉備不太喜歡。

劉備用人,是有自己的一套邏輯的,而且大概率上,劉備喜歡任用有基層經驗的人。

哪怕是諸葛亮和徐庶,也都在劉備手下負責過一段時間的基層政務當然,這兩人是實在沒得選,當時劉備就一個新野縣。

就龐統有些特殊,一個是張溪的極力推薦,另一個則是劉備看重龐統背後龐氏的人脈關係,因此才一開始就給與龐統高位。

不然劉備自領荊州牧後,哪能這麼快的就有這麼多荊州本地人才來投奔。

但即使如此,劉備也想方設法的在彌補龐統的基層工作經驗,也曾經讓龐統下到地方,甚至劉備和諸葛亮去江夏查看流民安置工作的時候,也是留下龐統負責了三郡政務工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琬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本人又比較傲氣,一上來就想當一郡高官.劉備當場就把他給晾着了。

一聽說是這個原因,那張溪也不好說什麼了。

事關用人,也事關上升通道,劉備的做法反而是張溪比較贊同的。

不能因爲你是名士,你是世家弟子,一上來就給高官厚祿嘛。

有一兩個不得已的特例可以理解,但如果大家都這樣,堵塞了寒門子弟的上升通道,那就不好了。

比如說.司馬家的晉。

張溪和徐庶都是寒門弟子,所以天生支持劉備這樣的做法。

處理完了這些事兒,張溪在油江口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了。

張溪是有實務的,他雖然是左將軍府兵曹掾,但也是江夏郡丞,得回去處理江夏的政務。

因此,在確定劉備沒什麼事情要繼續商議之後,張溪決定,收拾收拾行禮,跟寇封告別,回江夏。

而很不巧的,就在張溪走後的第三天,從江北岸來了一個人,自稱張溪“故交”,前來投奔張溪。

張溪已經走了,自然沒有見到這位“故交”。

但寇封見到了。

寇封到現在還沒排上隊,向劉備彙報長沙的軍務,因此還留在館驛內。

一聽說是自己兄長的“故交”,寇封當仁不讓的出面接待了兄長的朋友。

只是呢.這個“故交”,看的寇封有點浮想聯翩。

孫尚香好不容易擺脫了周瑜派出的“追兵”,跨江而來,投奔張溪。

可纔到油江口,來到館驛一打聽,才知道張溪已經在三天前回江夏去了。

孫尚香頓時大急.張溪不在的話,自己還能去投奔誰呢?!

總不能現在轉道向東,去投奔在豫章的堂兄孫賁吧。

就孫賁的那膽子,知道自己是逃婚出來的,還不得捆吧捆吧,順便打個死結的把自己送回柴桑去啊。

一時間孫尚香也有點失去了分寸,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而這時候,寇封出現了。

自稱是張溪的兄弟不說,還非常熱情的招待了自己,順帶的打聽一下自己跟張溪的交情。

孫尚香不太好明說,畢竟這裡是油江口,聽說劉備現在就駐紮在這兒萬一暴露了身份,那不是全完蛋了?!

所以孫尚香只說是張溪的“故交”,其他的一概不說,頗有些咬定牙關就是不鬆口的氣勢。

這股氣勢,倒是沒鎮住二哈,反倒是把二哈的腦子又給帶偏了。

但其實這也不能怪寇二哈,實在是孫尚香現在的穿着打扮很有問題。

雖然呢,孫尚香經過了上次離家出走的教訓,也學會了變裝,這次也是穿着男裝,梳着男性發式出門的。

但到底沒在臉上抹黑灰。

作爲江東小公主,從小養尊處優養出來的一身白皙皮膚,一點遮擋都沒有的,全部暴露在了寇封的面前。

再加上孫尚香確實是個美女,雖然不是小喬那種嬌柔的風格,比較偏向英氣一面,但她本身的五官,氣質,依然沒有脫離女性的範疇。

因此,孫尚香雖然一副男人打扮,但在寇封眼裡,這個男人未免有點偏“陰柔”了一點。

這就導致寇二哈的腦子,又歪到了十萬八千里去了。

寇二哈到底是寇二哈。

他壓根沒有懷疑孫尚香是女扮男裝的,相反心裡只有一個感嘆——原來兄長喜歡這樣的?!

怪不得兄長責怪自己到處傳閒話,原來兄長的口味如此獨特?!

(本章完)

第831章 議策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576章 截擊第738章 青儲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914章 壓力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56章 諸葛誕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19章 大婚第278章 議事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152章 調兵第148章 出巡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6章 家內瑣事第784章 調整第115章 察覺第47章 曹仁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458章 設伏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810章 勸降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76章 鄧艾去留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68章 分兵第651章 退兵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57章 三顧茅廬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243章 爭議第278章 議事第1213章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00章 夜襲第400章 夜襲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3章 吹牛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757章 離間計第225章 處置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5章 察覺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
第831章 議策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576章 截擊第738章 青儲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914章 壓力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56章 諸葛誕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19章 大婚第278章 議事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152章 調兵第148章 出巡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6章 家內瑣事第784章 調整第115章 察覺第47章 曹仁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458章 設伏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810章 勸降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76章 鄧艾去留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68章 分兵第651章 退兵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57章 三顧茅廬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243章 爭議第278章 議事第1213章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00章 夜襲第400章 夜襲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3章 吹牛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757章 離間計第225章 處置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5章 察覺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