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用心

有時候總是感覺不知道如何解釋自己寫下的這些文字,畢竟我沒有專業知識呈現出來。也不會寫幽默搞笑的百事可樂,更沒有書寫長篇大論整齊文獻的功底和志向。關心我的人都問我怎麼不寫小說,也許是不知道怎麼回答,每次這個問題在我耳邊響起,就會讓我對一切小說家心生畏懼,因爲自己完全無法掌控和完成小說裡的一切任務,也無法憑想象去塑造一切冗長冗長的各種實體描寫,我試着寫過一篇以自己親身遭際爲主體的小說,可是寫着寫着心裡直打哆嗦,堅持到一萬多字,腦子總是會思維遲鈍,原本不靈活的手指在鍵盤上變得更加不聽使喚,便再也敲不出一段像樣的句子來,每次都如此,有頭無尾,我的電腦網盤有個文件夾,命名叫做“枝上斷篇”的,不是錯別字,因爲在那裡面始終能看到有好幾個未完成的10幾頁的文檔,不刪除,也不打算改動,或許有一天,我會續寫也說不準,這也許是自己最想要完成的事情之一。

過去這幾年一直在尋找所謂的靈感,但是這些找到的靈感好幾次都在半路失蹤,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靈感都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經歷,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原本並不匆忙的腳步,且行且品且感受。可我是個遲鈍的人,好像從來沒有着急過,任時光飛速溜跑,彷彿還是個擁有大把大把時間,從來不去想天色已晚是什麼樣子的三歲小孩,我想即使我快要死了,也許心裡還是會有個下輩子再來續寫的信念。因此,這些文檔就那樣不離不棄在電腦裡待了10多年,以爲完完全全出自自己這雙手,就不

會覺得是一種文字廢墟,不會懷疑自己是在胡編亂撰,也不會感到愧對自己這顆單純的靈魂。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認爲這些是多麼可貴的了,相信那時候自己對一切的文字也已經開始不在乎是不是原創或剽竊。天下的文字,都是黑白撞調,很難完全不同。我認爲借鑑和抄襲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是把自己的文字肉身和別人的思想精髓綜合,而後者最笨重的地方在於,寫上別人華章美文的故事,用自己或濃墨重彩或清新淡雅的文筆進行最周密的掩蓋。以爲可以瞞過一切肉眼,卻無論如何擺脫不了那一些別人的痕跡,欲蓋彌彰,暴露無遺。

對於文字,我有一種特殊的用心,這種特殊不是執着於任何長度和速度,相形之下,我更偏好於隨心所欲的緩慢,但絕非毫無進展的拖延。可能有時候有一點心不在焉,喜歡想一些浪漫色彩的東西或做一些根本上徒勞無功的努力來調劑生活,致使大把大把的時間都荒度了,也沒有些許的覺得這樣不可取。我常常想不管做事的我們,其結果得到的是什麼,在做的過程中盡情了,感受了,也把最重要的部分吸收了,就已經很有知覺了。每天,我都會花三小時抑或更久的時間去做一頓美味又簡單的飯菜。更甚者會一個星期或者更久的時間不碰鍵盤,爲的只是能夠專心致意觀賞幾部又冗長又囉嗦的電視劇,明明知道這樣是消耗生命,低能得不行,卻總是不能自控的在這種娛樂中尋找趣味,我一直不想這樣,就一直沒法不這樣。這樣的狀態,到底對我的現實問題有多少幫助,我真不想知道。我只是生活的問道者,

不喜歡凡事不留餘地地清晰可見,這樣總會讓我感到一件事物非常缺少探索的必要,而我是個惟願將自己心靈探索進行到底的人,但只是探索自己的心靈和自己的事而已,不會探索別人的心靈和別人的事,也不想探索別人的心靈和別人的事。

也許是我早已習慣了獨自用心,沒有誰能夠懂得我的心究竟用在什麼地方,只有做出來的事可以證明,我有用過心。那些從心念生起到悄然寂滅的山海志願,用幾天或者幾年的時間,便覆沒在時間的洪流裡,我也真的沒有難過或者遺憾的心情要記錄在這裡,因爲無論什麼人和事情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喜歡的憎恨的,難過的開心的,惋惜的欣慰的。但是在這方面,我又不是個多愁善感義憤填膺的人。我有一份聰穎的,有些極端偏頗的簡單思維模式,會把持着自己行雲流水、不拘一格的腦袋。常常有些自以爲行事妥當的人們跑來教唆做這做那,其實我知道他們的用心都是善意的,但如果我照着做了,那便不是一句適得其反的成語所能概括這其中的大意了。反正他們是不會對自己的語言負責的一類人,只要他們永遠秉承着人間正道是苦難,唯有惡人得正果的歪門邪理,那他們將不會知道,一切的善惡本來就是一樣的,無需費心去分別,就不會有悵然若失的苦與痛。既然如此,又何不將心用在純粹而快樂的正面上呢?我也只會這樣理解,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功德圓滿在於用心,但是最忌諱用死寂之心,圓融通達者做心境,隨緣放下者做智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