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新帝

寧婉送走靖海王世子,回頭盤問女兒,“靖海王世子到了虎臺縣,你是不是知道?”

槐花兒就紅了臉說:“他是說過,一定不讓我嫁到別人家。”

“那你是什麼意思?”

“我聽孃的。”

“傻孩子,這是你一輩子的事,哪裡能只聽孃的。”

“可是我也不太知道呀。”

寧婉晚上就叫了女兒和與自己睡在一處,說了半夜的話,與自己和鐵石從小一直在遼東長大不同,槐花兒其實對遼東很模糊了,畢竟她離開時才六歲。就是對京城,她亦不如對閩地熟悉,雖然盧家在京城的年頭還要長一點,但是年少的時光總不如長大後的鮮活。

再說起靖海王世子,他們雖然算不得青梅竹馬,可是也在一起好幾年,從仇人到朋友,相互間很瞭解,且槐花對靖海王世子也不是沒有好感的。寧婉就笑問:“那你爲什麼不早告訴娘你覺得他人還不錯的?”

“我告訴過孃的。”

當時槐花的確說過寧願嫁到靖海王府,可是那時的自己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只當女兒要爲了家裡犧牲,寧婉就笑了,“果真是娘糊塗了。”

“不過,娘,我也不是非要嫁他,我還是要聽爹和孃的。”

靖海王世子對槐花兒倒是死心塌地,一則是他自己情願,再則就是靖海王也極力促成這門親事,而槐花兒呢,卻時常聽到鐵石和自己的反對,她是個懂事的孩子,當然不會揹着父母答應別人什麼。且她畢竟還是小,沒有自己因那特別的經歷對鐵石先有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因此在親事上沒有太多的主張也正常吧。

寧婉左思右想,便覺得這門親還真不錯,要比自己在遼東替槐花兒相看的親事要好,總不至於槐花兒嫁過去兩眼一抹黑。她想通了,就笑道:“也罷了,這也是緣分,只是我再沒想到你能嫁到閩地去。”

放下心事,寧婉便給鐵石寫了一封信,詢問他的意思,又將這麼多年家裡積累下來的事務、生意都打理一番,畢竟她再走了,又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鐵石與靖海王世子相處的時間比媳婦和孩子們都多,且他在青州亦知道了靖海王的立場,因此倒一口答應了。寧婉索性便按靖海王世子先前傳出的話,讓他在遼東下了聘,熱熱鬧鬧地將親事定下,也算使這一次遼東之行圓滿了。

靖海王府的富貴堪比天家,靖海王世子又是有備而來,槐花兒的聘禮轟動一時,十幾年後還有人清清楚楚地記得,還拿出來與她妹妹相比,又爭論兩姐妹究竟誰嫁得更好,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天氣一轉暖,寧婉便帶着孩子們南下,正巧須指揮使接了軍令帶兵去北寧府,陳千戶等許多將軍們都隨行,羊夫人也跟着,寧婉得了消息便與他們一道出門,又是熱鬧彼此又有照應。

離北寧府越近,各衛所彙集的兵將也越發多了起來,寧婉雖不在遼東十年了,但她畢竟是經歷過戰事的,因此就覺得奇怪,疑惑地問羊夫人,“總兵府爲何會抽調這麼多兵馬?”

羊夫人搖搖頭,“我們家千戶說,須指揮使也不清楚,只是按總兵府的軍令行事。一路上各衛所的人也都在相互探問,大家都是聽命而來的,倒不知所爲何事。”

寧婉就思忖道:“遼東畢竟是邊城,總要以防夷爲重,如今各衛所都抽了許多人,萬一夷人南下可怎麼辦?”

“春天時夷人的馬瘦,通常不會南下,”羊夫人就安慰她,“更何況安平虎臺兩處雖然調了不少的兵將,但亦留下許多人守城,再者北寧府並沒有多遠,萬一真的有變,我們也能很快趕回去。”

寧婉聽了只得罷了,遼東總兵可是定武侯,鎮守邊塞幾十年的,這些道理哪裡會不懂?調兵一定是有原因的,自己一個女眷就是想多打聽恐怕亦問不出什麼。

可是到了廣寧府,見遼東大軍集結起來又向京城方向而去,她實難安心,便給鐵石寫了一封信,纔要讓人送走,靖海王世子就道:“我們家有信鴿,傳書特別快,岳母就交給我吧。”

既然定了親事,稱呼也就改了,兩下里也更親近,寧婉便將信交給他,“我總覺得心驚肉跳的,但願是多心了。”

靖海王世子就笑道:“我們父子雖然再無異志,也認同中原正朔,但說起當今的皇上,的的確確不是明主,便是朝中有些什麼變動,換了個好皇上,也不是壞事兒。起碼岳父當年受到的冤屈就大白於天下了。”

寧婉也恨皇上,但她卻也知道如果京城有變,出的可就是大事,倒黴的也不會只皇上一個,因此心裡十分矛盾,想了想嘆道:“還是無事的好!”

待他們到了青州,鐵石卻已經不在港口,留了信給大家,他自陸上回了遼東。原來青州較遼東距京城要近得多,因此也早早就開始調動兵馬,當時鐵石便覺得有些不對,但畢竟猜不透原因,後來得知遼東兵馬也調往京城時便明白肯定是出事了,因此才決然回去。

寧婉一聽,立即就急了起來,“我就覺得一定不是好事兒!鐵石肯定看了出來,他那性子,怎麼也不會獨善其身的!”

盧鬆留守在青州,一聽此言便道:“娘,如今靖海王世子回來了,正好將青州港口諸事交給世子,我回遼東助爹一臂之力!”

寧婉急切之下竟沒有避着孩子,如今哪裡肯放鬆兒進京,便板着臉道:“你纔多大?就是進京能幫你爹什麼!還是按你爹吩咐的老老實實地留在青州協助世子守住港口,防禦倭冠吧。”

“我已經十四了!”鬆兒很是不滿意孃的輕視,“我爹差不多大的時候就去了多倫!我也能行!”

寧婉便趕緊道:“我並不是說你不行,而是青州這邊也要用人,萬一倭冠來了,總要有人留下守護百姓啊!”

可是盧鬆自有一番道理,“最近倭冠大大地受了幾次挫,根本不敢進犯青州,再者港口也不是沒有別的將領,可以將防守的事交給他們。”

槐花兒就說弟弟,“爹留你在青州,娘也不讓你走,你竟不聽他們的話了?還是老老實實地守着港口吧。”

“可是爹身邊的人手太少了!”

盧家當初自京城到閩地,也不過帶了十幾個人,後來陸續又有先前部下投奔來的,鐵石便又建了親衛隊,但在靖海王手下總不好招兵買馬,平日所帶兵丁皆爲靖海王所部。現在他去了京城,自然不能帶着靖海王府的人,因此手下人手的確不足。

可是,如今鐵石已經不再是朝廷的將官,又有什麼辦法呢?寧婉就道:“有的事也不是人多就能辦好的。”說着打發孩子們下去,自己憂心忡忡想了半夜。

第二日中午,她才知道靖海王世子和盧鬆帶着青州港口的一半船隻人馬出海北上了!

寧婉便焦急地向留下的將士們道:“他們兩個還都是半大孩子,你怎麼就聽他們的將人放走了!”

“世子有令,我們自然服從!”

偏柏兒還不嫌事大,在一旁大聲嚷着,“哥哥們可真不講義氣,就這麼跑了,卻不帶我去!”帶得榕兒也半懂不懂地跟着吵,“我也想去幫爹!”

事已如此,槐花兒便又來勸娘,“世子和鬆兒都跟着爹帶兵多年,平時爹有事出去一向放心他們的,現在他們帶了人跟去,說不定還真能幫上爹的忙呢。”

寧婉還能怎麼樣?反倒沉下心來,督促留下將士們加強巡視,確保港口平安。

雖然擔心兩個孩子,但靖海王世子同去倒是有一樣好處,王府的飛鴿傳書讓寧婉最先得知戰況,也能早早放下心。

鐵石是自陸路疾馳回遼東的,纔到北寧府時就聽到了夷人南下的消息,他說服了北寧府總兵府留守將士與他一同援救安平虎臺一線,先前夷人擋住,接着靖海王世子和鬆兒帶人自虎踞山一路出兵,再加上安平虎臺數路守軍齊出,大破夷人。

這時又有更多的消息傳了過來,原來自去年起大漠上的汗王猛泰爾和他的兄弟枮木格與青木部落翻臉成仇,幾場仗打下來各有勝負,小青木便向皇上進言請朝廷與青木部落夾擊汗王。皇上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自北部九邊調兵,北上大漠,只盼着一戰之後能如高祖一般垂名青史。結果自然是中了青木之計,朝廷兵馬大敗,隨駕重臣死亡殆盡,皇上被俘。接着夷人兵馬南下,圍住京城。不過他們想以皇上和皇子爲要挾進入京城卻沒有成功,京城裡沒了天子,朝臣們到慈寧宮門前求見,皇太后上了大殿一口便回絕了夷人,又下了懿旨,死守京城!

寧婉就想起了多年前自己無意間嘲諷皇上會被青木父子騙到大漠上,不想竟一語成讖。雖然說中了,可卻不是什麼高興的事,便又想到,“也不知皇太后現在如何了?”

這些年寧婉每到過年和千秋節時都不忘記給皇太后送上精心準備的禮品,獻上的東西自然是最貴重的,但最重要的卻不是物件,她永遠記得皇太后對鐵石和自己的好。而每每得了皇太后的賞賜或者書信,知道皇太后一直過着淡泊清靜又自得其樂的日子時,她就很開心。

現在皇太后就算是再不願意干政,也攪到這亂局之中,聽說她還帶着全套的皇太后儀仗上了城牆,向京城的百姓表明她要與京城共存亡。如今京城官民,全部唯皇太后的馬首是瞻,畢竟身份擺在那裡,她可是皇室正統的代表!

從不提一句朝政大事的皇太后,就是當年爲鐵石求情時亦沒有說一句鐵石的政績,最多道一聲他曾救過先帝,現在竟然如此強硬,真是想也想不到。

不過寧婉還是相信皇太后能將京城的亂局平定下來。細細想來,皇太后實在是個極聰明極睿智的人。還記得當年在一起打牌,大家想法子讓她贏錢,哄她開心,其實她都看得透透的,只是不肯說而已。先帝、敬王、當今皇上,哪一個的心思稟性她不是明明白白的?所以她完全沒有靠着孃家就穩穩地坐在皇后、皇太后的寶座上!

果然,皇太后主持朝政後守住了京城,夷人見遼東大軍破敵後又一路向西壓了過來,只恐歸路被截住,且又有各地勤王大軍進京便挾持皇帝退回了大漠。

可是,寧婉也沒猜到朝局穩定后皇太后立了東平郡王的長子爲新帝。

夷人退兵後,皇太后便爲皇上和皇子辦了隆重的喪儀,雖然沒有人親眼看到皇上和皇子被夷人殺害,而且大家都都覺得夷人輕易不會殺了皇上和皇子的,畢竟他們還指望着奇貨可居呢,但是喪事還是辦了,很顯然就算皇上和皇子回來了,他們也不再是皇上和皇子了。

即使早知道皇太后不是如外表看起來一般的溫和恬淡,但寧婉有時亦很難想像到她能如此鐵腕,以一場葬禮直接將皇上和皇子打入了永不得翻身的地獄,然後爲“死去”的皇上立嗣。

皇上,不,現在應該稱爲先皇了,原本便子嗣不豐,先前立下的太子早薨,如今還剩下的兩個兒子也跟着他一起被夷人掠走,是以立嗣便要自皇族之中選擇。

寧婉在心裡再三讚歎皇太后的精明。詔示天下人皇帝和皇子過世,不僅絕了夷人的狼子野心,也絕了皇上重回朝中的可能;立嗣又斷恭王繼位的可能,畢竟兄終弟及怎麼也不如父死子承來得名正言順;最關鍵的是嗣子的人選完全可以由皇太后決定,於是她最後繞過了血源最近的敬王之子,抱養了東平郡王的長子爲嗣孫,並立爲新帝。

第199章 趕路第272章 防備第104章 鋪面第63章 魚片第164章 幫忙第234章 送行誰知第318章 致奠第96章 私心第54章 世仇第100章 草珠第294章 相助第275章 功勞第74章 甜杆第128章 騾車第47章 規矩第349章 遇險第95章 做主第64章 毛豆第253章 洗三第283章 破綻第174章 洛冰第36章 桿秤第60章 買布雞肉第216章 條件第140章 招贅第209章 成熟第203章 悲凉第325章 繡春第119章 焦躁骨傷第44章 積累第341章 出首第335章 狡黠第34章 管帳第120章 傳揚第49章 蓋簾第332章 痛快第42章 端午第319章 完工第44章 積累第288章 出頭第43章 蘑菇第242章 謝媒第192章 馬車第271章 知趣第175章 平靜第287章 藏珠第298章 失守第104章 鋪面第103章 結論第184章 喂粥第239章 逍遙第61章 認出第233章 分別第207章 入股第39章 野豬第315章 不通第114章 丟驢榆錢第124章 黑心第276章 人品第136章 求親第101章 魚丸第108章 畫謎第307章 守城第26章 布穀第188章 露面第211章 烤肉第26章 布穀第273章 巧燕第90章 剪紙第57章 和解第95章 做主第173章 詐問骨傷第299章 壽麪第190章 座次第326章 年輕第105章 禮數第49章 蓋簾第312章 援兵第308章 失貞第329章 精明第125章 驚駭第354章 北上第26章 布穀第209章 成熟雞肉第226章 威脅第259章 想通羅雙第225章 穩住第336章 領情第216章 條件第56章 敦儒第233章 分別第302章 慈愛
第199章 趕路第272章 防備第104章 鋪面第63章 魚片第164章 幫忙第234章 送行誰知第318章 致奠第96章 私心第54章 世仇第100章 草珠第294章 相助第275章 功勞第74章 甜杆第128章 騾車第47章 規矩第349章 遇險第95章 做主第64章 毛豆第253章 洗三第283章 破綻第174章 洛冰第36章 桿秤第60章 買布雞肉第216章 條件第140章 招贅第209章 成熟第203章 悲凉第325章 繡春第119章 焦躁骨傷第44章 積累第341章 出首第335章 狡黠第34章 管帳第120章 傳揚第49章 蓋簾第332章 痛快第42章 端午第319章 完工第44章 積累第288章 出頭第43章 蘑菇第242章 謝媒第192章 馬車第271章 知趣第175章 平靜第287章 藏珠第298章 失守第104章 鋪面第103章 結論第184章 喂粥第239章 逍遙第61章 認出第233章 分別第207章 入股第39章 野豬第315章 不通第114章 丟驢榆錢第124章 黑心第276章 人品第136章 求親第101章 魚丸第108章 畫謎第307章 守城第26章 布穀第188章 露面第211章 烤肉第26章 布穀第273章 巧燕第90章 剪紙第57章 和解第95章 做主第173章 詐問骨傷第299章 壽麪第190章 座次第326章 年輕第105章 禮數第49章 蓋簾第312章 援兵第308章 失貞第329章 精明第125章 驚駭第354章 北上第26章 布穀第209章 成熟雞肉第226章 威脅第259章 想通羅雙第225章 穩住第336章 領情第216章 條件第56章 敦儒第233章 分別第302章 慈愛