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舞

隨着音樂起舞,是每個愛舞之人的喜好,不管我們舞得是不是好看,舞蹈它都有着活絡筋骨修身養性的作用。我們不需要跳得很認真很專業,也不需要有人會來欣賞,因爲我們的心是自由的,想唱就唱,想跳就跳,能跳舞的人,愛好舞蹈的人,不會因爲身體疾患而停止舞步,反而會更加強有力的完善舞蹈事業,只要我們愛上了舞蹈,只要我們還活着。即便身體疾病把我們困擾着,即使變成漸凍人,心也在繼續跳舞。

遠古時代的美麗女人,不會讀書寫字的居多,但是不會跳舞的卻是很少。舞,永遠是推動優雅的使者,也是文明傳播的重要渠道。

我們所瞭解的古代帝王家裡每天笙歌曼舞的總是盛極而衰的時候,而正趨向強盛的時候,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時候,舞蹈都是極爲珍貴不隨便示人的一種珍藏,沒有值得歡慶的日子,歌舞昇平就幾乎只是個文字印象而已。

但是官做得越大年紀越老心就越扭曲的白居易,就跟他年紀輕資歷小無官一身輕的時候大不相同了。這位著名的善變大詩人白居易,寫下那麼多謳歌百姓大衆疾苦的不朽詩篇的白居易,竟把重情重義的歌舞伎女關盼盼諷刺得不象話,人家關盼盼選擇隱居深山爲丈夫守活寡,受封建殘忍制約、腦筋不開化的白居易還覺得不能顯得悲痛欲絕,說關盼盼假得很,她應該去殉情。對此他還賦詩一首,表示他作爲封建帝制相對自由開放的盛唐時期的大詩人對於一個弱女子的不滿。詩上說: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杖。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男人有錢就變壞,剛好用在白居易身上一點不過份。可我覺得這個大詩人有點奇怪的是,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想必應該已經很老了,屬於最後幾首有影響力的詩文之一了,怎麼還不積點口德,雖然他也不得善終,但我還是很堅定自己最初的淡漠,很小的時候祖父就教我背誦《長恨歌》,可是我背了好久,就是記不住,嫌它太長,又是貶低楊貴妃那樣的正面人物的詩作,怎麼都覺得這詩人不像是個好人。因爲小時候覺得美麗的女人都是善良的正面人物,而白居易居然把正面人物歪曲在詩裡,那他肯定不是什麼有善心的人,他的詩總是愛攻擊一些才貌雙全的美女,因此我認爲白居易是最沒有風度的爛人。因此我也不要揹他的詩作了。

現在雖然知道人性本惡四個字的真正含義,卻還是很反感那個唐朝大詩人。

南宋有憤世嫉俗的辛棄疾填詞《摸魚兒》,詞曰: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是個絕對不錯的詩人,沒有給後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個夠男人夠英勇的豪邁詞家,我們在他的文字和詞句當中沒有發現任何因時光流逝所造成的人格偏差和心靈變更。辛老一直是位愛國詩人,鐵骨錚錚的壯志豪情也一直是每個英雄主義最慷慨的生命宗旨。一個文武雙修的大將軍,任年歲匆匆變更。辛棄疾的人品一生沒有變更過,一等的好,一等的執

着於他的愛國精神。我想,辛棄疾寫下“君莫舞”一句,並不是自己不想或者不願意看到別人跳舞;他肯定也喜歡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而是覺得在家國不保的時候,身爲一國君主不能用跳舞來消磨鬥志,否則將成爲遺臭萬年的亡國奴,我深信當辛棄疾深切意識到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時候,最能想到的也只有趙飛燕楊玉環她們的舞姿再迷人再好,若干年以後也沒有誰看得見了,就像塵土一樣讓人覺得無所謂了,他在爲她們憤憤不平,也在給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有正在以歌舞爲生計的年輕女子的熱忱潑涼水,使其清醒。

當然我所提到的這兩首遠古的詩詞中,常常帶着貶低舞蹈的中心思想以詮釋心裡的愛國意識。不過前者的詩詞中對於舞者有非常鄙視的態度,而後者的詩詞中卻抱着惋惜與無法言說的憤責之情。然而也是白居易寫了《柘枝妓》:

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紅蠟燭移桃葉起,紫羅杉動柘枝來。

帶垂鈿跨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回。

看即曲終留不住,雲飄雨送向陽臺。

這是一首寫給柘枝舞伎的詩歌,有非常喜愛觀賞的心情,流露詩間。那樣的古代民族舞一般都是由一兩個柔然突厥那邊有點粗曠感的女子來表演,看起來舞姿輕快明朗,剛健細膩。“柘枝”不是漢人的舞種,沒有唐宮舞者的迎風弱柳飄若遊絲那種感覺,雖然軟骨如酥自古以來都是全世界的少男少女共同希望自己筋骨達到的一種標準和高度,但卻是極少數人不怕痛苦艱難的修煉成果。所以白居易心裡怎麼可能不喜歡觀賞舞蹈呢?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是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的那種形象,在觀賞的時候肯定也容光煥發,神色迷離的吧!

千年前舞蹈取悅的不是自己,而是皇族宗親或仕途官場中最下流的人物。時光流轉,千年前的古老盛世不再,但是進入我們視線的舞蹈,不管是技術還是功底,也不論是舞者自身條件,進化後的舞者取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但也有觀摩者的浮想連篇傷害並且濺污了舞蹈的純淨本質,

我看過很多屏幕上的舞蹈,曾被聾啞舞蹈家邰麗華的《千手觀音》震撼;也被截肢情侶舞者馬麗和翟孝偉跳的雙人舞《牽手》有所動容。諸如此類的舞蹈感動過全世界每個國家的很多人,通常人們觀看到一個**時,就已經有人熱淚盈眶了,再到接近結尾時,有人已經泣不成聲了,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那樣,舞蹈本身就是喜怒都形於色的形體藝術和動作藝術,而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帶着傷感的人類造詣。不是因爲他們的艱辛比健全人的多,這完全可以成爲不存在的後話。而是他們的舞蹈本身就具有足夠的內涵,讓你覺得他們舞出來的動作實在感動着你,所以你流淚,人家殘障舞蹈家在臺上跳完後發現觀衆是又哭又笑又鼓掌,表現得比他們自己還要激動,還要在意,其實臺上的表演永遠與健全觀衆無關,觀衆們在臺下哭的是自愧不如的情緒還是沉重而又不想表示的嫉妒呢?可能都有吧,但是你們這是何苦呢?我不知道舞者心裡怎麼想,如果我是他們其中一個的話,肯定不願意看到許多觀衆在我謝幕時發現全是那種鼓勵中帶着幾許慚愧的表情。這讓我覺得就像是看見一座雪山,冷得讓人感到徹頭徹尾的嚴峻,寒光直射,讓人不得不閉起眼睛,再也不見我張開了,因爲我被凍死在那裡。

世界上的舞蹈種類真是多如牛毛,形式也豐富多彩。我們國家的更是多姿多彩,文化內涵極其厚重,像民族舞這樣面面俱到的多元化,恐怕七大洲之上獨此一國了。多民族的國家,總是有着和而不同的舞蹈精髓,一個不會跳舞的民族,註定死氣沉

沉,縱使繁衍很多頭腦發達的後代,也缺乏形體藝術活力四射的神奇魅力。常常去觀賞一些民族舞蹈:對於舞蹈事業相對重視的少數民族,我覺得有目共睹首屈一指的應該是朝鮮族舞和蒙古族舞,不過我卻很喜歡藏族舞,感覺很深邃,其次是傣族舞的輕盈優美,蒙古舞的晴空萬里皆草原,朝鮮舞的氣壯山河,維吾爾族舞的活躍輕快。還有一些可看性不高、技巧難度也不大,但是團結性很高的民族舞蹈,譬如滿族女孩們的拈塊手絹“悟道”慢,壯族、高山族、彝族、苗族、白族舞的牽手繞圈打哈哈,有讓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寫道;“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的黎族竹竿舞。也有東北秧歌的熱鬧非凡大衆舞……諸如此類的民族舞者們,專業的我們不要亂評,業餘的我們也不想亂看,只是帶着平靜,坐下來慢慢在心裡形成活力,讓那些舞蹈影響我們,對藝術要求偏低的任何文藝作品。我們總是不大會去看的,要看就看精緻完美的成品舞。看舞而不去跳舞,我發現真的也可以說是一種完善生活的愛好,每個愛看舞的人,也懂得舞蹈除了形體靈活外,還需要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活力去幫助肢體活動。一個有舞蹈修養的人,一眼便可以看出來,年齡再大脊椎總是自然挺拔,容顏表情始終相應得體,不會讓你視覺上有受辱的感覺。是個舞蹈家或是個舞蹈教師,不用問,看他們在歲月日夜襲擊所遺留下來的蒼老痕跡也不會讓活力減弱的臉,看他們寬鬆的衣服搭配裹住身上,還能給人體魄亭亭的視覺美感, 還能體型夠柔韌,身板夠氣場,那個人是個職業舞者的概率便是很高的。

每個說自己要學舞蹈的小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去學習舞蹈,都挺能吃苦的,他們也許只是只想把體型和氣質訓練出來,因爲每個孩子都懷抱着要當什麼家的美夢,只要他們的思想還不是成年標準,就會一直揹負着個夢想走下去,直到他們發現以前的所有苦頭吃得還是很有道理,因爲不管怎樣生活,都是越簡單越好的,不要讓自己陷入癡人說夢的情況裡去,我們不能像少數的成功者一樣,把自己整個一生都獻給這個最愛的事業,我們只是繁瑣的平凡人,爲了生活總是不得已的讓自己盲目從事很多種職業,慢慢的,也對很多事有理沒理的喜歡和有理沒理的感興趣。我們常常把不感興趣的事也做得很好,感興趣的事反而會有所猶豫,所以越喜歡的事,反而會越做不好的也有,因爲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習慣,做着不喜歡的事,習慣,看着別人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也許就是有些淡淡的人能成爲專家的原因,並不是他們不喜歡做其他事,而是更傾向於自己內心當中覺得最愛也最適合自己的事業,不爲旁人旁事所動搖,做好矢志不渝的最愛,這個人該有怎樣的意志力呢?舞蹈告訴我,連續旋轉幾十圈時,頭不暈眼不花的竅門是,兩隻眼珠不能亂轉,一心一意直視前方。

學習舞蹈,也是一種佛法所倡導的修持,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方向在何處,才能舞得自在無礙。當我們的心成長起來時,我們會知道自己原來不是想做舞蹈專家,但舞蹈依然讓我們甘願爲之付出很多辛力,讓我們充滿自信,讓我們在業餘時間還可以去完成一次幼年時許下的願望。——也許我們沒有許任何願望,但是心裡不免總會有一些宏大的影子,在鼓舞着我們的一整個童年。現在成年了,我們早已不再癡想成爲搞舞蹈專業的人物,而是把舞蹈當做禪意通透的修煉。不斷自我完善,取得他人認同。學過古典舞或民族舞蹈的人,身上有那麼一種不自覺脈脈溫情,似真非假的沉穩清願,原來跳舞可以是一種自娛自樂的修身養性。我們,不與別人做比拼,不與自心亂紛擾,會跳舞的人,自信前方一片光明。

會跳舞的人生,是完整的。會欣賞舞蹈的觀衆,永遠不會審美疲勞。

(本章完)

89特別39減值4生病89特別1起初1起初44秋水30臉譜54覺悟11撒謊64音樂與書65寫信39減值23玻璃窗花52夢想98用心54覺悟66機會16怪誰54覺悟49聆聽42舞64音樂與書43春景92煙花10玩具23玻璃窗花56淡定33遇見68時隙100恨晚15禮物65寫信60依靠83協調91接觸24稱讚105往事57生氣67幸福95穿戴99消散70風景104還原103生活4生病105往事67幸福76旗袍48捉弄50無慾47許願74平常79一心93忘記80山水72美人74平常75玉鐲59木魚47許願82現在54覺悟14圖畫本65寫信102涼薄13好奇48捉弄14圖畫本48捉弄24稱讚83協調99消散34白瓷12摔倒3包袱5醫院1起初93忘記42舞63孤獨106困惑101盆栽90鉛素37多情24稱讚68時隙24稱讚自序38信任96初見90鉛素89特別11撒謊77香爐74平常8記憶60依靠64音樂與書8記憶
89特別39減值4生病89特別1起初1起初44秋水30臉譜54覺悟11撒謊64音樂與書65寫信39減值23玻璃窗花52夢想98用心54覺悟66機會16怪誰54覺悟49聆聽42舞64音樂與書43春景92煙花10玩具23玻璃窗花56淡定33遇見68時隙100恨晚15禮物65寫信60依靠83協調91接觸24稱讚105往事57生氣67幸福95穿戴99消散70風景104還原103生活4生病105往事67幸福76旗袍48捉弄50無慾47許願74平常79一心93忘記80山水72美人74平常75玉鐲59木魚47許願82現在54覺悟14圖畫本65寫信102涼薄13好奇48捉弄14圖畫本48捉弄24稱讚83協調99消散34白瓷12摔倒3包袱5醫院1起初93忘記42舞63孤獨106困惑101盆栽90鉛素37多情24稱讚68時隙24稱讚自序38信任96初見90鉛素89特別11撒謊77香爐74平常8記憶60依靠64音樂與書8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