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恨晚

見過一些撿破爛貼補家用的老人們,他們或老無所學或無孫可帶,拖着一副窮病交加的身體,整天遊走於自家小區的可回收廢品箱周圍。把頭埋進垃圾桶,有時候咋看一眼還以爲垃圾桶裡丟了個人呢。小區裡的垃圾桶裡基本上沒有廢鐵爛紙易拉罐之類的可回收廢品,有時候剛剛扔了一大盒快遞紙包裝,還不到一分鐘就有撿破爛的老人來拾走了。後者的動作之快,已非一般人所能想見、而我扔的那些快遞盒子,在他們眼中是正當收入,撿一籮筐快遞盒子,就能換一頓小菜了。

城市裡的老人要怎樣過好自己的晚年,一般都會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練練太極拳,有文化基礎的進老年大學找志趣相投的伴侶唱歌跳舞拉邦結對文藝演出,或是在70歲以前遊遍心儀已久的風景區。感受異鄉風土民情,欣賞所到之地自然人文。他們知道得很多,但真正引入靈魂深處的東西卻少之又少。再就是病魔纏身又沒能治好的老人,一心只希望不用錢治病的神仙方子,被自己拾獲,我的祖母就是因爲太執着癡迷信仰一個姓龐的氣功大師,硬是把心臟病給練好了3年,可是最後還是失敗在“不能堅持”的情況下,組織解散後,祖母也覺得沒意思了,自己一個人就不練了。那是一種意念治病的方式,當年祖母的冠心病,就是靠這個氣功緩解病痛的。在祖母的慫恿下,把我也動員到老人們的隊伍中,那年夏天,祖母從來沒有這樣積極催促着我起過牀,這次也是信心百倍了,她希望我把自己的身體練得健全一點,還好我只練了一個夏天的氣功,說實話,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爲了聽祖母的話吧。我的少女生活就給祖母帶得像個老年人了。一個夏季每天上午8點至10點都會看到祖母和她的那些老姐妹們,張婆婆李奶奶的全都是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爲信念,來練這個智能氣功,與其說我在裡面

練氣功,不如說我在裡面觀看。我看到有些老人閉着眼睛像在瞌睡,記得氣功裡面有一租動作是靜靜的蹲馬步,一次要蹲30分鐘,有幾個老人信仰太足,身體都飄起來了一樣,像輕盈的羽毛,就他們說,練智能功的病友吐的是廢氣,納的卻是匯源氣。做動作的時候心裡都要想着一句至關重要的意念語言,這句話是這樣的,向全身內臟筋脈骨骼軟組織發氣,匯源靈通,疾病消散。那些穿着白色氣功專用服的身體。讓我覺得很想笑,但是又不敢笑,只得強忍着,耐心等待一上午時光的流逝,聽着錄音機裡放的二胡音樂,一位聲音像道士的男人在錄音機裡煞有介事的念着“智能氣功”的來龍去脈和功能主治,跟着最前面帶頭的老人做那些奇怪的動作。最不可思議的是,練了沒幾天就有人觀察我,開始對我關注起來,並有人說我練了智能功感覺好些了一樣。可是我自己卻除了手膀子痛,再沒有任何感覺,有個雙手伸直站立的動作,祖母每天要我做很久。突然有一天這個智能氣功被世人加入了邪教黑名單,練氣功的老人們都怕出事,一個一個組織都解散了,自此以後從我的視線裡煙消雲散,祖母也不再提起。這真像沒有發生過的事,在我們心裡翻篇了。

有一段時間,母親打太極鍛鍊身體,爲了讓我早起,每天都會叫我跟着她出門,她在球場打太極,我去圍着球場慢走三十圈,這個我挺樂意的,因爲我喜歡個人自由運動。可是沒走幾天,就被太極拳老師盯上了,要我跟着她學單腿站立,說如果我能站半個小時不扶牆,就可以和她一起打太極,她要免費培訓我。這位老師真是一個熱心腸,我還能說不想練嗎?這樣練習了一個月,我還是沒能學會單腿站立。她就開始動手調整我了,而我天生不喜歡有人爲了調整我的動作而跟我肢體接觸,便沒跟她學了,也沒去球場晨練行走了。後來沒過幾年這位老師

生病死了,據說是癌症。

我喜歡外婆那樣的晚年,雖說她不用爲生計傷腦筋,兒孫滿堂會帶給她很多幸福,但是卻沒有一個能把外婆接回自己家,她哪裡都不願意去,只想待在自己那個三層樓的單間房裡,外婆的房子裡連個衛生間也沒有,廚房也是公用的,生活相當不方便。可是我卻很喜歡待在那裡,只是因爲那裡有外婆,我最敬佩的老人。其實那時候並不知道對於外婆究竟是喜歡多一點還是依賴多一點,只是很希望去到她身邊,然後融入她的生活,如果當年的外婆知道禪修的概念就是這樣苦中作樂,我想她一定是一位得道高人。外婆完全是無意識地在修行,而這也是禪修觸及靈魂的功德。後來我讀到禪學書籍再回想當年外婆過的生活,感覺真是大有深意。她獨自在修行,感到她在修行的,恐怕唯有佛祖了。

將風燭殘年過成最美夕陽,很大部分取決於修心養性,這是生計無憂的老年生活。可是總有一些老人過着難以啓齒的不幸生活,在生病的時候,受沒良知的子女們的呵斥甚至拳打腳踢,我不知道這些人性泯滅的傢伙是怎麼存活於世的,不過我知道所有惡果,都是惡因所種。所謂母慈子孝,父嚴子寬,沒有善因就種不出善果。因果的解釋雖然不止於此,但也是有此一說的。

其實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問題,也是最常見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給予父母愛和關心永遠都是想要做給自己的孩子看,想要我們的孩子在我們老了也能像我們孝敬父母那樣孝敬我們。有時候這種功利性的美德真是讓人感到可怕。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會理解,也有人完全不理解,但是少了這份鼓動力便不能積極爲父母付出什麼了,想想也真是顯示已久的一種人性淪喪,沒有人注意,沒有人管理。養兒方知父母恩,這是一個多麼被動的懂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