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

夜已深。

微暈的燭光照耀下,王安石的心情有着難得的平靜。

新法推廣越來越順利,無論青苗貸還是均輸法,還有僅在京畿諸路推行的免役法,都給空蕩蕩的國庫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也因爲這些收入,讓文彥博之輩的攻擊,在天子心中毫無分量。

針對吏人的重祿法,儘管只是剛開了頭,要完全推行開必須等到兩年後,但也讓胥吏們感恩戴德,也更加用心做事。而胥吏中的不法之徒,如今要處置他們起來,也便更加名正言順。

農田水利法雖然短期內難見其功,但在侯叔獻、程師孟,還有內侍程昉等提舉官的監督下,興修水利、淤田開荒的工作都在穩步進行中,開闢出來的新田,還有改造好的下田,都會給國庫帶來更多的收入,而百姓也能從中受到恩惠。

新年將至,眼下朝中無甚要緊的小事都要暫時停下了,不過新法的推廣還是在持續着,曾布在司農寺,章惇在政事堂,曾孝寬在開封府,還有其他爲了新法而奔走的官員,一直都很用心賣力。到了明年,眼下已經頒行的逐項新法,都要更加深入地推廣下去。只是新法的重心,將要轉到軍事上來。

籌劃已久的將兵法要施行,吞吃掉八成財稅的各營冗兵,也都要一一加以整頓,不能作爲有效戰力的禁軍士兵,他們的軍額都要降等取用。至於廂兵,也要汰撤很大的一部分——這主要還是擠掉空餉的用意。爲了彌補人員上的損失,保甲法便要同時加以推行,讓各地百姓一起組織起鄉兵,用來保護自己的家鄉不受盜賊侵擾。

另外還有保馬法。皇宋百萬大軍,軍馬總數才十餘萬,這一點,莫說契丹、党項比不了,就連吐蕃、大理都可以站在一邊笑話一下。自他在羣牧司任判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幾大牧監已經完全爛透了,可以不用抱着什麼期待。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把馬寄養在百姓那裡,至少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

王安石嘆了口氣,作爲一國宰相,他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很多,不僅僅是新法的推行……還有剛剛空出來的開封知府的人選。

外界都宣稱天子對他王安石言聽計從,但實際上,在人事方面,趙頊一直把握得很好,對如何控制權力有着天然的認識。單看文彥博儘管始終不能再任宰相,但他仍能穩坐釣魚臺,把樞密使一職牢牢地攢在手中,便可知端地。

現今天子看好的新任知府,是前河東都轉運使劉庠。劉庠進士中得早,很早就入朝爲官。因爲他執掌河東地區的錢糧,前些時候在與陝西合作時,被韓絳看不順眼,所以卸了任。正好韓維現在要離任請郡,劉庠資歷功績都夠得上,韓維一走,他就要緊接着上任去了。

劉庠家世不高,但身份不差。是仁宗時宰相蔡齊的女婿。而蔡齊則是真宗欽點的狀元,如今進士跨馬遊街的體例,便是從蔡齊開始。

“又是一個宰相女婿。”

其實被頂替的韓維雖然岳父不是宰相,不過其父韓億卻是宰相家的嬌客——太宗、真宗時的名相王旦的女婿。

宰相的女婿往往能升任宰相……王安石突然想起了自己,自家也是宰相了,是不是日後也能找個宰相女婿。大女兒的夫婿沒有這個本事,而二女兒,就要看她的運氣如何了。

自家的兩個女兒,德言容功,哪一條都不差。但長女就是因爲王安石跟吳充的翻臉,便受到了夫家的責難。多年的交情都靠不住,想要給二女兒找個更合適的人選,讓王安石大費思量。

原本他的弟子蔡卞就是個很好的人選,可是因爲事情耽擱了,不然有了這個進士女婿,王安石就再沒有什麼要爲兒女擔心的了。但現在,王安石還不得不爲此而頭疼。

宰相家的女兒,不是唐時的那些公主,不會沒人要。找人上門提親的爲數不少,不過都讓王安石和他的夫人給否決了。朝堂上的年輕人中,能讓王安石看上眼的可不多。想來想去,韓岡都能算一個,而且章惇前日還真的透露過一點代韓岡做媒的打算。

王安石不會因爲韓岡出身菜園而小瞧他半分,門戶低一點,嫁過去就不會受婆家欺負。王安石希望看到的女婿,要有前途,肯上進,人品要好,才學也要出色,最好能中個進士。爲了女兒的未來着想,不能找個體弱多病的夫婿,若是文武雙全那就更好了。還有相貌,至少能看得過去。至於身家多寡,王安石倒不介意,大不了嫁妝給多一點,當不會讓女兒吃苦。

王安石難得的有閒空爲女兒的未來細細考量,但他所知道的那些個青年才俊的本事,想起來就讓人心浮氣躁。他一條條的數過來,猛然發現,韓岡好像是這羣人中最爲合適的一位。

就是脾氣倔了點……

王安石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待韓岡過於刻薄了一點。立下了那麼多的功勞,只是因爲不合己意,就連天子都見不到一面——雖然是馮京在其中作梗,而他前面說的氣話本也沒打算當真,但韓岡今次的確是沒法兒面見天子——的確很吃虧。

還有女色方面瓜葛太多,王安石開始算着韓岡的缺點。就算高居廟堂之上,有些消息還是能傳進他王安石的耳朵裡的。

韓岡前次上京才幾天,就誑得一位名妓要死要活地跟着他。這也算是本事!但王安石在女色上從來都是嚴謹自守,本身看得也很淡,身邊除了一位結髮老妻,便再無一名侍妾,對於韓岡這等拈花惹草的行事便有些看不慣。

不過王安石不會在他列出的條款中,加上專一這一條。士大夫娶妾是世風如此,王安石也沒有打破風潮的願望,只是希望自家女兒的夫婿人選,不會太過沉湎於醇酒美色。

這些要求在王安石看來也並不高,而且也不是逐條都要滿足。王安石想要再等等,他覺得他的女兒應該能找到更好的人選。

“爹爹還沒睡嗎。”王旖在外面望着書房,從窗外看進去,她的父親正坐在書桌前。

“還有一陣吧。”王旁也在看着書房。“爹爹考慮的都是國家大事,現在還不到睡覺的時候。”

“什麼國家大事,也不必着急成這樣,早點睡不好?”王旖嘟了下嘴,又問道:“大哥大嫂這兩天就該到京城了。”

王旖問着王雱行程。王旁明年二月就要成親,他爲了能及時趕上弟弟的婚禮,就拼了命地趕在年節前上京來。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這樣。正好可以讓大哥見一見韓玉昆的本事。”

“韓玉昆嗎?”王旖悠然神往。她現在只是有些好奇而已,爲什麼家人中常常提到他的名字,就算是呂惠卿、章惇這樣的心腹,也很少有在二哥王旁的嘴裡被提及。

“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啊?”王旖浮想聯翩。

……

聽到外面的車馬聲,許大娘問着剛剛進門來的乾瘦漢子,“甘穆,是那小賤人回來了?”

甘穆點着頭:“的確是南姐兒回來了。”

回想起今夜雍王過來,聽說周南被人請了去後的神色,許大娘心頭就直冒寒氣。都說雍王好學勤謹純孝知禮,就算經常來找周南陪酒,也沒有強逼着她侍寢,看起來也的確是個好脾氣。但今天,只被雍王的眼神掃了一下,許大娘就渾身發起顫來,那等慣於殺人放火之輩才養出來的眼神,哪裡是好好先生能有的。

許大娘很想把周南趕快獻出去,省得日後糾纏起來,倒運的都是他們自己。但周南又是個烈性子,若是受了辱,說不定就會自盡,但在自盡前,她會做什麼,那就說不準了。

“姓韓的關西措大底細,你打聽到了多少?”

甘穆陪着小心地把自己打聽到的情報都說了出來:“聽說那措大在關西很有些名氣,還傳說他是什麼孫真人的弟子,救治傷病無數,又得王相公和韓相公的看重,就要到鄜延賺軍功去了。而以他的年歲,他現在的官職已經很大了。”

“大!?”許大娘不屑地一聲哼笑,“能比雍王還大?”

“官家的弟弟,連王相公都比不上,何談韓措大!?”

雖然人人皆知,到了大慶殿上,親王的班次位於宰相之下,趙顥還要站在王安石的後面。可宰相經常換人,如今的官家登基後已經換了四五個相公了,卻沒人聽說過官家的弟弟還能換人的。

“那就是了!”許大娘拍了拍手,“你就去跟那個措大說,周南是雍王看上的。若不想開罪雍王,早點回他的關西去!”

她陰狠笑着,洗去了所有妝容的下面,是一張皺紋橫生的老臉,“那小賤人不是要爲着措大守節嗎?等措大逃了,看着她還能守個什麼?!”

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擊(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
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擊(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